從《上秦王書》到棘門被殺,淺談春申君“四錯”誤國

黃歇在楚頃襄王時期從政,後被楚考烈王封為春申君,是戰國四公子之一。他做了二十多年的令尹,把持國政,廣招門客,是楚國實際意義上的掌權者和決策者。

他對楚國的振興,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但他一些所謂的功績,完全出於自己苟安投機的政治思維。對秦國的懼怕心理與親附意向,間接助長秦國蠶食六國的氣焰。使本已處在危險邊緣的楚國,加快了滅亡的腳步。

黃歇一錯:《上秦王書》名為救楚,實則作繭自縛。

公元前273年,也就是楚頃襄王二十六年,秦國在華陽之戰中獲勝,緊接著命白起率領秦軍,聯合魏、韓一起伐楚。生死存亡之際,頃襄王將此重任,交給了黃歇。為什麼是黃歇呢?因為他博聞多識,最重要的是能言善辯。

從《上秦王書》到棘門被殺,淺談春申君“四錯”誤國

黃歇劇照


黃歇在《上秦王書》中,通過反覆論證,結盟楚國的利弊,來說服秦王。他將秦楚比作老虎,而其他諸侯國則是低劣的狗,兩虎相爭的結果必然是劣狗得利。無論是對天下大局的分析,還是文采飛揚的雄辯,黃歇都博得了秦王的歡心。秦昭襄王最終採納了結盟的意見,停止進攻楚國,並與之結盟立約。楚國依靠黃歇,在本就不利的形式下,避免了一場滅頂之災。

退秦結盟這件事,歷來被人們所稱讚,也為黃歇積累了從政資本。但縱觀全書,黃歇完全是站在秦國的角度來分析天下大勢,與其說是為楚退秦,更像是為秦王制定統一天下的長期戰略方針:

  • 第一步,秦國與楚國結盟,威逼魏、韓成為秦的屬國,並使魏韓被迫攻齊。
  • 第二步,趁著齊國勢弱之機,攻取齊國右邊濟州土地,使秦國勢力橫貫東西,制約天下諸侯。
  • 第三部,燕趙與齊楚被割斷聯繫後,不能相互依靠,秦國便可逐個擊破,一統天下。

如此三步,秦國便可誅滅六國,統一天下。這與後來範睢提出的遠交近攻策略不謀而合。上書秦王中的親秦政策,如果只是一時的妥協之計,之後依然聯合各國抵禦秦軍,則不會迅速滅亡。但縱觀其一生作為,親附秦國的政治思維卻貫徹始終。

從《上秦王書》到棘門被殺,淺談春申君“四錯”誤國

秦昭襄王劇照


此後的一段時間內,楚國得到了暫時的和平環境,經濟和軍事力量也有所恢復。從短期內的效果來看,黃歇的親秦政策,使楚國得到了一定喘息時間。但從長遠的眼光來看,無異於自取滅亡。

秦楚結盟的第二年,太子完到秦國做人質,由黃歇陪同前往。太子完這個人胸中沒什麼主見,只顧享樂,日常事務都交給了黃歇處理,因此也充分信任他。公元前263年,楚頃襄王病重,黃歇找到範睢,請求釋放太子回國,準備繼承君位。並說,如果太子回國當上了楚君,必定能繼續侍奉秦國。如果他人繼位,太子就成了一個在咸陽城中的布衣,別人當楚君,則不會親附秦國。

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國無窮,是親與國而得儲萬乘也。

同《上秦王書》一樣,黃歇保太子平安回國,也歷來被人稱讚。但從他的言行依然可以看出,他對秦國的親附侍奉心理。這種心理並不是一時權宜之計,從他把持楚國二十多年的政治方向來看,他是真的不想與秦國為敵。

黃歇被重用並非偶然,正是楚國幾代君王親秦、俱秦政策所導致的。楚懷王雖有大志,卻智商堪憂,妄信張儀,致使楚國實力急劇衰落。楚頃襄王軟弱無能,對秦國更是唯唯諾諾,小心謹慎。因而,黃歇的親秦思想,完全迎合了楚頃襄王的苟安思維。黃歇掌權後,對秦國的親附政策,更是有過之而不及。

從《上秦王書》到棘門被殺,淺談春申君“四錯”誤國

黃歇劇照


黃歇二錯,窮兵黷武,戰略失策,不積極抗秦,使楚國陷入孤立。

黃歇回國後,楚考烈王給了他相國之位,封為春申君,還賞賜給他淮北十二縣。黃歇雖無楚王之名,卻有楚王之權。楚國的政策方向,實際就是黃歇的政策方向。

雖名相國,實楚王也。

黃歇的門客,大多是用來充數的,其中有一個叫朱英的人還有些才能,他說過一句話很值得推敲:

客有觀津人朱英,謂春申君曰:"人皆以楚為強而君用之弱,其於英不然。

從朱英的話中我們可以推測到兩點:其一是春申君有權,所以能治理楚國。其二是當時便有人認為,強大的楚國在春申君的治理下變弱了,雖然朱英不這麼覺得。

長平大戰期間,黃歇趁機北上,進攻魯國,用十多年的時間,將魯國滅亡。司馬遷對此次軍事行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稱之為"楚復強",然而從當時的形式來看,楚國滅魯,並沒有多大好處。魯國居泅上諸侯國首位,由於地理上屬於戰略要地,因而齊楚對魯國的爭奪一直都很激烈。楚國趁著秦趙大戰,齊國國力衰弱之際,攻取了魯國。不但招致了齊國的怨恨,還使自己在泅上地區陷入了孤立無援的處境。隨著齊楚結怨不斷加深,楚國北境不再穩定。黃歇的淮北十二縣,離邊境很近,時刻受到戰火侵擾的威脅,他隨即請求將封地改到了江東地區,避開了兵患,繼續在封地內安逸享樂。

黃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邊齊,其事急,請以為郡便。"因並獻淮北十二縣,請封於江東。

黃歇投機滅魯的軍事行動,看似使楚國實力壯大,實際卻埋下了長久的隱患。進攻魯國的前一年,還向秦國割地求和,以圖苟安。在齊弱趙危的情況下,他卻不能團結山東諸國一致抗秦,反而對魯國出手,結怨齊國。山東諸國互相攻伐,強大的秦國卻能坐收漁翁之利。

從《上秦王書》到棘門被殺,淺談春申君“四錯”誤國

戰國地圖


從其他軍事行動中,也能看到春申君消極抗秦的態度。長平之戰後,趙國邯鄲被圍,秦軍久攻不下。平原君跑到楚國求援,然而楚國上下對於抗秦救趙這件事,完全是搖擺不定的態度。日出時候發出請求,日中時間還沒有決定,最終在毛遂的激烈痛斥下,楚國才答應出兵。楚國實際的軍政大權都掌握在黃歇的手中,楚考烈王的態度實際就是春申君的態度。正因為黃歇的對聯合抗秦這件事,始終如一的消極態度,才導致了楚考烈王的猶豫不決。

同為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卻不顧魏王阻攔,竊符救趙。面對強秦,信陵君深知一損俱損的道理。春申君會不知道這個道理麼?當然不會,《上秦王書》中他對天下局勢分析的何其透徹。消極抗秦,正是黃歇苟安享樂心理的行為寫照。

從《上秦王書》到棘門被殺,淺談春申君“四錯”誤國

虎符


公元前242年,秦國的領地延伸到齊國邊境,中原各國人人自危。因而除了齊國以外的五國,準備合縱伐秦。其中楚國最強,故春申君被任命為統帥。聲勢很浩大,結果很意外。五國大軍到了函谷關,秦國一反擊,五國聯軍便如鳥獸潰散。楚考烈王將此次失敗的責任,歸咎到了黃歇的頭上。楚考烈王這麼想,正是因為深知黃歇長期的親秦苟安心理,以及抗秦行動中的不作為所致。

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黃歇三錯,驕奢淫逸,養士數千,卻沒有對楚國有用的人才。

黃歇不但在對外策略上,沒有使楚國獲得長遠利益。對內,也沒有振興楚國國力。當然,他對楚國各別地方的經濟發展,也起到了不可忽略的推動作用。但這些地方,都是他自己的封邑。首先是對壽春的經營,原本是淮北十二縣的下蔡。十多年的不斷營造,壽春成為了楚國晚期的經濟、商貿中心。隨著秦國勢力擴張,楚國原有都城受到了威脅,黃歇便將都城遷到了壽春。黃歇改封吳地後,依舊大興土木,開渠建倉,奴役人民。雖然糧食增產了,但賦稅也相應增加,黃歇由此富可敵國。並在吳國廢墟上,建立起自己的宮殿。連司馬遷都不得不讚嘆:

觀春申君故城,宮室盛矣哉!

秦國招攬人才與戰國四公子養士的出發點不同,秦國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富國強兵,統一天下。而四公子養士,則首先是為了擴大自身實力和聲望,門客很多,但有用的不一定多,能為國家出力的更是少之又少。

從《上秦王書》到棘門被殺,淺談春申君“四錯”誤國

春申君劇照


春申君憑藉雄厚的財力,廣招門客。他招攬門客也不是為了給國家出力,完全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甚至有時只是為了顯擺一下。平原君派門客拜訪春申君,為了自己臉上有面子,門客頭上插著玳瑁簪子,劍鞘用珍珠寶玉裝飾。可反觀春申君的門客呢?上等門客全都穿著鑲嵌珠寶的鞋子相迎!奢華成都可窺一斑。

黃歇的這種養士風格,完全華而不實,不但沒有為楚國招攬來人才,甚至有的門客還包藏禍心,禍亂朝政,李園就是其中一個。

黃歇四錯,包藏禍心,禍亂楚國宗室,禍國損身。

李園完全迎合了黃歇的投機心理,和對權力的執念。考烈王無子,李園先將妹妹送給黃歇,二人私通懷孕後,再將其送給楚考烈王。如果生個兒子的話,黃歇便成了國君的父親。願望很美好,結局很悽慘。考烈王死後,黃歇不顧朱英的阻攔,前去弔唁,在棘門被李園埋伏的刺客殺死,頭顱扔到了棘門之外,家族也被滿門抄斬。

春申君死了倒沒什麼,然而他與李園的謀劃,給接下來的楚國帶來了更大的動盪。黃歇死後,李園掌握了楚國大權。公元前228年,舊事敗露,考烈王之弟負芻以此發動政變,楚國的內政陷入一片混亂。又過了五年,楚國便滅亡了。

從《上秦王書》到棘門被殺,淺談春申君“四錯”誤國

秦滅六國


縱觀黃歇一生,從上書秦國到棘門被殺,雖然對天下局勢洞徹於心,但始終下不了決心與秦國對抗。他延續了楚懷王、楚頃襄王時期的親秦政策,在秦國野心吞併之下苟安享樂,甚至意圖謀取楚國君權。楚國的滅亡,黃歇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本文參考資料《史記.楚世家》《史記.春申君列傳》《史記.平原君列傳》《戰國策.楚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