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處囊中|專欄 ·古史札記·

今日就請您把我放在囊中吧!如果我早處囊中,早就脫穎而出了

锥处囊中|专栏 ·古史札记·

曾紀鑫一級作家,《廈門文藝》主編,出版專著二十多部。

毛遂作為平原君的門客,三年間默默無聞,用“平凡”二字形容,恐怕都有點抬舉他了,只能以“平庸”視之。碌碌無為的毛遂,就像微信群中的一名群員,長期“潛水”,不說拋頭露面,就連“泡”也沒冒一個。群主平原君門客三千,不知“潛水員”毛遂,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不是秦國猛攻趙國包圍邯鄲,若非趙王派遣平原君前往楚國求救,毛遂是否永遠“潛水”,一輩子也不會“出人頭地”?此事還真難說。常言道,是金子總會發光。話雖如此,如果金子長期被泥土埋沒,雖然自身發光不止,可一直嚴嚴實實地給遮蔽了,連條透光的縫隙都沒有,金子的光芒何在?而人與金子之不同,就在於人是活的,可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趙國處於危亡之際,受命於國王的平原君不敢怠慢,馬上清點人馬,遴選文武兼備的精悍隨從二十名準備動身。可清點來清點去,能夠進入他視野可堪大用的門客僅十九人。無論怎麼挑選,就是還差一人。正在犯難之際,毛遂終於“冒泡”了——他自告奮勇地站了出來,請求同行。

平原君望了他一眼,不屑地說道:“賢良才士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錐子放在囊中,尖銳之處很快就會被人發現。而你來我門下已有三年,從未見人誇獎過你,我也不知你有什麼才能。如今,我們可是要去幹大事的,所以毛遂先生,你還是留下吧!”毛遂回道:“那麼,今日就請您把我放在囊中吧!如果我早處囊中,早就脫穎而出了。”其他十九人聽了,一齊望向他,嘲笑不已。平原君畢竟異於常人,他見毛遂如此自信,也就同意了他的請求。

平原君來到楚國,就合縱之事與楚王從早晨一直談到中午,仍沒談出什麼結果。毛遂見狀,手按長劍,登上臺階,楚王喝斥他趕緊下去。毛遂不僅不退,反而按劍逼近楚王:“你之所以喝斥我,無非仗著楚國人多勢眾。可現在十步之內,你的性命就在我的掌控之中,楚國勢力再強,你也無法憑恃了!”然後,毛遂就當下局勢一番剖析,得出“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的結論。他說得慷慨激昂、義正辭嚴,楚王終於被打動:“唯唯,誠若先生之言,謹奉社稷以從。”於是歃血盟誓,趙楚兩國,當即在大殿上訂立合縱之約,效率之高,令人驚歎得下巴差點掉下。此時,露出錐尖的毛遂還不忘回敬那些嘲笑過他的門客,他左手拿著盟誓用的盤子,裡面盛著雞、狗、馬的鮮血;右手則向殿下的十九位門客招呼道:“你們就在堂下參與歃盟吧!所謂依靠別人的力量辦成事情,指的就是碌碌無為的諸位!”

到了這種時候,毛遂也確有傲視他人的資本了。他的成功,實屬因緣際會。前來楚國,與其他門客相比,他心裡憋了一股氣,一直在絞盡腦汁如何主動出擊,也就具有先聲奪人的氣勢;他按劍登上臺階,時機選得準,正值平原君與楚王的談判處於膠著之時;他逼近楚王的威脅之語,是以實力作後盾的,如果沒有過硬的武功,沒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他不可能挺劍而出;而對楚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遊說之辭,實則有理有節、剛柔兼濟,沒有一番長期的積累與謀略,不可能如此擲地有聲……總之,毛遂成功了,看似偶然,其實有著一定的必然性。一個成功之人,實力是基礎,也需要機緣,其韜略、胸懷、膽識、豪邁等氣度與修養也十分關鍵。

平原君合縱成功,楚王派春申君率軍救趙。回到趙國,論功行賞,毛遂自然排列第一。於是,平原君以毛遂為上賓,他說:“我評鑑、選拔人才,多達千人,少說也有數百,自以為不會遺失真正的人才,沒想到漏掉了毛先生這位大才。從今以後,我再也不敢隨意考察、品評、鑑別人才了!”

平原君養士三千,不可能沒有“看走眼”的時候。其實,對識人用人,平原君還是頗有幾分眼光與度量的,如果他當時就是不肯答應毛遂的自我推薦,毛遂這塊金子也許就永遠湮沒無聞了。韓愈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前一句,也可以倒過來說:“世有千里馬,然後有伯樂。”千里馬與伯樂是一對相輔相成的概念,無所謂先後之分,而後一句“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則不可顛倒混淆。

歷史上的“毛遂自薦”,發生在周郝王五十七年,即公元前258年,距今已有二千二百七十多年曆史。這一歷史事件衍生出的成語,有錐處囊中、鋒芒畢露、脫穎而出、因人成事、一言九鼎、歃血為盟、挺身而出、九鼎大呂、三寸之舌、案劍瞋目、興師動眾、碌碌無為等十多條。漢語的豐富性,由此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