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長平之戰後秦國使出的昏招,終使自己一夜回到解放前

長平之戰以後,秦國雖然消滅了趙國40餘萬軍隊,一舉剪除這個最強大的對手,然而自身也損失了20餘萬,國力巨降。此後又昏招頻出致使長平之戰的戰果無存,一夜回到解放前,秦國暫時無力再攻取六國。

盤點長平之戰後秦國使出的昏招,終使自己一夜回到解放前

接到撤軍命令的白起有些悲憤

下面主編為各位盤點一下長平之戰後的秦國昏招。

1.君臣離心,將相失和,錯過滅趙大好時機。

長平之戰後,趙國舉國驚恐,不知所措,秦國本該在這個時候乘勝追擊,一舉拿下趙國。然而秦相范雎擔心白起立下滅國大功,地位會超過自己,勸說秦王“秦國在此戰中獲得的利益已經足夠了,坑殺趙卒二十餘萬激發了趙國君民同心抗秦的決心,滅趙勢必損耗巨大,秦軍已經疲憊,六國又有合眾之勢,不如就此打住以待良機”,秦王聽信范雎之言撤回秦軍,秦國就此錯過滅趙的大好時機。

2、再次攻趙,一意孤行,損兵折將

秦軍從趙國撤回之後,白起當初的勸誡在秦王耳邊轟轟作響:“天下惶惶,趙國震恐,征伐成軍尚且不及,何有陣戰之力?列國空言撫慰,卻無一國出兵力挺,談何合眾攻秦”,他越想越後悔應該當初不應該聽信范雎之言錯過滅趙良機。白起是戰無不勝的戰神,他對戰場大勢的洞察力從來沒有過失誤。

離白起從趙國撤軍大半年後,秦昭襄王決定再次起兵滅趙。

然而此時天下局勢已經變了。趙國經過大半年的喘息已經從恐懼中恢復過來,君臣同心,軍民合力聯防備秦國。更重要的是六國在長平大戰中感受到了秦軍的殘暴,對秦國生出了恐懼,他們紛紛派出使者慰問趙國,反倒是無一人赴秦祝賀,合眾之意在六國廟堂聲勢鼎沸。

反觀秦國,長平之戰傷亡二十餘萬,國內能出戰之軍只剩二十餘萬,國有財貨也是消耗殆盡。

秦昭襄王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范雎,范雎心裡雖然覺得冒險性極大卻不敢直諫,把球踢給了白起,建議秦昭襄王聽聽白起的建議。秦昭襄王的宏偉規劃在白起那裡被潑了冷水,白起歷數不能此時攻趙的種種緣由。本是良言,秦昭襄王卻覺得白起記著長平之戰的仇,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秦昭襄王一意孤行,派出王齕領二十六萬大軍再度包圍邯鄲城。

這一次山東六國集體出動了。魏國信陵君和楚國春申君各率領二十萬兵馬,合力從河內入趙猛攻秦軍後背。邯鄲趙軍在名將樂乘、李牧的統領下乘勢殺出,秦軍潰敗,等到退回到上黨竟已損失了十餘萬兵馬。消息傳回秦國,秦王震驚,六國竟敢合力攻秦這是他萬萬沒想到的,長平之戰的勝利讓他對秦軍的勢力過分自信。秦王再次派出范雎推薦的鄭安平領藍田大營最後的兩萬秦軍接應王齕。這個鄭安平沒有什麼才幹,因為對范雎有恩才被破格提升為將軍,此次領軍出征走到半路就被聯軍圍困,鄭安平投降,兩萬秦軍不願投降全部戰死。秦國被迫放棄函谷關外全部領土,全軍固守函谷關,秦國的領土一下子回到了十年之前。

盤點長平之戰後秦國使出的昏招,終使自己一夜回到解放前

天下名關函谷關

3、賜死名將,舉國悲慟,士氣萎靡

聯軍攻佔河內後,丞相范雎親赴白起處勸說白起領兵與六國決戰,白起建議秦軍退守函谷關,分化六國聯軍,靜待時機。秦王聽了范雎的回報,大怒,認為白起不聽君王詔,國難當頭卻仍記恨長平撤軍之恨,下詔免去白起一切職位和官爵,貶為軍卒,流徙陰密。

聽說自己的統帥蒙冤受難,秦軍千夫長以上的將領共同在一份要求赦免白起的上書上簽名,相當於幾乎所有的秦軍都在為白起求情。這可不得了,國家的命運繫於秦軍,秦軍把自己的命運繫於白起一身,這就相當於國家的命運掌握在白起手上,那麼贏冀這個君王算什麼?秦軍的上書更堅定了秦王賜死白起的決心。

秦國奉若戰神的白起死了,舉國悲慟,關中老秦人紛紛前往白起故鄉憑弔。國中也派出十三位士族元老為秦王特使,以“王侯禮儀”為白起送葬。

盤點長平之戰後秦國使出的昏招,終使自己一夜回到解放前

白起死後,秦王甚為思念

白起的死嚴重影響了在外作戰的秦軍。在白起的帶領下,秦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令列國驚恐,幾乎所有的士卒都認為只要白起在他們就可以打勝戰。然而這位上將軍死了,秦軍也接連敗北,他們對秦國和秦軍的未來產生了從未有過的懷疑,士氣日漸低迷。

果然秦軍在函谷關外的壁壘接連丟失,秦軍被迫退守函谷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