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滅秦之心不死,大秦銳士五破六國合縱,五戰四勝,秦人威武!

秦國的崛起,一直是東方六國的心頭之患,儘管六國彼此之間相鬥相殺,慘烈無比。但是一提起合縱抗秦,那是馬上放下恩怨,頃可聯兵滅秦、抗秦亦或鎖秦。

之所以六國能多次合縱,一則秦國是唯一一個變法深徹的國家,相對六國來說是一個另類的存在;二則六國貪婪,都想合眾人之力把秦國這頭肥豬宰了吃肉。六隻貪狼視秦國為一頭肥豬,卻不想秦國是一隻武裝到牙齒的猛虎。

六國滅秦之心不死,大秦銳士五破六國合縱,五戰四勝,秦人威武!

戰國七雄


一,第一次合縱,六國聯兵滅秦,秦孝公隱忍化解。

魏國崛起後,秦魏兩國打了三十多年的仗:魏國越打越大,越打越強;秦國則是越打越小,越打越弱。到了秦孝公嬴渠梁繼位時,秦國亡國已在旦夕之間,只要龐涓帶三十萬魏武卒西進,則秦國休矣。

魏惠王害怕魏國一家滅秦,惹來其它國家不滿,背後捅自已刀子,於是主張六國聯合滅秦,六家瓜分秦國。根據孫皓暉的《大秦帝國》小說描述,六國會盟於逢澤,商議六國各出兵5萬壓向秦境,計30萬軍隊;同時策動秦國西部後方的戎狄部族叛亂。內外夾擊,一舉擊潰秦國,然後六國瓜分秦國。

秦孝公得知六國謀秦,又要策反戎狄內亂,秦國當真到了生死存亡關頭。於是嬴渠梁忍辱負重,採用金錢外交分化拖延六國大軍;同時派出秦國僅存的5萬精銳長途奔襲,先引誘戎人起兵,再聚而殲之。內亂一除,六國大軍齷齪不斷,竟然片刻間盟散軍離了。秦國以柔克剛,度過了第一次合縱滅秦。秦孝公以”六國卑秦,醜莫大焉“激勵自已,頒佈求賢令,引得法家大才衛鞅入秦變法,使秦國脫胎換骨,浴火重生了。

六國滅秦之心不死,大秦銳士五破六國合縱,五戰四勝,秦人威武!

商鞅變法


二、第二次合縱,六國聯兵滅秦,司馬錯一戰而勝。

正所謂國強則霸,秦國翻身做了主人,於是趁著六國混戰,四處出擊,實實在在的撈得了許多好處。六國由卑秦轉變成懼秦,對秦國又恨又怕。縱橫家蘇秦站到高處,振臂一呼”誅滅暴秦”,於是六國迅速組成滅秦聯軍48萬,叩關攻秦。此次六國不同於第一次滅秦那樣分心,六國同心協力,意在一戰滅秦,瓜分秦國;或者至少把秦人壓縮到函谷關以內,不能讓秦國威脅六國。司馬錯帶10萬秦軍開關延敵,一戰擊潰六國聯軍,把六國真正打懵了,大秦銳士令六國大軍聞風喪膽,莫有敢於相抗者!

六國滅秦之心不死,大秦銳士五破六國合縱,五戰四勝,秦人威武!

司馬錯

三、第三次合縱,六國聯兵滅秦,白起初現光芒。

齊閔王欲獨佔宋國,於是提出六國聯軍攻秦,自已好趁五國忙於攻秦之際,一舉滅宋。三晉及楚國多年受秦國欺凌,於是在齊國為盟長的基礎上參加合縱,燕國雖然不願出兵,但在齊國脅迫下還是加入了合縱大軍。此次合縱大軍60萬,由齊國上將軍田趁統領、孟償君與春申君襄助。白起起秦國頃國之兵20萬,與六國大戰數場,齊國敗走、楚軍退回、三晉聯軍24萬戰死於伊闕,合縱失敗!

六國滅秦之心不死,大秦銳士五破六國合縱,五戰四勝,秦人威武!

白起

四、第四次合縱,魏國無忌公子領軍,秦軍敗北。

秦趙長平之戰後,白起坑殺40萬趙國降卒,舉世皆驚,六國噤若寒蟬。之後秦昭襄王命白起起兵滅趙,白起認為戰機已失,必不可戰勝,死命不奉詔,被秦王賜死。白起一死,魏、趙、韓、楚、燕五國組成聯軍,由魏國信陵君無忌指揮攻秦,在河外大敗秦軍,並尾追至函谷關後撤軍。第四次聯軍雖勝 ,但秦國未傷根本,秦軍亦傷亡不大。

六國滅秦之心不死,大秦銳士五破六國合縱,五戰四勝,秦人威武!

魏無忌竊符救趙


五、第五次合縱,魏國最後合縱,聯軍戰敗

秦始皇繼位後,秦軍年年攻擊三晉與楚國,各國日漸不支,於是魏國發動了最後一次合縱抗秦。公元前241年,六國碩果僅存的合縱大臣春申君黃歇擔任合縱聯盟長,再一次組成趙、魏、韓、燕、楚五國聯軍,由趙將龐暖指揮攻秦。此戰五國將士用命,深入至函谷關內,攻入秦國腹地,行至距咸陽僅七、八十里的蕞地。呂不偉集中秦國優勢兵力對五國展開攻擊,楚軍最先敗逃,其它四國家見楚軍撤退,紛紛奪路而逃。第五次合縱攻秦失敗。

六國滅秦之心不死,大秦銳士五破六國合縱,五戰四勝,秦人威武!

大秦鐵騎

六、合縱的意義與失敗的根本原因

合縱的意義在於六國抱團取暖,共同抵禦秦國的攻勢,然後在自已的國家推行變法,強國固本為根本之道。而六國各懷異心,相互齷齪不斷,雖曰聯軍,實則各自為戰。戰勝則搶功,戰敗則以保存實力為先,先行撤退,或直接與秦國耦合。六國不借合縱之機變法強大自已,而望以散六之師攻混一之秦,儘管兵多將廣,焉能不敗。第四次合縱,若白起尚在,豈有魏無忌戰勝之功?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六國滅秦之心不死,大秦銳士五破六國合縱,五戰四勝,秦人威武!

秦始皇嬴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