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貿易戰 美企在中國2200多億投資怎麼辦|3分鐘速覽光明日報

特朗普發動貿易戰 美企在中國2200多億投資怎麼辦(8版)

大豆農戶正在失去中國的業務,

鋁業公司已經不經意間受到關稅的打擊,

通用公司擔憂飛漲的供應成本......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目前美國在華投資超過2200億美元,許多公司正忙著爭搶中國迅速崛起的中產階級,這些美國公司擔心特朗普對華髮起貿易戰會加劇中國消費者對美國的牴觸情緒。

一些貿易團體已經警告美國消費者說,不久後大家就會看到,從電腦到家用電器,一系列包含中國元件的電子產品價格將上漲。美國信息技術產業委員會的全球政策高級副總裁喬什·卡爾莫在一份聲明中說,“在貿易戰升級後,太多的工作與生計都處於危險之中”。

對華貿易戰 美企在中國2200多億投資怎麼辦|3分鐘速覽光明日報

在這場“誰先眨眼誰輸”的遊戲裡,美國顯然低估了各國決心(8版)

美國政府在國際社會四面出擊,大打貿易戰,無非是想以美國自身龐大的經濟體量,壓服各國,使世界經濟規則更加偏向美國。美國政府這一耍橫之舉當然處處不得人心,美國政府顯然也低估了各國維護自身經貿利益、維護世界貿易規則的堅定決心。

在這場“誰先眨眼誰就輸”的遊戲裡,加拿大采取了號稱“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加拿大采取過的最猛烈貿易行動”,於7月1日對美國鋼鐵、楓糖漿、洗碗機清潔劑等250多種美國商品加徵關稅。歐盟自6月22日起,對進口自美國的32億美元商品徵收25%的額外關稅。印度6月21日發佈通知,為報復美國向印度加徵鋼鋁關稅,印度決定對農產品和鋼鐵製品等29種美國進口商品提高關稅,並從8月4日起將美國產鷹嘴豆的進口關稅上調至70%。土耳其6月21日對19%的美國產品加徵關稅。墨西哥6月5日正式對美國的鋼材、豬肉、農產品和威士忌等徵收15%~25%的關稅。

養老專業技能人才缺口千萬,2.4億老人誰來養(7版)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老年人口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末,我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24090萬人,佔總人口的17.3%,其中65週歲及以上人口15831萬人,佔總人口的11.4%。當前,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城鎮化的不斷髮展,全國老年人口正以年均千萬人的規模快速增長,養老與家庭服務社會需求日益旺盛。

然而,當前我國的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不足、行業缺乏高素質專業人才,已嚴重製約我國養老服務行業的發展。有數據顯示,未來養老專業技能人才缺口將達到千萬人,對高素質、高技能養老人員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儘快補上養老服務業人才缺口已迫在眉睫。

時光如水不停流淌,能留住時光的,唯有文字(6版)

對華貿易戰 美企在中國2200多億投資怎麼辦|3分鐘速覽光明日報

在這部散文集中,從開始記事到高中畢業,作者生命最初十幾年裡的記憶,一些經歷和體驗,栩栩如生地鋪展開來,背景是上個世紀的七十到八十年代,一個叫作半夏河的蘇北農村。

簡陋的草房子,森林一樣的蓖麻地,慈祥的奶奶,壞脾氣的父親,曬穀場上的露天電影,走村串戶的木偶戲班子,正月十五舞龍燈的熱鬧,第一次照相和進澡堂的新奇和緊張……記憶中的一個個片段,人、事和場景,編織出那個時期他眼中的生活的一幅幅畫面,生動鮮活。半夏河是村名,源自一條流淌過村莊的小河,它無疑是寫實的,但拿來作為書名,就又具有了某種象徵的意味。時光如同河水,在不停歇的流淌中,生命誕生和成長,衰老和死亡。

告別“富饒的貧困”,生態脫貧看畢節(1版)

畢節是我國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區,山高坡陡、土地貧瘠,但在當地連綿的山巒之下,蘊藏著豐富的水能、礦產等資源,是我國西部重要的能源資源“聚寶盆”。長期以來,較為粗放的資源開採方式,未形成集聚效應,讓畢節長期難以擺脫“富饒的貧困”。

“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創新發展思路,發揮後發優勢,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的囑託鏗鏘有力。牢記囑託,畢節咬定目標,苦幹實幹,保持定力,堅決關停小煤窯,走生態脫貧之路。

觸摸明城牆,在一磚一礫中感受歷史與文化(10版)

對華貿易戰 美企在中國2200多億投資怎麼辦|3分鐘速覽光明日報

藏在武定門登城口城牆肚裡的“垣裡書香”書吧。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南京明城牆自明初開始大規模興建,距今已有650餘年的歷史,是目前中國地面遺存最大、原真性保存最完好的城市城牆,也是南京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國際文化名片。

如今的明城牆已經一改當初斷壁殘垣、破敗不堪的慘狀,不再是過去人們無法企及的高大冰冷的城市邊界,而成為市民休閒娛樂、旅遊者品鑑遊玩的好去處。人們可以真正踏上明城牆、觸摸明城牆、感知明城牆,在一磚一礫中感受其中的歷史與文化。

攝影越來越普及,為什麼攝影作品還經常被誤讀(11版)

對華貿易戰 美企在中國2200多億投資怎麼辦|3分鐘速覽光明日報

“明月清風”系列之一 孫郡

如今的攝影早已成為最普及的視覺形式,每天通過電子屏幕上的影像瞭解社會和表達自己,已經成為當代大眾主流的生活方式。紐約大學攝影教授弗裡德·裡奇在《攝影之後》中寫道:“這顆星球曾被認為是平的,但哥倫布沒有摔下去。

如今世界又變成平的,在電視屏幕或電腦屏幕上……”照片超越時間和空間,把人們聯繫起來。它改變了我們接受信息的方式,並同網絡一起重塑了當下的生活。在這個沉浸在影像中的時代,攝影是否還具有專業性?我們應當如何理解攝影?

厲以寧:最大的紅利不是人力不是資源,而是社會和諧的紅利(12版)

改革開放以來的每一個重要時刻,經濟學家厲以寧都會給出坦率的意見和建議。厲以寧曾在定福莊文化產業論壇上演講中提出,文化產業在經濟發展中對我們有三個重要啟示:一是最大的紅利不是人力紅利,不是資源紅利,而是社會和諧的紅利。二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環境保護關係到文化生存,是全民族的事,也是人類的事。三是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人們對文化的需求就大大增加。

厲以寧迄今為止已出版50多本經濟學專著。今年5月,他的最新著作《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經濟:1978—2018》出版。該書集結了厲以寧從改革開放至今的40篇代表性論文,內容主要涉及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探索與創新,我國經濟的機遇與挑戰,我國的農業、工業改革,以及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教育、管理等方面。


內容來源:綜合自 7月8日《光明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