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流浪汉和吸毒者的钱,这样的投资你敢吗?


赚流浪汉和吸毒者的钱,这样的投资你敢吗?

Photo by Sharon McCutcheon on Unsplash


1.谢伦娜的生意经


在谢伦娜看来,没有比房地产更好的投资了。

谢伦娜是靠着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旧城区吃饭的企业家。她曾做过小学老师,但对自己的工作提不起劲。

开始投资房产以后,情形改变了。

她是在旧城区投资用于收租的房子——靠着收租、重复贷款,以及私人房地产投资商放的高利贷,谢伦娜的房子越买越多。

做房产投资,当然要有定位。

密尔沃基的租房市场,有几类客户:一类是中上层人群,他们考虑自己的喜好与需求;一类是“逐水草而居”的年轻人;还有一类,是买不起房子、又没资格住政府公租房的穷人。

谢伦娜决定专攻第三类,做贫穷黑人的生意。

她拥有数十个出租单位,全部集中在旧城区,因为她的目标客户在这里。收租之余,她还在做“信用修复”(Credit Repair),也就是类似代偿的生意,同时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

此外,她购置了两辆15座的小巴,开了家叫“狱友快线”的公司,接送去威斯康星州北部探监的那些女朋友、妈妈和孩子们,一张票收25到50美元不等。

你知道,老城区穷人聚居的地方,多半犯罪率比较高。

就这样,谢伦娜靠着旧城区,以房产投资为核心,结合一些延伸的服务,很聚焦地服务她的目标人群。


2.贫民区的生意好做吗?


谢伦娜是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开始大举做房产投资生意。危机后的密尔沃基,房价跌至谷底,但房租高得出奇。

穷人买不起房子,只能租。所以有人说,贫民区成了租房生意的一脉金矿。

很多人说,做生意要靠近富人。没曾想,靠近穷人也有机会。

当然,面向贫民区的生意,也有其难处。想要在没钱的人身上赚到钱,甚至通过规模效应形成超额利润,也不太会是一帆风顺的事情。

很多美国穷人索性不工作,就靠着联邦政府的救济金生存,也乐得自在;或者很多黑人单亲妈妈一个人带着孩子,根本没办法参加工作,只能依赖政府救济——在这些人身上赚钱,意想不到的麻烦也多。

谢伦娜作为收租者,面对的是被贫穷、暴力和毒品裹挟着的一个人群,而这个人群,恰是她丰厚收入的来源。因此,她不得不面对各种因暴力、毒品等产生的社会问题,抑或人身安全问题。

这个人群,有的是教育程度很低的黑人,有的是从中产掉落下来的新贫民。贫困的原因当然不尽相同,但也脱离不了失业、毒品和犯罪等主要因素。

有些时候,房租占掉了贫困家庭总收入的7成。政府的救济金固然准点发放,但依靠救济者仅靠救济金的3成也很难安排生活,导致不时拖欠房租——按照美国的法律,他们若无法正常缴纳房租,可以被逐出家门。

调查显示,每年因为缴不出房租而被扫地出门的美国国民,数以百万计。

谢伦娜周旋于常被扫地出门者中间。有时候,她看着各种底层人生,也会心生悲悯之心;有时候,她会想,我同情他们,谁又来替我担忧银行的房贷呢?

赚流浪汉和吸毒者的钱,这样的投资你敢吗?

Photo by Johnny Cohen on Unsplash


3.华人难以驾驭的生意


很多华人喜欢在美国投资房产。有的是通过投资商业地产基金,有的直接投资实物资产,包括商业地产和住宅投资。

在很多年里,中国人一直是美国住宅市场的头号买家,就连加拿大人也排在后边。再后边,跟着的是印度、英国、墨西哥等国家的房产投资者。

华人历来偏好投资房产。这两年,受到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和国内资本管制日趋严厉的影响,华人在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份额下降较大。《华人家族财富》此前有不少相关的文章,讲述过这些事情。

其实,华人对租房市场同样不无兴趣。只是,国内的租房市场并无吸引力,但美国和加拿大不同。美加租房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投资效率都比国内要高出不少。

可以确定的是,华人宁可投资中产社区、留学生公寓等,也不太会去做谢伦娜的投资生意。

混在美国贫民区中且能游刃有余——这一点,华人并不在行,基本上也是难以驾驭的事情。

赚流浪汉和吸毒者的钱,这样的投资你敢吗?

《扫地出门》封面


4.“美国城市的贫穷和暴利”


谢伦娜的故事,是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马修·德斯蒙德写在他的一本非常优秀的社会学著作《扫地出门》中。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美国城市的贫穷和暴利”。

贫穷中,也能产生暴利。

马修当然不是从房产投资的角度来写这本书。用他自己的话说,道德批判是基本的立场。他带着同情的态度来叙写美国底层人民的苦痛与艰难。尽管这是一本严肃的著作,但阅读者同样能在细腻的田野调查中,读出可贵的悲悯之心和政策思考。

不同阅读者会有自己的不同的延伸感受。牛津大学人类学教授项飙以深度纪录片来形容马修的这本《扫地出门》。而我,则在其中看到了美国底层所不为人所熟知的一面,以及贫民区里的房产生意。

我喜欢这本书,于是写出来跟朋友们分享,也希望自己有机会时,去看看密尔沃基的老城区和谢伦娜的客户们。


《华人家族财富》所刊发的文章及观点,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阅读者请根据独立判断做出投资决策,《华人家族财富》不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 The End -


撰文 汪晓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