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何等威武,史料證明並非如此

導語

在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水滸傳》中,豹子頭林沖是前半部大書特書的英雄人物,尤其是他那"八十萬禁軍教頭"的頭銜,讓人肅然起敬,產生官位了得的遐想,反正我小時候是把林沖與這司令那軍長並列的。

《水滸傳》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何等威武,史料證明並非如此

曾經的熱播新版電視連續劇《水滸傳》中,更稱林沖"統領八十萬禁軍",他儼然成了一位統率千軍萬馬的大將,這把小說《水滸傳》林沖的有關內容拔苗助長,直衝霄漢,與歷史上北宋禁軍的情況極不相符。因此,科普一下北宋禁軍知識很有必要。

01 北宋禁軍:趙匡胤手中的王牌

禁軍原指"皇帝的親兵,即侍衛宮中及扈從的軍隊",即保衛官廷或京城的軍隊,禁軍一般由皇帝本人親自管理,一度在政權更替和帝位轉移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甚至有"各朝興亡,多視禁軍向背"的說法,其登峰造極者,非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莫屬。

《水滸傳》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何等威武,史料證明並非如此

趙匡胤劇照

趙匡胤是名副其實的禁軍大頭領出身(但到他陳橋兵變時,統領的禁軍也遠遠沒有達到八十萬之巨),行伍出身,把軍權看得比命都重要,因此奪取後周政權後"杯酒釋兵權",削奪禁軍將領和藩鎮兵權,"收其精兵"擴編禁軍,下詔:

"選州兵壯勇者悉部送京師,以備禁衛""萃精銳於京師,雖曰增損日製,而規模宏遠矣。" "諸州長吏選所部兵送都下,以補禁旅之闕。"

趙匡胤把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握的正規軍也歸入禁軍,禁軍開始成為北宋的主力部隊、正規作戰部隊,除衛戍京城外還輪番調防各地,"守京師,備徵成",規模龐大,是實行對外作戰、對內鎮壓的最重要工具。但朝廷對禁軍的控制也變得更為嚴格,一直由朝廷直接掌控,所有這一切的目的,是防止武將步其後塵奪他皇位。

《水滸傳》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何等威武,史料證明並非如此

宋太祖時全國禁軍"止二十萬,京師十萬餘,諸道十萬餘。"禁軍數量相對不是很大,但皆精銳,主要是因北宋初年禁軍選拔嚴格所致。

《續資治通鑑》記載,至北宋仁宗慶曆八年,"諸路增設禁軍四十二萬餘人,通三朝舊兵且八九十萬人",禁軍數量似乎達到頂峰。

隨著北宋政治的日益腐敗,軍隊缺額越來越多,至北宋末年,禁軍徒有八十萬虛名,就是京師三衙號稱所統十萬餘人,實則僅有三萬人;及至北宋滅亡,禁軍主力乃作鳥獸散。

《水滸傳》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何等威武,史料證明並非如此

02 北宋禁軍軍制官職淺析

後周時期,禁軍由侍衛司和殿前司共同管理,弱化了地方藩鎮的軍事實力。宋真宗時,侍衛司又分成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二司,"侍衛司馬軍、步軍遂分為二,並殿前號三衙,而馬、步二軍始居殿前之下焉。"就是說,彼時所設"三衙"即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殿前司。

三衙各設有都、副指揮使和都虞候,一司三官,三衙共9名長官被稱為"三衙管軍"。值得注意的是,三衙管軍的職級較低,地位不高,這樣安排利於皇帝對禁軍的管控和統治。《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北宋這樣規定軍權兵權:

《水滸傳》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何等威武,史料證明並非如此

"隸於三衙,本之樞府。樞府有發兵之權而無握兵之重,三衙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

如此設置指揮體系,實際上就是把軍隊的調兵權與帶兵權分離樞密院持調兵權而不能直接統帥軍隊;三衙將帥雖負有統領全國禁軍拱衛內廷、衛戍京畿,帶兵征伐、鎮守之重任,但卻並不擁有調兵權。樞密院與三衙管軍互相牽制,實現了皇權高度集中的目的。

​加之,因開國元老的特殊經歷與體驗,宋朝向來以文制武,故任命文臣擔任樞密院長官,又為皇帝輕鬆地將兵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上了雙保險。

《水滸傳》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何等威武,史料證明並非如此

第三道保險:把禁軍不斷地更換駐紮地。目的是防止三衙管軍擁兵割據。從這個角度考慮,也就不難,為什麼原本衛戍京畿的部隊又賦予征伐外敵的重任,大概也是出於換防的考慮。

完備的軍制、明確的職能,北宋不僅做到了禁軍"將不得專其兵,兵不至於驕墮",而且"使京師之兵足以制諸道,則無外亂""合諸道之兵足以當京師,則無內變",制度設置實現了"內重外輕,強幹弱枝"的目標。

我驚歎,北宋有如此高人設計,難怪沒有大的兵變發生。史料證明,宋朝也發生過若干兵變,但帶頭鬧事的都是低級軍官,個別的甚至是類似現代小班長的"兵頭"角色,連個"將尾"都沒有,終不能成就氣候。

《水滸傳》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何等威武,史料證明並非如此

03 八十萬禁軍教頭能為何方神聖?

由此想到"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儘管林沖是個文學人物,《水滸傳》也沒有太脫離了現實,只說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漢語大詞典》解釋"教頭"是宋代軍隊中教練武藝的人員,有教頭、都教頭之別;教頭的地位很低,都教頭相當於下級軍官。

有人曲解了定語"八十萬禁軍",被八十萬數字矇蔽;而"八十萬禁軍"不過是"禁軍"的泛稱,"八十萬禁軍教頭"就像說"敵軍班長"一樣,重心在"班長"而不是"敵軍",是那個屬性的班長,不是幾百萬敵軍的"班長"。

所以,歷史上如果真有"林沖"其人"逼上梁山",也不會記錄在案。因為他的地位遠遠低於歷史上有記載的"宋江起河朔"的宋江。

《水滸傳》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何等威武,史料證明並非如此

至於電視劇《水滸傳》說林沖"統領八十萬禁軍",那更是無稽之談了。"統領"者,統率帶領之義也。連"黃袍加身"時的趙匡胤都沒有八十萬禁軍可統領,何來林沖統領之說?!

04 " "結語

對禁軍的瞭解,最先來自於《水滸傳》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北宋歷史上的禁軍,一直是北宋政權的主要武裝力量,是皇帝趙匡胤手裡的一隻王牌,規模龐大,由三衙管軍統領,但調兵權又分屬樞密院。

宋太祖趙匡胤吸取五代藩鎮割據的弊端,加強了中央統治,但過度削減地方力量,又使北宋地方官府後來根本無力組織對金國入侵的有效抵抗,導致慘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