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烈鈞:擔任討袁軍總司令,大戰北洋軍,五個兒子送到抗日前線

清廷退出歷史舞臺後,袁世凱坐享其成,在這場沒有流血的國家權力更替中,南方革命黨人做出了最大犧牲。後來眼見袁背棄了當初的承諾,最早揭竿而起的三巨頭是蔡鍔、唐繼堯、李烈鈞。他們都是留日的鐵血丈夫團成員。他人如其名,又暴又烈不說,做起事來也力道十足,有千鈞之力。

李烈鈞:擔任討袁軍總司令,大戰北洋軍,五個兒子送到抗日前線

1882年,李烈鈞生於江西省九江武寧縣,父親李駿興參加過太平軍,失敗後回鄉過著隱居生活。母親楊氏知書達理,教他自幼習文,使他練就一手好書法。而他本人更愛習武擊劍,以鏟盡天下不平事,廣交天下豪傑。18歲那年,武寧新任知縣清算過去積欠的田賦,搞得民間怨聲載道。李烈鈞憤然出頭,有一天帶幾個人在衙門口埋伏,砸了官轎,還打傷了護兵。知縣當然不肯罷休,四處捉拿肇事者,結果引起眾怒,被趕走了事。

新任彭縣令很欣賞李烈鈞的敢作敢為,將他選送到了江西武備學堂。李烈鈞南人北相,身材魁梧,性格豪爽,很是惹人注目,以優等生的身份選送到了北京練兵處,後去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炮科第六期學習,同學有唐繼堯、趙恆惕、程潛、孫傳芳、李根源、閻錫山等。1905年,他在日本神田俱樂部第一次見到了孫中山,被孫的長篇演講所折服,決心參加革命,於1907年加入了同盟會。

李烈鈞:擔任討袁軍總司令,大戰北洋軍,五個兒子送到抗日前線

李烈鈞1908年回國後,擔任江西新軍管帶,後因宣傳反清離職。次年,在馮國璋和雲貴總督李經羲的介紹下,李烈鈞到昆明任雲南講武堂教官,不久接任陸軍小學堂總辦,成為同盟會雲南負責人李根源的得力助手。1911年秋,李烈鈞奉命北上,路過武漢時,才知道武昌起義已經爆發了。1911年10月23日,林森等人在九江起義成功,成立了九江軍政分府,李烈鈞急忙趕到九江,擔任參謀長。

其時,南昌尚未光復,李烈鈞利用九江的地理位置進行部署,將長江攔腰截斷,不僅切斷了清朝海軍艦隊的航路,還把清朝海軍拉入了革命隊伍,由此,他被公推為海陸軍總司令,掌管了革命軍最強大的一支武裝。11月份,他派兩個營去支援光復安慶,不料該部軍紀敗壞,四處洗劫百姓。李大怒之下,親率兩艘軍艦趕去,將肇事者就地正法,由此當上了安徽都督。

不久,馮國璋派重兵進攻武昌,黎元洪抵不住馮國璋的猛烈進攻,一天連發五份電報請求支援。李烈鈞二話不說,帶著艦隊抵達武昌,受命擔任五省聯軍總司令,他迅速部署,使馮國璋不敢越過長江,武昌得以轉危為安。1912年3月19日,李烈鈞擔任江西省都督,開始抓軍事、辦教育、搞建設,做起了一路諸侯。

李烈鈞:擔任討袁軍總司令,大戰北洋軍,五個兒子送到抗日前線

宋教仁被暗殺後,李烈鈞聯手胡漢民和柏文蔚等幾位都督,公開反對袁世凱,反對袁向外國銀行借款的行為,結果遭到免職,很多手下都主張武裝對抗,他卻說袁違法他不能跟著違法,於是隻身去了上海。“二次革命”很快發生,李烈鈞受命擔任討袁總司令,大戰北洋軍。失敗後,孫中山另組中華革命黨,要求入黨者都要按指模,立誓約,絕對服從總理,李烈鈞開始和黃興一樣,拒絕這種效忠個人的行為,後來顧全大局,還是按了手印。

蔡鍔從北京逃了出來,準備繞道回滇起兵討袁,而唐繼堯還有些猶豫,這時李烈鈞給他拍了一封電報,大意是:我們等你很久了。要麼你將我們拿去向袁世凱報功,要麼大家一起幹!唐繼堯於是下定決心,派弟弟將李烈鈞接到昆明,然後三個人分別擔任護國軍三個軍的司令:蔡鍔出兵四川,李烈鈞進攻兩廣,唐繼堯坐鎮雲南。討袁期間,曾有“李烈鈞三炮定韶關”的美談。

1924年11月,孫中山一行乘輪船赴天津。圖為孫中山、宋慶齡、李烈鈞在船上與隨行人員合影

袁世凱皇帝夢破滅,憂懼而死。隨後幾年,李烈鈞跟隨孫中山左右,與北洋軍鬥,與陳炯明爭,到了1923年,他甘心擔任孫中山的參謀總長,從此不再直接掌握部隊。其間,他竭力推薦蔣介石為黃埔軍校校長,進言說:“校長一席,非蔣莫屬。”孫中山逝世後,他和胡漢民這些人處得不好,卻與馮玉祥相見恨晚。李烈鈞曾被任命為江西省政府主席,但很快被朱培德取代。

李烈鈞:擔任討袁軍總司令,大戰北洋軍,五個兒子送到抗日前線

李烈鈞喜歡去夜總會跳舞,有次突然發現,兒子李檳城的舞伴恰巧是他平素的相好,於是將其找來訓斥,不料兒子竟然回嘴道:“你跳得,我如何跳不得?”氣得他登報與其子脫離父子關係。

九一八事變後,李烈鈞一再跟蔣介石說:要對日抗戰,尊重言論自由。他有十個子女,把達到服役年齡的其中五個兒子全都送去了抗日前線,還寫了一首詩:

我送兒輩出鄉關,殺盡倭寇方回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到處有青山。

西安事變發生後,李烈鈞力主和平解決,後來他擔任最高軍事法庭審判長,在蔣介石的制約下判處張學良有期徒刑十年,隨後又據蔣請將其特赦。

李烈鈞患有高血壓,晚年在武寧老家養病。有一次,有人向他介紹說:“這是新詩人臧克家。”李烈鈞坐在藤椅上閉目點頭:“唔,唔,大狗叫叫,小狗跳跳。”臧克家很窩火,對朋友說:“以後對不懂新詩的人,千萬不要再做介紹了。”

1946年2月20日,李烈鈞在重慶逝世,終年64歲。他的一生歷經風雲變幻,正如他在武寧縣齊賢閣所題:

“五雲天際起,萬象眼中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