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他的真正死因,命斷皇帝夢,到死都沒有正式登基

袁世凱為了自己的皇帝夢,指使爪牙刺殺了政敵宋教仁,又鎮壓了二次革命,在一片山呼聲中穿上了封存不久的龍袍,但嚮往民主的中國人不願意看著勝利果實白白溜走。這首《口占一絕》既表示了對民主革命失敗的遺憾,也表達了推翻袁世凱帝制的願望。而這個願望,很快便在護國運動中實現了。

這才是他的真正死因,命斷皇帝夢,到死都沒有正式登基

袁世凱

1915年12月,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鼓譟和準備後,袁世凱公然下令改民國五年為“洪憲元年”,準備次年元旦正式登基。袁世凱復闢帝制的活動,激起了全國人民,包括資產階級各派政治勢力的堅決反對。

孫中山自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即組織中華革命黨,繼續從事反袁武裝鬥爭。黃興和一部分未參加中華革命黨,另組歐事研究會的革命黨人,自袁世凱帝制活動公開化後,也重新舉起反袁旗幟。原進步黨領袖梁啟超及其學生蔡鍔,為了不致落為“牛後”,也走上了反袁道路,並在雲南護國起義中發揮了主要的組織和領導作用。

這才是他的真正死因,命斷皇帝夢,到死都沒有正式登基

袁世凱登基

籌安會出籠後的第二天,蔡鍔趕到天津,與梁啟超秘密商定:由梁作篇文章,表明反對帝制的態度,蔡則偽裝擁護帝制,麻痺袁世凱,以便逃出北京。11月中旬,蔡鍔以赴日治病為名離開京津,秘密回到昆明,與唐繼堯、李烈鈞會合。22日,唐繼堯召開軍事會議,與會者一致贊同蔡鍔所提出的立即興師討袁的主張。23日,唐繼堯等向袁世凱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取消帝制,懲辦元兇,限25日上午10時以前答覆。25日,袁世凱拒不答覆,唐繼堯、蔡鍔等通電全國,宣佈雲南獨立,按照民國元年舊制恢復都督府,以唐繼堯為都督。通電一經宣佈,震動全國。昆明街頭,民眾歡聲雷動,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反袁示威遊行。隨後,又將雲南陸軍編成護國軍第一、二、三軍,由蔡鍔、李烈鈞分任第一、二軍總司令,統兵出征;唐繼堯兼任第三軍總司令,留守雲南。轟轟烈烈的護國運動正式開始。

這才是他的真正死因,命斷皇帝夢,到死都沒有正式登基

袁大頭銀元

蔡鍔、唐繼堯、李烈鈞等人經過反覆商議,制定了出師計劃。確定向四川、湖南、廣西三路出兵,主戰場定在四川。1916年1月,蔡鍔以重病之軀親自率領滇軍主力入川作戰。護國戰爭中的主要戰鬥,首先在四川南部的宜賓、瀘州、聶江展開。1916年1月21日,護國軍佔領川西南重鎮宜賓。這一重大戰果,使護國軍威震全國,有力推動了全國反袁護國運動。此後,護國軍為守衛宜賓,頂住了敵人瘋狂反撲,以2000餘人的兵力,多次打敗北洋軍1萬多人的幾路進攻。這場戰役英勇悲壯,護國軍做出重大犧牲。

在瀘納前線,兩軍展開以棉花坡為中心的殘酷的拉鋸戰。朱德支隊奉命守衛納溪城東郊的棉花坡高地,戰鬥異常激烈,將士們不怕犧牲,頑強戰鬥,堅守陣地,以夜戰和肉搏使敵軍多次敗退。朱德勇猛善戰,先後激戰45個日日夜夜,以超常的氣度、充沛的精力率領士兵扼守棉花坡,成為護國戰爭中蔡鍔的“四大金剛”之一。蔡鍔把總司令部搬到納溪前線,與士兵同甘共苦,直接在前沿籌劃指揮戰鬥。整個戰役歷時一個多月,北洋軍被打死打傷三四千人,護國軍傷亡及失蹤人員也不下千人。戰役取得局部勝利。

這才是他的真正死因,命斷皇帝夢,到死都沒有正式登基

袁世凱舊居

在川西南戰事正酣的同時,護國軍還先後開闢了湘西和滇桂邊兩個戰場。1月27日,貴州響應雲南獨立後,一面北援蔡鍔攻川,一面東進湘西,佔領晃州、芷江、麻陽等地。2月21日,李烈鈞率護國第二軍進軍廣西,先後收復皈朝、剝隘、龍潭等要地,並在友軍配合下,於廣西百色迫使從廣西進犯雲南的袁軍繳械投降。3月15日,陸榮廷宣佈廣西響應雲南獨立,護國戰爭達到高潮。

護國戰爭一開始,就得到全國民眾的擁護和支持。孫中山發表了許多反袁言論,揭露袁世凱的反動本質,並在海外積極募捐籌款支持護國運動。革命黨人在廣東、上海、山東、四川等地組織群眾拿起武器,打擊袁世凱勢力。特別是廣西陸榮廷宣佈獨立後,滇桂黔連成一片,極有利於護國軍的軍事行動。遠到東北、新疆、蒙古以及湖北、湖南、江蘇等省區都發動了規模不等的武裝起義。

這才是他的真正死因,命斷皇帝夢,到死都沒有正式登基

袁世凱舊居

袁世凱見大勢已去,被迫於3月22日宣佈取消帝制,命四川將軍陳宦與蔡鍔談判議和,妄圖退保總統地位。但護國軍堅持袁不退位,無調停可言。袁世凱內部又分崩離析,段祺瑞、馮國璋拒絕合作,陝西、四川、湖南紛紛宣佈獨立。6月6日,袁世凱在恐懼和怨恨中死去。29日,繼任大總統黎元洪宣佈恢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國會。7月14日,唐繼堯通電撤銷軍務院,護國戰爭宣告結束。

護國戰爭推翻了洪憲帝制,埋葬了袁世凱,具有革命進步意義。但是,它打倒的僅僅是一個袁世凱,代之而起的是北洋軍閥段祺瑞的專制統治,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遠沒有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