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近代名人——殷承瓛

殷承瓛(公元1877年—1945年),字叔恆,又名儀青,今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馬街鎮良迪村人。曾任晚清新軍十九鎮參謀官、督練處總辦、雲南都督府總參謀長、滇軍西征軍司令、北京政府總統府經界局副局長兼清丈處處長、護國軍參議處長、川邊鎮守使等職。1916年晉升為陸軍上將。1918年卸職為民,1945年病逝於昆明,終年68歲。系雲南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為重九起義和護國戰爭做出了傑出貢獻。

1904年,被派往日本公費留學,進入日本東京振武學校,學習初級軍事知識,主學測量。1906年5月畢業後被分配到日本軍隊兵營實習。1907年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學習,與蔡鍔為日本士官學校同班同學,1908年12月畢業。

1908年12月,應召回滇,被任命為陸軍第十九鎮參謀官兼雲南督練處總辦。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0月30日,雲南“重九”起義爆發,李根源率三十七協,命七十三標管帶李鴻祥率先攻下昆明城北門、圍攻軍械庫,羅佩金率七十四標進攻昆明南門、西門,張開儒率講武堂學員在城裡行動,蔡鍔、唐繼堯、殷承瓛進攻五華山,攻佔都督府。起義勝利後,宣佈雲南獨立,成立大中華國雲南軍都督府,殷承瓛任參謀部總長,主管軍事。

辛亥革命之際,早已對西藏垂涎三尺的英帝國認為時機已到,企圖分裂西藏。1912年4月,滇都督蔡鍔連續電告北京政府和四川都督尹昌衡,希望“迅為籌處以救危機,雲南願出兵入藏平叛”。北京政府同意雲南、四川出兵解決西藏問題。雲南任命殷承瓛為司令,組織滇軍西征,很大程度上粉碎了英國企圖分裂西藏的狼子野心,為民族團結和維護祖國統一作出了貢獻。

1915年8月15日,蔡鍔和殷承瓛從北京乘車趕赴天津,找到梁啟超、湯覺頓,四人商量了一夜,決定由蔡鍔、殷承瓛到雲南聯繫舊部,發動反袁起義。蔡鍔、殷承瓛等人輾轉返滇。1915年12月25日,雲南通電全國宣佈起義,建立護國軍政府,唐繼堯公推為都督,下設三軍。第一軍總司令蔡鍔,分兵兩路進兵四川敘州、瀘州;第二軍總司令李烈鈞,出兵廣西、廣東;第三軍總司令唐繼堯自兼,鎮守昆明。

1916年2月17日,護國第三軍參議殷承瓛率領華封歌支隊抵達松坎,隨即投入北路黔軍進攻綦江的戰鬥。滇黔聯軍右翼軍與號稱虎狼之師的北洋軍劉虎臣部激戰綦江一個月,有力打擊了袁世凱的北洋軍,動搖了袁世凱的統治地位。隨後,四川、湖南、廣西、廣東、浙江等省先後獨立。袁世凱在眾叛親離中一命嗚呼。

為了表彰護國起義的有功人員,北洋政府總統黎元洪任命殷承瓛為川邊鎮守使,授陸軍上將軍銜。為了紀念護國戰爭勝利,在戰鬥最激烈的“瀘納之戰”地點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護國鎮永寧河畔,蔡鍔將軍揮毫寫了“護國巖”三個大字,並撰寫了《護國巖銘》,由殷承瓛書寫在永寧河邊巖壁上。其文曰:

護國之要,惟鐵與血;精誠所至,金石為裂。嗟彼袁逆,炎隆耀赫;曾幾何時,光沉響絕。天厭兇殘,人誅穢德;敘瀘之役,鬼泣神號。出奇制勝,士勇兵驍;鏖戰匝月,逆鋒大撓。河山永定,凱歌聲高;勒銘危石,以勵同袍。

《護國巖銘》下,是序文刻石:

中華民國四年,前總統袁世凱叛國稱帝,國人惡之。滇始興師致討,是曰護國軍,鍔實董率之。逾年,師次蜀南,與袁軍遇於納溪,血戰彌月,還軍大洲驛,蓋將休兵以圖再舉。乃未幾而桂粵應,而帝制廢。又未幾而舉國大噪,而袁死,而民國復矣!嗟呼,袁固一世之雄也,挾熏天之勢以謀竊國,師武臣力,卒斃於護國軍一擊之餘。餘與二三子軍書之暇,一葉扁舟,日容與乎茲巖之下。江山如故,頓閱興亡,乃嘆詐力之不足恃,而公理之可信如此,豈非天哉!世或以踣袁為由吾護國軍,護國軍何有?吾以歸之於天,天不可得而名,吾以名茲巖云爾!

蔡鍔 題

殷承瓛 書

民國五年七月 勒石

雲南近代名人——殷承瓛

護國上將——殷承瓛像

雲南近代名人——殷承瓛

殷承瓛故居

雲南近代名人——殷承瓛

殷承瓛書“苟利國家死生以 不因禍福避趨之”

雲南近代名人——殷承瓛

殷承瓛臨《爨龍顏碑》

雲南近代名人——殷承瓛

護國軍第一軍秘書長李曰核第二軍總司令李烈鈞第一軍總司令蔡鍔護國軍參議處處長殷承瓛護國軍參謀長羅佩金

雲南近代名人——殷承瓛

護國巖

雲南近代名人——殷承瓛

《護國巖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