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解密慈禧太后死後,載灃為什麼決心誅殺袁世凱?為什麼沒殺成?

愛新覺羅·載灃,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攝政王,也是清政府在1908至1911年間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人物,也是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這樣兩個人物,一個是皇室成員,一個是北洋軍閥首領,都是在身份和地位上非常顯赫的人,他們兩個之間也有過一段不得不說的事情。(歡迎關注我頭條號:玄否)


載灃為什麼要殺袁世凱?

1908年11月13日慈禧太后駕崩,次日年紀只有三十八死的光緒帝突然暴斃,因為他並沒有子嗣,於是把控朝政的慈禧太后選擇了載灃的長子,當時只有三歲的溥儀過繼給光緒,讓他繼承了皇位。因為他當時還年幼,便由他的父親載灃擔任監國攝政王的職位替他處理政事。

解密慈禧太后死後,載灃為什麼決心誅殺袁世凱?為什麼沒殺成?

愛新覺羅載灃

清末新政以後,從官制改革到預備立憲,漢人的勢力在不斷壯大。特別是袁世凱,袁世凱可謂是位極人臣,不但擔任機大臣的要職,一手掌握軍事大權,收買了元老重臣奕劻,袁世凱拿奕劻做擋箭牌,奕劻離不開袁世凱的金錢,二人組成了一個利益集團,排斥異己,壟斷朝政;而且在朝中黨羽眾多,勢力龐大,皇族親貴們怎能不憂心忡忡。在庚子年後,袁世凱在慈禧太后的庇護之下風光無限,也的確辦了不少大事、實事,但問題是,他的勢力擴展太厲害了,不管是編練軍隊還是官制改革,還有預備立憲,他樣樣都要積極參與。北京周圍新建陸軍一共六鎮,其中五鎮是袁世凱的部隊;東三省、直隸、山東的總督、巡撫大多是袁世凱的心腹親信,不誇張地說,袁世凱實際上控制了清政府北方的軍政大權。袁世凱不僅朝中有人,門生故舊也是遍佈天下,特別是北洋新軍裡的那些將領,哪個不是袁世凱鐵桿心腹、惟其馬首是瞻?

解密慈禧太后死後,載灃為什麼決心誅殺袁世凱?為什麼沒殺成?

袁世凱

因此,皇族親貴們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大清王朝本是馬上打來的天下,可沒想到的是,經過這兩百多年的養尊處優後,曾經讓滿人引以為豪的的八旗勁旅竟然已經不能打仗,重金豢養的綠營也是遇戰即潰,毫無用處。在太平軍、捻軍被鎮壓下去後,曾國藩、李鴻章等漢人的勢力異軍突起,各省督撫多由漢人出任,地方權力過大,結果是尾大不掉,清廷也就開始出現軟政權化的趨勢。特別在庚子年中,南方的漢人督撫們拒不執行朝廷命令,而且還宣佈“東南互保”,這隱約間,清廷實際上已經是失去了半壁江山。

當時,近支皇族中也有人警告載灃:“從前袁所畏懼的是慈禧太后,太后一死,在袁心目中已無人可以鉗制他了,異日勢力養成,消除更為不易,且恐禍在不測。”同時,還有御史向載灃揭發,說袁世凱密謀擁戴隆裕太后垂簾聽政,趕載灃下臺。再者,因為袁世凱在維新運動時期,光緒帝受到慈禧為首的頑固勢力威脅,危在旦夕。他曾授袁世凱密詔,命其武力相救,保護維新,但袁世凱出賣光緒帝,向慈禧告密,慈禧發動政變,扼殺維新運動,光緒對他十分嫉恨,作為他的弟弟,載灃對袁世凱自然也沒有好印象,他決定誅殺袁世凱。


載灃為什麼沒有殺掉袁世凱?

載灃與隆裕太后將首席軍機大臣、慶親王奕劻請來商議。不料奕劻聽後立刻伏在地上,一言不發。另一位軍機重臣張之洞聽說要誅殺袁世凱,堅決反對,,他認為在皇帝剛駕崩時就剷除舊臣不吉利,再加上可能會引起朝堂動盪,其表示:“當今伏莽未靖,人心未安,衝帝登位,正賴老臣協力同心,輔弼幼君,以安人心。安人心即安大行皇帝在天之靈。今攝政王即位,第一道上諭即誅及老臣,臣以為不祥之兆,且與國家攸關,非國家之福,期期以為不可。”

解密慈禧太后死後,載灃為什麼決心誅殺袁世凱?為什麼沒殺成?

奕劻

而當時在位的軍機大臣中,奕劻、那桐、世續均與袁世凱關係非同一般。而在地方督撫中,端方是袁世凱的姻親,東三省總督徐世昌更是袁世凱多年的把兄弟。至於袁世凱多年的部屬,如唐紹儀、王士珍、馮國璋、段祺瑞等,更是遍佈各省各地各個緊要位置。如果載灃貿然行事,一意孤行,恐怕會後患無窮。另外,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也曾為袁世凱出面說情。這些人都構成了阻止殺袁的重要力量。袁世凱畢竟是軍機重臣,殺他固然不智,不過驅袁還是可以辦到的,當時的結果最終載灃僅以袁世凱需要養病為由罷免了他的官職。

袁世凱被排擠出京後,張之洞不久即告去世,清末政壇再次發生或大或小的地震,袁世凱的私黨一個個清除。表面上看,這是載灃和袁世凱的鬥爭;但實際上,這是以載灃為首的皇族親貴派與當權派的權力之爭。載灃主政之前沒有自己的人馬,他所能接觸到並信任的,也只有載澤、善耆、載濤、載洵、毓朗等這些身邊的親貴,而這些人不管有才無才,都迅速集結在載灃周圍,成為一個皇族親貴集團。一言而蔽之,載灃集團是一批新發家的少壯親貴,他們當時手無實權,要想獲得權力,必須排斥當時的實權派慶親王奕劻、袁世凱及他們的人馬。筆者認為,殺袁世凱理由很簡單,袁世凱有兵權 北洋六鎮 所有的官員都是袁世凱一手提拔的,大清的警察制度也是袁世凱一手創立的,大大小小的警務官員也是袁世凱提拔的,攝政王載灃可以抓著權力,卻調到不了軍隊,因為在北洋軍心目中,袁世凱是他們的衣食父母,所以你要殺北洋軍的父母,結果軍隊就會造反,再加上辛亥革命火上澆油,清朝完得更快。

 
載灃和袁世凱最後的命運如何?

到了1911年,辛亥革爆發後,面對全國上下越來越高漲的反帝熱潮,清政府的命運已經岌岌可危,在這種情況下,載灃只得再次請袁世凱出山,任命他為總理內閣大臣,掌管一切軍政要務。

不久之後,載灃沒有像那些誓死不接受新政的保守派那樣負隅頑抗,而是選擇了辭去攝政王之位,從此不再過問任何政事,安心居住北京的醇親王府國安定平靜的生活,一個清朝的皇室成員,能夠把局勢看得如此透徹是非常不容易的。在醇親王的日子裡,不管外界如何風雲變幻,他始終沒有發出過任何聲音和意見,不管是“張勳復辟”還是他的長子溥儀邀請他跟自己去“偽滿洲國”,他都是冷眼旁觀或者不為所動。而在1925年的一天,發生了一件可謂是震驚一時的事件。

解密慈禧太后死後,載灃為什麼決心誅殺袁世凱?為什麼沒殺成?

孫中山

那是在正月裡一個漫天大雪的日子,偉大的革命領袖孫中山突然造訪醇親王府,要知道正是因為他所領導的革命才使清朝滅亡的,他們應該是勢不兩立的仇人才對。但是在載灃和孫中山的見面過程中,會談氣氛卻十分融洽,孫中山高度評價了載灃辭去攝政王一職的行為,認為他很有政治遠見和頭腦,而載灃則便表示這是大勢所趨,自己只是依照歷史的軌跡行事而已。

袁世凱後來一度復辟帝制,但是最終因為全國上下一致的反對聲最終作罷,於1916年因尿毒症病逝。就這樣來不改革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一個在悔恨中離世,一個則急流勇退,壽終正寢。讓人不禁感概命運的無常。載灃辭去了攝政王職位後,便安心居住在醇親王府直到1951年安然去世。

如有好的建議,請留言,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