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往期部分文章: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前言

《決戰中途島》電影上映已有20天,小挖客的系列文章也覆蓋了美日雙方參戰的幾乎每一種飛機,甚至包括水上飛機。唯獨有一種絕對主力缺席,那就是日方主力機——傳奇的“零”式艦載戰鬥機。缺席的原因相信讀者也能理解:“零”戰實在太出名了——可以說二戰日本的戰鬥機有2種:“零”戰和其它。關於“零”戰的文章早已是滿坑滿谷,正說、反說、比較等等。甚至連大名鼎鼎的宮崎峻(也是個超級軍迷)還專門拍過一部相關主題的動漫電影《起風了》。

小挖客努力嘗試在關於“零”戰的文章中,帶給讀者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我機潤滑油正在洩漏,準備迫降!”

1942年6月3日清晨——南雲忠一第一機動部隊4艘航母覆滅的前一天,中途島戰役其實已經真正拉開序幕。在主戰場遙遠的北方,清晨的天空中滿是鉛灰色的濃霧,海上寒風怒吼。日本第二機動部隊的航空參謀奧宮正武穿著厚厚的大衣,站在飛行甲板上,看著23架轟炸機和12架“零”式戰鬥機從“隼鷹”號和“龍驤”號航母上起飛,前去攻擊人煙稀少的阿留申群島。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郵輪改裝的“隼鷹”號航母,航速較慢

和許多人的看法不一樣,這次行動不是一次簡單的牽制作戰,更多的應該是一次日本式的“面子”行動山本五十六本來想集中兵力攻擊中途島,但軍令部起初不同意。山本再次以辭職要脅(上次是偷襲珍珠港,這招玩得越來越熟了),最後軍令部只好屈服,條件是同時拿下阿留申群島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龍驤”只是艘輕型航母

奧宮正武此刻的心情也因此象北方的天空一樣沉重。彷彿是個不詳的暗示,一架轟炸機剛從“龍驤”號航母上起飛就掉進了海里,好在護航艦迅速從冰冷的海水中救起了瑟瑟發抖的機組人員;接著是第二個不好的兆頭,幾架美國飛機突然飛到艦隊上空,扔下幾顆炸彈,沒等日本飛機起飛就離開了;鬱悶的人們又等到了第三連擊——“隼鷹”號機群半路上和1架美國水上飛機糾纏了一會兒,雖然擊落了對手但耽誤了時間,又遭遇大霧,只好返航!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古賀“零”戰被擊中冒出黑煙

最終參加攻擊阿留申群島荷蘭港的只有17架飛機,其中3架“零”戰由小林實大尉的率領俯衝下去對港口掃射。港口守軍奮力還擊,連幾架停在水上的PBY“卡塔琳娜”上的機槍也加進來。3架“零”戰拉起後離去,但其中1架拉起了黑煙。

年僅19歲的古賀忠一兵曹(士官)發現自己的“零”戰冒出許多細小的油霧:飛機的潤滑油系統被打壞了。這比後來友永丈市的燃油箱洩漏更糟糕,飛機堅持不了多久。於是他立刻向小林實報告,並轉頭飛向作戰計劃中的緊急迫降點(原計劃還會有日本潛艇在附近接應)——荒無人煙的阿庫坦島。小林實不放心也跟了過去,他看見古賀選了塊平地,但在接地的剎那間機頭突然一沉,機尾高高翹起,整個翻了個大跟斗。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翻倒在地的古賀“零”式

阿庫坦這塊“平地”實際上是非常鬆軟的苔原,古賀機的前輪一觸地就陷進去導致拿了大頂。空中的小林實看到古賀機翻得肚皮朝天,呼叫了半天也毫無反應,於是判斷飛機嚴重損壞,古賀已經壓在飛機下身亡,便獨自返回了“龍驤”號。小林實不知道,他的判斷對錯摻半:對的是拿大頂的瞬間強大的慣性使古賀重重撞在儀表盤上,扭斷脖子當場斷氣;錯的是由於草地非常鬆軟,實際上飛機並沒有損壞多少。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美軍興高采烈地收下這份禮物

更加意外的是,這個判斷錯誤的部分,象南美的蝴蝶撲扇翅膀一樣,對太平洋戰局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5個星期後,美軍的巡邏隊發現了這架“零”戰,立刻把它運回了國內。第二機動部隊航空參謀奧宮正武后來評價:古賀“零”戰的損失,是導致日本迅速戰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神話起源

“零”戰起源於1937年,那年中國爆發了“七七事變”。戰爭的壓力迫使日本海軍在最新的96式艦戰剛服役不到一年,就開始進行下一代艦載戰鬥機的立項。三菱公司立刻做出了響應,由年僅33歲的首席設計師崛越二郎擔綱設計新型戰鬥。作為一家民營企業三菱用人非常大膽,崛越實際上28歲就開始挑大樑,96式艦戰也出自他的手筆!他後來被“封神”,宮崎峻的動畫電影《起風了》也是講述他的故事。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零”戰設計師崛越二郎

不過年輕人挑大樑這種情況當時在別國也並不少見,因為航空技術在當時是新興的、最頂尖、發展最快的工程技術,也最適合想象力豐富的年輕人,也不可能有什麼“幾十年工作經驗”的老人——大名鼎鼎的傳奇設計師凱利•約翰遜比崛越還要小7歲!他26歲就主持設計了號稱“雙身惡魔”的P-38“閃電”式戰鬥機,後來還多次擊敗崛越的“零”戰!也成就了美國一批最頂尖的王牌飛行員。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傳奇的凱利•約翰遜和他的作品——著名的“黑鳥”

說回1937年,崛越二郎剛剛搞完96式艦戰,痛痛快快打了幾場高爾夫球,還得到了一個印象深刻的“最低分”。但是到了10月他的好日子就結束了——正式收到了新型戰鬥機的設計任務書,看完以後一陣“頭皮發麻”,心裡首先浮起的想法是“做夢去吧!”

1、在高度4000米時最高時速達到500公里以上(當時最新的戰鬥機剛過400公里時速)。

2、在3分30秒內爬升到 3000 米高度。

3、在3000米高度以巡航速度連續飛行6小時以上(約1800公里航程,而當時最好水平還不超過1000公里航程)。

4、在12 公里每小時風速下滑行距離70米以內即可離地。

5、能以低於170公里的時速著陸。

6、空戰性能不低於 96式艦載戰鬥機(96式的盤旋能力相當不錯)。

7、空戰武器要帶2門20毫米99式1號三型固定機炮,和2挺97式7.7毫米固定機槍(當時最新的戰機才2-4挺7.7毫米級別的機槍)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繪圖板上的試驗型“零”戰

這些數字在當時很有些嚇人,尤其是

速度、航程、機動性和火力全都想要最好的而這其中很多要求互相矛盾!比如空戰性能要好,機翼面積就要大。但機翼面積大了結構重量就大,阻力也會變大,造成速度下降;武器、燃油裝多了增加重量,航程、機動性也就沒辦法保證了。可日本也是沒辦法,當時即使是在中國戰場上,日本最新式的戰鬥機、人員素質也已經佔不到多少便宜,倚仗的只有數量上的優勢。

艱難的選擇

年輕的崛越二郎咬牙接下了這個充滿挑戰的任務。他綜合考察了能拿到的各國最新式戰鬥機——特別是德國飛機,最後提出:要讓整個設計完成閉環,必須首先確定新機型的發動機、結構和氣動外形。這其中發動機自然是重中之重。當時三菱公司自己有兩款星型風冷發動機:1種是1000馬力的“金星”;另1種是900馬力的“瑞星”,比前者輕個幾十公斤,而且活塞行程更短所以迎風面積更小。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金星"發動機後來用在了99艦爆、97艦攻上

“金星”的功率雖然較大,但更大的迎風面積會造成飛機變得更粗,整機結構重量會因此增加幾百公斤!權衡再三,崛越最後放棄了“金星”而選擇了“瑞星”。這是一個很關鍵的選擇,飛機的其它方面都圍繞著設計目標和選定的發動機來進行,從而根本上決定了新飛機的整體設計!發動機功率弱小,於是只能更加瘋狂地減重!武器和燃油是不能減的,怎麼辦?只好在結構上下功夫。正好住友公司造出一種“五十嵐金屬”,強度甚至超過鋼材。崛越如獲至寶,馬上應用到新飛機上!新合金由於強度足夠好,崛越甚至在許多結構件上打孔以進一步減輕重量!順便說一句,這種被精日們津津樂道的神秘的“五十嵐金屬”其實就是現在的7075鋁合金,竅門是摻進了不少鉻,加大了鎳含量。現在7075鋁合金也還是強度最好的鋁合金材料,價格不便宜,但許多稍好一些自行車都已經用它做車架了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零”式的結構件上大量打孔減輕重量

用了新的合金和新的結構設計,但減重的任務仍然沒有達成,怎麼辦?年輕的崛越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取消了飛行員裝甲和自封油箱。裝甲容易理解,而“自封油箱”是什麼呢?也很簡單,就是油箱壁由多層材料構成,其中最重要的夾層是生橡膠。一旦被子彈打穿,彈孔裡生橡膠遇到汽油會膨脹從而自動堵上彈孔。但這種多層油箱裡裝的汽油會變少,同樣的體積也比單層油箱重。這本不是什麼了不得的技術,已經普遍應用到其它國家飛機上了。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飛機的自封油箱

裝甲和自封油箱的取消,是“零式打火機”的根本原因!不過崛越不是日本唯一這樣做的。同期日本的主力飛機97式艦攻、99式艦爆甚至更大的1式陸上攻擊機也都沒有。這種“劍走偏鋒”的設計思想早就蔓延到了日本的整個軍事工業——戰前的軍艦也是紙面性能超牛但拼命消減重量,結果第四艦隊出海遭遇一場颱風,就大面積損壞,只好紛紛進行補強!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右邊換裝“榮”式發動機的“零”戰機頭

說回“零”戰,試驗型新型戰鬥機1939年開始試飛,但速度達不要求,於是海軍強令三菱和崛越改用競爭對手中島的“榮”發動機,從而給“零”戰未來的命運埋在下最大的隱患!1940年(天皇紀元2600年)新式戰鬥機終於達標進入部隊服役,被命名為“零”式艦上戰鬥機。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零”戰線條非常流暢,阻力極小

平心而論,崛越的“零”戰在初期是一架傑作,它超過了日本海軍幾乎所有“變態”的要求——最大速度達到533公里,航程2200公里(內部燃油)和3300公里(帶副油箱),機動性不弱於96艦戰,要求的武器也都裝上了。還配備了封閉式氣泡座艙,視野非常好(只是框架多了點)。整機的線條也非常流暢美觀,阻力系數小到只有0.0234

登上神壇

第一批“零”戰送到戰火紛飛的中國,優異的性能立刻得到印證,在中國犯下累累罪行——從1940年9月開始,“零”戰在重慶上空擊落99架(實際損失約24架)飛機,自己無一在空戰中損失。中國空軍的主力伊-15、伊-16完全不是對手。著名的“飛虎隊”陳納德來到中國後發現了“零”戰的存在,立刻向美國國內提交了報告,但是傲慢的美國人給予的回應是——不相信!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駐紮在漢口的“零”戰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就此拉開太平洋戰爭序幕。此戰中“零”戰損失了8架,但基本都是因為掃射地面時被高射炮擊落的。電影《決戰中途島》裡的珍珠港之戰,連“無畏”式轟炸機的後座機槍都擊落了幾架“零”戰是有些太誇張了。接下來是菲律賓之戰,“零”戰從臺灣起飛直接攻擊菲律賓美軍機場,超長的航程打了美國人一個措手不及!1天之後,美國駐菲律賓的空中力量就被全滅,“零”戰開始幹上掃地的活。然後是印度洋作戰,在倫敦上空硬拼過德國飛機的“颶風”、“噴火”們也紛紛不敵。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說“零”戰開戰之始橫掃太平洋並不為過

“零”戰就此封神,這一時期與盟軍戰鬥機的交換比達到驚人的1:6。盟軍方面完全是談“零”色變,很多飛行員回憶:“那時候每次起飛都要留下遺書——如果遭遇‘零’戰很可能就回不來了。”

特別需要說一下的就是,“零”戰的優勢其實首先是航程而不是機動性。首先,巨大的航程優勢在攻勢作戰中有非常明顯的優勢——日軍可以輕鬆集結幾個方向上的兵力攻擊盟軍最弱的一點;其次,航程優勢可以讓“零”戰自由選擇交戰的時機和位置,輕鬆佔據上風;還有,空戰時“零”戰比較不會擔心油量而撤出戰鬥,而對手撤出時還能死死追擊不放,這種情況在所羅門戰役時也屢屢發生。航程的優勢甚至一直保持到1944年,馬里亞納海戰小澤治三郎從美國艦載機航程之外發起攻擊,其中有“穿梭轟炸”的因素,但其實硬拼作戰半徑的話美國航母也仍然比不過日本人。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零”戰巨大的航程優勢

第二重要的優勢是飛行員。開戰初期日本海航“月月火水木金金”苦練出來的一批號稱“海鷲”的飛行員是相當強悍的,王牌飛行員坂井三郎回憶訓練的時候非常苦,例如教游泳就直接把菜島用船拉到海上讓他們跳下去往回遊!艱苦殘酷的訓練損失率非常高,但這在普遍出身底層的飛行員中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也造就了一大批精英。西澤廣義、巖本徹三……這些的飛行員完全能夠彌補飛機的某些不足!這也並非孤例:美國人看不上的P-39“眼鏡蛇”戰鬥機、F2A“水牛”戰鬥機,在蘇聯、芬蘭的精英飛行員手中同樣能夠大放光彩!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開戰之初“零”戰的精英飛行員們

第三重要的優勢是對手太弱。這一時期美國飛行員菜島居多,當然也有象約翰•薩奇這樣的精英,但整體水平比“海鷲”差得不是一點兩點。典型的例子:中途島之戰“大黃蜂”號航母機群起飛就花了近1個小時,而南雲艦隊友永帶隊的攻擊機群完成起飛只用了7分鐘!而英國飛行員雖然有一定實戰經驗,但在倫敦空戰時的雷達優勢、主場優勢都沒有了,自家飛機的機動性比德國戰鬥機強不少,但仍然不敵“零”戰。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開戰之初盟軍飛行員普遍較菜

“零”戰的機動性是相當不錯的,尤其是在低空低速時。低速時的盤旋性能任何同樣速度的盟軍戰鬥機都比不了,包括後期號稱“零”戰殺手的F6F“地獄貓”。據說極有經驗的P-38“閃電”戰鬥機的飛行員,可以通過加大一邊發動機的功率,同時收另一邊的油門來切“零”戰的內彎,但這個說法沒有證據。在低空空戰中,由於飛機不能隨便俯衝,速度也起不來,而“零”戰因為爬升性能一流,因此可以輕鬆虐殺同時期幾乎所有的對手。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初期“零”戰所向披靡

頹勢初顯

開戰後,盟軍在面對“零”戰遭受巨大損失的同時也在總結經驗教訓,開始改進自己的技戰術,這方面約翰•薩奇發明的“薩奇剪”戰術功不可沒,詳情在 。陸軍航空隊也發現了自己的優勢——陳納德的“飛虎隊”是一群老兵痞子,他們用P-40戰鬥機與“零”戰對抗時發現自己

略微一些速度優勢,特別是俯衝的時候!而且滾轉率上優勢明顯!於是他們開始採用一種“新”戰術(其實德國人已經在大規模使用了):不和“零”戰纏鬥,而是搶先佔據高度優勢,俯衝下去掃射一陣子,不管打中沒打中保持俯衝加速到最快然後逃走!這樣至少能“留得青山在”。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專門針對“零”戰的“薩奇剪”戰術

其次是發現日本飛機普遍不經打,容易著火, 。這時候美軍已經為自己的.50(12.7毫米)口徑機槍配發了“藍尖彈”,彈頭帶有燃料劑很容易點燃日本飛機的油箱!於是迅速成為搶手貨。到1943年美軍太平洋上的戰鬥機上的彈鏈甚至到了每2發“藍尖彈”配1發曳光彈“”的變態地步!日本“打火機”們噩夢再也醒不過來了!不過1942年“藍尖彈”的產量還遠遠達不到這個地步。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50口徑的子彈,藍尖的最受太平洋戰場歡迎!

“零”戰不經打的缺點還讓很多技術不嫻熟的美國飛行員採用了一種充滿勇氣的戰術:直接和“零”戰對頭衝鋒!特別是F4F“野貓”戰鬥機,俯衝性能也並不見得比“零”戰強,但有自封油箱和裝甲,可以靠這種戰術和對手賭命,至少不至於完全被動挨打。或者“野貓”們也可以選擇“薩奇剪”,不過這意味著飛行員之前習慣的3機編隊方式要大改,一時還難以普及。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野貓”往往選擇與“零”戰對沖!

這些雖然讓盟軍面對“零”戰時可以一戰,但仍然不能系統化。偏偏日本人對“零”戰也還防得很嚴——偷襲珍珠港時就有一架“零”戰迫降到夏威夷的尼豪島,但飛機立刻就被飛行員焚燬了。正當盟軍苦求“零”戰不得時,中途島戰役爆發!日本送上4艘航母的同時,還在遙遠的北方加贈了一架幾乎完好的“零”戰!美國人立刻將古賀這架“零”戰送回國內,小心修復,刷上了美國的大白星重新飛上天!僅2個月就試飛了24次,掌握了大量一手資料!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正在裝船的古賀“零”戰

經過反覆試飛,美國人確認並列出了“零”戰的弱點:

1、滾轉率低下,因為翼載荷太小。尤其是向右滾轉,因為螺旋槳的扭矩。

2、俯衝性能不好。因為太輕,在俯衝時沒有足夠的體重增加速度。

3、高速下操作極其困難,超過350公里時速操作杆手感變重,超過400公里要手腳並用才能扳動,超過500公里需要2隻手加1只腳一起用力!

4、結構強度不足,高速下機動有機翼斷裂解體的風險

5、完全沒有防護,等同於“裸奔”。

6、武器的彈道性能不一致,機槍機炮不能擊中目標!特別是機炮的射速太低,彈道彎曲,新手幾乎無法用它打中任何東西。而機槍口徑又太小殺傷力太弱。

7、無線電極差,常常要靠手勢交流。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零”戰兩種槍炮完全匯聚不到一起

看到這些問題,真正值得佩服的是“海鷲”的飛行員,能靠技術彌補這麼多缺點!現在,“神話”的“命門”都暴露在陽光下,“零”戰的末日就要到了

神壇崩塌

美軍首先根據古賀“零”戰的試飛結果迅速制定了一整套戰法下發各參戰部隊。例如陸航部隊的P-40飛行員被告知,被“零”戰(還包括性能相近的1式戰“隼”式,往往也被認成“零”戰)咬尾後,可以迅速向右(零式右轉特別慢)做個破S半滾轉機動,就能甩掉“零”戰。P-38“閃電”更是充分利用速度優勢一擊就跑,打出驚人的戰績(造就了二戰美國第一王牌)!集體的編隊戰術也得到改進,性能更差一些的“野貓”徹底打破了3機編隊限制,“薩奇剪”戰術普及,甚至應用到中隊的規模。薩奇本人也被抽調去做教官,儘管他非常不情願——才剛剛拿到王牌。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破S機動示意圖

1943年,盟軍終於擁有了“零”戰的剋星——還不是“地獄貓”,它剛剛上航母,正面剛上“零”戰還要等一會兒——這是F4U“海盜”戰鬥機,美國海軍第一架速度超過400英里(640公里)的戰鬥機!因為初期的一些缺陷在航母上起降有點問題,被海軍甩給了“4等人”海軍陸戰隊。“海盜”與“零”戰(還是更快的52型,使用美軍的汽油)對比試飛的情況如下: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海盜”首先在所羅門群島給了“零”戰痛擊

1、速度:從海平面到 9000米的高度,“海盜”平均高出 101公里的時速,最高達到128公里

2、爬升性能:從海平面高度起飛,到 3,000 米雙方差距不大,後面可就大了,“海盜”每分鐘比“零”戰多爬升 187米。最大爬升率高出約30%!

3、盤旋性能:3000米高度350公里時速以下,“零”戰完勝。但速度和高度增加以後,“海盜”逐漸追平。500公里時速時,“海盜”可以輕鬆切入“零”戰內彎。

4、俯衝和滾轉:不用多比較,“零”戰完敗。

5、空戰武器:“海盜”的6挺.50口徑機槍射程遠、彈道平直、射速高,配上“藍尖彈”殺傷力也不弱,完勝“零”戰的2槍2炮

陸戰隊的“海盜”在所羅門對上了“零”戰這才是真正“流盡了海鷲最後一滴血”的戰鬥——“海盜”們耗光日本海航幾乎所有的精英力量,自己卻越打越強,還造就了海軍陸戰隊最頂尖的王牌們!最終“海盜”對日本飛機的戰損比達到了1:11.3,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零”戰!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威風凜凜的"海盜"

但“零”戰真正的噩夢還不是“海盜”!1943年8月,真正充分吸收了古賀“零”戰試飛經驗的F6F“地獄貓”進駐美國航母!它專門加大了機翼,更換了發動機,全面針對“零”戰進行改進!幾乎所有方面都是壓倒性的優勢,連盤旋性能也是至少持平——低速下還是弱一點但也差得不遠,中高速全面勝出!哪怕是水平格鬥也不再害怕“零”戰了!“地獄貓”立刻成為美軍的空戰主力,徹底把包括“零”戰在內的日本飛機掃出天空! 。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地獄貓”徹底終結了“零”戰神話!

後繼乏力

眼看著"零"戰跌下神壇,崛越二郎也努力做出改進,無奈前期的一些“捷徑”現在成為改進路上的“惡果”

1、選擇“瑞星”發動機的惡果。

後來替換的“榮”式雖然輕小,但是發展潛力也小,而且競爭對手中島不太配合。更重要的是發展潛力相對較大的“金星”卻又不能用!而且最初為了摳重量,增壓裝置也沒有,導致“零”戰高空性能極差,後期想加已經來不及了。

2、切掉翼尖想提高滾轉率和速度,可速度和滾轉率上去了,翼載荷卻變大,續航力、盤旋性能、失速性能都惡化。這種被稱為32型的“零”戰不受前線歡迎只生產了300多架。崛越二郎此時按下葫蘆浮起瓢,真不容易啊!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方形翼尖的32型模型,不受待見的型號

3、加強了火力、裝甲,改用自封油箱的52型,由於發動機沒有改善,性能提升有限,盤旋性能、爬升率又有所下降!

4、改裝“金星”發動機的60系“零”戰由於前機身改動很大,以至於到戰敗前還在試飛。

到此可以看到,“零”戰最可悲之處還是在於發動機,用到死的都還是中島“榮”式,已經遠遠不是盟軍那一票2000馬力新型戰鬥機的對手了。

“零”戰最後的結局相信大家都能猜到:紛紛拆掉武器,裝上大量炸藥去充當“神風”自殺飛機。它的命運正如日本的國花櫻花一樣,初開時燦爛得如同滿天雲霞,一經風雨便化成滿地花泥,令人扼腕。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即將撞上的“神風”零戰

結語

小挖客說:平心而論,崛越二郎是個出色的設計師,“零”戰是他能在當時條件中設計出的最好的飛機。戰後不少人指責他“不重視防護”“不重視結構強度”,但是真要都重視了,“零”戰會變成類似“野貓”那樣的一架“平庸”的戰鬥機,會被對手全面壓制,很可能連登上神壇的機會都沒有!以日本的工業水平,要佔據上風,唯有劍走偏鋒別無它法,崛越二郎冒了險才造就了初期的“神話”。這個經驗對我們來說非常寶貴:資源永遠是不夠用的,必須有所取捨!把資源用對了地方才能發揮最大的效能!而象胡椒麵一樣撒下去,註定只能收到平庸的結果!我們工作中應該常常做這樣的反思,哪怕暫時停下腳步

二戰名機中途島番外篇:從旭日到凋零——“零”式艦載戰鬥機

所以根子其實是在日本孱弱的科技和工業基礎上!從初期到末期,日本就根本沒有一款堪用的發動機!因此,“零”戰的命運也就是日本的命運——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失敗,象是金庸小說裡的周芷若、遊坦之一樣,靠著速成的奇招傷了人,但最終會肯定會敗給內力深厚的高手。只有平時厚積,才能用時噴發。

還有,再好的武器也要靠人來使用!“零戰神話”是由精英高手們造就的,快速幻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落在菜鳥手中,後繼無人。團隊建設永遠都是不能忽視的核心問題


滄海尋珠的歷史小挖客,和你一起探究歷史背後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