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與朱允炆二選一,梅殷為何堅守職責兩不相幫,朱棣仍視若仇敵

在法國有一則著名的哲學寓言,有一頭很久沒有吃過東西的驢子,肚子早已餓得不行。這一天,它的主人放在它眼前兩捆一樣多的草料,鮮美的食物近在咫尺。但這頭驢遲遲不肯去享用,因為它還沒有想好先吃那邊的比較好,這邊吃了另一邊就變得不鮮美了。很久之後,驢子都沒有做出選擇,竟然這樣餓死了。面對兩難選擇的時候,難以做出選擇,優柔寡斷的人常常被法國人稱為“布里丹驢”。法國澤學家布里丹曾經這樣解釋這則寓言:面對選擇,二選一,務必做出選擇,否則岔口就是終點。

朱棣與朱允炆二選一,梅殷為何堅守職責兩不相幫,朱棣仍視若仇敵

明太祖朱元璋 畫像

洪武年間,晚年的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後代江山穩固,不得不早早為後代鋪路。為了太子朱標,在朱元璋離世後,能順利掌控大明江山。朱元璋將朝中對朱標產生威脅的大臣大肆屠戮,但也不能讓朱標無人可用,必須選一個可靠、有能力的人輔佐太子朱標。《明史》記載,“太祖十六女諸駙馬中,尤愛殷。”在朱元璋十四個駙馬中,剛果勇毅,為人正直的寧國公主駙馬梅殷,成為朱元璋心目中最佳人選。《明英烈傳》中,朱元璋評價梅殷為“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在朱元璋離世後,將輔佐建文帝朱允炆的重任託付給梅殷,但梅殷卻做出了讓所有人意想不到的選擇。

朱棣與朱允炆二選一,梅殷為何堅守職責兩不相幫,朱棣仍視若仇敵

一、梅殷的兩難抉擇

朱元璋晚年的擔心還是發生了,燕王朱棣因不滿建文帝朱允炆推行的削藩政策,悍然發動靖難之役(1399年-1402年)。建文三年(1401年),建文帝令駙馬都尉梅殷親率40萬大軍鎮守淮安,抵禦朱棣渡過長江。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大軍抵達淮南,準備乘勢直取淮安,但面對軍紀嚴明,防禦森嚴的梅殷,讓朱棣大為頭疼。朱棣深知梅殷的作戰能力,即便能夠攻克梅殷的防禦,但也要消耗大量的時間,而朱棣軍恰恰缺少的就是時間。強攻自然不行,朱棣派遣使者以“進香”為由,試圖說服梅殷同意朱棣借道的請求。

朱棣與朱允炆二選一,梅殷為何堅守職責兩不相幫,朱棣仍視若仇敵

淮安地區

此時的梅殷面對兩難的選擇,一、同意請求,投身朱棣陣營,為朱棣大軍放行。二、堅守職責,拒絕朱棣的請求。每一個選擇,都要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靖難之役的結局,此時並不明朗,梅殷始終難以做出選擇。回覆朱棣道:“進香之事,先帝有禁令,不遵守的人可是不孝。”也就是說,朱元璋早就下令,任何藩王不能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私自進京上香,否則就是不孝的行為。梅殷告訴朱元璋,他只是遵守了先帝的命令,駐守在此處,不讓沒有命令的人私自進京,與建文帝朱允炆無關。

朱棣與朱允炆二選一,梅殷為何堅守職責兩不相幫,朱棣仍視若仇敵

梅殷

朱棣十分敬仰朱元璋,聽聞梅殷評為“不孝”,勃然大怒。再次派出使者告訴梅殷:“如今我興兵清君側,是順應天命,不是常人所能阻擋的。”朱元璋曾留下遺訓,如果朝中出現奸臣亂政,允許藩王起兵清君側,但之後要帶兵返回藩地。而朱棣起兵的口號,正是“清君側”,與梅殷所說朱棣私自上京根本不是一回事,也不能承認。從側面也告訴梅殷不要做傻事,這根本不是梅殷所能阻擋的。梅殷聽聞後,還是無法做出抉擇,於是割去使者的耳朵和鼻子後,傳給朱棣:“留下你的嘴巴,好讓你對朱棣說什麼叫做君臣大義。”雖然朱棣氣的不行,但也明白了梅殷的意思,他不想與朱棣為敵,只是他和建文帝是君臣關係,臣子必須聽從君主的命令罷了。

朱棣與朱允炆二選一,梅殷為何堅守職責兩不相幫,朱棣仍視若仇敵

明成祖 朱棣 畫像

朱棣如同朱元璋一般,深諳識人用人之道。看穿了梅殷的優柔寡斷,也明白借道淮安已經不現實了,只好改道,從揚州方向進攻南京。如同梅殷傳達朱棣的意思一樣,在朱棣改道甚至進攻南京城的時候,駐紮在淮安的40萬大軍,一直按兵不動。既沒有阻攔朱棣南下進攻南京,也沒有違背建文帝的命令,一直堅守在淮安,防止朱棣從淮安方向進攻南京。

朱棣與朱允炆二選一,梅殷為何堅守職責兩不相幫,朱棣仍視若仇敵

燕王朱棣 攻入南京 劇照

二、不做選擇,往往是最壞的結果

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在谷王朱橞、大將軍李景隆的協助下,順利攻入南京城,建文帝失蹤,朱棣篡位登基為帝,年號為永樂。而駐守在淮安的四十萬大軍,自然成了朱棣心頭之患。梅殷當初屢次拒絕朱棣的請求,雖託詞為先帝朱元璋的命令和臣子職責。但顯然朱棣並不會因此放過他,朱棣逼迫寧國公主咬破手指,寫下書信召喚梅殷返回南京。也就是《明史》記載的“齧血為書”的典故。

朱棣與朱允炆二選一,梅殷為何堅守職責兩不相幫,朱棣仍視若仇敵

朱棣 劇照

明知朱棣不放心自己,用家人逼迫自己返回南京,而回到南京後,自己的身家性命必然被捏在朱棣的手中。患得患失的梅殷,如何也不肯與朱棣為敵,只好返回南京,但與朱棣心生怨恨。此時的朱棣只是懷疑,畢竟朱棣改道進攻南京的時候,梅殷沒有趁機斷掉朱棣的後路,兩面夾擊朱棣。朱棣與梅殷的關係,並沒有到不可調和的局面。

朱棣親自迎接梅殷,並安撫梅殷道:“駙馬勞苦”,此時的梅殷,雖心生怨恨的梅殷,但心中也應早有計較,嘴硬回答:“勞而無功,徒自愧耳!”一語雙關,鎮守淮安正是勞苦,既沒有幫助建文帝抵禦朱棣,也沒有幫助朱棣進攻南京,所以有勞而無功。“徒自愧耳!”表明了此時的無奈和羞愧。朱棣顯然聽懂了梅殷的話,一語不發,但埋下了兩人不可調和的矛盾。

朱棣與朱允炆二選一,梅殷為何堅守職責兩不相幫,朱棣仍視若仇敵

三、最壞的結果

《明史紀事本末》:久之,殷不能平,時見詞色。文皇嘗夜遣小中官潛入殷第,察之,殷愈怒。

陰陽怪氣的話,很顯然讓明成祖朱棣,越發猜忌梅殷。時常派遣暗探,觀察梅殷的日常起居,梅殷也因此越來越憤恨朱棣。此時的梅殷根本無力抵抗,只是朱棣案板上的一塊魚肉罷了,只是梅殷的駙馬身份,暫時保護了梅殷一命。而朱棣處置梅殷,僅僅只差一個理由。

朱棣與朱允炆二選一,梅殷為何堅守職責兩不相幫,朱棣仍視若仇敵

《明史》:永樂二年,都御史陳瑛奏殷畜養亡命,與女秀才劉氏朋邪詛咒。

都御史陳瑛深諳明成祖朱棣的顧慮,上書謊稱梅殷私自在家中培養死士,並且與女秀才劉氏一起在暗地詛咒朱棣。雖然朱棣只是輕描淡寫地回覆:“我自己會處理。”看似不以為然,從朱棣隨後要求戶部核查公侯伯駙馬等貴族依仗規模就可以看出,實質朱棣已經下定決心處理梅殷。隨後朱棣更是以各種理由,分別將梅殷的家人和心腹僕人,調離其他地方。在一次入朝的時候,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衛指揮趙曦等人,趁梅殷不備被擠下笪橋,溺水身亡,譚深和趙曦卻謊稱梅殷自己投河自盡的。身邊無一奴僕心腹,家人更不在身邊,譚深和趙曦與梅殷又無仇恨,梅殷為何偏偏選擇在笪橋投河自盡?太多的巧合,只可能是一場陰謀,來自朱棣和趙曦等人的一場戲。

朱棣與朱允炆二選一,梅殷為何堅守職責兩不相幫,朱棣仍視若仇敵

燕王朱棣 劇照

結語

梅殷看似沒有做出選擇,實質已經做出了選擇。兩不相幫,表面如魚得水,兩面都不得罪,即便有一方獲勝,也不會有太糟的結果。實際上,卻得罪了雙方。朱棣借道,梅殷再如何解釋,那也是拒絕。40萬的大軍,盤踞在淮安,朱棣如何能不忌憚和猜忌梅殷呢?雖然梅殷因為家人返回南京,表示對朱棣無害,但入城的時候對朱棣的不滿,在一句“徒自愧耳!”表露無疑。就已經註定,梅殷日後的悲劇。

朱棣與朱允炆二選一,梅殷為何堅守職責兩不相幫,朱棣仍視若仇敵

建文帝 朱允炆劇照

假設建文帝取得勝利,建文帝雖命令梅殷駐守淮安,但本質是防止朱棣進攻南京。朱棣改道揚州進攻南京,梅殷的視若不見,對建文帝來說就是最大的失職。擊退或者戰勝朱棣後,建文帝如何能不回頭收拾梅殷的不作為呢?

無論梅殷選擇的是朱棣還是建文帝,最壞的結果,也沒有被人推入河中溺水身亡的慘。正如了那就話,不做出選擇,就是選擇了最壞的結果。

1、《建文帝失位的失本與失策解析》,任文良

2、《淺析明成祖朱棣的用人之道》,徐茜

3、《明史》

(圖片來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