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朱元璋的駙馬梅殷手握四十萬大軍卻按兵不動不阻止朱棣?

朱元璋在位時,寧國公主下嫁梅殷,並且梅殷在諸多駙馬之中最受朱元璋喜愛,此後,朱元璋即將駕崩時也曾密令梅殷輔佐建文帝。

朱元璋即將駕崩時,梅英在一旁服侍,因此朱元璋囑咐他道“你老成忠信,可以將朱允炆託付給你。”又下聖旨給梅英寫道:“如果有違大者,你可以討殺他。”《續英烈傳》

靖難之役朱元璋的駙馬梅殷手握四十萬大軍卻按兵不動不阻止朱棣?

建文帝登基之後,覺得各藩王實力強橫,甚至於威脅到朝廷,便頒佈削藩政令,故而引發朱棣發動靖難之變。靖難之變時,建文帝任命梅殷到淮安鎮守。當時,他不僅用朱元璋令牌逼退了朱棣大軍,還割掉朱元璋使者的耳鼻來諷刺朱棣。正是因為梅殷的鎮守,朱棣才沒有拿下淮安,也正是因為其鎮守太嚴實,朱棣才選擇繞過淮安,直取京都。而朱棣這一決策殺的一朝人措手不及。

靖難之役朱元璋的駙馬梅殷手握四十萬大軍卻按兵不動不阻止朱棣?

在靖難之變中,梅殷手握40萬大軍,對於朱棣起兵造反卻保持中立立場,沒有及時出兵相救。這一點讓眾人很是不解。但是在靖難之變後,他雖然沒有以死明志,卻是表現出了自己對建文帝死忠的決心:在明成祖朱棣安葬建文帝之後卻沒有給予建文帝任何諡號和廟號,他便公然在軍中為建文帝發喪,追諡孝愍,上廟號神宗。

“縞素髮喪,私諡孝愍皇帝。”《國榷》

靖難之役朱元璋的駙馬梅殷手握四十萬大軍卻按兵不動不阻止朱棣?

此後,在一段時間內表現出與明成祖不合作的態度,甚至擁兵淮上,以求復興,對明成祖構成一定的威脅。

“擁兵淮上,圖興復。”《國榷》

那麼,靖難之役中,梅殷究竟為何保持中立態度,沒有出兵勤王?

在後期的研究中,很多學者認為,梅殷並非忠君愛主的高尚人士。但在我看來,梅殷忠肯定是忠於建文帝的,他當時並非保持中立,而是被朱棣繞道這一招殺的措手不及,當然,被殺的措手不及的不止是他,建文帝以及朝野中的大臣也是一樣的。沒有及時出兵歸結於一下三點

靖難之役朱元璋的駙馬梅殷手握四十萬大軍卻按兵不動不阻止朱棣?

1,首先,梅殷手上到底有沒有40萬大兵我們另當別論,但是其軍事力量肯定是不如朱棣大軍的。我們看一下當時的軍事力量對比,單看實力最強大的燕王朱棣,兵力不足十萬,以及另外一個實力強勁的寧王,有甲兵八萬,當時朱棣進攻淮安時,若其真有40萬大軍,就不用依靠用朱元璋令牌退其大軍的辦法了。40萬打10萬不到,妥妥的,但是他沒有,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他的軍事力量根本不及朱棣。

2,朱棣繞道淮安,殺的眾人措手不及,勤王真的來不及。自朱棣於建文元年(1399年)發動靖難之役到建文四年(1402年)四月其攻打淮安,並且在淮安梅殷用朱元璋靈牌退朱棣大軍用了三年多時間,而朱棣繞道淮安,直取京都,僅僅兩月時間,這是大家都始料不及的。

3,梅殷奉命鎮守淮安,而淮安是戰略要地,沒有帝王指令,他是不能私自調兵的。

梅殷軍事力量難以與朱棣對抗、朱棣繞道直取京都以及對於皇命的謹慎以及猶豫,這些都是其沒有及時出兵勤王的原因。

靖難之役朱元璋的駙馬梅殷手握四十萬大軍卻按兵不動不阻止朱棣?

我們無法揣測梅殷是持有中立態度還是心有餘力而不足,我們更多的只能從的史料中去分析梅殷對於建文帝的態度,總結出最貼合史實的結論。更多觀點,歡迎大家共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