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病毒,科研人員關注抗疫一線女護士心理健康風險


根據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聯合考察報告,為了迅速阻擊疫情, 湖北省內集結了幾乎全省所有相關的醫療資源, 全國各地也紛紛派出多支醫療隊前往救援。

外地弛援湖北的4萬多名醫務人員中, 女性護士超過半數。

身處救治一線的女護士面臨工作任務重、高感染風險,她們的心理壓力大,心理健康風險高。

開展心理危機干預,保護護士身心健康是一項緊迫任務。

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上海市肺科醫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對一線女護士的工作狀態、心理應激障礙及其健康風險進行分析,提出及早開始心理危機干預、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演練與培訓、樹立職業信念、加強女性護士的勞動保護等心理干預對策建議。

自從武漢打響抗擊疫情的戰役,在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中護理工作至關重要,在隔離病房中,護士不僅要承擔患者的治療,還要護理患者的生活日常,因此護士面臨著很大的護理壓力。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童俊認為:新冠肺炎一線醫務人員的心理應激主要表現為長期過勞導致的身心疲憊, 面對大量湧入的患者感到壓力、無助和恐懼, 對自己和家人患病的擔憂與愧疚;對何時是盡頭的不確定感、壓抑和耗竭。

究顯示, 長時間的壓力還影響到飲食與睡眠, 有些護士出現情緒低落或情緒失控、對生活和工作失去信心等精神症狀[6]。應激障礙“指向內”則表現為情緒低落、習得性無助、迴避、煩躁、失去自信心等自我否定的情緒。

任清濤等對現場救援人員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發現, 在干預前影響因素由強到弱依次為持續工作時間、神經質型性格特徵 (EPQ-N) 、現場接觸時間、消極應對等;保護因素由強到弱依次為外向型性格特徵 (EPQ-E) 、工齡、應激史。干預後1個月, 影響因素由強到弱依次為持續工作時間、EPQ-N、消極應對、現場接觸時間;保護因素由強到弱依次為心理危機干預、EPQ-E、社會支持及利用度、積極應對、應激史。

參考文獻:

[1]俞文蘭,孫道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一線女護士心理健康風險及干預對策[J/OL].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1-3[2020-03-09].https://doi.org/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0.02.0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