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病毒,科研人员关注抗疫一线女护士心理健康风险


根据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合考察报告,为了迅速阻击疫情, 湖北省内集结了几乎全省所有相关的医疗资源, 全国各地也纷纷派出多支医疗队前往救援。

外地弛援湖北的4万多名医务人员中, 女性护士超过半数。

身处救治一线的女护士面临工作任务重、高感染风险,她们的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风险高。

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保护护士身心健康是一项紧迫任务。

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上海市肺科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一线女护士的工作状态、心理应激障碍及其健康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及早开始心理危机干预、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与培训、树立职业信念、加强女性护士的劳动保护等心理干预对策建议。

自从武汉打响抗击疫情的战役,在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中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在隔离病房中,护士不仅要承担患者的治疗,还要护理患者的生活日常,因此护士面临着很大的护理压力。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童俊认为:新冠肺炎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应激主要表现为长期过劳导致的身心疲惫, 面对大量涌入的患者感到压力、无助和恐惧, 对自己和家人患病的担忧与愧疚;对何时是尽头的不确定感、压抑和耗竭。

究显示, 长时间的压力还影响到饮食与睡眠, 有些护士出现情绪低落或情绪失控、对生活和工作失去信心等精神症状[6]。应激障碍“指向内”则表现为情绪低落、习得性无助、回避、烦躁、失去自信心等自我否定的情绪。

任清涛等对现场救援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发现, 在干预前影响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持续工作时间、神经质型性格特征 (EPQ-N) 、现场接触时间、消极应对等;保护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外向型性格特征 (EPQ-E) 、工龄、应激史。干预后1个月, 影响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持续工作时间、EPQ-N、消极应对、现场接触时间;保护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心理危机干预、EPQ-E、社会支持及利用度、积极应对、应激史。

参考文献:

[1]俞文兰,孙道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一线女护士心理健康风险及干预对策[J/OL].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1-3[2020-03-09].https://doi.org/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0.02.0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