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面對領導的問話,掌握這一個原則,永遠不會出錯

職場說話是個藝術,其主要的核心思想就是:在談話的時候,要注意,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在談話中正確傳遞自身想法的同時,不讓別人有不良的聯想。魏元忠就是這樣的權謀語言大師。我們看看的話術:

【出處】《資治通鑑》第206 唐紀22

【原文】時人多為魏元忠訟冤者,太后復召為肅政中丞。元忠前後坐棄市流竄者四。嘗侍宴,太后問曰:“卿往者數負謗,何也?”對曰:“臣猶鹿耳,羅織之徒欲得臣肉為羹,臣安所避之!”

【譯文】當時有很多人為魏元忠訴冤,太后又召回他擔任肅政中丞。魏元忠前後被判處死刑和流放共有四次。有一次曾陪從太后宴飲,太后武則天問他:“你從前多次蒙受誹謗,為什麼?”回答說:“我好比鹿,羅織罪名的人想得到我的肉作羹,我如何能躲過他們!”

【解析】

1、卿往者數負謗,何也?

太后武則天問他:“你從前多次蒙受誹謗,為什麼?”這個問題,作為普通人,立即就會把自己的委屈全盤道出,然後不斷的指責迫害者的險惡。那麼這次飯局,就成了訴苦會,批判會。表面上沒有問題,其實這樣回答,立即就會讓武則天反感,原因有三:一是,只有弱者才會博取比人的同情,沒有人喜歡和有極強負面抱怨情緒的人交往;二是,因為陷害命令都是用武則天同意的,如果指責陷害的人,其實就是無形中指責武則天用人無能,會引起太后不良的反應;三是,大家都是在這裡吃飯的,隨口一問,指責就會壞了氣氛,讓大家吃飯都不舒服。所以,魏元忠沒有做出普通反應。

2、臣猶鹿耳,羅織之徒欲得臣肉為羹,臣安所避之

太后問話的目的,有可能是,你自己也不是好人吧,不然為什麼大家都去陷害你?所以,魏元忠基於上述的原因和太后可能的目的,他沒有在對錯上糾結。而是利益對弈角度給出了答案。“我就是一塊肥美的鹿肉,而羅織罪名的小人,想吃我的肉,我怎麼躲得過呢?”這段話的沒有抱怨,沒有指責,有的只是平靜的陳述自己因為優秀被陷害的事實。而且自己優秀的同時還沒有任何的反抗能力,表明自己對權力沒有威脅。沒有破壞吃飯的良好氛圍,而且用鹿肉做比喻,應該是當時餐桌上有這道菜,很符合當時的情景,這句話一筆帶過之前的恩怨糾結。


在職場上,面對領導的問話,掌握這一個原則,永遠不會出錯


3、其實現在職場這樣的談話場景很常見

在領導的眼裡,如果很多人在耳邊,說你的壞話,不管你這個人是不是,真的是壞人,這在領導眼裡,都會對你的能力懷疑,因為,如果是真的,說明你真是小人,如果是假的,說明你不會做人,周圍的同事都對你有意見,說明,你自己缺乏社交能力,起碼你不會團結同事。所以,領導都會公開或是內心問這句話,為什麼大家都對你有意見?這時就要用到魏元忠這個談話結構,不埋怨別人,不自己辯解。擺脫對錯,輕描淡寫,客觀的從利益角度來解答領導內心的困惑“因為這個職位本身原因,無形中阻礙了別人的利益,自然被人攻擊。”

經過上述的分析,我們能感悟到,在職場和領導的一個談話原理,其實領導對你個人的情緒,對錯,毫不關心,也沒有興趣關心,只會考慮,你對我有沒有用,你會不會給我添麻煩,你會不會明示或是影射對我不滿,只要保證這三點,基本上談話就不會犯錯了!本文源自“權謀智慧”微 信 公 眾 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