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有異域,神龍別樣天,東西方龍的形象差異

在中國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龍的精神是炎黃精神、華夏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龍文化已融入到中國人生活的各個角落,陪伴著中華文化的起源、發展,直到今天。龍已歷經滄桑數千年,見證著中華文明的興盛衰弱。數千年來,龍文化已刻在中國文化大柱上,浸染著所有中國人的靈魂。龍文化的兼容幷包、天人合一、團結和諧,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內涵在歷經歲月洗煉後已成為了重要的民族精神。

山川有異域,神龍別樣天,東西方龍的形象差異

一、以中國龍為代表的東方龍形象

龍的崇拜最初是原始人將龍尊奉為氏族圖騰,它們各自主宰一方,為人類抵擋無法抗拒的災難,掌控世間命運。夏朝,龍被鑲嵌在國君佩戴的綠松石青銅牌飾上,從此被賦予了高貴地位和權利。春秋戰國時龍的形象發生了演變,頭上生出雙角、身體生出四肢,成為既能騰雲駕霧、遨遊水中,又能奔跑如飛的神獸。至漢代,開國皇帝劉邦史稱“河蛟之子”,這一故事對後世平民出身的君王頗有影響,表示“龍種”非凡,命中註定坐龍庭,正式確定了龍是至高至尊的皇權象徵。東漢時龍是東方之神東王公的坐駕,從此,龍又成了上天保佑的象徵。漢代以後,龍被皇家壟斷起來,正式成為皇帝的標誌。唐宋以至明清,歷代朝廷為了樹立帝王至高至尊的地位,鞏固皇權,對龍的依賴日益加劇,從皇宮建築到皇帝的衣、食、住、行,處處可見龍的形象。不僅中原皇帝如此,少數民族的統治者也紛紛仿效,以此表示自己也是真龍天子。元世祖忽必烈更加強硬地對龍進行了壟斷,嚴格規定龍紋僅皇家專用,尋常商戶百姓不可私自織繡或交易日月龍鳳紋樣的緞面,違規者將面臨沒收織物甚至監禁和罰款等重懲。非但如此,還明令平民百姓從居住房屋、車輿到日用器皿一律不得用龍鳳紋。明清兩朝從皇帝到皇后的朝服多飾團龍紋,龍袍為皇帝專用,袍上飾有五爪龍。此後五爪龍納入宮廷的重要禮制,使真龍天子的象徵更加明確、細化。龍的形象是鱷首獠牙,鹿角聳起,蟒身騰繞,鱗甲鮮明,四肢舞動,從海水江崖中騰空而起的水中神聖,龍的地位最終上升為守護江山的象徵。

山川有異域,神龍別樣天,東西方龍的形象差異

皇宮中的建築裝飾紋樣不僅有蟠龍藻井,而且有云龍石階,蟠龍金柱威風凜凜,雲龍屏障點綴其間。朝中每逢盛典祭祀之際,亦會用龍椅,龍岸等用具表達對昊天上蒼的敬畏。總之,皇室慣以“龍”元素標記所屬彰顯華貴,向世人展示其至高無上的地位。在帝王將自身與神格相捆綁的過程中,龍成為了皇權的重要意向和載體並象徵著古代中國的神聖至尊。龍除了象徵至高至尊的皇權以外,其寓意深邃、寬廣,還被賦予了東方特有的神秘主義。唐代以後,隨著龍王信仰的傳播,龍王既是水神又是雨師,壁畫中既可為龍,又可人格化,著朝臣之裳,行卿相之禮。古代勞動人民認為龍居於幽潭之中,負引雷布雨之能,對其充滿敬畏之情。每遇旱災洪澇,人們總會抬著龍王塑像巡遊,虔誠地匍匐在地上,祈禱偉岸的神明賜予他們風調雨順的好天時......小農經濟使得由漢至清的歷代朝廷都不得不將農業放在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的高度上。因而每當開春之際國家都要舉辦盛大的皇帝親耕儀式,侍者百官陪駕。人們將豐收和富足的美好心願都寄託在龍的身上,因而一年四時的勞作生產總會格外重視龍的祭祀儀式,祈願付出汗水辛勞能換來衣食無憂,由此便形成了龍的吉慶佳節。

二、邪惡的魔龍:西方龍形象

在西方文化中,龍被描述為一種具有魔性的怪獸,兇猛異常,破壞力極大。 西方的眾多神話故事裡總少不了英雄以力量和勇氣消滅惡龍,並由此名揚四海拯救世界的篇章,東方文化中的祥瑞神獸竟大洋彼岸變為邪惡的化身,究其緣由多是龍在西方文化的固有形象本就如此惡劣兇殘。現在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西方龍形象一般形如巨型鱷魚或怪蜥,頭頂長著尖銳的犄角,頸背有刺,翅膀同蝙蝠翅相似,四足,口中可噴出滔天烈焰,血液有毒,性格則多為貪婪兇殘等等。

山川有異域,神龍別樣天,東西方龍的形象差異

在西方關於龍的深度研究調查中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觀點,其中受眾面最廣的有以下幾種:一是龍即為蟒或巨蛇;二是龍其實是隻存在於神話傳說中的怪物,主體結構近似於蛇和鱷魚,皮膚覆著鱗片,有翅,有噴火之能;三是龍與海里和地面的兩種巨獸有關聯,這一解釋源於舊約的拉丁文和希臘文譯本的《聖經》中。與眾神之神宙斯對抗的龍形巨人是較早被提及的龍,而希臘神話中的龍形巨人是天神烏拉諾斯與大地女神蓋亞愛情的結晶,他們猙獰的面目,雜亂的鬚髮,以及身後拖著的那條帶鱗的尾巴已不帶有任何神的風采。在眾多廣為流傳的希臘神話中,龍總是處於一個被神和英雄打敗,甚至被愚弄的反面角色。當然這樣的情況也不是絕對的,龍在一些傳說中也扮演著忠誠的守護者,如伊阿宋取得金羊毛以及赫拉克勒斯偷取金蘋果等故事中,也都出現了忠心守衛寶藏的龍,但這樣的情節總的來說還是隻佔少數。慢慢的,人們在龍身上傾注的消極意向越來越多,龍成為了不詳與災禍的代表,“播種龍牙”也就意味著挑起戰爭。西方龍形象迎來的較大變化是在公元2世紀發生的,它的模樣變得越發怪異,大腹便便,蝙蝠狀的巨大翅膀以及奸詐殘暴、視財如命的性格更是顯示出和中國龍形象的巨大差異。在往後廣為流傳且影響深遠的《聖經》中,魔鬼撒旦的化身就是一條七首紅龍,雖頭戴皇冠卻殘忍地嚼食著新生兒,至此,西方龍的形象在人們心中徹底淪為了劣跡斑斑的兇惡異獸,成為了罪惡墮落的符號。

從西方龍在這系列神話中形象的演變不難看到,開始的它只是為塑造英雄人物形象而服務,周身圍繞著原始蠻荒的氣息,不在正義邪惡的定義範圍內;再進一步發展成為了寶藏的守護者,作用也僅僅只是在故事中為正面人物的勝利鋪路,雖添了忠實的屬性,形象仍然不算正面;隨時間推移西方龍染上了愈多的血腥晦暗意味,在《聖經》影響下慢慢演變成純粹的邪惡表徵。若拋開《聖經》不談,西方龍在人們心中其實通常具有光明與黑暗兩方面的屬性,而非罪大惡極一言可蔽之。

山川有異域,神龍別樣天,東西方龍的形象差異

三、東西方龍的形象反差原因

中國龍與西方龍在眾多方面都存在著差異。首先從最直觀的外表形象以及個體習性上說,中國龍生來就有騰雲駕霧的本領,古往今來,各式各樣的龍圖騰身體構造上少有“龍翅”出現;西方的龍普遍都有著一對蝙蝠翅狀的巨翼,這是不可或缺的。其次,中國龍是降水布雨的神明,居於天際和水澤中,是勞動人民盼望豐收的寄託;西方龍與生俱來的能力是噴火,它們多數選擇深淵峭壁的巖穴或是深山老林作為自己的棲身之地,一旦出現在世人面前就意味滔天災禍即將來臨。

另外,龍在東西方的衍生意義也大有不同。龍在中國文化中大多都是帶有著褒義的符號,從龍身上體現的融合團結、善變創新、無畏奮進等特質,集中表達了人們不懼挑戰征服自然,從而追求幸福的共同本質需求,最本質的共同需求如同聚起來的星火,構成了共同的信仰之炬。並且中國的各民族都不乏關於龍的傳說故事,人們在龍舟上揮灑汗水,用舞動的龍燈來歡慶佳節,虔誠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無一不體現著象徵的正向性。

山川有異域,神龍別樣天,東西方龍的形象差異

反觀龍在西方文化中衍生出的言語卻或多或少包含貶義,無論是一開始充當的被勇士擊潰的魔獸或是後來扮演的與上帝對立的魔鬼。原因在於,作為西方文明源頭的希臘文明以及《聖經》中對龍負面形象的刻畫。早在古希臘時代,以商業為目的航海事業就得到了充分發展,使得古希臘文明對農耕方面並不倚重,不需要看天吃飯的他們自然也就不必像中國古人那樣對主宰風雨的龍頂禮膜拜。相反的是,古希臘人在航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類似蟒蛇、鱷魚、巨蜥之類的兇惡獸類,這些猛獸形象的融合便慢慢具象成了龍的模樣,與之作鬥爭便成為他們追求的無上榮耀,龍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勇士們揚名的犧牲品;這也和西方傳統的個人英雄主義有著淵源,龍在西方文化中也是財富的守護者,只有打敗了龍才能獲得財富,龍也成了西方文化中推崇冒險和顯示力量的主要參照物之一。此外,基督教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也把龍改造成了黑暗勢力,如《聖經》裡地獄之王撒旦化身成了一條大紅龍,還有基督教裡最著名的故事《聖喬治與龍》,講的就是在利比亞有條惡龍喜歡吃羊,羊沒了就開始吃人,聖喬治出現後刺傷了惡龍,並將其綁到城裡,並承諾只要皈依基督教,就把龍殺死,於是城裡的人開始紛紛皈依基督教。


山川有異域,神龍別樣天,東西方龍的形象差異

四、結語

對比浩瀚的中西方文化,儘管兩方的龍幾乎是完全不同的動物,但不能否認的是,它們又具有一些共同特徵。從塑造的理念上看兩方是相通的,中西方的龍都是人類依照現實存在的多種猛獸作為參照而將它們的形象彙集於一身來創造出來的,最終誕生出龍這種充滿傳奇色彩的動物。它們身軀都很龐大而且具有飛行技能,外形的部位特徵上也有十分相似的地方,而且它們總會與自然元素聯繫到一起,常與土地、天空、水和火有關。不管中西方文化中的龍型生物的形象如何不同,都體現了人類的一種永恆的精神崇拜,以及對水、對火、對天空的嚮往,是對征服自然界所有不在人類控制之下的力量的渴望。

1《聖經》

2《說文解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