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我說真話但不違法


只說袁世凱稱帝。

袁世凱稱帝是一個很迷的事情,袁世凱為什麼稱帝呢?很費解。

在稱帝之前,已經是站在中國政治巔峰的第一人,他又為什麼貪圖皇帝這個虛名呢?這個虛名是無所謂的,搞帝制肯定不是無聊到想要以皇帝的身份被記載到歷史。

我認為袁世凱有以下的考慮:

首先,中國經過辛亥革命,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的進步,並且是倒退了。皇帝被打倒了,所以關於皇帝的一切也崩潰了,沒有了所謂“王法”的社會亂成了一團,這時是不適合進行經濟建設的。中國需要穩定,需要建設的環境,這樣的環境是新思想無法提供的,舊的思想就可以繼續維持,恢復皇帝在人民心中的信仰就是當務之急。

由於中國並沒有發展資本主義的經驗,參考國外的列強,中國必須選去一個模板去發展。而最好的模板不是法美的共和制,而是德日的君主立憲制。施行共和制必然新舊勢力對立,一場大仗在所難免,當時的中國無法在承受這樣一場戰爭。而君主立憲制的藝術就是妥協,這是適合中國發展實際的。

但是中國人苦於滿清統治久矣,一提到皇帝就恨得牙根癢癢。袁世凱是沒有想到的,再加上政府和列強的鼓吹,袁世凱更加被矇蔽了。即使全國掀起討袁運動,袁世凱都認為自己是眾望所歸。直到眾叛親離,他才知道自己的預計是多麼離譜。


藝趣老年驛站


袁世凱最大的貢獻,就是推翻了清王朝,結束君主專制制度。雖然今天一般來說,清朝是被辛亥革命推翻的,但是如果沒有袁世凱,清朝還真恐怕不會這麼快覆滅。武昌起義後,革命黨推舉黎元洪作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但是大半壁江山還屬於清政府,王牌軍隊北洋軍也沒有拿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攝政王載灃決定用袁世凱為湖廣總督,派其帶領北洋軍鎮壓革命。

但是袁世凱有著自己的小算盤,他一邊讓清政府暫緩進攻,一邊與南方的革命政府議和。革命政府也覺得必須要袁世凱這樣的人才能掌控局面,於是在1911年12月2日的漢口會議上,就確定把臨時總統的位置空出來,就等著袁世凱反正後坐上。但是同盟會那邊又支持孫中山,最後選出孫中山作為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成立。結果就是革命軍節節敗退,武漢三鎮被袁世凱攻下兩鎮。

這時候雙方進行最後磋商,同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總統。於是袁世凱和北洋將領通電,逼迫溥儀退位,支持共和。手上無兵的清政府只能答應袁世凱的條件,同意袁世凱組建中華民國。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後袁世凱果然原形畢露,先是反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閣制,正式就任大總統;後來又稱皇帝。但是民主共和已經深入人心,所以袁世凱只能在一片反對中去世。


林屋公子


袁世凱是河南周口項城人,生於1859年,死於1916年,葬於河南安陽。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他的一生為中國做出了六大貢獻。

1895年,小站練兵,建立中國第一支新軍。

1905年,與張之洞合作,第一次提出廢除科舉制度,創辦新學堂。

1905年,在天津設立第一個巡警部。

1912年,第一次以和平方式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皇權統治。

1913年,第一次實行國會選舉,建立國會制度。

1913年,成為第一位國會選舉產生的正式總統。

袁世凱還創造了很多中國第一,如:建立中國第一家銀行、修建中國國內第一條鐵路、第一家自來公司、第一家發電廠、第一個電話電報公司、第一個電車電燈公司、第一個菸草公司等等。

袁世凱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富有最具爭議的一生,有人說他是“獨夫民賊”、“竊國大盜”,可是他對中國的做出的貢獻不容抹殺,也是中國近年最具領導才能的政治人物,在他死後中國有進入了軍閥混亂的時代,有讓中國弄得四分五裂的局面。袁世凱是一個僅僅做了83天的皇帝,又是一個最不該死的壞人。





晚秋195087521


應該是結束帝制吧。

大家都知道,清朝滅亡的第一槍是武昌起義。

但是,那一槍之後呢?清朝就真的會滅亡嗎?

事實上,當時的清朝還有很大的實力,尤其是北方。可以說,如果僅僅只有同盟會的人,最有可能是南北分治,那中國接下來,將會陷入長時間的內戰。

但是,因為袁世凱的出現,清朝迅速完蛋。

武昌起義的時候,袁世凱原本已經在家養病。因為受到猜忌,袁世凱被打發回了老家。武昌起義消息傳到的時候,袁世凱正在辦壽宴。

這時候,清政府重新起用他為湖廣總督。

不過,袁世凱並不著急,而是報告,我的腿還沒好呢。

當年,我能跑能跳,你們非說我有老寒腿,那就不是說好就能好的。

清政府當然著急啊,武昌起義時,他們第一時間派了自己的王爺去平叛。可是,清政府的八旗兵早就爛掉了,北洋軍絕大部分是袁世凱的部下,這些人出工不出力,怎麼可能搞得掟?

最後,清政府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等於把一切交到了袁世凱的手裡。

袁世凱有兩個選擇,當第二個曾國藩,或者當趙匡胤。

顯然,袁世凱選擇了第二個,但在當趙匡胤之前,他還有很多事要做。

第一,要控制住革命軍,不然,人家打到北方來,就沒他說話的份。

第二,又不能完全撲滅起義,不然,他就變成了曾國藩第二,回去繼續養老寒腿。

所以,北洋軍在袁世凱的指揮下走起了秧歌,進兩步退一步。而且袁世凱秘密跟革命黨接觸,達成了一個秘密協議,老袁負責讓清帝遜位,袁世凱當總統。

怎麼讓清帝遜位呢?袁世凱採用了嚇的方法,畢竟清廷現在是孤兒寡母,五歲的溥儀跟一個隆裕太后。

袁世凱就給隆裕太后舉栗子,法國大革命的事情,法國大革命後,法王幾乎被族滅了。

難道清王室也想這樣嗎?

本來指望著袁世凱平定兵亂,但袁世凱竟然搞起了勸降。沒辦法, 隆裕太后頒佈退位詔書。清朝完結。

可以說,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遭,不是流血也不是禪讓,而是遜位,中國自此沒有了皇帝。

而這個遜位,袁世凱是頭功,因為如果不是這樣,勢必還有更多的血戰,清王室的成員能夠保全,還得多謝袁世凱,想想亡國家族,在中國的歷史上,鮮有不滅族的。

其實,要不是溥儀後面瞎折騰,還想著復辟。按合同,他們家還是可以繼續保留故宮的一半:後宮。

袁世凱以和平的手段促使清朝關張,於國於民都是大功一件。


腦洞歷史觀


袁世凱是一個極具爭議的歷史人物,在我們印象當中,好像他沒有什麼優點和貢獻。他推推翻清政府,取代孫中山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以後。不久鎮壓二次革命,成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4年頒佈《中華民國約法》,次年12月宣成為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遭到各方的放對,引發了護國運動,成為人生最大的汙點。有人說他是“獨夫民賊” 、“竊國大盜”,也有人認為他對中國的近代化做出貢獻,是真正的改革家。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袁世凱到底做了哪些貢獻?

1.推翻清政府,廢除帝制

袁世凱不廢一兵一卒逼迫清朝末代皇帝退位,避免了流血事件的發生。當然,也避免了更多人死亡。如果,沒有他,辛亥革命的果實估計不復存在,中國將陷入更瘋狂的殺戮之中,而袁世凱逼迫清朝皇帝退位以後,與革命黨和解,出任大總統,推動了歷史的向前發展。

2.廢除科舉制,改革教育

科舉制度從隋煬帝開始到清朝滅亡,才廢止。而提出廢除科舉的人就是袁世凱,袁世凱興學重教,興辦新式學校,主張廢除科舉制度,積極倡導學生留洋。在他的努力下,中國沿襲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被廢除,在財政捉襟見肘的情況下,袁世凱寧可壓縮軍隊,也要推廣全部免費的新式學校,可見他推動了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他為教育改革,做出了貢獻。

3.修鐵路,發展工商業

袁世凱對工業、農業、商業三者並重發展,對中國的工業化有很大貢獻。說起京張鐵路,大家估計都會想到詹天佑,事實上京張鐵路是袁世凱出面籌錢督修的,如果沒有袁世凱就沒有中國第一條自主建造的京張鐵路!袁世凱當政期間,興辦工廠,引進外資,主動對外開放,這在近代中國對外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4.創立新軍,發展軍事

袁世凱參加過甲午戰爭,主要負責後勤,在戰後袁世凱就提出創立新式軍隊。袁世凱以效仿德國軍隊,希望組建一支新式軍隊,並向光緒帝上書。光緒帝很賞識袁世凱,命其操辦新軍。新軍的建立,也為袁世凱,從幕後走向前臺,做了鋪墊。袁世凱創立新軍以後,聘請德國軍官十餘人擔任教練,又從天津武備學堂中挑選百餘名學生任各級軍官教員,並培養了一批親信,以加強對全軍的控制。用新軍裡面走出去的,大都成為清末民初的軍政要人。如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張勳等。

從以上四點來看,袁世凱最大的貢獻還是兵不血刃推翻清政府,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使革命黨與滿清沒有了軍事衝突,保留了革命的火種,避免了更多人員的死亡。就這一個貢獻,足以讓他聞名天下。


朕史


菸酒閣大學士文章:還原一個真實的袁世凱(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袁世凱,字慰亭,河南項城人。他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北洋軍領袖和滿清終結者。他是近代史上最具影響的人物,中國五千年帝制結束後第一任共和制大總統。

袁世凱發跡於朝鮮,後於天津訓練新式陸軍,推動各方面改革。辛亥革命時,他以和平方式逼迫清帝退位,避免中國南北一場大戰,是他最大功績,因此獲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訓練新軍、培養軍事人才;廢除科舉、興辦教育;創立警察制,明確春節、普通話;督辦鐵路、創建工廠興辦實業。1913年當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並頒佈《中華民國約法》。

1915年12月,袁世凱受內外蒙蔽,宣佈登基稱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袁世凱遭到全國軍民反對,引發護國運動。83天后,他宣佈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歸葬河南安陽。袁世凱的榮辱功過各有評說,他是亂世之雄主,能與歷史上曹操、隋文帝比肩。他死後天下大亂、烽煙四起。


袁世凱出身官宦世家,自幼酷愛兵法、武藝,素有大志。常言若手握十萬兵馬,必蕩平天下。

袁世凱(1859-1916年),字慰亭(又作慰廷) ,號容庵、洗心亭主人。袁世凱出身於官宦世家,家中排行老四。因出生那天,叔祖漕運總督袁甲三聽聞打敗捻軍,為其取名為凱。

袁世凱自幼過繼與叔叔袁寶慶,六歲讀四書五經,後隨袁寶慶宦遊四海。他自小喜愛兵法、素有大志。13歲寫下: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他常重金蒐羅各種兵書,被人笑為袁書呆。

1873年,袁寶慶死在任上,袁世凱扶柩回籍。後到北京讀書,不料連續兩次落榜。他憤然投筆從戎,投奔袁寶慶生前好友淮軍將領吳長慶。得到吳幕府眾多幕僚指點,終有大成。


朝鮮壬午之變時,袁世凱隨淮軍平定大院君叛亂,並留在朝鮮幫辦軍務並擊退日軍挑釁,獲得朝鮮朝野的讚譽。

1882年,清朝藩國朝鮮發生壬午軍亂,朝鮮國王李熙之父大院君利用軍隊譁變,成功奪權。王妃閔妃向清廷求援。吳長慶奉旨出兵朝鮮,袁世凱隨軍參戰,表現奮勇,奪得首功。

清軍俘獲大院君,將其帶回國內問罪。袁世凱則留在朝鮮幫辦軍務、訓練新軍。他顯示了執政、管理才能,得到朝鮮名士的讚譽,時朝鮮人尊稱他為袁司馬。

1884年,開化黨發動甲申政變,駐朝日軍也準備藉機挾制朝鮮王室。朝鮮國王李熙向袁世凱求助,袁指揮清軍擊退日軍,維繫了清廷在朝鮮的宗主地位,挫敗日本吞併朝鮮的企圖。

袁世凱在朝鮮的成就,引起了北洋大臣李鴻章的重視。同時日本人對袁恨之入骨,千方百計想將袁擠走;同僚吳兆友等嫉妒袁的才幹,屢屢排擠、誣陷他,不得已袁於1885年初離開朝鮮。


李鴻章慧眼識人,決定重用袁世凱:封26歲的袁世凱為三品“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袁世凱第二次赴朝,左右朝鮮政局,儼然成為朝鮮太上皇。

袁世凱在朝鮮12年間,採取強硬、粗暴手段干涉朝鮮內政,多次準備廢黜國王,斷絕了朝鮮獨立念頭或倒向日本的傾向。阻止了日本勢力向朝鮮滲透的企圖,引來日本人的多次暗殺。

袁世凱強硬做法引起了朝鮮君臣不滿,清廷中也不斷有人彈劾,請求李鴻章換人。李力排眾議,不但沒有將袁世凱調任,還為袁世凱寫了“血性忠誠,才識英敏,力持大局,獨為其難”評語。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袁世凱暗示朝鮮向清廷乞援,但同時日軍也藉機增兵朝鮮。甲午戰爭爆發前的7月19日,袁世凱化裝成平民回國,於7月22日抵達天津。


甲午戰爭失敗後,全國上下發起了變法浪潮。李鴻章等三名重臣聯名保舉袁世凱發動改革,光緒帝下旨命他編練新式陸軍。

甲午戰爭爆發後,袁世凱奉旨前往遼東前線,負責轉運糧草軍械、收集潰兵等事宜。他目睹清軍腐敗、落後,被日軍打得丟盔棄甲的慘狀,萌生了用西法練兵的念頭。

甲午戰敗後,舉國上下掀起了維新變法、救亡圖存的浪潮。1895年6月底,李鴻章等三名封疆大吏聯名上奏保薦袁世凱進行改革、變法。光緒帝求賢若渴,下旨召袁世凱入京覲見。

袁世凱面君以後,在8月底上奏萬言書,提出完整的改革綱領:內容為儲才9條、理財9條、練兵12條、外交4條。袁世凱對練兵看的很重,認為練軍即抓住兵權,前程不可限量。

萬言書裡除12條西法練兵外,還草擬了編練新軍計劃:大旨則步軍操法以師法德國為主”。練軍主張得到君臣大力支持,12月8日奕訴、榮祿等聯名奏請派袁世凱練軍,光緒當日即予批准。


袁世凱仿照德國陸軍,建立一套完整近代陸軍制度,在天津小站訓練出新式陸軍,亦稱北洋新軍。並將新軍牢牢掌控在手裡。

袁世凱派人在魯、蘇、皖、豫等省招募了2250名步兵,300名騎兵,加上調撥的4750名定武軍,稱新建陸軍,作為小站練兵的最初兵員。他大力改革,為提高戰力,甚至提出減去辮子。

袁世凱以德軍為藍本,制訂了整套近代陸軍的招募、編制、軍官體系、訓練、糧餉等方案制度;他注重武器的近代化和標準化,大膽採用西方武器;並嚴格實施新法訓練。

袁世凱的新建陸軍後來發展成為北洋六鎮, 為清末陸軍主力。袁世凱聘德國軍官十餘人擔任教習,又從天津武備學堂挑選百餘名學生任各級軍官。他培植私人親信,以加強對新軍控制。

袁世凱培植的親信大都成為北洋軍政要人,如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等。北洋新軍逐漸成為袁世凱個人的政治資本、私人軍隊,除他本人外不聽命與任何人。


袁世凱積極變法改革,使康有為等維新派誤以為是同道中人。在戊戌變法時,要求袁世凱出兵圍攻慈禧。袁世凱權衡再三,決定自保出首。

針對改革與變法,光緒與慈禧有著不同的理念,雙方形成對立的派系新黨和後黨,到後來利益矛盾激化,水火不容。袁世凱在推動革新時,與維新派交往比較密切。

康有為誤認為袁支持變革就是自己人,把袁的新軍看作新黨的軍事力量。1898年9月18日,康得到光緒“朕位且不能保“的密詔,決定發動新軍包圍頤和園,控制慈禧、殺死直隸總督榮祿。

當晚譚嗣同將“圍園劫太后”的任務告知袁世凱,他迫於壓力不得已表面答應。9月20日袁世凱受光緒召見,又乘火車到天津。次日晨,慈禧宣佈臨朝訓政,罷斥康有為等維新派,變法失敗。

慈禧發動政變與袁世凱沒有關係。慈禧只是斥責康有為“莠言亂政”、停職待參,未波及他人。而袁得到太后要訓政的消息,怕譚嗣同交代的事情敗露、受到牽連,逐向榮祿告密。

慈禧得知袁世凱告密內容後,才下令逮捕康梁諸人,並誅殺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將光緒軟禁在瀛臺。袁世凱並不支持新黨的激進方式,他的告密完全是權衡下的自保之舉。



李鴻章去世後,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洋務大臣,權傾朝野。他大力發展新政、改革創新,做了很多實事。

袁世凱告密博得慈禧的信任,得以升任山東巡撫。袁世凱帶著新軍去山東上任,避過了八國聯軍侵華。他在山東擴軍、鎮壓義和團,並加入東南互保,成為清廷無法掌控的封疆大吏。

1901年11月,李鴻章病逝。袁世凱受命代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次年轉正。他在山東創建山東大學堂、在保定編練北洋軍、並創辦武備學堂。

1905年,北洋六鎮編練成軍,每鎮一萬二千五百餘人。除第一鎮是鐵良統率的旗兵外,其餘五鎮都在袁世凱控制之下,重要將領幾乎都是小站練兵時期的嫡系和親信。

袁世凱還兼任督辦電政大臣、督辦鐵路大臣及會議商約大臣。在此期間,他大力展北洋工礦企業、修築鐵路、創辦巡警、整頓地方、開辦新式學堂等方面,都頗有成就。

袁世凱大力發展新政:廢科舉、辦新軍、建學校、辦工業等,很快形成了以他為首的北洋軍政集團。引起了滿洲利益集團的嫉妒和不滿,他主動交出兵權、辭去兼任職務,改任軍機大臣。


袁世凱最大歷史功績,就是和平逼迫清帝退位,結束五千年帝制。成功避免了一場南北大戰,以及可能的全國各省混戰。

1908年11月,光緒和慈禧相繼去世,宣統即位。攝政王痛恨袁世凱,將其解職。他回到老家安陽閒居,暗中仍關心時局,遙控北洋軍。武昌起義爆發,清廷不得已重新啟用袁世凱。

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每個王朝更替都是腥風血雨、殺戮深重。唯獨清帝退位,除了要了點高額工資外,只提出不作拆遷戶,繼續住紫禁城一個條件,這全是袁世凱的功勞。


清廷早已搖搖欲墜,但支持帝制的人不在少數。遍佈各地的滿洲八旗仍有戰鬥力,會引發漢人對滿人的大規模報復;中國很可能出現以省為單位的自治和混戰、數千萬人頭落地。


少為人知的二十一條歷史真相,還原一個真實的袁世凱。

當時孫中山為了籌措軍費,與日本簽訂了屈辱的《中日合辦漢治萍借款案》。1915年2月2日,日本向袁世凱提出了與借款案內容差不多、幾近亡國的《二十一條》。

袁世凱指派北洋政府立即與日本展開105天的談判,一邊把《二十一條》內容公佈於眾,以期待國際調停和國內民眾支持。5月1日,日本放棄其中最關鍵的第5條。

5月6日,袁世凱發出《大總統致各省電》,指出絕不出借港口與島嶼等等,日本惱羞成怒,次日發出最後通牒,要求5月9日必須簽字,否則執行必要之手段,日軍開始做出戰爭態勢。

袁世凱政府屈服日本壓力,於9日簽訂《中日民約四條》,與《二十一條》最初內容相比,已屬損失最小程度。同時袁世凱宣佈5月9日為國恥日,號召“埋頭十年、與日本抬頭相見。”

未完待續


菸酒閣大學士



袁世凱對中國歷史的貢獻堪比千古一帝隋文帝楊堅。

一、捍衛國家主權,未失一寸土地。奠定了今天中國的疆域。

無論是袁世凱,還是之後的北洋政府。都在國家積貧積弱的情況下,未失一寸土地。

當時革命黨的口號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把滿清驅逐到關外。

新疆和西藏各民族都是向滿清孝忠。若依據革命黨之言,在法理上,中國將失去東北、內蒙古、西藏、新疆和青海等地區。中國的疆域會和宋朝大體相當。

而袁世凱則是說服隆裕太后把政權禪讓給北洋政府。從清帝頒佈的退位詔書中,可以看出政權是和平交接。無論是法理上,還是實際情況,清朝都是把所有疆域都交接給了北洋政府。

二、真正的走民主、法治、憲政之路。

無論是袁世凱,還是他死後的北洋政府。都是一心一意搞憲政。在全國實行選舉。在北洋政府控制的城市,逐步實行司法獨立。

袁世凱稱帝,也是搞君主立憲制。

三、文化開放,言論自由。

中國有兩個時期言論最為自由。一個是周王朝,一個是北洋政府時期。這兩個時期都是以儒家思想治天下,思想自由,大師輩出。

四、弘揚傳統文化。

北洋政府,是傳統文化的捍衛者。把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作為奮鬥目標——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


楊朱學派


歷史教科書上用“竊國大盜”來定義袁世凱,然而袁世凱至少有三件大功是不可磨滅的。

小站練兵,袁世凱乃是第一個訓練新軍成功的人

清末時揚言組建新軍多年,然而始終沒能建立起來一支真正有戰鬥力的部隊,就如洋務運動時期組建的北洋水師一般,名曰“媲美列強的水師”。然而北洋水師依舊是沒能拋卻清軍制度的腐朽,這就不能算是真的新軍。

袁世凱小站練兵,參考的是德日,他真正的從制度和訓練方法上去學習德日,並且還引起了新式軍隊應該有的思想。且看袁世凱手下出過那些軍閥就知道,一個袁世凱的新軍,就是半部近代軍閥史。為何會如此,就是因為袁世凱練兵拋卻了清軍落後的制度和體制。

逼迫清帝退位,袁世凱功不可沒

袁世凱依靠自己強大的實力,親手終結了清王朝,按照當時的話來講,革命軍尚無實力逼迫清帝退位。而袁世凱若是選擇支持清廷,那麼革命必然失敗。所以無論出發點是什麼,袁世凱終究還是結束了清政府的統治,這十分關鍵。君父不倒,國民難以覺醒。

五族共和,維護了多民族的統一

袁世凱提出的五族共和,實在是非常了不起的創舉,這保證了清朝滅亡之後,其他少數民族能夠歸屬北洋政府。當時無論軍閥混戰如何,北洋軍閥都始終保持著對新疆、蒙古和陝甘地區的控制。

袁世凱一生最大的汙點就是稱帝,很多說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是其賣國嘴臉的最好體現。但是袁世凱從來沒有賣過國,二十一條簽訂之後,袁世凱將這一天定為國恥日,號稱低頭二十年,以求他日能與日本抬頭相見。可以說袁世凱的一生,是功大於過的。


小司馬遷論史


談這個話題可能有些敏感,許多朋友一定會說,袁世凱這個竊國大盜,他有什麼貢獻?袁世凱對於中國真的沒有任何貢獻嗎?非也!

總體說來,袁世凱的主要貢獻有二:

一是推動清末立憲運動。

袁世凱在清末屬於一個新派人物,他在軍事上主張訓練新軍,增強國力;在政治上主張君主立憲,順應了時代潮流。晚清各省成立的諮議局,基本上都是親袁世凱的人,袁氏集團與流亡海外的維新派康梁等人,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事實上,在清末推翻清廷的進程中,立憲派人士與同盟會基本上是平分秋色的。

二是勸說清帝退位,實現了政權和平交接。

袁世凱是清末最重要的政治勢力之一,他掌握著北洋新軍,擁有非常雄厚的政治、軍事及人脈資源,在這一點孫中山及革命黨人望塵莫及。所以南京政府成立後,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經各省代表議決,袁世凱如果反正,就公推其為臨時大總統。

經過袁世凱操作,1912年2月12日,清廷即頒佈退位詔書,歷時268年的清王朝至此結束,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不流血的政權交接。

客觀的說,從武昌起義到清帝退位,前後不過四個月時間,期間革命黨人當然出力甚巨,然而袁世凱也是功不可沒。歷史學者唐德剛在《袁氏當國》一書中這樣評論,如果袁世凱早舉義旗,將清廷親貴王公大臣一舉殲之,很可能是北京城內火光四起,全國上下玉石俱焚,因此袁氏穩健的和平演變,倒也無可厚非——今天看來,唐德剛此言有些道理。


民國年間那些事


袁世凱的榮辱功過各有評說,有人是他是“獨夫民賊,竊國大盜”,也有人認為他對中國近代化作出巨大貢獻,是真正的改革家,他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既然提到袁世凱的貢獻,那下面就來談幾點。

推翻滿清王朝,廢除帝制。古代的封建帝制在我國曆史上延續了幾千年之久,腐朽至極,已經到了終結的時候了,袁世凱不廢一兵一卒以和平方式逼清帝退位,避免了朝代更替時的血流成河。


廢除科舉制。科舉制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到了清朝後期,一些應試的舉人通過王公貴族的引薦、提攜就能做狀元,這一制度慢慢成了王公貴族撈錢的手段了,袁世凱非常清楚這其中的問題,他聯合張之洞聯名上書廢除科舉,得到了清政府的同意。袁世凱積極興辦學堂,他督政山東期間創建了山東大學,還開辦了許多師範學校,培養師資力量,還興辦了全免費的國民學校。


修鐵路。全長170多里的京張鐵路就是在袁世凱的推動下,由詹天佑負責修建的,這是中國自主建造的第一條鐵路,兩年後又啟動粵漢鐵路的修建。


創立新軍。袁世凱招募新兵在天津小站訓練,聘請德軍教官指導訓練,編制一整套近代軍隊的規章制度,培養軍事人才,大膽採用西方的現進技術,注重武器的近代化和標準化。這支軍隊成為清末陸軍主力,也為推翻滿清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以上隨便列舉了幾點袁世凱所謂的貢獻,其實他還做了許多,在這裡並不是要為他洗白,也不能一棍子就他打死,如果他真的一無是處,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支持他、跟隨他。


袁世凱本質上是擅長權術的舊派人物,同時也是“愛國者”和“民族主義者”,對中國的近代化作出過重要貢獻,而他最大的汙點是稱帝,這一開歷史倒車的復辟行為使他晚節不保,一葉障目就不見泰山,從此就只能留下罵名了,他所作的貢獻就無關緊要了,就被一筆勾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