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是在誰領導下推翻的?

嘉實潘旺


大清的滅亡,核心還在於其統治已經徹底爛掉了,革命黨不過是順勢摘了桃子罷了,大清的滅亡是幾十年逐漸自我作死的過程。

而這一切的演變,以太平天國為轉折點。

清廷對全國的控制,是一個逐漸失去控制的過程。

之前,清廷對地方控制很強,從中央到地方,滿族官員佔主導,地方財稅也統一上交中央,漢族官員很難晉升到核心層。

太平天國爆發後,滿清的主力八旗兵和綠營兵幾乎毫無戰鬥力,清廷不得不讓地方組建軍隊鎮壓太平軍,這就給了漢族地主階級大規模掌控實權的機會。

等到太平天國運動結束,南方的軍政大權幾乎都落入漢族地主手中,官員多出自湘軍、淮軍、以及後來的北洋軍閥等,而清廷只能予以默認。

慈禧在的時候,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顧忌老太后的權威,還不敢過於造次,至少表面上還是聽話的,但慈禧、光緒兩人死了之後,後續掌權的滿清皇族都是無能之輩,無力駕馭後來的袁世凱,再加上皇族自己作死,最後加快了清朝覆滅的速度。

由於慈禧相對較高的統治手段,清廷苟延殘喘了半個世紀,她一死,滿清皇族再也沒有能人能駕馭清廷這個破船了,地方大員也不再顧忌清廷的顏面了。

清廷的最後幾年,不管是皇族內閣,還是通過搞集資辦鐵路再收歸國有等無信用的行為,把自己最後的一點信用都喪失了。

最後,武昌起義的一把小火,竟然瞬間就讓整個大清帝國崩塌了,而且,眼看它樓塌了,也沒有人再“隔江猶唱後庭花”。


雲中史記


誰是滅亡清王朝的最主要的功臣,百餘年來,關於這個問題,人們一直有爭議。當然,按照最傳統、最權威的說法,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是推翻清王朝的最主要的功臣。

當然,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對於推翻清王朝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從1895年開始,孫中山流亡海外十幾年,歷經千辛萬苦,但是從來沒有改變過推翻清王朝的初心,此情令人即便是在百餘年後的今天仍然令人動容。其他革命黨人包括宋教仁、黃興等在內都為推翻清王朝做出了巨大犧牲。因此,認為革命黨人是推翻清王朝的主力的看法是符合歷史實際的。

但是,認為革命黨人是推翻清王朝的領導者則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縱觀武昌起義到清王朝滅亡的這幾個月的時間,孫中山一開始並不在國內,黃興等人也是在武昌起義後才回到國內,而且在黃興領導的與清軍的作戰中,起義軍是佔下風的。

同一時期的立憲派以及清政府內部的袁世凱集團都與清政府開始離心離德,立憲派因為國會請願運動和保路運動與清政府分歧巨大,袁世凱集團則想乘著亂世取代清王朝。

因而,清王朝最終在合力的作用下走向滅亡。

而這幾股力量到底誰是領導力量,恐怕很難講清楚。但是,如果沒有革命黨人十數年的努力,革命恐怕不會取得成功。


青年史學家


1912年2月12日,統治了中國268年的清王朝壽終正寢了,那麼是誰終結了清王朝呢,在我看來唯有一人,就是逼迫清帝退位的袁世凱!那袁世凱為什麼要這麼做,是什麼利益在驅使他呢?



武昌起義爆發,加速清朝滅亡進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清王朝派北洋軍去鎮壓革命,北洋軍不服派遣!

武昌起義之後,湖南,陝西,山東,廣西,雲南,陝西,貴州,江蘇,寧夏,山東,甘肅等先後宣佈獨立,革命的進程加速了清王朝倒塌!



利益驅使袁世凱


1911年10月30日,袁世凱被任命為內閣總理大臣,抵達信陽指揮戰爭,當時的袁世凱一邊跟革命黨要價,一邊跟清政府要價。



後來孫中山給袁世凱發電,只要袁世凱讓清帝退位,就自動請辭,讓袁世凱做臨時大總統!





逼迫清帝退位


於是袁世凱就開始了逼迫清帝退位!

袁世凱威脅清帝和太后,現在退位還可以談條件,如果革命軍殺到,肯定性命不保!



授意段祺瑞聯合北洋軍將領發電報給清帝,如果不退位就領兵造反,殺到北京!



袁世凱僅用一個月時間,就成功逼迫清帝退位!在退位後的第三天,袁世凱搖身一變成為了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



所以清王朝是誰推翻的,顯而易見是袁世凱,袁世凱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自己的臨時大總統間接的結束了清王朝,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袁世凱竊取了革命的果實!


我是花火,歡迎大家指正,如果覺得還可以,給我點個贊吧!


花火說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王朝自鴉片戰爭之後,風雨飄搖了70年之後,終於在西方列強的欺辱中,中國人民的歷次反抗中,轟然倒塌,而壓死清王朝,這個腐扝杇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辛亥革命。

自歷史上最大的一場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滿清王朝已經從根基上開始動搖了,特別是甲午戰爭之後,中華民族的危機,到了關鍵的時刻,但是,這個由西太后執政的滿清王朝,怎麼的也不肯退出歷史舞臺,讓中華民族在黑暗中,飽受凌辱,讓中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自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滿清王朝已無力統治中國,變成了漢族的一些官僚,進入中央領導階層,實施的洋務運動,而這場洋務運動卻被甲午戰爭,日本戰艦打得粉碎。

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現實是,只有推翻滿清王朝,結束封建社會才是救國的真理。

以孫中山先生為首的一些知有識之士,號召中國人民起來推翻滿清王朝。孫中山先生利用他的資產階級思想,傳播革命真理,喚起了一大批有識之士,追隨孫中山先生勇敢的行動起來,組成了革命黨,革封建社會的命,革滿清王朝的命。

以孫中山先生為首的革命黨,進行了多次的武裝起義,然而每一次的武裝起義,都遭到了清王朝的瘋狂鎮壓,其中就包括以袁世凱為首的漢族官僚的鎮壓,是國民黨血流成河,頭顱落地,著名的七十二烈士就是他們傑出的代表。大批的仁人志士,被迫逃亡他鄉,流亡海外。

革命導師孫中山先生,為了躲避清王朝的追捕,不得不從日本有逃亡美國。

然而,封建王朝的瘋狂鎮壓,並沒有嚇倒革命者,武昌起義的炮聲,徹底擊碎了滿清王朝,隨著起義規模不斷壯大,全國各省相繼宣佈獨立,就連鎮壓革命黨的袁世凱,意識到滿清王朝必敗無疑,此時他也見風使舵,搖身一變也成了革命黨,打起了他的小算盤。

可憐的滿清王朝,處於革命的風雨飄搖之中,只剩下了紫禁城這塊勢力範圍,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被迫接受了他的前奴才,袁世凱的勸說,宣佈清帝退位,把國家還給人民。

就此,滿清王朝徹底倒臺,封建社會就此結束,這是以孫中山先生為首的革命黨的功勞,是無數的革命者,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革命成果,與那個竊國大盜袁世凱,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趙志軍001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都是因利勢導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說清王朝的主要反對力量是革命黨,主要的支持力量應該是立憲黨,但皇族內閣成立連立憲黨也失望了,甚至與革命黨合流。最終卻是革命黨流血、立憲派搖旗,體制內建制派坐收漁利。 就具體過程而言,是武漢南洋新軍首義,各省群起響應,主要力量新軍、會黨、革命黨,各自拿下數省地盤。南洋新軍 代表人物黎元洪任湖北都督,邀請各省到武漢開會欲成立南方政府。代表到時形勢大變,武漢三鎮僅剩一鎮,革命黨則合力攻下南京,孫中山回國,代表轉而赴南京開會,黎元洪已經喪失南方領導權。革命促成了袁世凱復出,成為北方核心。南北議和,達成協議,清王朝被拋棄了。協議結果:北洋得實成為總統 ,革命黨得名成為偉人,立憲派成為議員,軍人成為將軍,會黨被拋棄,黎元洪成為副總,清王朝得以保命,國家得以保全。然而這一切才剛剛開始,更加血雨腥風的廝殺還在後面!誰推翻了清王朝,就實力和直接操辦者而言,無疑是北洋軍閥及其代表人物袁世凱。南洋和革命黨最多能推而不翻,清王朝可以從容退出關外,有了袁世凱,清王朝選擇了被優待和完全退出。


冘夢


清朝的退位,其始作俑者肯定是孫中山。沒有辛亥革命這一機會,就不可能有袁世凱的逼宮。但是壓倒清政府的最後一根稻草確實是袁世凱。沒有袁世凱的逼宮計,其它各督撫也不會樹立變旗;而且以當時武漢乃至南洋新軍的實力,也無力北伐。所以,從本質上來說,袁世凱是逼迫清朝退位的第一功臣,而孫中山是推翻清朝的催化劑。


鬼行僧


正確來說是黃興為首的革命黨領導的辛亥革命,但是這場革命只是一個導火索,真正推翻韃清的是袁大頭,如果袁大頭的新軍撂開膀子和革命軍打,革命軍是打不過的,被鎮壓只是遲早的事。袁大頭一面向前線作戰的老馮等將領發出慢慢來,不要急的指示,一面向隆裕太后誇大革命軍的實力,逼迫隆裕太后交出政權。最後隆裕太后點頭,清帝退位,能夠不流血讓政權完成交接,恢復中華,袁大頭當記首功。


靜夜思160519196


大清滅亡始於武昌起義 那麼當時革命黨首領孫文在幹嘛 據唐德鋼考證 彼時孫正在美國洗盤子,是否準確不說 ,反正武昌首義前孫領導革命黨屢戰屢敗 以至同盟會分裂 黃興宋教仁另組同盟會中部總會繼續領導革命,起義後孫宋等人即刻趕往武昌參加軍政府組建,而孫遠在國外 從報紙或得消息 .興奮異常進而準備回國.

其實大清帝國慈禧死後 局面逐漸失控 攝政王載灃幹了一系列蠢事.立憲黨人及全國民眾要速開國會 遲遲沒開 首屆責任內閣成立 總理大臣慶王奕劻 共十三名大臣滿族九人 皇族七人 漢人四人 被稱為皇族內閣,名單一公佈 全國民眾包括漢人官員 及立憲黨人均大失所望.客觀上把立憲派人推向革命黨.各地督撫在革命大潮中保持中立或者獨立。

北洋派握有實權 袁世凱暗中觀察局勢 掌握了當時最強的軍隊 北洋六鎮軍隊 ,對革命又是打擊又是利用。對清廷威逼利誘 借革命黨恐嚇清廷 借北洋軍對革命黨保持壓力.比袁世凱而言 孫文革命黨政府既無糧餉 也無正規軍隊.也無實際管理國家的能力。因而革命成果最終為北洋派所得。


史學愛好者


清王朝是誰推翻的?這話還真不好說,中國歷史上各大王朝基本上都是亡於一家一姓一次搞定。悲催的大清是個例外,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1年辛亥革命,72地煞年間,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中平庸主,孤兒寡母,歷盡艱難,苦苦支撐,實屬不易。內部白蓮教,天理教,拜上帝教,小刀會,紅槍會,義和團,邪教迭興,防不勝防。太平天國洪楊匪亂,驅逐韃虜興風作浪糜爛半壁江山。華興會,興中會,光復會,同盟會,前赴後繼。孫中山成了打不死的蟑螂小強。外部英國兩次鴉片戰爭,英法入侵北京,火燒圓明園,中法戰爭,中日戰爭,八國聯軍進北京。丟香港,丟臺灣,丟旅順,丟青島……俄熊趁火打劫啃了東北啃西北。《南京條約》《北京條約》《辛丑條約》《馬關條約》……賠款失地。狼狽不堪。咸豐承德避禍,身死京郊;慈禧光緒,抱頭西竄。凡此種種,四境起火,八面漏風,這還那像個國家!同治,光緒,宣統,三代帝王,良田千頃,顆粒無收,歪瓜癟子,竟至絕育,殊為妖異!千瘡百孔,糜爛至極,最後,大清皇室眼看著北洋坐大,權臣袁世凱隔岸觀火借梯摘桃,輕鬆李代桃僵斷送了清王朝。誠所謂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清王朝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歷經72年殊死掙扎,最後迎來了終結者袁世凱。


佛心80


其實,清王朝倒臺導火索就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但是孫中山的起義革命軍力量還不足以武裝推翻清王朝,這個時候,身為大清帝國的新式海軍的掌控者,北洋軍的頭子袁世凱,瞄準機會,不但不去撲滅起義軍,反而借革命的勢頭,倆頭談條件,一方面,公開支持革命,贏得民心。私下裡和孫中山談條件,起義軍的老大讓給他,推翻清帝后,大總統之位必須是他。孫同意了

但是接下來就開始跟大清談判,因為畢竟能談判解決沒人願意打仗,對待清帝就簡單許多,只要你宣佈退位,清朝下野,個人待遇方面儘管提。這樣清方也妥協了,最後孫千辛萬苦領導的辛亥革命竟然被袁世凱這個談判專家完美的利用,成為真正的大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