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墓地荒涼,一老人看到墓碑上4個字後,義務掃墓3年

杜月笙,舊上海叱吒風雲的大人物,他由浦東一街頭小混混,一躍成為名震四方的青幫大頭目,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杜月笙墓地荒涼,一老人看到墓碑上4個字後,義務掃墓3年

他不但出入黑白兩道,遊刃於商界、軍界與政界,而且將觸角伸向金融、工業、新聞報業、教育等多領域,所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稱上是“中國第一幫主”。

在民族的抗日大業上,杜月笙也是做過巨大貢獻的。

杜月笙墓地荒涼,一老人看到墓碑上4個字後,義務掃墓3年

1932年淞滬抗戰爆發後,杜月笙奔走相告,號召上海各界名流建立一個支援十九路軍的“後援會”,經過後援會的大力宣傳,上海百姓捐款捐物,為前方奮戰的十九路軍將士們提供了有力的後勤保障。

而到了抗戰爆發後,杜月笙再次組織上海各界成立抗敵後援會,一個月就籌集150餘萬,淞滬會戰中,他個人出資一萬多元買了一輛裝甲汽車送給了右翼軍總司令張發奎,此外他還通過特殊渠道購買了一批通訊器材和一千副防毒面具送給八路軍,對我軍的抗日事業給予有力地支持。

杜月笙墓地荒涼,一老人看到墓碑上4個字後,義務掃墓3年

對於這份恩情,我軍從沒有忘記,1949年渡江戰役打響前,我黨曾委託黃炎培勸說杜月笙留在大陸,但在他心裡,沒有忘記曾在1927年犯過的錯誤,再三考慮下,他最終選擇去了香港。

在號稱“自由港”的香港,他的生活不會再受到國共雙方的影響,不過他也沒有了曾經的風光,此時的杜月笙不再是那個叱吒上海灘的青幫幫主,而是兩鬢髮白的殘燭老人,他也想放下一切,平靜無奇的度過自己的餘生,不過上天並沒有給予他過多留戀世間的日子,1951年杜月笙的哮喘病癒發嚴重,8月16日病逝於香港,終年63歲。

杜月笙墓地荒涼,一老人看到墓碑上4個字後,義務掃墓3年

杜月笙死後,三姨太姚玉蘭將丈夫靈柩遷往臺灣,葬於臺北縣汐止鎮,墓地坐東南朝西北,面向大陸上海的方向,寓意不忘曾經風光的歲月,80年代姚玉蘭死後,就葬於旁邊,與杜月笙墓相伴。

杜月笙墓地荒涼,一老人看到墓碑上4個字後,義務掃墓3年

杜月笙兒女眾多,但都跟隨自己的母親分居美國、臺灣各地,時過境遷,杜月笙墓由於長時間沒人打掃顯得特別荒涼,世間似乎已經忘記他的存在。

2006年的一天,已經70歲的老人李開明在晨練的時候,偶爾發現這個墓的存在,李開明是江蘇人,對於杜月笙這個名人可是非常熟悉的,曾經聽說過杜月笙的墓地就位於當地,他在看到墓碑上刻著蔣介石所題四字“義節聿昭”時,更加確定這就是杜月笙的墓。

杜月笙墓地荒涼,一老人看到墓碑上4個字後,義務掃墓3年

想當年杜月笙生前為抗日做出的偉大壯舉,死後墓地落到如此境界令人嘆息,老人決定以後要經常來這裡掃掃墓。李開明老人一堅持就是三年,讓這座無人問津的墓地不再顯得淒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