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一生一代一双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Hi~新朋友,记得点蓝字关注我们哟

公元前140年

汉武帝刘彻登基


历史上的今天:一生一代一双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是西汉第七位皇帝。


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


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九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刘邦的曾孙。他七岁时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七十岁驾崩,有54年的统治历程。


刘彻原名彘(zhì),天生聪颖过人。


三岁时,汉景帝抱他于膝上,问刘彘:“乐为天子否?”


刘彘回答:“由天不由儿。愿每日居宫垣,在陛下前戏弄。”


刘彘信口而应的回答,使刘启不得不对这个儿子另眼看待。


刘彘有惊人的记忆力,求知欲特别强,尤其爱读书中古代圣贤帝王伟人事迹,过目不忘。


景帝深感诧异。在将其立为太子时,景帝改刘彘名“彻”。“彻”字表示充满智慧,达到圣德的要求。


历史上的今天:一生一代一双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汉武帝十六岁登基。


他在位期间,在政治方面,继承汉景帝的政策,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在政治方面,颁行“推恩令”,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


在经济方面,整顿财政,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


在文化思想上,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确认儒家思想的封建正统地位。


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是西汉的鼎盛时期。


在他统治下的西汉帝国比罗马帝国还要强盛,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


历史上的今天:一生一代一双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先后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了匈奴威胁,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扩张了西域版图,将匈奴置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汉武帝在发动对匈奴战争同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汉武帝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但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因此留下负面影响。


由于连年对匈奴和西域用兵,并由于举行封禅,祀神求仙,挥霍无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税增高,农民大量破产流亡。


汉武帝统治后期,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均爆发了不同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武帝晚年杀戮太过,颇思悔悟。


李广利伐匈奴不利,全军覆没,求神仙又不成,又因巫蛊之祸造成父子相残、太子刘据自杀,种种打击使武帝心灰意懒,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颇有悔意。


公元前89年,在登泰山、祀明堂之后,汉武帝在轮台宫殿里下《罪己诏》。


史书《罪己诏》记载:“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以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误。


天下也因此又逐渐归于和谐。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1655年1月19日

词人纳兰性德出生


画堂春 · 一生一代一双人

清 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历史上的今天:一生一代一双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性德(1655-1685)


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大词人。1655年1月19日出生 。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年少聪颖过人,文武全才。


康熙十五年(1676)于二十二岁时殿试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


历史上的今天:一生一代一双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性德虽然生命短暂,但著作颇丰:


《通志堂集》二十卷(含赋一卷、诗词各四卷、经解序三卷、文二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而且,这些多是其鞍马扈从之余完成,笔力惊人。


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


其词现存349首,刊印为《侧帽》、《饮水》集,后多称《纳兰词》,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1929年1月19日

梁启超逝世


历史上的今天:一生一代一双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梁启超追悼会场景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立宪运动政治家和卓越的学者。他于1929年1月19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终年56岁。


历史上的今天:一生一代一双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人。他11岁成秀才,16岁中举人,被誉为“岭南奇才”。


1895年春天,他赴京应考时,正赶上日本强迫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当时参加科举会试的18省1200名举人,一致推举康有为和梁启超上书朝廷。


在他们写成的万言奏书中,提出了“拒和、迁都、变法”的三大主张。


这一史称“公车上书”的伟大壮举,一时轰动了整个中国。


此后,梁启超抛却了金榜提名的“鸿望”,投身于维新政治运动中,开始了他矛盾重重的政治生涯。


最初他作为康有为的助手,是改良派的中坚,在同顽固派的论战中,他笔锋犀利,在自己主办的《时务报》上提出一系列变法主张,成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大潮中当之无愧的斗士。


历史上的今天:一生一代一双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译西书,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以六品衔专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


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编辑《清议报》、《新民丛报》,主张改良保皇。


不久,他又从维护帝制转向拥护袁世凯,辛亥革命后出任袁世凯政府的司法总长。


1916年在反袁运动中,他又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后又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


在护国战争中,他作为进步党的领袖,公开撰文指责他的恩师康有为“复辟帝制”,同康有为彻底决裂。


历史上的今天:一生一代一双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五·四”时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倡导“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开白话文风气之先。


“五·四”运动以后,梁启超在反帝反封建的怒潮中再度捧起宪政药方,大唱“改良经”,在科学与玄学中寻找折衷主义,在两党之外寻求“第三党”。


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作编有《饮冰室合集》,共148卷,1500多万字,是他投身改良运动36年后的巨著,曾经产生“饮冰一集,万本万遍,传诵国人”的社会影响。


1934年1月19日

“满洲国”改称为“大满洲帝国”


1934年1月19日,伪满洲国在日本关东军的导演下,在吉林长春恢复帝制。


中国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又当上了康德皇帝,并宣布将“满洲国”改称为“大满洲帝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