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班都想給員工開會的領導是什麼心態?

鄭州格力員工


開會本身是為了對工作的總結和接下來工作的開展方向進行討論,可是

很多領導卻更多的把開會變成了一種形式主義,更有甚者完完全全把開會變成了一場“雞湯盛宴”,不斷地給員工喂大餅。

這種會議不僅僅是對公司資源的極大浪費,更是對員工的不負責任。長此以往更會導致組織臃腫效率低下,最終導致不能夠適應如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慘遭淘汰。

正如題主說的那樣,每天開會,頻率如此之高,這本身就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並且還選擇在下班的時間進行開會,這可真的是“司馬昭之心,人盡皆知”。

通常這樣的領導,不是真傻就是真壞。

傻在哪裡?

經常佔用員工的私人時間去做公家的事情,有沒有想過下面員工的感受,一天工作本來就很疲憊,還要通過會議來消耗員工的精力,難道就不怕大家怨聲載道?常此以往只會不斷地消磨員工的積極性,導致對工作產生厭煩情緒,最後反而會導致效率的一再低下,對工作反而起到了副作用,難道這些就沒有考慮過麼?

壞在哪裡?

會議難道就不能在上班的時間開麼?如果每次下班開會都算加班的話,那我想題主也不會在這裡抱怨了。身為一個領導不想著為大家謀福利,還總是變相的剝削員工壓榨員工,這樣的領導就不能有一點同理心麼?看似佔便宜的行為,實則為自己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夜泊痕


我以前的領導就是這個樣。白天也不知道他忙些啥,反正竄來竄去的,到了下班點,就召集開會。開始大家都覺得這位領導愛廠如家、勤勉敬業,但時間久了,年輕人都受不了,戀愛的女朋友要吹,有孩子的老婆要鬧離婚。你領導的老婆已經人老珠黃,孩子已經美滿就業,你可以二十四坐在辦公室,其他員工還要養家餬口呢。後來,一次徵求意見,大家都提出了不要下班開會,領導還覺得很驚訝,“難道不應該加班嗎?我年輕時候都是工作狂,我都這樣加班,你們憑什麼不像我一樣”。

第一,這種領導首先是錘子心態。他自己是一把錘子,看誰都是釘子,什麼問題就是一榔頭砸進木頭裡,就都解決了。他自己是錘子,也喜歡下屬都是錘子,解決問題就是一刀切。理由是,我是領導,你們有我忙嗎?我都這樣,你們憑什麼不這樣。但是,領導你要知道,你手下的員工千姿百態,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錘子,也不都是釘子。不能這樣解決問題,千人千面,不同員工應該用不同方法來管理。

第二,這種領導沒有同理心。什麼是同理心?我下班要去接孩子,輔導作業,陪老婆。由此推人,別人也需要家庭生活,我想早點下班,不要開會。那麼,別人也是這樣想的。這是同理心。這種領導沒有。一般領導當上領導,一是年齡偏大,家庭負擔輕,該解決的買房、孩子上學等難題都解決了,所以,他加班是樂趣,但別人不是。二是他就是這樣過來的,他成功就是熬出來的,想當然認為你們要想成功,就要無條件犧牲自己的業餘時間,像我一樣。

第三,假裝表現的心態。有些領導,白天忙自己的私事,沒有時間思考工作,白天處理完私事,才想起要部署工作。一來,掌控下屬,一來,顯得很敬業,傳出去有“名聲”,你看這個單位的領導天天加班,非常敬業,是一個好領導。傳到上級耳朵裡,就增加了升職的分量。

第四,吃虧心態。如果是老闆,我花了工資僱你們,恨不能吃幹榨淨,總覺得你們幹活不夠,給錢給多了,降低工資又怕你們跳槽,那就加班吧,多幹活,才不心疼他給你們的工資。如果是領導,他心想,我當領導都這麼辛苦,你們到點就走,哪裡這麼便宜,我偏要下班開會,我不走誰也別想走。


職場火鍋


這種事情,我以前遇到過,但是我們領導,不是每天開,是每週五下午開;真是有點變態,本來大家都是早早的完成了一週的是事情,等著週末休息的,結果週五下午開會,然後就說不定又是各種么蛾子來了;

領導關心下這周工作做的怎麼樣啊,是怎麼做的啊,然後就提各種意見了,不應該這樣做啊,應該怎麼怎麼的~,我就不知道了,這些事情早幹嘛去了~,要到週五才來開會;

反正一開會就會有各種問題,然後告訴你,不要著急,週一下午查看整改結果,就可以了,就按照他說的,提了一堆問題,如何如何修改,這明顯是想讓大家加班的節奏啊……

還有就是經常某些大型彙報,比如安排在10.8號,恩,你沒有看錯,就是剛好國慶長假上班的第一天,因為是大型彙報,下面的領導肯定會每個層級都要檢查的,那麼好了,什麼時間檢查呢?總得提前吧?一般就是在10.4~10.5號,是不是感覺酸爽~~~

反正單位裡面,各種領導都有的,我們不能期望遇到好的領導,但是我們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當你翅膀硬了,就可以良禽擇木而棲……,當你沒有什麼本事的時候,就權當隱忍了吧……


Excel小技巧


前幾天一個朋友剛跟我吐槽過她的領導,今天就看到了同款。

說實話我真是特別不理解,朋友的領導就跟題主裡這個領導差不多,不到下班不開會,一到下班的點就開始組織會議,而且不是短會,下午5點下班有時能開會到晚上8點,再坐公交回家,到家9點多。別說自己做晚飯了,就算家裡做好了晚飯回到家連吃的心情都沒有。

本來朋友跟我抱怨,我還以為是偶爾,結果朋友告訴我這樣的會是常態。我感覺這樣的領導太變態了,是在壓榨員工,佔用員工的休息時間、生活時間,根本就不為員工著想。

我給這個朋友提的建議就是,完成工作後下班就走人,而且儘量團結大家一起走,畢竟願意拍領導馬屁,願意陪領導天天開會的員工是少數,大不了就辭職,為了一份工作耗盡自己的精力,不值得。要搞清楚,再好的工作都是為生活服務的,你活著不是為了工作,工作則是為了更好的活著。

以上是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


皮膚科醫生池秀紅


上班就是為了工作,工作就是為了賺錢(當然小部分上班為了找點事做的除外)。工作你可以跟我談理想,但前提是得讓我填飽肚子先,否則,一切都是忽悠。



無論哪種工作,開會是時而存在的,作為一位領導開會是正常的,但作為一位好領導,需要做到的是讓員工、下屬心甘情願的開會。就我之前所做工作為例,三天兩頭就要開會,大事小事也要開會,沒啥事也想要給你開個會講講現狀,“畫個大餅”,上班時間開會還好,但經常佔用下班時間。這隨之而來給同事們的感受就是煩,久而久之就對開會產生反感,長之以往,開會也就失去了本來的意義,就變成開會只是浪費時間(之前的公司整體還是不錯的,學到了很多)。如題,該問題的提問,說明開會問題已經引起了員工的牴觸心理,要是領導沒發現問題,如此下去肯定會影響工作效率。

經常要開會的領導無外乎兩種情況,一是正常的,說明該工作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二是不正常的,領導只是在刷存在感。

如果是屬於正常的開會,說明公司工作的問題較多,問題複雜。在工作問題上,領導可以佔用自己的下班時間開會、工作,但是超出了一定範疇,應給予相應的加班補貼,否則下班時間領導還要經常佔用下班時間開會,換誰誰都反感,畢竟下班後員工該照顧家庭的照顧家庭,該約會的約會,該玩的去玩,總會有自己要做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利用下班時間開會,只能說領導不通情達理,思考的不夠透徹。

如果領導屬於不正常的多開會,除了刷存在感想不到其他原因了。為了刷存在感而開會的領導,不用怎麼想都能預料到他的作風伴隨著浮誇,不是畫大餅就是為了開會而開會,享受一下領導這一“角色”。在這種領導的“努力”下,面子工程做的很是到位的,但是並不利於公司、企業的發展,也就是說這種公司、企業很容易摸到“天花板”。


不過作為一名員工,不管是做一天還是一年,不做可以走人,要做就應該盡職,問心無愧,因為有人可能真的需要這樣一份工作。希望每一個努力工作的人,都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心奴??


感謝有機會回答問題。茉莉確實遇到一個領導就是這樣操作的,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感受,希望我們能一起成長。

茉莉之前這個領導呢,他一般的上班時間是下午,早上他是不會出現的,然後他午飯後上班,就會在各部門之間走動,看看大家的上班的情況,發現沒發現問題也會召集大家開會,一般是四五點左右開,但是我們是八點上班的,正常就是下午五點下班,雖然是開會的也基本上是中層,但是會議一般延續到晚上八點以後,長久這樣,難免人仰馬翻,主要是大家都工作了一天了,很疲倦。這個領導是上半年任命的,下半年我們都已經黑眼圈嚴重很多,而且像茉莉這樣的秘書更慘,領導都走了,茉莉還要整理會議紀要呢,真是很難受。

後來茉莉換了一個領導,效率奇高,就是能半小時說完的絕不說一個小時,當然前面構思的時間會長點,也需要大家做好會議發言提綱,但是解決問題的效果是明顯了。

所以茉莉覺得,管理能力有時不是說很多很高深的事情組成,而是說如果一些基礎工作能及時做好,後續搭建上層建築才能更容易。

所以經常開會不是問題,但是無法解決問題就是有要提高額的地方了。


Molly小秘書


親身經歷過喜歡在下午5點召集會議討論事情的老闆。有時候是討論工作,有時候是他最近讀了一本書要分享,還有時候是教育我們眼光要放長遠。後來我發現,這樣的老闆純粹就是不自覺+自戀的心態。

不自覺,是因為他其實並不是早上準點上班的。我們9點到辦公室,他可能10點、11點才到。所以他會覺得自己能工作到晚上8點才回家,你們為什麼不能?卻不想想,你老人家早上來的晚呀。

自戀,就是自己看了一本書,有思考,總覺得不分享出來,就耽誤了我們的人生,我們的人生幸福,就指著他分享雞湯了。

那麼怎麼辦呢?我自己總結出幾條辦法來:

第一,提前找他。比如我就是早上9:00多給老闆留言,正常的請示工作。他可能會說“哦,我還沒到辦公室,你等等”。然後我就在下午2:00左右再催一下。

第二,偶爾會直接請假說家裡有事要先走。請假的時候不要心虛,因為我當天工作完成的很好,而且我家裡有事需要請假。

第三,會議開始的時候積極參與。不管是討論工作還是分享讀書,在會議開始的時候,我會讓自己全身心投入,積極的互動、提問,表現出對會議主題的高度興趣和思考。

這樣做,更容易請假。而且有時候員工越是消極牴觸,老闆就越是想要多說兩句。


認真的劉老二


每個班工作十二個小時,下班時已經快累成狗了。本想早早回家吃口熱乎飯,洗個熱水澡,可是黑心爛肺的領導偏偏喜歡下班開會,我估計很多人都是背地裡詛咒的。



領導這是出於什麼心理呢?這個要看領導是什麼身份,是老闆?還是打工者?這兩者心理和出發點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是老闆,道理很簡單,必須要榨乾員工的剩餘價值!好比是一個貪婪摳門的人,喝完老酸奶以後,還得把封口蓋子上沾的奶舔乾淨一樣!每個老闆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總感覺給員工開的工資高,恨不得往回找補找補,要麼是經常罰款,要麼就是經常開會!歸根結底就是一個目的,不能讓員工輕輕鬆鬆把應得的工資拿到手!

如果你的領導也是個打工者,道理也很簡單,他這是做給老闆看的!通過犧牲員工,來換取自己向上爬或者是獻媚老闆的資本。天天下班組織員工開會,就是給老闆傳給一個信號:老闆,你看啊,我多麼敬業啊,每天以廠為家,下班以後還在殫精竭慮想著工作!這樣的人一般都是小人,他們眼裡只有自己的利益,不會考慮下屬的感受!

溫馨提示:1.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贊和轉發。

2.每天掰開了揉碎了給你講講職場和管理那點事,如果感興趣,可以閱讀本頭條號的文章。


管理那點事


開會也是一種工作形式,開會時間也是工作時間。所以,下班的時候開會,等於延長了大家的工作時間。這種現象在好多公司都存在,他們例行日會、週會、月會的會議工作理念,寄希望與一個短短的會議實現工作的思路梳理和效率扭轉。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過:“會議不能成為常態”。

形形色色的會議工作方式

在不少公司,從老闆到普通管理者都奉行會議即工作的理念,認為除了日常必須處理的工作以外,其他時間就要開會。希望通過開會這把鑰匙開啟企業所有的問題解決之道。

1.例會

早上起來站著或者坐著開會,領導做一些激勵性的發言,然後順便做一下工作安排,然後大家各自做個簡短的彙報,下班之後來個總結會議,說一下一天的工作,提交當天的工作總結甚至第二天的工作計劃。

每週要在週末或者週一開週會,例行一樣的套路,討論問題,做出決定和安排。每月還是這樣的套路。

日復一日、月復一月,會議就這麼開下去。但是沒有人反思為什麼要這麼做,也很少有人能夠客觀理性的分析,這樣做的效率在哪裡。

因為這是規定,就應該這麼做。這種“機器”邏輯佔據著支配地位。

2.分析會

除了例會以外,還有不少公司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召開各種工作分析會。部門分析、公司分析,各級領導和員工奔波於不同的會議室,忙碌於各種分析。但是這種所謂的分析,缺少主線,沒有效率。大家疲於應付,從心底裡抗拒,時間拖得越長越沒有意義。

我見過一些公司,30天有半個月在開會;一場會議從早上8點30 一直開到晚上10點。大家開始爭的面紅耳赤,慢慢的疲於應付,到最後就心不在焉了。

3.對接會

不同的項目之間,不同的部門之間,不同的員工之間,在工作上的溝通統統搬到會議室,一場本來幾分鐘就可以搞定的面談,在儀式化的流程下,兩個小時也沒有完成。頻繁的對接帶來工作的低效和各種扯皮推諉。

會議是一種工作方式不假,但是必須加以合理設計和管理,使之成為有效的工作方式,而不是淪為一種人見人煩的形式。

管理者的心態

會議作為工作的形式,召開的目的和效率都與管理者有直接關係。

1.對會議的依賴感

經常開會的管理者對會議有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感。平時要解決的問題,要說的話都壓著,攢著,留到會議上解決;平時應該進行及時指導和干預的工作也留到會議上一併討論。管理者把自己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寶壓在會議上,希望在會議這種規範和嚴肅的場合裡,一錘定音。

2.能力不足的表現

平時不梳理等到會議梳理,平時不知道具體情況等到會議再瞭解,平時不溝通等到會議溝通。很多管理者沒有把會議的高效放在眼裡,儼然把會議室當成了集體辦公的地方。在會議室上雞毛蒜皮、張三李四各種大問題、小問題,統統拿出來討論。

自己事先沒有準備,也不知道到底如何準備,在會議上一邊溝通、一邊瞭解,一邊解決。一天的工作壓縮到一個小時。這種對會議片面理解和錯誤利用的方法體現出了管理者 的無能。

會議是要開,但必須是必要的,必須是高效的。

3.展示權威

一些領導或者管理者威信不足,對於領導力的塑造或者領導方式的技能不熟練,沒有辦法在日常工作中很好的樹立自己的形象,或者覺得自己的權威不足,需要不斷的展示。於是企圖藉助會議提升自己的形象和號召力,樹立自己的權威。

管理者把會議當作加強自己領導能力的工具,當作一把對付員工或者有“瑕疵”員工的武器。這顯然是把會議重新定義,本來解決公司問題的形式,成了個人耀武揚威的工具。

扭曲會議定義,錯誤利用會議處理問題和本身對於會議的依賴,是管理者或者公司管理習慣任性的表現,是基於人而不是基於“事”來處理問題,很多時候無果而終,大家怨聲載道也就難免了。

不良風氣的根源在哪裡?

馬拉松式的開會是一種不良的風氣。現在連黨和國家都在精簡會議的時候,不少企業卻會議連篇,搞得烏煙瘴氣。

1.大企業病的表現

大企業病不是說大企業才出現的“毛病”,而是指企業管理與工作的官僚化和形式化。很多本來能夠高效解決的問題因為領導者的原因一拖再拖,很多本來三言兩語就可以說完的話,在會議上沒完沒了。

官本位和極度的功利思維是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

2.管理者無能

如果一個公司都長期沉浸於會議之中,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公司一直面臨戰略性的重大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另一種是公司核心管理層沒有高效工作的辦法與策略,只能通過會議這種集體的方式來解決。

企圖通過所謂的“頭腦風暴”來增強自己的思維,企圖在會議上把所有問題都解決掉。那麼,非會議時間呢,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基本都是沒有真正結果的,管理的方式和措施是不恰當的。畢其功於一場會議,企業這種奇葩的理念充分體現了管理隊伍的庸俗與無能,也是對工作時間和成本的巨大浪費。

3.片面模仿

現在不少企業的管理者或者不少企業的決策層到處去學習一些“成功學”的東西,錯誤理解成功者和成功企業的管理方式,沒有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照搬照用他人的東西。

在時間上,在形式上進行毫無意義的模仿,希望藉助那些“成功”的經驗能夠走捷徑,快速成功。豈不知這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問題,也沒有完全相同的而兩個公司或者部門,不從實際出發,不尊重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員工感受,一廂情願的組織太多的會議,適得其反。

好的管理一定是實事求是的,成功的管理需要權變的力量,成功的企業也需要真正激發起自己員工的歸屬意識和擔當精神,這需要起碼的尊重。

一個不尊重員工勞動時間,不尊重員工底層意見,不尊重基本的管理規律的企業如何能夠走的健康,走得長遠?102年的企業我們看不到,但是大量折戟沉沙的現實告訴我們,管理從尊重開始!



指尖視野


幾乎是每天,都要利用下班時間,組織員工開會的領導,應該說在當今,也算是一種奇葩式的存在。這種作法,肯定鬧得下屬怨聲載道,不勝其煩,工作業績也不會上得去。

我分析這樣的領導的心態和思維模式是這樣的。

一、強調存在感和權威性

這種領導是個‘官迷’,總怕下屬把他給忘了,所以就利用頻繁地開會的形式,強調自己作為領導的存在,變相地樹立自己的權威,彰顯自己的把控力。這種心理多麼的可怕。

二、標榜勤奮

利用下班時間開會,表現出自己每天都在加班加點地工作,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給上級或同級看的,以博得好感和認同,其實質是:用行動上的‘勤奮’,去掩蓋方法上的愚蠢。這種觀念多麼的可笑。

三、不懂管理、不懂激勵

現代企業的管理是要求全方位的,對員工的激勵也體現在多層面的,組織這種讓人厭煩的會議,會造成員工的反感、應付,連最起碼督導的作用都起不到。領導只會用這樣的會議去履行他的管理職責。這樣的能力,多麼的可悲。一個企業或是一個部門,事業的成敗與否,肯定是多種因素決定的,但是領導者的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領導者,如果品行高尚,正直公道,擔當大氣,能力突出,在員工的心目中自然就有威信,就能形成一股無形的道德力量,人格魅力,從而有效地完成組織目標。這些且不說,作為一個領導的基本素質,就應瞭解下屬,尊重下屬的心理、權益、人格與自尊心,善於運用激勵的方法,這是最起碼的。每天利用下班的時間開會,無形中部分地剝奪了員工享受生活的權利,這樣,員工能沒有怨言嗎?能調動好員工的積極性完成工作業績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