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柴胡牡蠣藥對的臨床應用

柴胡牡蠣配伍應用

你所不知道的柴胡牡蠣藥對的臨床應用


兩藥配伍,總的來說,既有雙向性之調節作用,又具有同向性的協和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1、人都知柴胡辛散,有煽動肝陽上升之弊。加入牡蠣鹹寒沉降之品,善於潛陽平肝,則一升一降,一散一收,自有調節之妙。以此調節功能性高血壓有良效。

2、柴胡散邪,散而不收,牡蠣斂而不散,兩藥合用,可互相牽制。以此解諸高熱,便無汗出陽越之虞。《神農本草經》謂柴胡善治往來寒熱。《本草別錄》謂牡蠣能除骨節營衛之留熱,故兩藥相伍,外感內傷之熱皆可用之。

3、柴胡擅治脅下滿,王好古《湯液本草》謂以牡蠣佐之有軟堅洩結之故,凡是淋巴系統病變,無論病在內外上下,均可引以為主藥,貴在可以久服,無不良副作用。

4、柴胡有消炎抗病毒作用,恰恰牡蠣的體外實驗,亦有抗某種病毒的作 用,如小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兩者配伍,可謂兩美並臻。柴胡有加強非特 異性免疫功能,牡蠣亦有促使免疫功能增強的作用,這種同向性的協同作 用,增強了機體抗感染能力,又調節了免疫功能。比之單純用激素而不能排 除副作用,有其安全穩妥的長處。所以先生於一切免疫性失調所致的疾病, 無論其為肝炎、腎炎、風溼熱、紅斑狼瘡、過敏性哮喘皆用之。有時加用“土 忍翹薇”藥組(後文另有介紹)以佐之,更為應手。

5、柴胡有抑制瘧原蟲的發育並消滅之作用,恰恰牡蠣之傳統經驗亦善治溫瘧灑灑、寒熱往來,故兩藥合用,其效不在常山、草果之下,而穩妥則過之。

6、柴胡善能調經解鬱,牡蠣善治驚患怒氣、婦人帶下,除老血癥瘕。兩藥同用,對女子經帶不調、情志憂鬱所引起之神經衰弱諸症,有宣暢氣血、推陳致新之功。能宣陽氣之下達、陰氣之不舒,故適用範圍極廣。舉凡一切脾胃氣痛、胃潰瘍(胃酸過多)胃下垂、食不甘、寐不安、周身失調之症,服之均宜。所以然者,氣血調和則百病自安也。

7、柴胡為肝膽病必用,可治黃疸肝炎、脾大脅痛等。牡蠣化痰軟堅、理脾消積。兩藥合用,有舒肝利膽化痰去癖、理脾消腫行水洩濁之功,故肝膽脾胃之病證皆適用之。徐徊溪說:“柴胡《本經》謂其功專腸胃”,牡蠣則為制酸和中良藥,故胃潰瘍、胃脘痛皆嘗用之。

綜上所述,柴胡牡蠣兩藥相伍,既宣陽氣之不達,又展陰氣之不舒,能潛浮陽、斂真陰,舒肝鬱、軟堅癖,自成協同、雙向調節之妙。先生益以此藥對與某些藥物相伍,組成藥組,互補增效,更好地發揮了其功效特長。其作用又可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清熱祛邪

柴胡、牡蠣相伍,雖如上所述可用於內傷外感之熱。奈人之發熱,天時、地理、稟賦、受邪性質均有不同,則發熱之兼夾症狀自亦有別。通過藥組的作用,就有了分別不同的適應症。

配伍舉例

柴牡配防風:

防風通治四季風邪,與柴胡合用內和腸胃,配牡蠣消胸膈之滿,對流行性感冒,發熱肢體酸楚,胸痞脘脹納減者,以此退熱和中,最為適宜。

柴牡配桂枝:桂枝辛溫開腠,外能衛陽,內調腸胃,與柴牡相配能理表虛邪實之證。尤其是素體有寒,骨節煩痛,四肢風痛之外感發熱及咳喘痰飲宿恙,而又新感寒邪者。更為相宜。

柴牡配葛根:葛根甘平,為陽陰經藥,解肌透疹,內清腑熱,生津止渴,其升舉清陽之功與柴胡不謀而合;療血痢、溫瘧又與牡蠣正配。對素體脾虛、大便易溏、復感風熱,發熱口渴,洩瀉腹痞者有良效。

柴牡配白薇:白薇性苦微寒,善清血熱,可治陰虛發熱之症。佐柴牡清痰熱、止咳嗽、調經治帶、利水通淋,既適用於素體陰虛者外盛內傷之發熱,對婦女更年期綜合徵寒熱來去不定、鬱冒莫明其狀者亦允治之。

柴牡配黃芩:黃芩上清肺熱,下洩大腸,與柴牡配伍療溼熱黃疸、腸澼下利、發背乳癰。黃芩尚有降壓鎮靜、解痙安胎作用,得柴胡之升清舉陷,煅牡蠣之補腎安神、平驚痛。臨床應用於子癇及孕期感染性發熱者。

柴牡配豆豉:豆豉辛苦而寒,宜散胸膈之邪,發汗而不傷陽,柴胡擅透少陽氣分鬱熱,牡蠣能除脅下痞熱。得此三者猶如桅子豉湯之表裡雙解,而更清輕平穩,可免桅子苦寒易致便溏傷中之弊。

柴牡配知母:知母苦寒清熱與柴牡疏導寒熱邪氣合用,對肺熱咳喘、發熱咽痛、痰黃而稠、兼見大便秘結等實熱之證,以及陰虛勞熱消渴,皆有清熱洩結之功。

柴牡配石膏:石膏甘辛大寒,清解實熱,與柴胡合力,除渴飲,平譫妄,與牡蠣同功,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柴牡配人參:仲景小柴胡湯用人參,其旨在扶正祛邪而非補益,柴牡《本經》言“延年”、“除邪氣”能治虛勞邪熱,即現稱之“免疫失調性疾病”之長期發熱,即屬此範疇。

柴牡配附子:附子強心,峻補元陽,溫通十二經;柴胡善除胸脅苦滿;牡蠣斂陰潛陽固脫,三者同用可救陰陽乖戾之重證。如患者素來心肺功能不全,復感邪發熱不解,而見氣促面浮、咳逆倚息、腹滿足腫、小便不利、脈來短細等症,用以回陽救逆,補而助散,常可穩中取勝。

柴牡配龍膽草:龍膽草瀉肝膽實火,除下焦溼熱。與柴牡合用,得柴胡清揚之力,合牡蠣潛行之能,凡肝經熱盛,目赤頭痛,瘡瘍癰腫,陰囊腫痛,陰部溼癢,熱痢、黃疸等,用之咸宜。使溼熱外透內洩,上下分消也。

宣暢氣血

柴胡、牡蠣相伍,功能宣氣血前己述及。所謂宣暢氣血,實偏重於調暢氣機的升降出入,以氣機的流暢來推動血行的暢利,亦即指調整功能紊亂性的疾患。然功能之紊亂,如憂鬱驚患、肝陽上亢、奔豚衝逆、痞氣䐜脹、腸胃積滯等,病因、病位均有不同。通過藥組的協作,就可更切合各種不同的病因病機。

配伍舉例

柴牡配烏藥:烏藥辛開溫通,配柴牡動靜結合,於氣中和血,上理脾胃元氣,下通少陰腎經,適用於一切氣滯氣逆之症,對奔豚氣,術後腸粘連腹痛、痛經等均有較好療效,亦治小便頻數、晝甚於夜者。

柴牡配香附:香附辛苦甘平,利三焦,解六鬱,得柴牡之鎮痛鎮靜,可通治胸脅脘腹脹痛、經行腹痛等症。用於心血管系統病症所致之胸悶胸痛,有解痙、鎮痛、強心、減慢心率的作用。

柴牡配鬱金:鬱金辛苦為血中之氣藥,行血利氣止痛,驅血氣作痛,平心臟亢陽。柴牡和肝陰、補肝體。凡心臟鬱火所致之胸脅刺痛、吐衄尿血、黃疸、月經不調及冠心病和肝病所致之胸腹痞痛,均有較好療效。

柴牡配菖蒲:石菖蒲芳香清冽,闢穢濁,發清陽,宣竅開閉;柴胡、牡蠣對中樞神經有安撫調節作用。三者同用對氣血痰瘀鬱滯所致之神志昏亂、鍵忘,癲癇,冠心、肺心之胸痺等有顯著臨床效果。

柴牡配蒼朮:蒼朮甘辛溫燥、芳香氣雄,外解風寒之邪,內化溼濁之鬱,與柴牡合伍,宣洩胃腸積滯、化溼解表,善理氣、溼、食鬱所致之納呆、嘔惡、腹脹洩瀉,無論有無表證均宜之。

柴牡配厚朴:厚朴與柴胡均為廣譜抗菌藥,對阿米巴痢疾原蟲有抑制作用,並能增加腸蠕動,配牡蠣之下氣平逆,使氣行溼去痰消瘀化。臨床治療消化道功能紊亂或感染所致之腹部滿痛,下痢赤白等證。

柴牡配瓜蔞:瓜萎與柴牡潤心肺、寬胸膈、滌痰結,三為一體,是療結胸、痰飲、胸痺心痛之理想組合。

柴牡配合歡皮:合歡皮寧神解鬱,和營止痛。與柴牡聯用不僅能療心神不安、焦慮失眠等神經衰弱的功能性疾患,且由於合歡皮兼能消癰腫瘰癧並治咳嗽,合柴胡、牡蠣之散滿洩結、消炎抗感染之力,尚可用於器官實質性病變,如肺癰以及瘰癧痰核(淋巴結核)等。

柴牡配酸棗仁:棗仁甘平,功能養心安神斂汗,與柴牡配伍可治療風溼熱心動過速、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之發熱、心悸怔仲、關節痠痛,確有退熱、鎮痛、安神寧心之效。

柴牡配磁石:磁石辛鹹入腎,功能潛陽納氣,安神鎮驚,《神農本草經》雲其“除大熱煩滿”。《本草別錄》謂其“養腎臟,強骨氣,益精除煩,通關節,消癰腫鼠瘻、頸核喉痛”與柴牡合用,於腎虛虛火上炎之頭暈目眩、耳鳴耳聾,以及虛煩、虛喘等症最為相宜。

柴牡配生地:柴胡能散十二經血凝氣滯,牡蠣能治關節營衛間留熱,與滋陰養血、善治陰虛發熱之生地配伍,治痺症、歷節風、血熱紫癜、吐血尿血等證,療效甚佳。

推陳致新

推陳致新,與宣楊氣血相比較而言,就較偏重於器質性的病變如凝瘀癥積、瘰癧痰核、水腫膨脹等。而先生的這一類的藥組,亦正是為了適應各類的症情。

配伍舉例

柴牡配大黃:大黃入血,柴胡清氣,牡蠣能消癰腫,軟堅散結,三藥合用,掃清邪熱有梨庭掃穴之功。臨床應用於感染性發熱,各種血證,以及對婦女血瘀氣滯經閉、子宮肌瘤等,均有較好療效。

柴牡配赤芍:赤芍苦酸微寒,能涼血行瘀,消腫止痛,可加強柴牡的祛瘀破積作用。臨床應用於心絞痛、心肌梗塞以及缺血性中風、閉塞性脈管炎以及菌痢、急性乳腺炎等感染性疾患均有較好療效。

柴牡配玄參:玄參苦鹹微寒,鹹能軟堅,重於解毒;牡蠣長於化痰;柴胡疏洩厥陰。三者同用清熱利水,軟堅散結。臨床應用於前列腺肥大、泌尿繫結石所致之小溲餘瀝、小腹脹痛及慢性咽喉炎等症。

柴牡配鱉甲:鱉甲鹹寒補陰,退熱散結,去癥瘕息肉,療陰蝕;與柴牡同用,可回縮腫大之肝脾,通利胞宮密阻、癥積經閉、漏下五色。

柴牡配炮山甲:山甲鹹寒,氣腥而走竄,引柴牡宣通臟腑,貫徹經絡,攻堅排膿,透達關竅,逐瘀開閉。主治風溼痺攣,關節畸形強直腫痛;療內癰外瘍,脅下癥結腫痛;通經下乳,促進腺體分泌,移用於萎縮性胃炎有良效。

柴牡配葶藶子:葶藶子辛苦寒,能祛痰行水、下氣定喘、洩閉開塞。與柴胡為伍,降中有升,通調水道,除肺氣膹鬱之瘀血。對肺心病有心衰表現者用之甚合。

柴牡配白芥子:白芥子辛溫,利氣豁痰於皮裡膜下,為柴牡引經,專治胸腔壁炎症滲出積液。若伴長期低熱柴胡宜重用。

柴牡配檳榔:檳榔溫苦辛,功能破滯,洩胸中至高之氣。柴胡升清氣,牡蠣軟堅利水,適用於心腹滿悶、食後難化、脘痞、腑行不暢諸證。

柴牡配桃仁:桃仁活血化瘀,止咳逆上氣,消心下堅,通脈止痛。與柴胡氣血互用,牡蠣加強利水清熱洩結作用。對過敏性哮喘、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有效,亦用於腦血管病變,血吸蟲病肝硬化,瘀阻經閉等證。

柴牡配水紅花子:水紅花子鹹寒無毒,消瘀破結,健脾利溼。主治癥瘕水臌,與柴牡同用能治療肝硬化腹水,配合化療治腹腔腫瘤。

— THE END —



1、文源:傷寒論經方學堂,編校/常通達。

2、本平臺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