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新冠患者從“白肺”到“黑肺”的清肺小組用了什麼奇妙的方法?

說到CT下的“白肺”,我們需要了解一下CT的工作原理

以下圖現在醫院最流行的第四代CT機為例,他的工作原理是:位於機器上方的X射線管發出X射線,X射線經過人體後會有所衰減,衰減後的X射線最終達到探測器上。探測器再根據衰減後的X線的量進行計算成像。

讓新冠患者從“白肺”到“黑肺”的清肺小組用了什麼奇妙的方法?

CT的工作原理

一般來說,X射線衰減與經過人體“密度”成正比,換句話說,X射線衰減的越少,說明經過人體時“密度”越低,最終在顯示器上顯示的圖像就越黑;相反,X射線衰減的越多,說明經過人體的“密度“越高,最終在顯示器上顯示的圖像就越白。

“白肺”與“黑肺”反映肺內密度的高低

正常人肺內都是氣體,所以密度低,X射線衰減的就少,最終顯示的圖像為黑色。

而一旦肺內充滿分泌物或者有佔位性病變,密度就會增高,X射線衰減的就多,最終的圖像顯示為白色。

如下圖的胸部CT結果示:上面的為正常的胸部CT,為“黑肺”,下面的為肺炎的CT表現,即為“白肺”。

讓新冠患者從“白肺”到“黑肺”的清肺小組用了什麼奇妙的方法?

“白肺”與“黑肺”的對比

為什麼新冠肺炎為“大白肺”呢?

當我們的肺部被細菌或者病毒感染後,局部組織會出現一種“自我保護”——滲出,這樣既能稀釋毒素又可以為白細胞帶來營養物質和運走代謝產物。因為滲出物的為液體,從而導致肺的整體密度增高。特別是老年人,因為本身咳嗽力量就差,當肺炎病情嚴重時很難將分泌物完全咳出,造成支氣管被粘稠的分泌物阻塞,從而導致肺內氣體進一步減少,最終雙肺密度越來越高,從而導致“大白肺”的產生。

讓新冠患者從“白肺”到“黑肺”的清肺小組用了什麼奇妙的方法?

出現“大白肺”後有什麼好的治療措施嗎?

“大白肺”我們又稱之為重症肺炎,很多時候病人都會被轉到ICU(重症醫學科)繼續治療。即便如此,也往往凶多吉少。前面瞭解了大白肺的形成原理後,對於它的治療也更加明瞭,因為是重症肺炎,所以第一位還是要控制原發病,抗炎或抗病毒治療。其次要加強呼吸道管理,幫助患者把痰液咳出體外。只有細菌或者病毒控制住了,分泌物及痰液及時排出來了,患者才有可能逐漸好轉起來。

這幾天的新聞中提到的內鏡清肺小組如何治療“大白肺”?

所謂的內鏡清肺小組其實是用纖維支氣管鏡把氣管裡的痰液、黏液清理乾淨。纖維支氣管鏡是胸外科及呼吸科常用的檢查治療手段,是將一根內鏡從鼻腔經過聲門之後進入病人的呼吸道,利用生理鹽水沖洗稀釋粘稠痰液,再將裡面的痰液吸出來。病人的分泌物及瀦留痰液大大減少,呼吸也會好轉。

讓新冠患者從“白肺”到“黑肺”的清肺小組用了什麼奇妙的方法?

但是這也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在進行纖維支氣管鏡吸痰的過程中,病人的呼吸道開放程度很高,同時鏡子對支氣管粘膜刺激,病人會劇烈咳嗽,再加上醫患距離較近,所以醫務人員接觸病毒感染肺炎的風險會大大提高。

讓新冠患者從“白肺”到“黑肺”的清肺小組用了什麼奇妙的方法?

醫生在進行纖支鏡吸痰

把痰液、黏液清理之後並不代表病人的肺炎就會好轉,但是哪怕有一點效果,就可能多一點希望,就可能帶來轉機。為了這一點轉機,作為醫生也願意儘自己最大的努力。

總結:肺炎時肺內局部組織會出現一種“自我保護”——炎性滲出,肺的整體密度就會增高,特別是老年人,因為本身咳嗽力量就差,當肺炎病情嚴重時很難將分泌物完全咳出,造成支氣管被粘稠的分泌物阻塞,從而導致肺內氣體進一步減少,最終雙肺密度越來越高,從而導致“大白肺”的產生。

出現“大白肺”後,積極治療原發病——抗炎或抗病毒治療。其次加強呼吸道管理,通過鼓勵咳嗽咳痰甚至纖支鏡吸痰幫助患者把痰液清理出來,患者才有可能重新恢復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