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2020年華東擬開業項目面臨延期 但市場信心依舊

2020年華東區域(江浙滬皖魯)計劃新開業購物中心230個,新增商業面積2037萬平方米。

  如今受疫情影響,不僅已開業商業項目銷售情況斷崖式下跌,多數2020年擬開業購物中心也因為工程進度、政府規劃、員工復工等種種問題面臨延期。以往年實際開業率約為擬開業的50%,今年預計華東新開業項目將會小於該比例,而明年可能會有更多購物中心集中面市。

  疫情是否會影響商場開業進度?作為2020年擬開業項目對於疫情的影響是否有新的思考和打算?如何看待購物中心佈局線上的動作?帶著這些問題,贏商網與6個購物中心負責人(寧波華僑城、南京喜馬拉雅購物中心、南翔印象城MEGA、聯美新虹橋項目、宿州蘇寧廣場)聊了聊,他們多數表示項目開業時間可能會有所延遲,但對線下商業未來的發展仍充滿信心。

  寧波華僑城

  寧波華僑城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魯靜良

  

聲音|2020年華東擬開業項目面臨延期 但市場信心依舊

  開業計劃:本次疫情給籌建帶來一定阻力,使難度加大,所以開業時間可能推遲。

  核心觀點:運營智能化、空間生態化、加強健康和智慧的競爭力、以及線上線下營銷的結合將會是商場未來的研究方向。

  消費者不會憑空消失,消費力依舊存在,消費者需要的是節約購物的時間成本,把更多的時間花費在娛樂休閒健康上。

  購物中心應該注意以下四點:

  1.購物環境:基於疫情的衝擊,人們對於人際距離的要求有了新的變化。開放式空間的打造或許會成為未來商業項目打造的核心思路,開放式主題街區、店鋪敞開式體驗等形態會更多出現。

  2.業態形態:本次疫情促使人們對於身體素質水平的關注度提升,帶動健康、運動、醫療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購物中心也會注重健康相關業態的佔比。其次,人們對於購物的安全性也有了新的審視,無人服務型業態、無接觸服務型模式將會快速發展。

  3.運營模式:非接觸式商業興起。未來的商業綜合體如何利用數字化工具幫助商戶、供應商、運營商以更集約的成本、更高效的去解決更多的現場問題,如何利用線上營銷,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反哺運營等問題都是值得思考深挖的。

  就寧波華僑城而言,將利用現有VR技術,拍攝項目實景視頻並實時更新,解決線上溝通看鋪的實際問題,方便商戶及時瞭解鋪位情況;涉及顧客健康個人護理,心理健康諮詢、醫療養生、親情情感互動等小業態品類的強化引導與招商,補充周邊3公里社區消費者健康管理的需求;對於已引進的互動體驗業態,加強資質審核,安全管控等,以動物園為例,流通渠道、空間設計、人員培訓等多方面的有效管控,帶給消費者一次安全安心的體驗;將公共類疫情防控管理納入公司日常安全應急管理制度,與消防管控一樣,做好日常培訓演練,提升公司對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強化會員營運和社群管理,包括自媒體的裂變營運,積極與商戶聯盟合作,統一進行線上大網絡平臺的開發與推廣,避免各自作戰。

  南京證大喜馬拉雅購物中心

  上海證大商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總經理 夷飛

  

聲音|2020年華東擬開業項目面臨延期 但市場信心依舊

  開業計劃:目前,喜瑪拉雅購物中心因為建築主體結構已完成,公區裝修也已進入收尾階段,原計劃開業時間不會受太大影響。

  核心觀點:本次疫情的出現,也可以看作是對實體商業發力線上業務的一種催化和倒逼。

  喜瑪拉雅購物中心對於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一直較為重視,我們期望通過商業數智化的運用、升級,將喜瑪拉雅打造成證大體系內最前沿的智慧型購物中心。未來也將著力發力社群營銷,構建線上社群,聯合KOL矩陣,精準聚焦引流關鍵人群,並已與上海知名設計團隊著手打造原創IP,應對場景化消費時代的到來。

  目前,喜瑪項目招商完成率超85%,入駐的品牌包括沃德喜馬拉雅冰雪樂園、保利藝術劇院、7FRESH生鮮超市、YOHO、Supreme、星巴克甄選店、海底撈、奈雪等,滿足人們對運動、購物、社交、藝術體驗等高品質生活需求。

  南翔印象城MEGA

  項目總經理 姚海波

  

聲音|2020年華東擬開業項目面臨延期 但市場信心依舊

  開業計劃:開業時間適當推遲,目前招商層面沒有問題,主要是受疫情影響工程進度有所滯後

  核心觀點:線下永遠是實體消費的主戰場

  南翔印象城MEGA作為印象城產品系列的超進化和再升級標杆項目,本身就會有一些新的理念落地,這場疫情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對市場的準確預判,同時也引發了我們關於商業業態和場景的新思考。首先,更注重健康、綠色、環保理念的購物中心,將會更受消費喜愛;其次,未來的購物中心一定會更加重視社群體系的構建,而不僅只是一個商業載體,應該打通會員體系,提供包括外賣、物流、停車位預約等多樣化的功能服務,加強與會員之前的黏性互動;第三,在業態佈局方面,這次疫情會引發人們關於健康的思考,相信相關的業態也會受到重視;第四,這場疫情也讓不少人發現,宅在家裡不上班並不如想象中美好,人還是有場景社交需求,購物中心可以打造更具社交化的場景空間。

  線下永遠是實體消費的主戰場。疫情期間,一些購物中心嘗試的線上業務模式,效果有待市場考驗,我們認為疫情期間商業項目更應該圍繞商戶與消費者,做品牌、做信任、做維護、做關懷。其次,購物中心發力線上業務要有長期的規劃,絕不能倉促進行,但是現在大量企業在做表面功夫,依舊是形式大於效果。

  聯美新虹橋項目

  聯美地產商業管理總裁 陳演

  

聲音|2020年華東擬開業項目面臨延期 但市場信心依舊

  開業計劃:聯美商業團隊正推進【聯美新虹橋】各項工作,為項目籌開做準備。

 

 核心觀點:結合疫情警示,計劃將“物業智能化”和“服務人性化”融入項目建設體系,完善智能衛健保障。

  疫情將為商業變革帶來新契機。聯美新虹橋項目正處於籌備期,項目有較強的靈活度和可塑性,我們將結合疫情警示,將“物業智能化”和“服務人性化”融入項目建設體系,完善智能衛健保障,構建舒適安心的購物環境,贏取顧客信任。

  在後續項目招商洽談階段,聯美將密切與品牌商合作,積極探索新的業態方向,拓寬營運理念,拓展新消費場景。線上銷售發揮了快速傳播與高效轉化的優勢,線下實體店迅速啟動了線上發佈和優惠折扣的機制。此次疫情更加堅定了我們實現 “線上線下商業模式更好的融合”的決心。

  在目前招商階段,鑑於各方面安全性保障,我們採取了遠程商務會議、視頻會議等靈活高效的辦公方式,聯美商業展示中心提升了自身管理水平,嚴格定製了品牌接待防疫規範標準,讓客戶感受安全與舒適的到訪體驗。

  宿州蘇寧廣場

  項目總經理 韓永

  

聲音|2020年華東擬開業項目面臨延期 但市場信心依舊

  開業計劃:目前開業計劃仍按照原計劃推進

  核心觀點:未來在雙線(線上、線下)智慧化運營和智能供應鏈上的打造將是商業發展的主流。

  數字化經營不是簡單的建幾個微信群,做一做社群營銷就能實現,它離不開企業前期線上線下全場景的長期佈局和經營,需要數年的會員粉絲大數據沉澱和高效率的平臺工具。

  蘇寧廣場很早就開始探索數字化經營之路,在前端,蘇寧廣場藉助蘇寧全產業生態會員體系的打通,藉助APP和小程序的線上引流和線下數字化改造,完成了會員大數據的採集和積累,對“千人千面”的消費需求都能瞭然於胸;在中端,基於各項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對海量的會員數據進行提取、整合,滿足消費者差異化需求;在後端,則構建以需求為驅動的數字化經營系統。在迅速捕捉到消費者居家消費需求後,全國各大蘇寧廣場完成了APP海量商品上架,小程序營銷玩法迅速激活,社群規模大幅度拓展等一些列動作。在蘇寧廣場的自有平臺上及各種社群渠道上,建起了一座座虛擬購物中心。

  線下,目前蘇寧廣場已佈局瞭如VR看場、雲逛店、智能試衣鏡、智能貨架、無人店、無接觸機器人配送等技術手段的應用。線上,蘇寧廣場現已開通線上百貨平臺,並由平臺給予一系列重磅扶持政策,此次開放,蘇寧線上平臺為合作伙伴提供了平臺模式、奧萊模式、拼購模式三大合作形式,針對商戶端也即將上線數字化運維平臺,為商戶解決數字化經營難題。

  長期以來蘇寧廣場都非常重視線上線下的雙線數字化經營,藉助蘇寧集團易購、金融、物流等多領域的佈局,蘇寧廣場在籌備期就已經開啟了智慧化購物場景的規劃和打造,如智能設備的引入、智能供應鏈技術的鋪排等。因此,未來在雙線(線上、線下)智慧化運營和智能供應鏈上的打造將是商業發展的主流。

  IM SHANGHAI 長寧國際

  石榴集團上海資管公司總經理 汪帆

  

聲音|2020年華東擬開業項目面臨延期 但市場信心依舊

  開業計劃:對開業進度肯定是有各方面影響的,但目前具體影響程度還沒有一個定論,目前大家應該把抗擊疫情作為首要任務,在這段時間內安全有序復工,渡過陣痛期,迎接市場復甦。

  核心觀點:從長遠看,疫情對於實體經營而言是一個小插曲,線上並不會取代線下端

  對於IM項目來說,年初我們制定的計劃後,突然爆發了疫情這個變化,但我們堅持在變化中跟著計劃去執行。項目的商業體量本身也不大,之前已經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商業業態定位,開業前後的經營計劃,主力店的初步選定等工作已經提前開始,所以我們並不擔心招商進度,接下來也會有序推進各項工作的進行。

   從目前實體商業經營環境來看,一定是線上線下兩條線並行發展,這是未來市場發展的需求,而疫情只是加速了現階段線上的發展,實體經濟的短暫擱置只會促動趕超的腳步。

   現在不少購物中心開展的線上業務只是一個短期行為,對於實體經營來說,它只是一個小波折,相信疫情結束後,待在家裡享受線上消費的人們,肯定會有無限大的線下體驗的需求,所以實體經濟應做好各方面準備,迎接消費暴增的到來,線上、線下並行的趨勢還是會繼續。

   未來在IM這個項目裡,會堅持線上線下“雙線”並走,但更多還是會專注在實體商業經營端,打造更多的獨特體驗、創建安全的體驗環境,利用線上特有的營銷模式結合實體經營開拓市場空間。對於實體經濟來說,如果沒有線下市場,經營會呈現畸形,不利於長久的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