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汽車,只要一天還害怕召回,就一天難以成為世界品牌

在中國,只要有某個合資品牌發出召回公告,必定會引發了大量媒體大肆報道和冷嘲熱諷,觀點集中在:這麼貴的車居然還召回、這麼豪華的車質量這麼差、這麼好的車還不如XXX車,而這正好是國產汽車難以成為世界品牌的寫照。

我們不關心汽車因為為什麼問題而召回,我們應該憤怒的是:媒體這樣嚇人的標題給國內消費者造成的“質量”誤導,更可怕的是,這樣更加讓國產汽車不敢隨便發佈召回公告,即使有暗病也得捂著,因為國產車本身品牌就薄弱、信賴度不足,如果發佈召回後,被媒體這麼輪番歪曲報道,必定被誤解為出了質量大問題,進而影響銷量。所以,國產汽車目前非常忌憚發佈召回公告,難道不是國產汽車的另外一種悲哀嗎?

下面,我們看看合資車和國產車召回比例:2018年,國產乘用車銷量為:998萬輛,而全國乘用車銷量2235萬輛,國產車銷量佔比為45%。也就是說國產車已經佔據國內近一半市場。在2018年,國內一共發佈了169次召回公告,累計召回數量超過1230萬輛,而在2018年所有召回之中,合資品牌和純進口車召回佔比90%國產品牌召回佔比僅為10%.。。總銷量佔比45%的國產車卻只有如此低的召回率,是不是代表國產車質量已經遠遠高於合資車?是不是召回得越少的質量越好?是不是召回得越少的品牌市場佔有率就會越高?請看下圖


國產汽車,只要一天還害怕召回,就一天難以成為世界品牌

2019年全球汽車質量排行榜排名


國產汽車,只要一天還害怕召回,就一天難以成為世界品牌

2019全球汽車品牌銷量排行榜前十

從上面的2張圖,我們可以看到:召回率最低的國產車,質量排名沒上榜,銷量也沒上榜!說明什麼?說明國產汽車的質量在沒有追趕上品牌車之前,連召回都不敢自動發佈,這種心態如何能成為世界品牌?不敢面對自己不足,就是缺乏改進的信心;不敢發出質量召回,就是對國內消費者的不負責。


再從出口的角度去看國產車的質量,相信會更加有說服力,2018年國產乘用車出口數量為75萬輛,也就是說,我們生產998萬臺轎車和SUV,出口佔比僅僅為8%,絕大部分賣在國內,為何這麼低的召回率不能帶來對應的高出口率呢?反觀華為,它高質量的手機為它帶來了全球第二的市場份額,更加為我們國家帶來了大量外匯,這難道不是個大大的問好嗎?我們國產車質量提升緩慢,為何?從把召回當成負面這點上,就可以看穿一切,沒有勇氣承認問題併發布召回公告,質量又怎麼能過關?怎麼能出口?

很多小夥伴知道國外的汽車召回制度和懲罰制度很嚴格,因為嚴格所以才能促進自身的質量和安全,進而提升國際競爭力和質量口碑。質量超牛的豐田曾經因為剎車門被罰了幾百億,出口量巨大的大眾也因為環保問題被罰過幾百億,奔馳寶馬等等汽車巨頭也曾經因為質量問題受到鉅額懲罰,而國內呢?有哪個國產車品牌曾經因為質量問題被懲罰過1億以上?不懲罰也就算了,如果連召回都不敢做,還談什麼提升質量?談什麼出口?即使硬著頭皮出口,一旦遇到質量門,動輒就是幾百億的罰款,能扛得住嗎?

召回,是一種責任,更是汽車企業的壓力;召回,不代表汽車質量如何,召回只代表:發現了問題並公開呼叫回廠修正,也等同於:WINDOWS或者殺毒軟件發現了漏洞風險,提示你趕緊下載進行修復。這種提示怎麼在國內的媒體的眼裡反而成為了:壞事?!怎麼成為了諷刺的靶機?!這是皇帝的新衣還是掩耳盜鈴?不敢召回的汽車品牌,永遠成為不了國際汽車品牌,只能混在國內忽悠我們易於滿足的國內消車主!請國產車反思。

國產汽車,只要一天還害怕召回,就一天難以成為世界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