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前期,為什麼清朝、奧斯曼土耳其、沙皇俄國相繼衰落

導讀:

近代史上,有三個體量龐大的帝國:大清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沙皇俄國。

大清帝國被稱為“東亞病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被戲稱為“歐洲病夫”,沙皇俄國雖然沒有被稱呼為“東歐病夫”或者“北亞病夫”,但東正教半鎖國的政策也造成了沙俄的落後。

這三個國家的結局也各不相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清朝幾乎任人宰割,最後獨獨俄國最後成為了列強。


一、三大帝國的淵源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歷史上長命的帝國之一,享國六百年,三百年的繁榮昌盛,三百年的衰落。

一戰前期,為什麼清朝、奧斯曼土耳其、沙皇俄國相繼衰落

龐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公元13世紀,蒙古人在中亞馳騁,迫使土耳其人西遷至小亞細亞半島,這個位置是亞歐交界所在。在這裡,奧斯曼一世於1299年宣佈建國,自稱埃米爾。這就是奧斯曼帝國的雛形。

建國之後,其領土不斷擴張,在攻下君士坦丁堡後,將其改名為伊斯坦布爾,並定都於此。之後更是不斷向歐洲擴張,建立起了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囊括了多個民族,多種宗教的世界性帝國。

奧斯曼帝國在鼎盛時期西豈摩洛哥,東至伊拉克,北達克裡米亞,南到亞丁灣,實乃世界上最後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其積極參與歐洲事物,把自己定義為一個歐洲國家,是同時期內令歐洲各國聞風喪膽的存在。

沙皇俄國

莫斯科公國征服了周邊的諾夫哥羅德公國、特維爾公國、維亞特卡公國、立陶宛公國的部分地區、梁贊公國等,成為羅斯諸公國公認的領袖。公元1547年,伊凡四世在位的時候,他正式稱“沙皇”,由此進入沙皇俄國時代。

一戰前期,為什麼清朝、奧斯曼土耳其、沙皇俄國相繼衰落

俄國沙皇的黃俄羅斯計劃

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失必兒汗國、克里米亞汗國,這些蒙古汗國基本被沙皇接收,成就了沙皇俄國的版圖。其東進最遠處曾抵達我國的黑龍江流域,迫使清朝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往西,則在歐洲滲透,侵入瑞典,迫使瑞典簽訂了《尼斯塔特和約》。

1721年,沙皇彼得一世改國名為“俄羅斯帝國”,開始工業革命。到18世紀中後期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達到鼎盛時期。

大清帝國

一戰前期,為什麼清朝、奧斯曼土耳其、沙皇俄國相繼衰落

清軍入關後,接受了中原王朝的政治體制建立了清朝,在“康乾盛世”達到巔峰。這段歷史為大家所知,老陳就不在此展開了。

二、三大帝國的衰敗史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三大帝國沒有跟上工業化的進程,逐一衰敗。

科技體制的落後誘發了奧斯曼帝國國內的各種問題,自此奧斯曼帝國只能只能把精力放在國內的民族問題以及宗教問題上:自1830年希臘經過9年的浴血奮戰取得獨立後,其領土逐漸喪失,到了1913年第一次巴爾幹戰爭更是將其在歐洲的全部土地喪失殆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奧斯曼帝國因為站錯了隊伍,更是被重新打回小亞細亞半島,這個殭屍一般的國家歷經百年,終於被徹底分解。

一戰前期,為什麼清朝、奧斯曼土耳其、沙皇俄國相繼衰落

奧斯曼帝國的衰落之戰:對陣意大利

俄羅斯帝國也沒有跟上工業革命帶來工業化的步伐,這個帝國雖然有著龐大的疆域及眾多的人口,但其與西歐各國間差距越拉越大。

對比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而言,工業革命之後英法德的人口大部分投入到工業生產的工廠之中,不斷創造社會財富。而俄國到了1913年,大量的人口還是以農民為主,雖然國內號稱有140萬常備軍團,但這些軍團的戰鬥力與歐洲列強相比,差了至少一個檔次。到了1914年一戰開戰後,德國入侵俄國,俄國被迫迎戰,慘烈的戰爭消耗使得俄國的農業經濟體系崩潰,內部大罷工。

可以說,自19世紀後半頁,俄國對外戰役幾乎都是屢戰屢敗,國恥不斷,不堪回首。唯二的二次勝利,一次是打贏了土耳其,一次是擼了清朝的羊毛。俄國自此淪為帝國主義鏈條最薄弱的一環,被稱為列強守門員,如果不是俄羅斯氣候的特殊性,其結局還要更加悲慘。

一戰前期,為什麼清朝、奧斯曼土耳其、沙皇俄國相繼衰落

俄羅斯的彼得大帝雕像

清朝的閉關鎖國,拒絕接受一切新事物,造成了事實上的落後。自康乾盛世之後,面臨著內交外困的局面:國內起義此起彼伏,你方唱罷我登場,清水教起義、蘇四十三起義、天地會起義、白蓮教起義、太平天國、捻軍、陝甘回變獨貴龍運動、義和團等等等;

國外列強也不肯放過這塊肥肉,通過二次鴉片戰爭及中法戰爭、八國聯軍入侵、中日戰爭等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接踵而至。

《中法新約》、《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天津條約》、《馬關條約》《璦琿條約》,這些條約讓清朝承認了法國對越南的宗主權、割讓了香港;九龍司;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大片領土;烏蘇里江東至海的大片領土及割佔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大片領土;臺灣;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

自此,清朝淪為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

一戰前期,為什麼清朝、奧斯曼土耳其、沙皇俄國相繼衰落

八國聯軍侵華


結語:

整體而言,三大帝國的實力排序應該是俄國強於奧斯曼,奧斯曼強於清朝。而就悲慘程度而言,奧斯曼最悲慘,清朝次之,俄羅斯再次之。

而清朝沒有被列強徹底瓜分,得益於其地理位置遠離歐洲,列強在亞洲能投入的力量是有限的,各列強之間也心懷鬼胎,不會允許清朝被某一列強所得,是列強之間相互牽制的結果。


全文完

期待您的關注,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源自網,侵必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