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貧耐得始求官”,清代名臣陳廷敬告誡子孫的話,至今發人深思

“清貧耐得始求官”出處

“清貧耐得始求官”出自清朝“宰相”陳廷敬告誡他的後代的一首詩,詩名為《戒子孫詩》,全文如下:

戒子孫詩·陳廷敬

豈因寶玉厭飢寒,愁病如予那自寬?

憔悴不堪清鏡照,龍鍾留與萬人看。

囊如脫葉風前盡,枕伴棲烏夜未安。

憑寄吾宗諸子姓,清貧耐得始求官。

詩的意思是:“怎麼能見到寶玉就厭惡飢寒的生活,這使我憂愁多病的身體如何能夠放心自寬?連日憂戚煩惱的形容使我不忍用鏡子來照,但我衰老年邁的樣子卻敢於留給千萬人看!雖然我的錢袋空如落葉可以隨時隨風飄去,如今枕邊棲宿的烏鴉卻整夜鳴叫讓人徹夜不安。因此,我想向我們家族的後代傳達一個信息:只有他們能忍受清平的生活,他們才可以去謀求仕途。”

“清貧耐得始求官”,清代名臣陳廷敬告誡子孫的話,至今發人深思

陳廷敬劇照

陳廷敬(1639—1712年),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清代澤州(今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人。

陳廷敬是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後改為庶吉士。他的名字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給他加上“廷”字,改為廷敬。他歷任經筵講官(康熙皇帝的老師)、工部尚書、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刑部尚書、吏部尚書,以及《康熙字典》總修官等職。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陳廷敬病情加劇,受到太醫院的診視。四月去世。康熙皇帝親自作輓詩悼之,諡號“文貞”。


“清貧耐得始求官”,清代名臣陳廷敬告誡子孫的話,至今發人深思

“貪廉者,治理之大關”

陳廷敬為官期間,一再強調官員的廉潔問題。他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二十四日,上《勸廉祛弊請敕詳議定製疏》,指出:“貪廉者,治理之大關;奢儉者,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當先使儉。”意思是說,奢侈導致貪汙,節儉才能清廉。要求為官者廉潔奉公,遵紀守法。

嚴格要求自己和家人

他嚴格要求自己及家人,對行為不端者、送禮賄賂謀私者,不得放入家中。他到禮部任上,曾立下規矩:“自廷敬始,在部絕請託,禁饋遺。”

他的弟弟陳廷統要求他給予幫助。他的岳父李祖望也勸說陳廷敬自己弟弟能幫就幫,這也是人之常情。陳廷敬非但不給予幫助,還因同僚明珠在官場疏通讓陳廷統到戶部當差,授了個六品主事的差事與陳廷統爭執起來陳廷敬寧願被弟弟怨恨不解,也決不徇情枉法以權謀私。後來陳廷敬發現弟弟陳廷統為仕途向高士奇行賄買官,他義正詞嚴地要求高士奇公事公辦,如實上奏。陳廷敬說:“如果廷統是個蠅營狗苟之徒,他的前程越大,日後對朝廷的危害就越大。我受兩代皇上隆恩,但知報效朝廷,絕無半絲私念。”陳廷敬的親家張汧在地方為官,清正廉潔、體恤百姓,希望陳廷敬能在皇上面前保舉,回京聽用,補正三品的通政使之職。陳廷敬婉拒道:“雖然說舉賢不避親,可是,畢竟您和我是兒女親家,會讓別人留下話柄的。我怕替您說多了話,反而對您不好。”

“清貧耐得始求官”,清代名臣陳廷敬告誡子孫的話,至今發人深思

康熙稱讚:“寬大老成,幾斤萬人”

陳廷敬逝世之後,《清史稿》中記載,康熙皇帝對他“深惜之”。

康熙皇帝親筆為陳廷敬寫下了輓詩:“世傳詩賦重,名在獨遺榮。去歲傷元輔,連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勵,國典玉衡平儒雅空階嘆,長嗟光潤生。”不過,康熙皇帝對陳廷敬的評價更廣為人知的是八個字:“寬大老成,幾近完人。”

“清貧耐得始求官”,清代名臣陳廷敬告誡子孫的話,至今發人深思

陳廷敬為官多年富宰相,一生勞碌,卻一生清寒,家裡只有老屋數間,無值錢物品。他為宰相,出門無車,生活儉樸,飲食無珍疏膏粱,一冬只吃醃菜,還甚覺有味,常常說“我自長貧甘半飽”,被門人稱為半飽居士。這就是陳廷敬清貧生活的真實寫照。

陳廷敬的一生就是清貧的一生。所以,他才能夠寫下這樣的告誡子孫的首詩。

當今,“清貧耐得始求官”仍不過時。只不過,想讓子女當公務員的父母是越來越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