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業:誤盡平生是一官,棄家容易變名難(上)韋力撰

吳偉業與錢謙益、龔鼎孳並稱為“江左三大家”,同時也是婁東詩派的代表人物,他那獨特的詩風被後世稱之為“梅村體”。

吳梅村在14歲的時候,拜同鄉張溥為師,其實那個時候張溥僅比吳梅村大8歲,也就是22歲的年齡,但他的名聲已經在吳中一帶頗受人注目。張溥跟他的同鄉張採被時人並稱為“婁東二張”,雖然張溥年歲不大,但卻不輕易與人來往,而吳梅村能成為他的弟子,也是有一段故事在。陳廷敬《吳梅村先生墓表》中說:“先生少聰敏,年十四,能屬文。裡中張西銘先生,以文章提倡後學,四方走其門,必投文為贄,不當意,即謝弗內。有富人子,竊先生塾中稿數十投西銘,西銘讀之,大驚,後知為先生作,因延至家。同社數百人,皆出先生下。”


吳偉業:誤盡平生是一官,棄家容易變名難(上)韋力撰

吳偉業撰《梅村詩集箋註》十八卷,清光緒十年湖北官書處刻本,書牌

吳偉業:誤盡平生是一官,棄家容易變名難(上)韋力撰

吳偉業撰《梅村詩集箋註》十八卷,清光緒十年湖北官書處刻本,卷首

看來張溥當年確實很火,很多人都想投到他的門下,張溥看到對方的文章時,如果覺得此人詩文寫得不怎麼樣,他也就不會接受。據說當初有個大款的兒子想辦法偷了吳梅村的一些文章,而後署上自己的名,拿給張看,張看後大感驚異,後來才知道真正的作者不是那個富家子,而是吳梅村,於是他就主動地把吳請到自己家裡來。而那個時候,拜張溥為師者已經有了幾百人之多。

吳梅村漸為世人所知,跟婁東二張舉辦的復社大會有很大關係。明崇禎二年,張溥、張採等人以“興復古學,致君澤民”為口號,在吳中的尹山召開大會,本場會的規模可謂空前絕後,按照當時復社成員吳應箕所編的《復社姓名錄》,以及他的孫子吳銘道所編的《復社姓名續錄》記載,復社在鼎盛的時候,有會員兩千零二十五人,幾乎涵蓋了中國一半以上的省份,並且復社將江南地區的一些詩社也一併併入了本社,朱彝尊在《靜志居詩話》卷二十一中說:“於時雲間有幾社,浙西有聞社,江北有南社,江西有則社,又有歷亭席社、昆陽雲簪社,而吳門別有羽朋社、匡社,武林有讀書社,山左有大社,僉會於吳,統合於復社。”復社成立之後,推舉婁東二張為宗主,而後其社有著“十哲”之目,吳梅村則是復社的“十哲”之一。


吳偉業:誤盡平生是一官,棄家容易變名難(上)韋力撰

吳偉業撰《吳詩集覽》二十卷《補註》二十卷《說藪》二卷《拾遺》一卷,清乾隆四十年凌雲亭刻本,卷首


可能是為了增加社會影響力,後來張溥等人倡議復社成員參加科考,到了復社成立的轉年,張溥、吳梅村等人就考取了舉人,再轉年則是崇禎四年,復社的這些舉人們共同到北京參加會試,其中吳梅村成績最好,他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也就是俗稱的“榜眼”。然而他的這個結果因為黨爭問題,有人誣告他有作弊之嫌,這個事情越鬧越大,一直鬧到了崇禎皇帝那裡,《復社紀略》卷二簡略地載有該事:“烏程之黨薛國觀洩其事於朝,御史袁鯨將具疏參論,延儒因以會元捲進呈御覽,莊烈帝批其卷曰:‘正大博雅,足式詭靡。’而後人言始息。”這段話中的烏程代指當時的首輔溫體仁,因其是湖州烏程人。御史袁鯨將該事報告給了崇禎帝,皇帝讓大臣們把吳梅村的考卷拿來御覽,看完之後,他覺得這麼漂亮的文章,列為第二名沒有問題,於是皇帝在考卷上批了八個大字,眾大臣一看,立即明白了皇帝很欣賞這位考生,於是再不敢糾結此事。

本來要興起的一場大案,就被皇帝的這八個字瞬間化解了,這讓吳梅村感恩戴德,到其晚年給兒子所寫的《與子暻疏》中,他還在感念此事:“不意年逾二十,遂輟大魁,福過其分,實切悚懼,時有攻宜興座主借吾為射的者,故榜下即多危疑,賴烈皇帝保全。”可能也正因為如此,後來吳梅村到清廷去任職,就變得不能讓人原諒,而他自己的後半生也對這段經歷懊悔不已。顧湄所寫的《吳梅村先生行狀》中記錄了梅村臨終前給諸子留下的遺言:“吾一生遭際,萬事憂危,無一刻不歷艱難,無一境不嘗辛苦,實為天下大苦人。吾死後,斂以僧裝,葬吾於鄧尉、靈巖相近,墓前立一圓石,題曰:‘詩人吳梅村之墓’,勿作祠堂,勿乞銘於人。”


吳偉業:誤盡平生是一官,棄家容易變名難(上)韋力撰

吳偉業撰《吳詩集覽》二十卷《補註》二十卷《說藪》二卷《拾遺》一卷,清乾隆四十年凌雲亭刻本,書牌

吳梅村說他的一生都艱難辛苦,幾乎是天下的一個大苦人。其實這種說法,應該分一個時段,比如說他春風得意地考中了榜眼,雖然結果有些曲折,然而他卻受到了時人的豔羨,而後他奉旨回家成婚,更是當時朋友們羨慕嫉妒恨的對象。當時的名士陳繼儒就寫過一首《送吳榜眼奉旨歸娶》詩:“年少朱衣馬上郎,春闈第一姓名香。泥金帖貯黃金屋,種玉人歸白玉堂。”而他的師父張溥也寫了首《送吳駿公歸娶詩》,此詩中有這樣的句子:“人間好事皆歸子,日下清名不愧儒。”看來他老師都說他把天下的好事佔盡了,這樣論起來,吳說自己是一位一生都痛苦的大苦人,顯然這句話不能成立,如果用一種嚴格的話來說,那就是在這個“天下大苦人”之前,加一個限定詞——“吾之後半生”。這麼說,我倒覺得比較客觀。

吳梅村在這個遺囑上說,自己死後,要讓他的兒子給他穿上和尚的服裝,並且他已經選好了埋葬之地,同時他跟兒子說,在他的墓之前要立一塊圓形的墓碑,並且墓碑的題名僅寫“詩人吳梅村之墓”,同時告訴兒子,不要建祭祀用的祠堂,也不要找人給他寫墓誌銘。在那個時代,墓碑上一般都會列上自己的官銜,而吳梅村囑咐自己的兒子,墓碑上不寫這些字樣,也就表明了他以在清廷任職為恥。


吳偉業:誤盡平生是一官,棄家容易變名難(上)韋力撰

吳偉業撰《秣陵春》二卷,民國間貴池劉氏暖紅室刻匯刻傳奇本,書牌

吳偉業:誤盡平生是一官,棄家容易變名難(上)韋力撰

吳偉業撰《秣陵春》二卷,民國間貴池劉氏暖紅室刻匯刻傳奇本,卷首

從歷史記錄來看,吳梅村到清廷去任職確實是不得已。前面提到吳梅村一生都感激崇禎皇帝,而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的大順軍打入了北京城,皇帝上吊身亡,吳梅村聽到這個事情後的舉措,記載於顧湄的《吳梅村先生行狀》中:“甲申之變,先生里居,攀髯無從,號慟欲自縊,為家人所覺,朱太淑人抱持泣曰:兒死,其如老人何!”大順軍打入北京的時候,恰好吳梅村在老家,他聞聽此事,立即要上吊自殺,後來被家人發覺後一番苦勸,他母親抱著他大哭,同時跟他講,你死之後,我們這些老人將如何活。而梅村是有名的孝子,於是此事也就作罷。

而後的幾年,吳梅村一直在家鄉度過。到了清順治十年,吳中的慎交社和同聲社兩社同時在蘇州的虎丘召開大會,本場會為二十一年前復社大會後的又一次文人大聚會,而此時吳梅村的名聲在江南已經有了廣泛的影響力,於是在這場大會上被兩派共同推為盟主,王抃自編的《王巢松年譜》中稱:“(順治十年)是年上巳,郡中兩社俱大會於虎丘,……兩社俱推戴梅村夫子。”

關於吳梅村跟虎丘大會之間的關係,美國學者魏斐得在《洪業——清國開國史》中提出了四種看法,其中第四點魏斐得認為吳跟這些人舉辦這場大會的目的,是想增強江南文人在跟清朝合作格局中的地位。而徐江在《吳梅村研究》反駁了這種觀點:“若是以為吳梅村身後有一支文士社團力量,就會加重在清朝政府面前的砝碼,那是美國式的思維邏輯。”

吳梅村在虎丘大會上寫了四首詩,其詩名為《癸巳春日禊飲社集虎丘即事》,此詩的第一首為:

楊柳絲絲逼禁菸,筆床書卷五湖船。
青溪勝集仍遺老,白帢高談盡少年。
筍屐鶯花看士女,羽觴冠蓋會神仙。
茂先往事風流在,重過蘭亭意惘然。

虎丘大會召開之時,當年復社的主將張溥、陳子龍、楊廷樞、夏允彝等人均已去世,這讓梅村頗為傷感,而此詩第七句中的茂先,指的是西晉張華,在這裡,他以張華代指張溥。這場聚會的結果之一,是確認了吳梅村在文壇上的地位。此後不久,清廷下令禁止社團集會,因此虎丘大會成為了清朝文人大型聚會的絕響,而就在本會結束後的當年秋天,吳梅村也在清廷的嚴詔下被迫北上任職,為此也就失去了他保持了八年的明遺民氣節與身份。


吳偉業:誤盡平生是一官,棄家容易變名難(上)韋力撰

吳偉業撰《梅村集》二十卷,清康熙刻本

明朝滅亡的當年,南明弘光政權建立,福王召吳梅村前去任職,然而幾個月後,吳梅村就辭職返鄉了,這其中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內部的鬥爭。梅村回到家鄉寫過不少懷念明朝的詩作,其中較為有名的一首為《言懷》:

苦留蹤跡住塵寰,學道無人且閉關。
只為魯連寧蹈海,誰雲介子不焚山。
枯桐半死心還直,斷石經移蘚自斑。
欲就君平問消息,風波幾得釣船還。

徐江認為,這是梅村八年隱居生涯中,抒發其內心悲憤情緒最激烈的一首詩,詩中的用典提到了魯仲連和介子推,他以此來表明自己絕不與清廷合作的氣概,而此詩的最後兩句,則隱晦地講出他盼望著南明軍隊能夠從海上登陸,來恢復大明。

在順治三年,吳梅村還作過一首《琵琶行》,此詩的名稱不但與白居易長詩完全相同,而敘事手法上也類似。本詩是寫崇禎皇帝宮中的一位名叫白生的樂人,此人擅彈琵琶,明亡之後白生流落江南,梅村聽到了他的彈奏,而在座者還有前明中常侍姚某,此人講到了宮中舊事,讓吳梅村頓生懷念故國的悲慨,而後作出了這首同名的《琵琶行》。此詩中有這樣的詩句:

換羽移宮總斷腸,江村花落聽霓裳。
龜年哽咽歌長恨,力士淒涼說上皇。
前輩風流最堪羨,明時遷客猶嗟怨。
即今相對苦南冠,昇平樂事難重見。


……
獨有風塵潦倒人,偶逢絲竹便沾巾。
江湖滿地南鄉子,鐵笛哀歌何處尋?

這首詩受到了很多遺民的讚譽,其中陳維崧代他父親陳貞慧給吳梅村寫了一封信,信中有這樣的字句:“《琵琶》服膺於聖野,又何異拍洪崖之肩,把浮丘之袖,符其霞舉乎!”這兩句話點出晉郭璞《遊仙詩》中的“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而這洪崖和浮丘均是傳說中的仙人。陳貞慧說連這些仙人都讚賞吳梅村的所作。

吳梅村的代表作《圓圓曲》也寫於這個階段,經陳寅恪的考證:“《圓圓曲》之作成,應在順治八年辛卯初冬,即與《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為同一年之作品(《柳如是別傳》)。”《圓圓曲》頗長,我僅節取前面的一小段如下: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
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
相見初經田竇家,侯門歌舞出如花。
許將戚里箜篌伎,等取將軍油壁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