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大宋皇帝的梦魇与北宋王朝灭亡的导火索

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王朝大宋皇帝的心病。

契丹人占着燕云十六州,他们的铁骑倘若风驰电掣,如一把锋利的宝剑,时刻可御风到东京汴梁,转瞬便兵临城下。卧榻之侧如同有人随时可登堂入室。

宋太祖赵匡胤很焦虑。据说,他在内府库转置“封桩库”,计划用存钱的方式赎回失地。

宋太宗赵光义也很焦虑,太平兴国四年(979),他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结果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被契丹人打得大败亏输。

燕云十六州:大宋皇帝的梦魇与北宋王朝灭亡的导火索

赵光义剧照

宋真宗赵恒用政治家的智慧,于景德元年(1004)与契丹人在澶州城下签订“澶渊停战协定”

宋仁宗赵祯继续焦虑,他于庆历二年(1042)营建“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作为东京陪都,集结力量,与契丹人对峙。大名府人口也一度高达百余万。甚至当时宰相吕夷简还建议迁都大名,读书人的勇气记载在史书中,多多少少有点滑稽。

燕云十六州:大宋皇帝的梦魇与北宋王朝灭亡的导火索

澶渊之盟

元人编《宋史卷九十.地理志》依旧把丢掉的土地记录在宋史典册,似乎在嘲弄着大宋的历代皇帝和他的子民,你们收不回的国土,最后都纳入了大元帝国的版图。

所谓“燕云”,是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的合称。

燕云十六州:大宋皇帝的梦魇与北宋王朝灭亡的导火索

燕云十六州,古今地名

燕云十六州,有两个重要时期。

一是五代时后唐、后晋时期

除了平州、营州两座隋代设置的城市,属于后唐时为契丹所攻陷之外,幽州(燕山府)、涿州、檀州(隋置)、顺州、蓟州、云州、武州、应州、朔州、蔚州、奉圣州、归化州(毅州)、儒州、媯州十四州皆为石晋对契丹国的友情赠送。

历史是这样的,五代时后唐末帝李从珂继位时,大将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位高权重,末帝对石敬瑭实在不放心,便于后唐清泰三年(936)五月调任石敬瑭为天平军节度使,并催促老石即刻赴任。

河东节度使,治晋阳(今山西太原),天平军治郓州(今山东东平)。这个调令摆明了要逼石敬瑭走绝路,让李从珂、石敬瑭撕破最后的面具,石敬瑭便举兵叛变。李从珂便派兵讨伐,老石被围,便求助于契丹人,并承诺以割让幽、蓟、云、朔等十六个州为条件,换取契丹发兵救援。这一条件,成就了石敬瑭新的后晋王朝,也是李从珂的催命符。

938年,石敬瑭遵守约定,将燕云十六州的图契献给了契丹

燕云十六州:大宋皇帝的梦魇与北宋王朝灭亡的导火索

这一敬献,没有这道防线,中原王朝要面临可能快速南下的游牧民族的进攻,也使得契丹人从游牧民族开始接触农业文明,并被先进的汉文化所同化。

天假后周世宗柴荣时间,也许他的铁骑可能收复失地吧。

二是宣和年间。

宣和年间(1119-1125),大宋君臣有志于收复燕云失地,便联合北方强大的金人,攻击日薄西山的契丹人,按照大宋与金宣和二年(1120)“海上之盟”约定的协议,大宋可以得到取辽南京析津府地区,也即燕云十六州故地

燕云十六州:大宋皇帝的梦魇与北宋王朝灭亡的导火索

辽朝疆域图

宣和四年(1122),大宋预置了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

《宋史地理志》载:“燕山府路。府一:燕山。州九、涿,檀,平,易,营,顺,蓟,景,经。县二十。宣和四年,诏山前收复州县,合置监司,以燕山府路为名,山后別名云中府路。”

“云中府,唐云州,大同军节度。石晋以赂契丹,契丹号为西京。宣和三年,始得云中府、武、应、朔、蔚、奉、圣、归、化、儒、媯等州,所谓山后九州也。”

这一年,金将郭药师以涿州来降,金人以檀州、易州、顺州、蓟州、景州(契丹设置)来归。宣和五年(1123),金人以武州来归,契丹將苏京以应州来降,朔州守将韩正以州来降,蔚州守将陈翊以州来降。

阿骨打把辽末帝天祚帝赶到燕山以西后,真的把太行山以南的燕山、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如约归还。如同一个谦谦君子,言而有信。

燕云十六州:大宋皇帝的梦魇与北宋王朝灭亡的导火索

完颜阿骨打剧照

山前九州、山后九州,真的回到大宋怀抱中。

既然回来了,大宋便设置了燕山府,诏令山前收复州县,合置监司,以燕山府路为名,为山前九州。山后九州便是云中府路了。

燕山府的第一个州为涿州,改郡名为涿水郡,升格为威行军节度,下辖范阳、归义、固安、新城四县。

燕山府的第二个州为檀州,改郡名为横山郡,升格为镇远军节度,下辖密云、行唐二县。

燕山府的第三个州为平州,改郡名为渔阳郡,升格为抚宁军节度,下辖卢龙、石城、马城三县。

燕山府的第四个州为易州,改郡名为遂武郡,设防御指挥使,下辖易水、涞水、容城三县。

燕山府的第五个州为营州,改郡名为平卢郡,设防御指挥使,下辖柳城县。

燕山府的第六个州为顺州,改郡名为顺兴郡,设团练使,下辖怀柔县。

燕山府的第七个州为蓟州,改郡名为广川郡,设团练使,下辖渔阳、三河、玉田三县。

燕山府的第八个州为景州,改郡名为滦川郡,设军事,下辖遵化县。

燕山府的第九个州为经州,本为蓟州下辖的玉田县,宣和六年,改为州。

大宋暂时收回了的国土,似乎疆域回到了大唐时代的版图,繁荣昌盛的表象,在金人眼中,不过是纸扎草做的英雄,金人在等待一个机会。

机会真的很多。

宣和五年(1123)五月,辽国降将、金平州留守张觉,这个被列入《宋史.奸臣传》的将军,是北宋“靖康之难”的直接导火索。

在大宋、大金订立的“海上之盟”中,大宋按约攻找燕云地区,结果以失败告终,而大金铁骑则所向批靡,占领了契丹的大部领土。张觉作为“燕云十六州”之平州守将,挡住了宋的进攻,却挡不住大金兵锋。他失败了,只好以平州投降了完颜宗翰那个完颜阿骨打的长子,他被封为临海军节度使,平州知州。

阿骨打并不想把平州归还大宋,在阿骨打眼中,平州就是大金的南京,张觉就是留守;任命诏书刚下,陈骨打却听说张觉心怀异志,使再派遣特使刘彦宗和斜钵去平州传谕,大意是:平州是大金的南京,节度使你是留守,对你的恩泽也够厚重的了,有人说你暗中谋划,我深感聪明人不会做这种事。

宣和五年(1123)五月,张觉谋划降宋为上策,“复辽奉迎辽天祚帝”为下策,正当此时,辽国降臣左企弓、虞仲文、曹勇义、康公弼经过平州,张觉借口覆灭辽国之罪,在滦河边杀了他们;七月,张觉暗中联络北宋燕山宣抚使王安中,以平州降宋。张觉以五万兵马屯兵营州,与阿骨打的兄弟完颜阇母对打,在兔耳山打败完颜阇母的军队。张觉向大宋报捷,大宋在平州组建泰宁军,任命张觉为泰宁军节度使。十一月,阿骨打次子完颜宗望(斡离不)奉命讨伐张觉,很快张觉的部队瓦解冰消,张觉只得逃往燕山府。

燕云十六州:大宋皇帝的梦魇与北宋王朝灭亡的导火索

北宋张觉事件

大宋燕山宣抚使王安中把张觉藏于甲仗库,回覆完颜宗望说查无此人,完颜宗望以要招降纳叛的罪名指责王宣抚。王安中只好杀了一个相貌与张觉类似的人,被金人识破,王安中只好牵出张觉,数落其罪状,而张觉也大骂宋人无信义,王安中送了张觉的头颅给金人,也让军中投降将士的心彻底凉了。金降将郭药师自言道:如果来索要药师,又当如何?

王安中的不得已,导致刚刚收复的燕山府刚刚形成的宋军形同虚设,战斗力弱到极点。

金人看到了这点。

宋人拿回去的燕云十六州,不过是些空城罢了。

宋军占领的这些地方,不过是让宋军打个转而已。

《宋史地理志》载:燕山府,宣和五年,童贯、蔡攸入燕山;郭药师于宣和七年以燕山叛变,金人复取之。平州,宣和五年张觉事件后被金所占。檀州、蓟州、经州,宣和七年,金人破之。

雲中府路的山后九州,大宋君臣还没来得及差官遣将,基本上未满一年便被金人取去。

应州、朔州,宣和五年旋得旋失。武州、蔚州,宣和六年为金人攻取。

宣和七年(1125)八月,还是这个“二太子”斡离不,还是以张觉事变为借口,向金太宗(阿骨打于1123年八月灭辽返回上京路上病死)奏请攻宋。

燕云十六州:大宋皇帝的梦魇与北宋王朝灭亡的导火索

王巍《精忠岳飞》完颜宗望

经过两个月的战前准备,十月大金铁骑真的南下了。

金太宗令谙班勃极列(官名,仅次于君主,尊大之意)完颜斜也(阿骨打之弟)为都元帅,统领金军攻打北宋首都汴京,由于李纲的顽强抵抗,金兵无法攻入,双方订“城下之盟”。

(请看下集《汴京之围》)


2、《金史》


野湖读书(头条自媒体公众号),闲适读书,读正史,有野史,不戏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