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劉基到底誰才有“真才實學”?

在下紫薇


劉基大強於孔明,論才能劉基是國家級的政治軍事戰略家,他影響了全中國。而孔明一方軍事戰略家,雖名氣大但沒大勝。論人緣劉基能與徐達相互尊,共圖大明。但孔明別說是徐達式的大人物,就是魏延李嚴式的中級,也會矛盾重重水火不容。


老夥計162720415


劉基,字伯溫,元末明初軍事家、文學家,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

歷史上有這樣兩位名人總是拿來被比較,他們就是諸葛亮和劉伯溫,在小編看來都是非常有智慧的,可惜倆人不生在同一時代,真想看看他們若是遇見了能擦出什麼火花呢,下面跟著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生平事蹟吧!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等。當時民間一直流傳這這樣一句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可見他們的厲害之處。但要拿他們兩個做個比較的話,小編只能說真的是各有所長了,兩個人所處的背景不同,對於那個朝代的作用也不同,身上所展現出來的也不同,所以還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身上各有的長處吧!

都知道三國時代的人才濟濟,都非常有智慧,每個人的謀略更是讓人折服,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時期能生存下來本就很不易的了。而諸葛能讓劉備重用,可見他的智慧之大。

雖然在中期,諸葛亮遭到了劉備的懷疑猜測,不被重用,但到了後來諸葛亮還是受到了劉備的重用,以至於在劉備大病時囑託諸葛亮輔佐阿斗。可惜在劉備去世後卻是給諸葛亮留下了個大麻煩,當時蜀漢已經傷痕累累,國力衰弱,他們只能防禦不能進攻。後來在諸葛亮的作用下,蜀國開始走上正規,不僅僅僅有條,還快追趕上其他兩個國家。當時諸葛亮年歲已高,還堅持北伐,最後也病死在戰場了。可以說,諸葛亮一心為蜀漢,他的一生是值得讓人敬佩的。

劉伯溫得到的是朱元璋的青睞,與諸葛亮不同的是,這位皇帝自始自終都十分相信劉伯溫,所以他的一生過得也算是順利,也發揮了自己最大的才能做事。





慕夏無名


真才實學兩個人都有的。

如果非要評論出誰更勝一籌的話,諸葛亮應該要高出劉伯溫

姜子牙,諸葛亮,劉伯溫,他們三個人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神人

1:論治理國家

這方面諸葛亮勝出,諸葛亮官拜丞相,把處於亂世中的蜀國治理的是當時三國中最富的一個。凸顯了諸葛亮的治國能力。

劉伯溫沒有擔任過丞相,負責的是都察院。所以在這方面諸葛亮勝出。

2:官位

劉伯溫封的是伯,和諸葛亮不在一個檔次上

3:軍事

在軍事方面兩個人都擔任過軍師,從戰果來說,劉伯溫滅陳友諒,張士誠,佔領南京,北平蒙元,統一全國。這一點劉伯溫勝出。

總的來說,他兩個人不是同一時代,環境不同。很多地方都不好比較。都是很有才華的人


孔孟之鄉禮儀之邦


諸葛亮是軍政兩用人才,一生擔任過蕭何、張良、韓信那樣的角色。諸葛亮懂行政又能帶兵打仗,應和西周初期姜尚、前秦王猛一樣的人物。只是有的學者認為諸葛亮軍事能力不是特別的強。

劉基是謀士,相當於張良的角色,被譽為文臣第一。劉基沒有單獨帶兵作戰經歷,文臣第一也是劉基死後一百多年追封的,有的學者對劉基評價產生懷疑,認為李善長應該是文臣第一,只是李善長因謀反罪被殺,功績被掩蓋了。李善長相當於蕭何角色。徐達、常遇春、馮勝相當於韓信角色。

根據史料來看,諸葛亮劉基都有“真才實學”,只是諸葛亮比劉基才能涉及面廣泛。諸葛亮是蜀漢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劉基是明初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民間常把張良、諸葛亮、劉基等同看待。有學者認為劉基是被神化的人物。大明建立之初劉基只得到了一個誠意伯的封號,明朝的爵位分為公、侯、伯三個等級,劉伯溫的誠意伯是最低等級的爵位。明朝開國之初封公者共有6人,李善長位居第一。這也足以證明李善長在明初文武群臣當中的地位。只是李善長及大批功臣被殺,劉基被朝廷逐漸提高了位置。正德年間,在劉基死後一百多年,朝廷追贈劉基為“太師”,諡號文成。正德皇帝說劉基“學為帝師,才稱王佐”,“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明世宗嘉靖年間朝廷再度討論劉基的功績,並決議劉伯溫應該和徐達等開國功臣一樣,配享太廟。劉基地位影響力也是不斷加大,民間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諸葛亮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是和曹魏、東吳呈三足鼎立局面,不是大一統王朝。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鞠躬盡瘁地輔助劉禪,使蜀漢渡過危難之秋。

劉基輔助朱元璋建立大一統的明朝。1360年,朱元璋聞劉基及宋濂等名,禮聘而至應天南京,1365年劉基去世,在朱元璋政權有15年時間,共參與軍機八年,籌劃全局。劉基為朱元璋出謀劃策,打敗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攻佔了元大都北京。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

諸葛亮和劉基都是文學家,寫出了高質量文章。

兩個人都是歷史著名人物,屬於文臣,智慧出眾。只是諸葛亮才能廣泛,涉及的事務多。


大白白野


當然是諸葛亮,他是智慧的化身,政治的楷模。



滿江紅紅


雖然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是歷史人物卻不一定相似,因為他們所處的背景、環境不同,不能簡單的互相比較,不過我們可以運用對比法對歷史人物的成就進行分析討論。

中國民間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據此很多人認為劉基要比諸葛亮的成就大,其實拋開《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的神化後,從多個角度分析答案自然明瞭。

從後世評價來看,諸葛亮普遍被認為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而劉基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顯然諸葛亮多了兩個稱號,對於書法家而言,雖然其書法留世不多,但唯一一部《遠涉帖》是大家公認的作品。並被王羲之極為推崇,曾多次臨摹。可見諸葛亮的書法才能也是一流的。至於發明家而言,諸葛亮曾發明木牛流馬和孔明燈。劉基則沒有這兩個“榮譽稱號”。

從封號來看,諸葛亮被封為為忠武侯,東晉時期又追封他為武興王。而劉基則被封為誠意伯。所以從爵位上講諸葛亮排在劉基之前。

從軍事才能來看,諸葛亮善於駕馭全局,戰略戰術運用到位。戰略方面:他在“茅廬”之中就已經定下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戰略。戰術方面:他幫助劉備聯合東吳大敗曹軍,後來又佔荊州、取益州、奪漢中,最終完成戰略目標建立蜀漢政權。劉基主要體現在戰術的運用,只參與了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和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

從文學才能來看,諸葛亮的《出師表》《誡子書》千百年來被後世奉為傳統文化的經典,並被列為中小學教材當中。劉基則以詩文見長,其著作收入《誠意伯文集》,但後世廣為流傳的不多。

從個人角度來看,諸葛亮最後病死五丈原,屬於典型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就是現在說的因公殉職,正因為此他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劉基在洪武四年,也就是被封為誠意伯的第二年“居鄉隱形韜跡,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雖然有“功成不必有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但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是有差距的。

   最後一點,中國民間曾說,中國歷史上有三個半聖人,分別是孔子、諸葛亮(謀聖)、王陽明和曾國藩(半個聖人)。可見後世對諸葛亮評價相當高,在這一方面劉基則又略遜一籌。


青衣散人3


這個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掃除一切看結果,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劉備起於織草鞋,朱元璋起於乞丐,起點差不多,這麼看劉伯溫厲害。

如果分析個人才幹,諸葛亮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天文,地理,製造,發明,律法,文學,等多個方面,而且都是佼佼者,全能型人才官至丞相,流芳百世並且善終,忠君的典型。

劉伯溫的話大家熟知的也就是能掐會算,屬於謀主級別,也沒做到丞相,不一定能統籌全局,輔助朱元璋的第一功也不是他,是李善長。

還有一個民間小故事說,劉伯溫路過武侯廟,進去看,說你諸葛亮鞠躬盡瘁智窮才絕也就三分天下,而我輔助皇帝一統江山,你比不上我,心中甚是得意。於是寫下了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對聯。後想看看諸葛亮有沒有留下兵書,就搜了一番,結果在牌匾後面看到一句話“我只後世有伯溫,你知後世出何人”嚇了一大跳,自認比不過諸葛亮,恭敬的退了出去。

我個人覺得就算摒棄這些野史傳說,也是諸葛亮厲害,長的帥,個子高,家境好,軍政謀經濟科學發明天文地理等等都會,官做的大,善終,千古流芳的忠臣榜樣,碾壓劉伯溫了。


老煩煩雜談


我還是認為諸葛亮。當時魏國兵強馬壯,而蜀國地處偏域,人才凋零,所謂蜀國無大將廖化做先鋒,諸葛亮僅僅靠一人之力,而支撐起了一個蜀國。相反,元末日期,天下大亂,各個勢力混戰,當時的朱元璋手下猛將謀士雲集,戰鬥力極強,即便沒有劉基,我想歷史也不會改變。


歸宿129305691


兩位都是歷史上名揚天下留名後世的一代名臣智者,都智謀高超功勳卓越名揚千古,都具真才實學可又均結局悲慘。諸葛亮蜀漢丞相兼軍師,效力輔佐劉備成就自己一生功名、歷經劉備、劉禪父子兩朝,可惜北伐大業末成憂憤抱憾而死。劉基即劉伯溫,大明宰相盡忠效力於明太祖朱元璋為其開創大明江山出謀劃策建立不朽之功,可惜晚年受其猜忌被打壓削職冷落最終憂憤淒涼而亡、兒子也被奸臣陷害含冤慘死。


小龍女5505


民間流傳“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

將劉伯溫比作諸葛亮,可以看出世人對劉伯溫的敬意,特別是諸葛亮僅僅三分天下,劉伯溫卻能一統江山,無言中更顯劉伯溫的才能。

作為帝師的劉伯溫是有真才實學的,但他卻也有著讀書人的通病,為人孤傲,有著讀書人的傲氣。

對於大明的重臣李善長,劉伯溫心裡其實是看不起的,因為李善長在前朝僅僅只是一個秀才,並沒有考取功名,而劉伯溫是根正苗紅的元朝進士。即使是對於大明皇帝朱元璋,表面上恭恭敬敬,內心也是看不起他的,至少朱元璋是這麼認為的。

一日朝臣集會,按慣例大臣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眾臣皆起身,只有劉伯溫依然長跪不起。朱元璋看到,也沒多想,接著說道:“劉愛卿平身。”但劉伯溫並未聽從,並揚言道:“臣不敢起身。”這反倒使得朱元璋疑惑了,忙問道:“劉愛卿為何不肯起身?”劉伯溫不緊不慢的說道:“微臣剛剛出了一個上聯,陛下並未說出下聯,所以臣不敢起身。”

朱元璋聽了又問道:“劉愛卿何時出了上聯,朕並未聽到。”劉伯溫道:“臣剛才已經說了。”朱元璋接著說:“既然如此,那就再說一遍吧!”劉伯溫當即道:“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聽完,卻沒等到上聯,又說道:“愛卿請說出上聯。”劉伯溫又道:“萬歲,萬歲,萬萬歲。”朱元璋虎軀一震,明白過來這是劉伯溫在戲弄自己,心中暗暗不滿,但表面依然不動聲色。反而哈哈大笑道:“平身,平身,平平身。”等到這時,劉伯溫才謝恩起身。但此事卻被朱元璋記恨於心。

被封伯爵

朱元璋曾多次稱劉伯溫為:“吾之子房也(子房乃漢初三傑之一張良)。”劉伯溫的才華比之張良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惜為人過於剛正,嫉惡如仇,對上司沒有保持應有的尊重。

以劉伯溫的才能和功績,進封公爵本是水到渠成的事。可惜因為朱元璋對其不滿,最後只落得個誠意伯,一個伯爵。而與他一起隨朱元璋打天下,曾經地位相仿的李善長,徐達等人都得以位列公爵之身。誠然,劉伯溫自己是有責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