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出軌的女人,是因為愛情,還是因為慾望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是讓我們從生活的無奈中找尋希望。“苟且”與“詩和遠方”是生活的兩面,不可分割。如果硬生生地要將這兩者剝離,只留“詩和遠方,”,生活之錘必會給我們重重一擊。


《包法利夫人》:出軌的女人,是因為愛情,還是因為慾望

福樓拜是法國著名作家,他出生於傳統醫生家庭。自小在醫院環境中長大,對解剖屍體習以為常,從而養成對宗教格格不入的思想。

他經歷了法國的七月革命、二月革命、第二帝國時期,敏銳地觀察到經濟逐漸繁榮下的政治腐敗]社會黑暗、物慾橫流,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道德敗壞。因此他對這種社會環境下女性的一些行為表示出極大的理解。

他的這一思想在他對待《包法利夫人》一書中的女主角愛瑪的態度上得到體現。愛瑪兩次出軌,且因揮霍無度而身負鉅債自殺,福樓拜寫到她服毒自殺時,哭得不可自抑,他的朋友勸他:既然你不想她死,為什麼不讓她活呢?福樓拜說:是生活邏輯讓她非死不可,沒有辦法呀!

故而《包法利夫人》出版後便引起軒然大波。法國政府甚至控告福樓拜有傷風化,對宗教形象和公眾道德造成嚴重汙辱。這場訴訟案最終成為作品成功的反證。

隨著這部小說的流行,“包法利夫人”也漸漸成了法語中“想入非非”的代名詞。

《包法利夫人》:出軌的女人,是因為愛情,還是因為慾望

小說女主人公愛瑪是一個家境尚可的農村姑娘,從小接受貴族式教育。

她愛讀浪漫小說,追求羅曼蒂克的愛情和上流社會生活的繁華。但現實卻給了愛瑪狠狠一擊。

她與平庸無趣的鄉村醫生包法利結婚。婚後生活使她幻想破滅。為了追求想象中的愛情和上流生活,她兩度偷情,兩度被拋棄,自己也因揮霍無度借了鉅額高利貸無法償還,不得不服毒自殺。

今天,我將從角色設定、故事情節、小說結構來分析這部世界經典名著的獨特魅力所在,。在第四部分我會結合本書,談談它對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

《包法利夫人》:出軌的女人,是因為愛情,還是因為慾望


01、角色身份設定:包法利鄉村醫生的身份,是推動情節發展和提升作品深度的利器

  • 四位關鍵病人,使情節發展層層遞進

第一位關鍵病人是盧歐老爹。他是愛瑪的父親。夏爾由於成功治癒了盧歐老爹的腿傷,獲得他的信任,並在他的撮合下,順利取到了年輕漂亮的愛瑪。

盧歐老爹的出現,讓夏爾與愛瑪這兩個性情不同,三觀不同的人相識並結婚,兩個毫無共同語言的人被婚姻的繩索綁在了一起,是悲劇的起源。

第二位關鍵病人是侯爵。夏爾治好了侯爵的口瘡,這使得侯爵對夏爾非常感激,因而請包法利夫婦參加他家中舉行的舞會。這次舞會讓愛瑪真正領略了她嚮往的上流社會生活,讓她在乏味婚姻中漸漸消磨的愛情與生活幻想復甦,也讓本就無法忍受的婚姻生活變得更加不堪。愛瑪積蓄已久的不滿情緒終於爆發。為了緩解愛瑪的情緒,夏爾決定放棄多年來在道特的經營,舉家搬遷至永鎮。

第三位關鍵病人是羅多夫的傭人。這次治療為羅多夫與愛瑪的相識提供了契機;。花花公子羅多夫一眼便看出愛瑪是個空虛而渴望激情的女人,他略施小計,愛瑪就落入了他的愛情圈套。

第四位關鍵病人是跛足馬伕伊波利特。與前三次的成功治療不同,這是一次失敗的嘗試。鄉村醫生夏爾並不具備治療跛足的高超醫術,但在藥劑師郝麥和望夫成龍的妻子愛瑪慫恿下,他顫抖著用手術刀割斷了伊波利特跛足上的肌腱。失敗的手術導致伊波利特的跛足壞死,最後不得不截肢。這次手術讓愛瑪深感羞辱,也越發看不起自己的丈夫,促使她更加熱情地投身與羅多夫的私情。

四位關鍵病人的依次出現,讓愛瑪從一個愛讀浪漫小說,對生活、對愛情充滿不切實際幻想的少女變成了一個對平淡乏味婚姻失望透頂的少婦。在精神極度萎靡的情況下,侯爵家的舞會,夢中情人子爵的出現給她打了一劑強心針,她重新活在幻想裡。羅多夫應合了她因幻想而極度空虛的心靈,使她跨越精神出軌的界限墮入身體出軌的深淵。跛足馬伕手術失敗則打破了愛瑪對夏爾的最後一絲幻想,她開始完全地鄙夷、唾棄自己的丈夫,她內心對於出軌行為的糾結,殘存的對丈夫的最後一絲愧疚也蕩然無存。

《包法利夫人》:出軌的女人,是因為愛情,還是因為慾望


  • 為什麼是醫生這個職業

因為福樓拜出身於醫生世家,他的父親和伯父都是魯昂市立醫院的醫生,並前後擔任該院院長。他的長兄也是醫生。在愛瑪服砒霜自殺時,夏爾請來的拉里維耶爾醫生是他以自己的父親為原型創作的。

福樓拜從小對醫生職業耳濡目染,加之他長年疾病纏身,故而無論是醫生還是病人這兩種角色,他寫來都得心應手。福樓拜對鄉村醫生夏爾的塑造,夏爾對於疾病的治療與處理描寫真實可信。在敘述跛足馬伕的手術經過及病情惡化,愛瑪服砒霜自殺的毒發過程以及細節描寫時都準確恰當。

另外,夏爾的醫生身份也讓他能夠深入接觸到上至侯爵下至馬伕的法國社會各階層,更有利作者刻畫出當時的法國社會全貌。

《包法利夫人》:出軌的女人,是因為愛情,還是因為慾望


02、故事情節:從貴族教會學校的女學生到鄉村醫生的妻子,從浪漫的幻想步入殘酷的現實,平庸無趣的丈夫和乏善可陳的婚姻。視“詩和遠方”為終極追求的女人,在一次次出軌中尋找愛情的滿足,在揮霍無度中追求享受的快感

“愛瑪在她奔放的熱情中,卻又有著講求實際的精神。她愛教堂是為了教堂裡的鮮花,愛音樂是為了浪漫的詞句,愛文學是為了文學熱情的刺激。

  • 追求浪漫的不安與躁動

愛瑪與夏爾結婚,以為結婚能給她帶來小說中浪漫的愛情和幸福的生活。等她到了夏爾的家,發現這家的破落與陳舊,同時也發現夏爾的無趣與不解風情。

這是一個夢碎的過程,愛瑪幾乎失去了生活的熱情,尤其經歷了侯爵家的舞會,她再也無法接受她平常地生活。

愛瑪病了,她的病是心病,是對一成不變的平庸生活的憎惡,是對無趣、不解風情的夏爾的厭棄。

她將所有的心思都用來看浪漫的小說,對家事全然不顧,懶得打扮自己,連女兒也不聞不問。情場老手羅多夫看中了愛瑪的美貌與空虛,引誘了愛瑪。愛瑪陶醉在自己美好的愛情裡無法自拔,要求羅多夫帶她私奔。羅多夫卻已厭倦了愛瑪,趁機拋棄了她。愛瑪為此大病一場,幾乎死去。

病好後,卻又在魯昂遇到萊昂,於是一場愛情剛剛過去,另一場愛情又重新開始。

愛瑪是個沉浸於幻想中的人,遇事從不深入思考。恰如她同夏爾的婚姻,她沒有經過慎重的考慮就答應了。同樣在與羅多夫和萊昂的私情中,她都衝動而缺乏理性。她從不思考自己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只顧追求眼前的歡娛。

她憎惡修道院的清規戒律,便不遵守它。她憎惡農村生活的乏味無趣,便想通過結婚來改變它;她憎惡婚姻的單調,丈夫的平庸無趣,便想著通過偷情來改變它。她浪漫而不切實際,衝動而不計後果的個性是造成她人生悲劇的主要原因。

《包法利夫人》:出軌的女人,是因為愛情,還是因為慾望


  • 愛慕虛榮,追求慾望的滿足

愛瑪的虛榮表現在她對名利的渴望。她的丈夫並不具備醫治跛足的能力,愛瑪卻在藥劑師郝麥的鼓動下,極力慫恿夏爾去治伊波利特的跛足。她渴望著夏爾功成名就後,自己成為受人景仰的貴婦人,她將終於成為上流社會的一員。正是由於她極切的渴望和熱情,夏爾才下決心去嘗試他沒有把握的手術,結果導致手術失敗。這時愛瑪不但不安慰丈夫,反而瞧不起他,覺得他讓自己受到了屈辱,在夏爾最痛苦的時刻,她不但不安慰他,反而投入了情人羅多夫的懷抱。

愛瑪對於愛情的渴望更像是一種對情慾的追求,她不停地從一次愛情中倒下,再起身追逐另一段愛情,用後一段愛情去填補前一段愛情給她帶來的傷害。羅多夫拋棄她以後,她大病一場,幾乎死去。幾個月來,夏爾衣不解帶地照顧愛瑪,她卻並未對她的丈夫生出一點羞愧之心和感激之意。為了讓大病初癒的愛瑪出外散心,手頭拮据的夏爾不惜借一大筆錢帶愛瑪去魯昂看歌劇。可是就是出於這樣一次對妻子的愛意,夏爾又一次將妻子推入了另一個男人的懷抱。這時的愛瑪從羅多夫的感情欺騙中剛剛甦醒,連疼痛還沒有過去,卻又和萊昂好上了。如果非要將這樣的感情稱之為愛,那麼難免有點名不副實。愛瑪只是在滿足自己內心對情慾的渴望。

所謂的情慾,自然是摻雜著感情在內的,這種感情更多地是一種內心的空虛,需要被萊昂填補,當然除了感情的填補外,還有身體慾望的宣洩。她每週與萊昂相會一次,住昂貴的旅館,穿華麗的衣服,她不斷地揮霍金錢。

大量地借錢使她活得果真像個上流社會的貴婦人。情慾和物慾的雙重滿足,終於使她的生活到達了一種她認為的理想狀態。

然而這一切都只不過是假像,愛瑪追求的原本就是一種虛偽的幸福,羅多夫的拋棄並沒有使她真正認識這一點。最終萊昂也拋棄了她,而她因為揮霍無度造成的鉅額欠債則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包法利夫人》:出軌的女人,是因為愛情,還是因為慾望


03、小說結構:以“農業促進會”為轉折點,愛瑪從走近深淵到墮入深淵

《包法利夫人》圍繞著愛瑪從結婚到出軌,再到破產,最後自殺的主線。這條主線呈現明顯的對稱性結構,以“農業促進會”為轉折點,愛瑪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如果將出軌比喻成“深淵”,“農業促進會”之前,愛瑪只是走近“深淵”。對子爵的嚮往,與萊昂互有好感,都不曾有過越軌的舉動,僅是精神上的出軌。但精神的出軌為之後身體的出軌做好了思想上的準備和鋪墊。“農業促進會”後,愛瑪與羅多夫私通,完成了從精神出軌到身體出軌的轉變,徹底墮入了“深淵”。被羅多夫拋棄之後,她又轉身投入萊昂的懷抱。

“農業促進會”之前,愛瑪對生活的苦悶,對上流社會的嚮往,使讀者對她寄予最大的同情,“農業促進會”之後,愛瑪則完全拋棄了女人的矜持、奮力撲向虛情假意的愛情,一次次飛蛾撲火,又一次次遇人不淑,在情慾與物慾的追求中不可自拔,終於身死。她的所作所為,愚蠢與放蕩,甚至讓讀者對她失去了同情。

《包法利夫人》:出軌的女人,是因為愛情,還是因為慾望


小說的對稱性結構還表現在,以包法利先生開始,最終也以包法利先生結束。

小說的開頭就寫了一個少年時期便愚蠢木訥,反應遲鈍的夏爾。這種性格特徵一直貫穿他的一生。因為性格,他對妻子愛瑪兩次出軌的事實全然無知。因為性格,他完全不瞭解一個女人和一個妻子的情感需求,致使婚姻生活無趣乏味,因為性格,他甚至對男女之間缺乏最基本的防範心理,可以說,愛瑪的兩次出軌都是夏爾親手為她創造的機會。他的性格特徵是他悲劇婚姻的推手。

妻子愛瑪的死,讓夏爾痛不欲生,但他至少還能活在對愛情的想象中。可他忽然發現妻子遺物中那些與情夫們來往的熾熱情書,他才真正明白妻子尋死的原因。這一打擊讓夏爾的人生徹底崩潰,他竟連關於愛情的想象也不能保有。

《包法利夫人》:出軌的女人,是因為愛情,還是因為慾望


農業促進會這一章,福樓拜將環境渲染與人物塑造巧妙結合,一邊是風光無限的大會,會上各位嘉賓慷慨激昂地陳詞,另一邊則是會場周圍某幢小樓二層的窗口,羅多夫與愛瑪隱藏其後。

大會的進行與羅多夫對愛瑪的誘引交替進行,大會進行到高潮,羅多夫也順利地收服了愛瑪那顆空虛而渴望愛情的心。這種寫法相當有趣,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又感到其中深含諷刺意味。

從此,愛瑪終於完成了從精神墮落到身體墮落的轉折。

曾有人將《紅樓夢》與《包法利夫人》進行對比,此舉確實具有一定合理性。僅就結構而言,周汝昌就指出《紅樓夢》明顯存在一個由盛轉衰的對稱性結構,而《包法利夫人》亦如是。

04、現實意義:為什麼而活,決定了生活的狀態

人的精神狀態大抵如此,不能向上伸展,便只能向下墜落。

愛瑪不適合生活在那樣一個年代,她對於愛情的追求雖導致了極端的後果,但如果捫心自問,我們並不能說愛瑪是一個道德多麼惡劣,品行多麼低下的人。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渴望,而愛瑪的生活環境嚴重地制約了她的渴望,她不甘於庸常地生活,想找出一種方式來解決內心的需要,這是人的本能,只是她選擇的方式是錯誤的。

在現實的生活中,如何平衡“眼前的苟且”與“詩和遠方”的關係呢?從《包法利夫人》中我得到了2點啟示。

  • 給自己的熱情找一個正當的宣洩出口,培養一種信仰或是一種愛好

愛瑪的生活過於空虛。她什麼都喜愛,但對什麼都缺乏一種終極的熱情。倘使她能夠極其熱愛某些東西,就像她極其熱愛戀愛的感覺一樣,把對於愛情持續而熱烈的渴望投射到自己的某種愛好上去,而不是一個勁地讀浪漫小說,一個勁地幻想浪漫地生活,再一個勁地去實踐這種浪漫感覺,她的生活不至如此悲哀。

中國有句老話:飽暖思淫慾。愛瑪便是這句話的典型寫照,她終日無所事事。無心帶孩子。她就讀於貴族教會學校,卻又不虔誠地信仰上帝。無所事事加上沒有信仰,她的熱情找不到一個正當的宣洩出口。

《包法利夫人》:出軌的女人,是因為愛情,還是因為慾望


  • 能控制慾望的人才能控制自己的人生

愛瑪對物慾的追求,對奢華生活的嚮往也是致她與死地的重要原因。人的慾望無法被滿足。她卻完全不顧自己家庭的經濟狀況,一昧滿足自己奢侈的慾望,造成欠下無底鉅債,向兩任情人求救無門,甚至所有人都拒絕了她,這時的愛瑪,無法面對身敗名裂,一貧如洗,的生活狀態,選擇服砒霜自殺。她的直接死因讓我想起那些因網貸而死的年青人。同樣是不能遏制對物質的嚮往,時隔一百多年,愛瑪的悲劇依舊不能警醒那些無法剋制自己人性弱點的年青人。

如今各種分期付款,各種網絡小額高息貸款比比皆是,當我們渴望的某些東西,比如新手機,昂貴的護膚品,各種奢侈品等,只要有它們的存在,就不可望而不可及,今天的享受用明天的錢來支付,可是明天的錢又用什麼來支付呢?總有一天出現資金鍊的斷裂,當物質的慾望被過分滿足,他們必將面臨身負鉅債遭受巨大精神壓力的折磨。

同樣的悲劇上演過很多次,當一條條年青而鮮活的生命被自己的慾望吞噬的那一霎那,他們一定有著和愛瑪一樣的悔恨。

結語:愛瑪死了,他忠實的丈夫夏爾為她傷心至死,兩個冷酷的情夫卻活得非常滋潤。合上此書,我沒有像福樓拜一樣為愛瑪的死痛哭流涕。就像福樓拜說的,愛瑪必須死,其實她的死對她來說,未嘗不是一種解脫,夏爾對她再好,也挽回不了她那一顆流浪在愛情裡的心靈。

愛瑪的悲劇是性格的悲劇,她縱然不是遇到了玩弄女性成癮的小莊園主羅多夫和書記員萊昂,她也會遇見其他的男人,也必將與他們產生不可遏制的感情糾葛。愛瑪愛的是愛情本身。她對愛情的需要就像廚房案板上的鋰魚渴望水一樣。

夏爾與她的婚姻是對她生命的一種桎梏。她要麼在不倫的情慾中死去,要麼在乏味的婚姻裡枯萎,這二者必居其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