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為何會停滯不前二十多年?

幻紫狐狸


很多人可能想到廣場協議之類的,但是別忘記了,簽署廣場協議的可不止美國和日本兩家,歐洲國家也參與了,德國就沒有陷入停滯的二十年,這說明還是有差的。


關鍵在於日本的產業空心化的問題


日本的產業空心化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還比較陌生,因為我們一直是接受他國的轉移,而不是轉移到他國。


日本的企業大多數是跨國集團,比如說松下索尼之類的,你有沒有翻過索尼的財務報表?知道不知道索尼現在最賺錢的業務是什麼?說起來你可能不相信:是索尼金融部門。

其次才是娛樂類,電影,遊戲,音樂,電子產品。

索尼曾經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消費電子生產商,墮落至此。


日本企業的空心化和產業轉移往往是這樣的:先把生產線轉移到中國,利用中國較為廉價的勞動力,待中國這幫的工廠充分消化了技術以後,直接把日本的生產線關閉或者全部換成機器人。

今天的“日本製造”可能和各位想象的不太一樣,是中國這邊製造了所有的零部件,然後運到日本進行組裝,在日本組裝有很多好處,比如說可以貼上“日本製造”的標籤。

等到中國工廠慢慢完全消化掉日本的技術,並且返聘了那些日本非常有技能的老技工以後,只需要十年到十五年,整個日本相關產業會被搬運一空,全面轉向海外生產。


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這麼幹,日本的企業就越發空心化。這對於日本企業來說是好事,但是對於日本這個國家來說絕非好事。這也是為什麼特朗普上臺以後,一天到晚的叫嚷著要求“製造業迴流”的原因。


安倍過去一直想用“安倍經濟學”來扭轉頹廢的日本經濟,包括寬鬆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三支箭基本上是失敗的,在產業空心化的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之前,寄希望於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不現實的。


且現在有中國企業到日本挖牆角之勢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不少中國企業跑到日本,專門收購那些技術特別強,但是被接班人問題或者銷售問題困擾的日本中小企業,比如說為英特爾提供小型馬達的新思考科技,一度壟斷了蘋果公司的訂單,但是在蘋果砍掉單子以後,公司幾乎破產,此時中國歐菲光集團出現,收購了這家企業。


目前整個日本1712家企業被其他亞洲企業參股,其中中國出資51%,佔據控股地位的企業就有448家。

在中國不停向產業鏈上方遊動的同時,日本企業卻一直停滯不前。


我覺得以現在的情況看,未來的日本可能同樣不容樂觀。


李建秋的世界


總有一幫自以為是的人,一說到日本停滯,他就跟你扯日本發達、日本先進、日本比中國富裕……

這壓根是兩碼子事好吧?

好比,馬雲資產縮水90%,仍然比你富裕。

但不能因此說,縮水後跟縮水後一樣吧?否則,你數學老師也不會放過你。

日本從90年代的高峰,到現在GDP幾乎沒有增長,世界五百強大幅縮水,由相當於美國的70%,到現在不足1/3……

這不是停滯是什麼?

至於為什麼停滯了仍然是發達國家,仍然比你富裕,你仍然趕不上人家,這是另一個話題——馬雲即便10年不上班,仍然比你有錢。

況且,30年前,日本GDP是中國的10倍,現在只有中國的一半,差距已經大幅縮小了!

我都懷疑這些人是文盲,沒讀過書嗎?人家說東他說西,不會審題嗎?這種答題法,考試就是0分。

有時真的被這些智商欠費,還自以為是的傢伙給蠢氣到了。

這裡只說停滯的原因:

1.日元升值。

貨幣升值利於進口,貶值利於出口(經濟學常識,不解釋)。《廣場協定》逼迫日元升值,這給以“出口導向”為主的日本,帶來沉重打擊。產品賣不出去,還怎麼發展經濟?

2.人口老齡化。

日本是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

其實,許多發達國家都面臨老齡化問題,但由於歐美國家不是移民大國,就是殖民帝國,對外國比較開放,通過引進移民來改善人口結構(看法國足球隊,都變成黑人了。)

但日本歷來都是單一民族國家,對移民非常排斥。加上工業社會競爭激烈,生育意願低,導致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高。

一幫老頭老太太,怎麼發展經濟?

3.外部競爭加劇。

日本崛起時,幾乎沒什麼對手。

而現在,中國、韓國也崛起了,中日韓三國的產業結構相似,例如,電子、汽車、造船、鋼鐵……都擠在少數幾個產業裡,錢自然沒那麼好賺了。

4.美國拋棄。

日本崛起,很大程度是美國扶持的結果。

但隨著蘇聯解體,日本已經沒啥用了。相反,日本在強盛時,還一度威脅到美國的地位。

所以,美國自然改扶持為打壓,日本經濟也就停滯不前了。


雁去無痕ty


日本經濟停滯二十年,我認為有兩方面原因,就是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首先說內部原因,日本在上世紀50到70年代是高速增長期,時間持續了30年左右,在增長結束以後,原來的經濟結構不適應發展需要,產業結構轉型不力。


在20世紀60到80年代日本製造業快速從勞動密集向技術密集轉變,到8090年代,房地產經濟又開始向高端製造業轉型,但由於政策不穩定,許多經濟政策沒有及時調整和做長遠規劃,影響大筆資金流入日本,低端產業無法向外轉移。

由於濟長期避實就虛,加之金融不健全,銀行監管不到位,資本流向缺乏引導,大筆資金流向投機市場,最終股市崩盤,金融市場又導致房地產企業倒閉,銀行積累許多壞賬,普通老百姓瞬間變成負資產,再有就是日本步入老人口齡化,生育率持續下降,勞動力不斷減少等,也是導致日本經濟停滯20年之一。



再有就是外部環境,這就不得不說日本與美國簽訂的廣場協議,這個協議的簽署是美國當時面對國內經濟困局的需要,因為國內面對通貨膨脹和財政赤子擴大的巨大壓力,美元大幅升值,這就導致出口受挫,而日本製造業出口在價格上則更具優勢,美國面對日本的貿易逆差,迫使日本與美國簽訂廣場協議,讓日元升值,從此日本經濟一蹶不振,這也導致20年停滯不前,

總的看來日本經濟停滯20年,原因很多,最主要集中在國內少子化,國內老齡化,產業轉型不力,加上外部環境變化等種種原因。這些結構型問題不能大膽改革,經濟停滯不前的局面很難改變。


怪叔叔是個逗比


日本經濟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達到了美國的60%左右,後來美國的經濟猛增,但是日本的經濟數據一直在四萬多億美元左右徘徊,整整二十多年的時間裡面,日本的經濟數據一直不瘟不火,讓很多人覺得日本的經濟以及沒有了增長的動力,已經失去了曾經的輝煌。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些只是表面現象,日本在經歷了美國霸道的廣場協議以後,走上了發展房地產的道路,但是又遭受到房地產泡沫的影響衝擊,使得日本的經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在多年內都沒有恢復元氣,日本的經濟幾乎被美國拖垮,但是小日本其實並沒有服輸,而是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

日本的科技實力在世界都是排在前面的,日本不只是經濟數據厲害,在科技支撐的條件下,日本承受住了經濟危機挺了過來,但是給別人的印象是日本經濟停下來沒有增長,其實日本國內經濟發展到了一個瓶頸,而且為了防止美國的猜疑和打壓,日本對國內經濟做到穩而不發,把經濟擴展到國際上面去。

日本在本土經濟的確看起來到了瓶頸,但是在國際上面日本企業的發展卻是非常的厲害,只要國內經濟發展保持穩定,不去挑戰美國的權威,日本自己就很少會被美國特殊針對,這也是防止第二次廣場協議的發生,吃過一次虧,日本人不可能再次走上老路,日本人其實也知道美國對世界老二的態度是非常堅決的,所以儘量的通過各種方式避免成為世界老二。

日本國內經濟指數不上漲其實也是在防範美國對美國表態而已,而且由於日本畢竟是一個資源和領土小國,國內的發展有飽和的時候,企業走出去成為了突破原有思維的一種方式,這樣就不會只是受限於一定的範圍,也不用整天被美國頂著看,憑現在日本的科技水平,說日本的經濟只有現在這個規模那根本不可能,只能說日本隱藏了經濟數據而已。

停歇二十年只是表面的假象,真正相信日本經濟不發展的人才是傻瓜了,日本這樣做主要是突破防範美國的針對,日本的經濟數據其實應該隱藏了很多,日本大量企業把產業專移出去,其實就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和更廣闊的空間,這些轉移出去的產業有相當的部分都不算在經濟指數里面的,不要認為我們這些年的發展就看輕了日本,其實日本隱藏得深著呢。

一切都是不想讓美國過多的針對自己而演的戲,世界老二美國都是重點針對的對象 ,比如英國,比如前蘇聯,比如過去的日本,比如現在的我們,而現在日本經濟數據一直沒有上漲這是事實,其中有三個原因,首先是過去日本的經濟泡沫嚴重,裡面水分太多,這十幾二十年都是在擠水分,第二就是躲避美國的注意,第三就是經濟外遷暗地發展,不是日本經濟不發展,其實是我們的速度太快,讓很多人覺得日本的經濟不過如此的錯覺而已。


無法超越的足跡


推薦你下載個APPj叫“喜馬拉雅”,然後搜索“靜說日本”節目,裡面有你想要的答案


雁步


笑死人不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