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賞:黃梅文學愛好者陳鷹的作品《塔畈塔畈》

車到柳林,往東一拐,就是塔畈。

美文欣赏:黄梅文学爱好者陈鹰的作品《塔畈塔畈》

沿著硬化的水泥路馳行幾分鐘,看見一座仿古的牌坊,牌坊後面就是村委會。

村委會門前有一塊坪地,不大,但很整潔,種些花草樹木,冬日裡頗具生氣。恍惚間還以為到了某個公園一角。

王書記笑著出來迎接我們,一頭短髮,顯得很有精神,目光中透出真誠。

村委會向南,陽光正好。我們散坐著,品著綠茶,就著太陽,聽王書記講塔畈。

塔畈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村,放眼望去都是山,僅中間一塊狹長的坪地,面積很大,人口不多,最北、最東是省界,都和安徽接壤。

我們商定去最北的省界看看,那裡有座松梅亭。

松梅亭

車從村中間一塊狹長的坪地駛過,便開始爬山。

美文欣赏:黄梅文学爱好者陈鹰的作品《塔畈塔畈》

路是沿山劈的,依山勢彎彎曲曲,路的上方是密密的樹,鬱鬱蔥蔥一片綠;路的下方,是山裡民居的屋頂,一片紅。

我們就從這紅紅綠綠之間穿過。

坡很陡,汽車加足馬力轟鳴著才能爬上來。

柳林鄉綜治辦陳主任是本地通,沿途向我們介紹塔畈的地名和來歷。

這是翹嘴崖。傳說五祖弘忍大師小時候和母親一起從這條路回黃梅,在回被嶺歇息後繼續趕路,走到這裡,弘忍母親發現被子落下了,叫弘忍回去拿,弘忍翹起嘴巴不願意。你看,你看,那塊石頭伸出來,多像翹起的嘴。前面就是回被嶺,是弘忍母親叫他回去拿被子的地方。

聽著陳主任的介紹,我們不由得感嘆,黃梅真的是禪宗大縣,禪宗的傳說俯拾皆是。

車子一路向北,爬坡,爬坡,爬坡,記不清爬了多少個坡,終於看到了省界。

長長的坡道一直向上延伸,在路的盡頭,立著一座懸亭。路從亭下過,通向安徽。

亭子的上面,是藍天白雲。

亭是一座六柱三梁四角翹簷懸亭,名曰“松梅亭”。不用問,就知道亭名是取宿松、黃梅兩縣縣名各一字組成的。

松梅亭的後面,有一小塊平地,種滿油茶樹。雖然是冬季,油茶花卻開的茂盛。

站在油茶花叢中,依稀可見安徽宿松的柳河鎮,白牆綠樹。

松梅亭上,是一個佛堂。不對,不是佛堂,是道觀。也不對,不全是道觀。是什麼呢?是佛道合一的觀堂。

觀堂的西側,是三尊佛像,香火嫋嫋;觀堂的東側,是夜讀的關公,悠然自得。

美文欣赏:黄梅文学爱好者陈鹰的作品《塔畈塔畈》

福建山多地少,民眾靠海維生,以命相搏。然而蒼海茫茫,生命無常,故福建人多迷信,佛教道教儒教伊斯蘭教天主教明教什麼教都有,媽祖天公太陽公土地公王爺什麼神都拜,常有多種信仰人物聚與一堂的情況,黃梅是第一次見到彼此融合包容的信仰。

中華民族是個偉大的民族,包容性很強。在歷史長河中,各種文化、信仰、力量、智慧等等等等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最終彙集成東方文明,讓世界為之傾倒。

站在松梅亭下回望,兀然發現我們已經站在塔畈的制高點,一覽眾山小。腳下是來時的路,剛才爬過的坡。

遠方是綿延不絕一望無垠的山。

山色空濛,天地悠悠。

龍溪河

大山的褶皺裡,藏著無限風光,怎麼看也看不完。從一個山溝轉進另一個山溝,又是不一樣的景象。古人說“山窮水盡凝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回親身體驗到了。

美文欣赏:黄梅文学爱好者陈鹰的作品《塔畈塔畈》

沿一條坡道走下去,是一片茶園,穿過茶園,是隻有幾戶人家的小村莊,村莊的盡頭,有一條小溪。

我們沿小溪上溯,去找龍溪河。

一隻田園犬從院牆裡面衝出來,對我們狂吠。

在狗的世界裡,認識的都是好人,不認識的都是壞人。

我們渴盼早點看到龍鬚河的真面目,懶得理它。

上溯幾十米,一片低山丘陵的邊緣,靜臥著一汪淺淺的水,王書記說:這就是龍鬚河。

這就是龍溪河?我們有點失望。龍溪河不是河,最多隻能算溪,小溪。

柳林鄉綜治辦陳主任對這片山山水水瞭解得非常透徹,他告訴我們,眼前的這汪淺水是溫泉。

溫泉?我們立即來了興致,伸手試探了一下水溫,真的!

龍溪河中,數股泉眼往上突,不時冒出一串氣泡。泉水不大,一絲一絲,持續不斷,帶動周邊的沙,在泉眼中不停地翻滾。

沙子堆積在水底,很細,很白,用手輕輕地捏,溫潤如玉,感覺不到顆粒。沙中夾雜幾片發光的白色物體,象海底的貝殼殘屑,又象是石英顆粒。

我瞄了一眼周邊地貌,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沒有沙,明顯不是龍鬚河水底細沙的來源地。

這沙來自地下河。

塔畈屬於郯城一廬江大斷裂帶的延伸部分。可以肯定,在這片丘陵底下,藏著有一條地下河,因為地質運動的緣故,產生裂隙,地下溫泉沿著裂隙衝上來,形成這條河。

美文欣赏:黄梅文学爱好者陈鹰的作品《塔畈塔畈》

來自地球深處的溫泉,充滿活力,富含營養,一汪清清的淺水中,生活著百來只小蝦米,依靠溫泉水中的礦物質生存,一團一團地群聚,自由自在地嬉戲。

黃梅縣的地質結構極為複雜,由華北陸塊與揚子陸塊碰撞對接而成,是地球各圈層物質相互運動和作用的結果。在約兩億年前,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影響,揚子版塊受到擠壓,俯衝下插產生多條裂痕,形成100多處泉眼。

這來自地底的泉水,奔湧不止四季不涸,彙集成鼓角河柳林河考田河,養育了一代又一代黃梅兒女。

千年銀杏樹

我們決定去尋找那棵樹,那棵銀杏樹,那棵一千多年的銀杏樹。

走過一個寂靜的村莊,殘垣斷壁東倒西歪,看樣子是無人居住。

一隻公雞看到我們來,興奮地昂頭鳴叫。也許它好多年沒看到陌生人了,想秀秀嗓音。

美文欣赏:黄梅文学爱好者陈鹰的作品《塔畈塔畈》

孤獨久了,雞也寂寞。

村莊的前面是一條沙土路,路邊零星種了幾棵蜜桔,紅紅的果實掛在枝頭,無人採摘,大概是留給越冬南飛的侯鳥吧。

土路的盡頭,是一片灌木叢林,沒有路;正猶豫著,發現灌木叢中有一條小徑。

小徑很窄,窄得只容一人經過。稍不留意,就有不知名的小刺蹭過來。

小心翼翼地行走,猛一抬頭,銀杏就在眼前。

看到銀杏的那一刻,我被震撼了。

那是一棵令人仰望的樹。

仰望這棵樹,樹頂的葉片已基本凋零,只剩下粗曠的枝丫,倔強地在風中挺立。

美文欣赏:黄梅文学爱好者陈鹰的作品《塔畈塔畈》

密林中光線昏暗,枝丫黝黑黝黑的,象一幅飽經風霜、蒼勁古拙的線條畫,佈滿整個天空。

有風來了,中低部的銀杏葉翩翩飄落,黃色的葉片鋪滿大地。悽美而又華麗。銀杏樹的下面,有一條排水溝,杯口粗細的樹根有一截出露地表,旋即又扎入大地。正是這種對大地的熱愛,才使銀杏有了一千多年的生機。

村裡王書記說,經測量,樹幹胸徑2米,樹高16.8米,樹冠6.5米,樹齡1060多年。

一千多年的銀杏樹!五代十國時期的,比宋朝還早!

那是一個亂世。中華大地四分五裂,戰馬嘶鳴,殺戮不止,生靈塗炭,皇帝走馬燈似地換,城頭變幻大王旗。

一位不知名的高人隱居在這座山裡,求得片刻安寧。

漫長的冬季過去,春天終於來了,大地甦醒,山裡一片生機。綠色悄悄爬上枝頭,帶著茸茸的毛。

他提著一棵銀杏樹苗,出了門,他要趁這個春天把銀杏樹種下去。

他在山裡轉悠半天,最終選中了這個地方。這裡地勢高,通風好,土層深厚、肥沃溼潤,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北面的土丘可以遮擋冬季的寒風,有利於樹苗生長。他在這裡種下這棵銀杏樹,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銀杏開花,能嚐到杏仁。

他是誰?來自哪裡?去往何方?

美文欣赏:黄梅文学爱好者陈鹰的作品《塔畈塔畈》

也許他是位妙手仁心的郎中,也許他是個高八斗的秀才,也許他是辭官歸隱的閒人,也許他是解甲歸田的勇士,也許他是憨厚老實的山裡人……

一切都不可考。

他象風一樣,來無影去無蹤,不留一絲痕跡,只餘這棵千年銀杏樹,默默地佇立在塔畈這山裡,看春去秋來,日出日落。

人生,何嘗不是一棵樹啊。

作者簡介:陳鷹,網名:老鷹,1969年生,湖北黃梅人,曾任石獅日報財經記者,多年從事營銷策劃及品牌管理工作,服務過多家上市公司,偶有文學作品發表,現居黃梅。

圖片提供:秋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