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为什么名字里有元字?

在下紫薇


朱元璋本名朱重八,老家安徽凤阳,元末社会凋敝,民不聊生。朱元璋自小给地主家放牛,父母早亡后四处乞讨,出家为僧。迫于生计参加了滁州郭子兴的红巾军,之后成为郭的女婿,从军以后朱展现了他卓越的用人识人才干,军事能力,领导才能得到了起义军的认可。因为他是推翻元朝统治的领导人物,在改名后将元字加入名中。朱元璋,朱字谐音诛,璋是一种玉器,指诛灭元朝的玉器。



学史谈今


“朱元璋”是他自己给自己起的名字,朱元璋的本名为“朱重八”,也可以叫朱八八。

朱元璋给自己起这个名字的寓意是“诛元璋”,璋是一种锐利的玉器,他非常霸气的,要成为诛灭元朝的一柄利器。

朱元璋出生于元朝末年,家里几代贫农,都不识字,他爸爸叫朱五四,他的先祖还有叫朱百六、朱四九的。之所以都用数字起名字,一则是他们几乎都不识字,二则在元朝时期,老百姓如果不是要上学或者做官,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正经名字,所以便都用数字起名来登记户口了。

朱元璋家中极度贫困,又赶上元朝末年,黄河泛滥,又有蝗灾,元朝贵族压迫下层百姓,导致朱家饿死了不少人。那年是1344年,四月初六朱元璋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朱元璋和二哥想求着地主给块地埋葬逝去的亲人,地主却不给。两人只好卷了个草席将亲人担着四处找地埋葬,据说尸身滚落了山崖,相当于埋葬在了荒野当中。后来那块地的地主不忍心才将那块地赠给了他们家,这就是明朝的凤阳陵。

父母亲人死后,十七岁的朱元璋为了谋生,当了和尚,赶上了元末的大起义,他跟着历史的洪流前进,慢慢地变成了一个豪气云天的英雄。英雄自然有英雄该有的气概,童年的苦痛变成了他挣脱命运的推手,想来,便是这样,他给自己起了一个足以匹敌他人生目标的名字。

他也确实如他自己所言,成功地覆灭了残暴的元朝统治,建立了全新的大明王朝。


二凰士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也可以叫朱八八,在《明朝那些事儿》开篇就有提到,建议大家去看看,作者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告诉我明朝那些奇葩皇帝们的故事。

朱重八这个名字过于接地气,一听就知道家里没什么文化素养,纯粹是为了顺口,古时候认为取贱命名字好养活孩子,就这么叫也无所谓。

但是他统一天下以后就不能用这么没内涵的名字了,得立人设,就和现代的明星为了红改名一样。

他的前辈,也是开局一个泥腿子出身的汉高祖刘邦以前叫刘老三,改了“治国安邦”的名字以后开始牛逼轰轰。所以朱重八必须改名,还得改一个贵重、大气上档次的名字。

“元”这个字在我国历史上是有着重要地位和意义。

元,始也。——《说文》。按,当训首也。

元,体之长也。——《左传·襄公九年》

始加元服。——《仪礼·士冠礼》

狄人归其元。——《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归国子之元。——《左传·哀公十一年》

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

牛曰一元大武。——《礼记·曲礼》。注:“头也。”

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新唐书》


元这个字在古代真不是谁都能用的,有开天辟地、新时代、老子天下第一等等意思。

我们现代还在使用的有关“元”的词语:元旦、元宵、元首、元勋、民国元年等等都是有着特殊意义。

朱重八是国家元首,也是大明的第一个皇上,他压的住这个字,压不住的就英年早逝,参考《红楼梦》里的贾元春。

朱这个字通“诛”,他灭了蒙古建立的元朝,这就刚刚好和万民们解释他登基叫顺应天明。

“璋”这个字是美玉的意思,三国时期周公瑾也是美玉,还是美男子,朱元璋影响高大以后自然要往前辈看齐。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很喜欢明朝,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不服输。明朝皇帝再怎么荒唐爱玩,他们骨子里都有一股血性,希望大家多多看书,多多了解大明王朝。


小妖精小姐


这个问题很好,对于历史比较了解的人应该清楚,为什么朱元璋名字中有个元字!

朱元璋生于元朝泰定五年(1328年)旧历的九月十八,并不是传说的八月初八,此时元朝已建立57年,距离朱元璋宣告元朝灭亡还有40年。

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为什么有这么土的名字?元朝是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粗糙,没什么文化,限制老百姓起名字。“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就是说在元朝,不允许无官无职的老百姓正式取名,只能用自己的排行或者父母的年龄相加,作为名字。

比如:朱元璋的祖父叫朱初一,父亲叫朱五四。朱元璋亲兄弟四人,堂兄弟共有八人,朱元璋排行老八。朱元璋的大哥叫朱重四,二哥叫朱重六,三哥叫朱重七,朱元璋家族排行第八就是朱重八了。这里还有一个原因,朱元璋出生时,父亲45岁、母亲43岁,父母年龄加起来正好88岁,所以正好重八。

1352年,25岁的朱重八应同乡汤和之邀,在百般思考之后,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两个月后,表现出色的朱重八即升为亲兵九夫长,相当于现在的部队的班长吧,再小的官也是个官,当官了,名字也要改一改,毕竟叫朱重八太土了。朱重八考虑来考虑去,决定改名朱元璋。

这真是好名好字。璋是古代的一种玉器,“璋,剡上为圭,半圭为璋”,关键是这种玉器很锋利;“元”指的就是元朝,这两个字的解释没有争议。

但是,名和姓连起来解释就有争议了,很多人说“朱”与“诛”同音,合起来就是“诛元璋”,朱元璋改名是要表明自己坚决反元的决心,寓意自己是诛灭元朝的利器。这样解释真是歪曲了朱元璋改名字的初衷。

我一向主张,学历史要学真历史,不要无脑的历史。

朱元璋一向小心谨慎,参加农民军前一再犹豫,参加农民军后也一直不和元朝的决裂,坚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韬光养晦,闷声发展。直到朱元璋改名15年后的1367年,朱元璋才正式举起反元大旗,发布《谕中原檄》,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率25万精锐北伐,“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小心谨慎的朱元璋不可能一开始就扯出“诛元璋”这样旗帜鲜明的反元标语。

朱元璋自己也认为元朝是中国一个正统的朝代,自己的祖上也曾经受益于元朝的统治,元朝一开始也是好的,“彼时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

朱重八改名朱元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只要不跟姓联系在一起就很好理解了。元璋:元朝的利器。是不是觉得很牵强?朱元璋的性格我已经说了,我还有一个旁证,就是朱元璋改名的时候,给自己取了个“字”,什么“字”?朱元璋,字国瑞,这个字很好理解,国家的祥瑞!1352年这个时候的国是什么国?元朝。名里有朝代的名“元”,字里有国家的国,如果说,这说明朱元璋心里装着家国天下,反而更贴切。

朱元璋,字国瑞,元朝的锐器、国家的祥瑞。这样解释才符合改名那个时候朱元璋的性格特征和时代环境。朱元璋这个取名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比如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许多叫华锋、国锋,就是国家的锐器、国家的才俊的意思。






小光头娱乐


朱元璋最早的时候不是叫这个名字的,他小的时候叫做朱重八,也叫做朱八八,那时候普通汉人的多是数字类,比如朱八八的父亲叫做朱五四,朱五四的父亲叫做朱初一,朱初一的父亲叫做朱四九,朱四九的父亲叫做朱百六等等。

后来朱八八去了皇觉寺出家,不是真心想当和尚,就是为了混口饭吃,不过在寺庙里,他倒是学会了读书识字,并且给自己改名为朱兴国,可惜好景不长,过了两年发生旱灾,寺庙里都有些青黄不接,于是资历浅的朱兴国被打发出去化缘。

也许是天不绝人之路,化缘的朱兴国并没有饿死在路上,反而得到了历练,他见识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途中他还遇到了儿时的好伙伴汤和,这也为他后来参加义军打下铺垫。

在外流浪了三年,灾年总算暂时过去了,朱兴国也回到了皇觉寺继续出家当和尚,这时候他的好伙伴汤和给他寄来一封信,邀请他前去参加义军。

现在历史上都叫红巾军是义军,可是在当时那是不折不扣的反贼,而寺庙里和尚的识字率也很高,那时候的人也没啥私人信件不得偷看的说法,于是这封写给朱兴国的信件内容被其他人知晓了,当天晚上就有与朱元璋关系不错的和尚向他通风报信说,有人知道了朱元璋私通反贼的事,要报官捉拿他,朱元璋得知消息之后,当夜就离开了皇觉寺。

朱元璋参加义军之后,由于他粗通文墨,加上为人仪表堂堂,没过多久就得到了所在义军部队首领郭子兴的赏识,他将自己的义女马氏嫁给了朱兴国,也就是那一年,朱兴国正式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

璋者,玉器的一者,圭的一半为璋;瑞者,玉符也,估计当时朱元璋也想给元朝当个栋梁之材也不好说。

从当时朱元璋取名的志向来看,他绝对没有想到十六年后,他会建立一个国祚276年的王朝,成为远迈汉唐、治隆唐宋的王朝始祖。

当时的朱元璋,估计也是抱着“杀人放火受招安”的打算,就像梁山好汉一样,最后被朝廷许愿封官,而朱元璋的反元旗帜确实是打的比较晚的,虽然他也是红巾军,但是元朝军队在前期基本没怎么攻打过他,反而朱元璋听从过元朝的调遣前去攻打过张士诚。

当时的元朝廷已经是摇摇欲坠,但是他也遵循一个原则,只要是义军不称王称帝,他可以和你谈,如果称王称帝了,那么元朝就要与你死磕,所以当时朱升建议朱元璋“高筑墙、广纳粮、缓称王”这九字方针,朱元璋马上就拍板照做了。

之后朱元璋一直与元朝廷有某种默契,他在与陈友谅大战时元朝廷也没有趁机吞并他的地盘,之后朱元璋与其他军阀混战时元朝廷军队也基本是看热闹,等他们回过神来的时候,朱元璋已经要开始北伐了。

基本上是灭掉陈友谅之后,朱元璋就知道了,他的舞台是整个华夏,但是这个时候他已经三十多岁了,也没有机会再改名字了,已经改两回名字了,他又不像徐知诰,是孤儿出身,连姓都给改了,改名叫李昪,毕竟朱元璋那时候已经发迹了,身边亲戚一大堆呢。


飞凡看历史


“朱通诛”,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所以朱元璋通诛元璋,也就是诛灭元朝的意思。

朱元璋的原名叫朱重八,这个名字是他在向元朝复仇的时候改的。前期,当时他实力还不够和元朝这个庞然大物决一死战,所以只能在口头上面过过嘴瘾,我估计当时的他也没有想到会坐上皇帝,因此这个名字,最大的用处可能就是他宣泄一下自己对元朝的仇恨;其次,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对于毫无背景的他来说,这个名字也能够让他进入到领导者的注意,有利于他仕途的发展。后期,他坐上皇位以后,为什么还用这个名字?第一种可能:“朱元璋”要比“朱重八”更霸气,也更符合皇帝的身份;但是,他为什么不改一个更响亮、更霸气的名字呢?回答这个问题,不可绕过一个人物-刘伯温,他可是一个上知天理,下晓地文的人物。他能不能给皇帝换一个更霸气的名字?答案是肯定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背景下,皇帝的名字一定是顺应天意,之所以“刘大师”没有给领导人改名字,最有可能得原因就是,这个名字会给皇帝本人和朝廷命运带来上天的庇护;第二种可能:领导人的名字不是随便换的。

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留言探讨。




没有翻译字幕


朱元璋的这个名字其实是后来加入义军之后起的,熟悉明史的朋友一定都知道,他最早的名字叫朱重八。其实朱元璋还有另外两个名字,一个是表字,朱国瑞,再加上给自己死去的兄弟改名时顺便给自己起的那个,叫朱兴宗。我们一一说一下这几个字的由来。

朱元璋首先说“朱元璋”这个名字,“璋”是古代带棱刺的玉器,非常锋利,而“元”字确实指的是元朝,“朱”又和“诛”同音,所以连起来,“朱元璋”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诛灭元朝的利器。朱重八然后是朱重八这个名字,是朱元璋的最早的名字,这要从元朝的制度说起:“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也就是说,老百姓是没有资格叫名字的,所以朱元璋家的名字就成了队列,祖父朱初一,父亲朱五四,大哥朱重五,二哥朱重六,三哥朱重七,第四,朱重八。为何从第五开始论,那是因为朱重八的父亲朱五四也是排行老四,上面的几个兄弟的孩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叔伯兄弟总排行,到了他这是老八。朱国瑞朱国瑞,是朱元璋的表字,古人成年后,“称之为字,以表其德”,也就是说,父母师长可以叫,但平辈人之间称呼不能再直呼其名了。所以,朱元璋的表字为“国瑞”,但是当了皇帝之后,再也没有平辈人了,所以这个名字基本上也就只能在历史里记载了,没人敢用了。《明史》记载,“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



双王一炸


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名字是他自己改的,朱通诛,元指暴虐无道的大元朝廷,璋是一种利器。合起来就是诛灭暴元的利器。

朱元璋把自己打磨成一把诛灭暴元的利器,这个昔日放牛娃仅仅用了15年,就扫荡了群雄,推翻了元廷,开创了长达280年的大明王朝。



七月平


这个问题非常好,哈哈。

朱元璋 就是诛杀元朝余孽的意思,读谐音就行

先跟你分享一下朱元璋的生平吧,说完你就知道他为什么叫作朱元璋了。

朱元璋出生于出生于濛州钟离,今天的安徽凤阳。

他的本名叫作朱重八,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叫做朱世珍,母亲为陈氏。他在家里排行老八,所以叫作朱重八,嘿嘿。

元朝末年的时候,老百姓被分成四等人。蒙古人不用劳动就能获得财富。可这些东西打哪里来呢,自然是汉人身上。

至正二年的时候,发生了旱灾,学过生物的都知道,旱灾以后毕竟就是蝗灾,别问我为什么,不会问你老师去。

朱重八,难啊,父母都死了,据说是元兵抢劫的时候死的。只剩下朱重八和他的二哥。求了一块坟地,几片草席,把父母给埋葬了。

走投无路之下,当了和尚,每天洗衣做饭,端茶倒水,还要受到老和尚的打骂。。

饥荒又来了,庙里也没饭吃了,出去化缘。

后来幼时同伴汤和让他加入起义军,他就去了。

并很快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而他也下定决心,平定天下,诛灭元贼。

所以便叫作“诛元蟑”

元朝起名字是取易经一句话,大哉乾元

明朝取的是另一句话 大明始终



王建国xxy


朱元璋推翻了蒙元的残暴统治,并且成功建立了大明王朝。因此不难看出他名字中的“元”字具有两层意思,至于是那两层意思,我们共同来探究。


其一是功绩,自从蒙元灭掉了赵宋,汉人成为了地位卑微的三等人,其它民族为二等,而以蒙古族为尊,蒙古人视汉人为牛马,锱铢必较的压榨汉人,更甚者用屠杀的汉人来充当草场的肥料,而朱元璋作为农民起义的首领,不仅推翻了元,还建立了强大的明王朝,所以元的第一层含义就是明太祖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


其次是朱元璋的自夸,他原名朱重八,但后改名朱元璋。有必要解释下后来的名字的意思:朱元璋的璋是一种玉做的利器。其实意思就是“诛元璋”,改名是为了坚定灭元的决心,寓意为自己是诛灭元朝的利器。而“元”字在古代有第一的意思,作为最终的胜利者,朱元璋认为自己是整个汉族的英雄,所以层意思也就不难猜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