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教師,我想問一下家長,考試的高分和健康快樂的成長,哪一個更重要?

農村裡的逍遙


考試高分是適應社會所需要的,而健康快樂成長是本身所需要的。馬克思需求定律曾經說過人有七種需要,而最基本的需要就是生理需要,可包括這裡所說的健康快樂成長,因此我的觀點當然是健康快樂成長更加重要。

還有以下幾個理由補充

第一,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是考試高分的基礎。身體養好,只要有態度,有精神,肯努力,成績肯定會上去的。

第二,養成健康快樂的身體,更包括健康的心理。強大的心理更有利於孩子以後獨立面對社會。培養孩子更多的是面對未來的能力,而不是僅僅在乎成績。現在有很多孩子,就是過分注重成績,沒有快樂,沒有接觸社會,沒有應對挫折的能力,一顆玻璃心,怎麼承受社會的風風雨雨。

最後,總結一句,作為家長我當然希望孩子可以成績又好,身體又棒,德智體美全面發育,但是有的時候真的得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二選一,健康是基礎。


missAngela


天天發這些無稽之談的東西,問了有什麼用呢?教育這塊現在處於病入膏肓了,以前我也經常參與回答問題,有什麼作用呢?因為現在的家長都是90後的,不好辦。今天這個問題什麼叫健康快樂你得先回答我。我個人認為現在小孩得多參加勞動和社會實踐才是真理,在勞動和實踐中找到自己快樂,在勞動和實踐中鍛鍊成長,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才能真正體會到健康快樂。再說學習,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體格,快樂的心情,還要樹立為祖國建設增磚添瓦的精神和做好接班人的思想準備。那麼孩子在這種思想支配下和氛圍中,不用老師教導,不用家長輔導,他們也會刻苦學習知識的。現在孩子的弊病完全來自孩子的父母,我認為受戒的應該是孩子父母,把孩子作為籠中鳥,不讓放飛,還望長大後飛得更高更遠,可能嗎?口頭上教育孩子文明禮貌,尊老愛幼,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在這我想問一下,你們家長做到了嗎?孩子在老師的教導下學會了一些或一點,卻被你們家長給拉了回來。我這麼說,肯定不少家長反對我的意見或者疑問我是做什麼的,在這我告訴大家,我也是一名小學三年級學生的父親,跟大家一樣是一個普通的學生家長,唯獨不一樣的是我是61年的人,經歷多點而已。


手機用戶6867743701


一枚硬幣的正面和反面哪個更重要?答案在空中飄。這個問題同樣沒有確定的答案——因為每一個家長都可能有不同的回答

一、 在孩子學習的不同階段,家長的答案不一樣。

在孩子的小學階段,可以將健康快樂成長放在首位,考試成績退居其次。很簡單,過早的拔苗助長只能適得其反。

而到了初中階段,就要強調考試的重要性了,因為將要面臨的中考其實是人生中的第一場大考,孩子們將要實行第一次社會分流。

到了高中,那就是為高考而來,奔高考而去,就不要再談什麼快樂成長了,高中三年就是談考分的,談其它的就是扯淡。

二、 不同的家庭,家長的答案會不一樣。

一個家境寬裕的家長,可能會認為孩子只要快樂成長就夠了,反正已經為孩子準備好了未來的房子車子票子路子。

而一個家境貧寒的家長會更強調孩子的學習成績,因為他知道他與未來對賭的唯一賭資就是孩子能來通過高考改變命運。

最可怕最可嘆的就是一些家境不好卻愚不可及的家長,隨聲附和所謂的快樂教育,孩子多一點作業,老師多一點嚴格要求,就覺得孩子課業負擔重,孩子的天性被剝奪了,為孩子“鳴冤叫屈”,向老師施壓。他哪裡知道,讀書時的矯情,會換來將來一輩子的底層和卑微。

三、 考試高分和快樂成長,兩者之間並不是對立的。

很多家長認為兩者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其實也是一種誤解。我見過很多學霸,他們成績出眾,可他們並不以學習為苦差,而視其為樂事。所謂的“學習使我媽快樂”無非是一句搞笑語,抑或是學渣們的“哀鳴”。

全國第二屆詩詞大會冠軍、詩詞才女武亦姝,多才多藝,你能說她不是快樂成長?她高考考出了613分(總分660)被清華大學錄取。可見,快樂成長和勤奮向學之間並不矛盾。一味地強調學習是件痛苦的事,只不過是逃避推諉的藉口而已。

如果家長真的以快樂成長為藉口,不願意對其孩子學習要求過嚴,那就隨他去吧,畢竟我們國家未來也需要產線工人、保潔人員、安保人員等工位。

對於一個孩子而言,他未來的樣子是由他現在學習的樣子所決定的


語文阿里之門


孩子每天都生活在緊迫之中,不都是為了能取得高分嗎?如果身體搞垮了,那能考出好成績呢,以我看來,在分數和健康之間,健康是最重要的。

孩子白天在學校裡爭分奪秒地學習,上課集中精力聽講,有時課堂上還要做要老師佈置的作業,尤其是放學回家之後,他們有很多作業要做,要想保質保量的完成,身體健康是必要。

他們要想學好,必須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只有這樣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學習之中,如果身體經常生病,整天無精打采的,哪有精神去學習?哪能取得高分?

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吃好、穿好,然後再給他們足夠的營養,避免孩子生病,孩子健康了,他的才有精力投入學習之中,才能取得分。

不只是身體健康了,那心裡也要快樂。心裡整天是悶悶不樂,心煩意亂,那他在課堂上聽不好,作業做不好。所以他們放學回家,心情不好時,我們要了解情況,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然後分析,開導他們,孩子的心情會豁然開朗,那他們會更好的學好了。

我們作為家長,首先要孩子健康的成長,那才能考出高分,健康是考試高分的基礎。


老化看社會


如果這個問題是一個家長問,大家可能理解,但是如果出自一個老師之口,你恐怕真要招罵呢。因為你當老師連社會現實都看不清楚,連家長普通什麼心態都看不透,你又如何搞好你的教學,又如何與家長正常溝通交流呢?

前幾天我回答了一個有關於快樂教育的問題,主要是講那些沒有給孩子報過任何課外興趣班和補課班的家長,最終會讓孩子享受到童年快樂了嗎?結果有些家長留言,說在小學階段還是那樣做的,可是後來發現真不行,在健康快樂面前終究敵不過考試的高分誘惑,因為最終還是要靠優秀的成績才能進重點中學。

我們的應試教育體系內,理想化的追求就是不追求高分,而追求學生的身心健康快樂,包括培養學生的優秀人格與品質,不斷強化孩子們的素質培養。可是理想歸理想,總是和現實有那麼大的距離,家長們最終還是務實選擇急功盡利,因為不選擇不行啊,時間不等人,機會不等人,僧多粥少,才會出現瘋搶教育資源的現象。

現在如果一個老師去對家長講,你們不要總是眼睛盯著孩子的成績,而應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快樂啊。有些家長可能會罵你神經病,沒辦法這就是現實。所以,建議題主這位老師,您還是更現實一點吧,只要你能對學生平等相待,只要你能做好正向激勵與引導學生的工作,讓學生不厭學,不逃學,不輟學,並重視學生的德育培養,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寒石冷月


感謝題主,同樣作為一名老師,我也談談我的看法。

這兩個問題不相悖吧!什麼時候把考試高分和健康快樂對立起來了?


認為高分和健康快樂就是魚和熊掌不能兩全的人,你們去問問那些高考狀元,看他們誰不快樂了?誰不健康了?


舉個簡單的李子,我的家長——四川的一位女學霸——黎雨佳——2017年四川省理科狀元,老師眼中的“淡定姐”,不管成績如何都不會在心裡產生太大情緒波動,心態良好,愛好廣泛,喜歡聽歌、看動漫,看書,讀詩。還時不時的刷幾道題玩玩。就這麼一個陽光女少。活得不知道有多開心。你可以在網上搜一下,你會發現,全部都是這樣笑呵呵的樣子,別提多健康快樂了。

任何把高分和健康快樂對立起來的觀點都是耍流氓,就像古代傳統階級為加強集權統治、控制民眾思想,用儒家文化教化民眾“安於現狀”一個道理。


首先:我說一下“高分”,我認為的高分並不是孤立學生人人都去爭取狀元,狀元是有天分的,還得再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外助攻。有的學生哪怕拼盡全力複習若干年也達不到那個高度,我說的高分是學生現有基礎上達到的“極限分數”。只要肯努力人人都可獲得。


獲取高分要怎麼做呢?

一、愛上學習。而作為老師來說,就是要讓孩子能在你的課堂中感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那麼老師首先應該是愛學習的,愛學生的,反之,你整天苦大仇深的面對你的學生,而不給予學生鼓勵,關心,不傳遞正能量,那麼學生哪裡來的興趣呢?我記得之前我在網上看到重新一個語文老師,這個老師跟孩子隨時打成一片,才帶班短短半年的時間,就使得這個班的語文成績由全校的倒數幾名一躍成為前三名的存在。而在這個班的學生無不是特別喜歡上語文課,因為他們覺得語文老師人很好,而且講的課很有趣,那麼基於此,他們的班的學生的主動性就變得非常強。


二、恆久毅力。什麼樣的情況下最容易形成毅力,那就是動力驅使,當一個孩子上學後,在班級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受到老師褒獎,同學們的讚揚,這是他保持良好學習習慣的最大動力。學習好是一個良性循環,反之學習差也是一個惡性循環。那麼這個時候,老師更要付出足夠的耐性去面對這樣的所謂差生,從內在力去讓他們變得有目標,有方向,從而,達到讓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長期堅持,每個所謂的差生,也能變得越來越優秀。舉個我班上的例子,有個小姑娘在小學五年級轉到我班上學習數學,基礎比較差,而且極為內向,不願意開口。我用了足足一年的時間,跟她成為好朋友,能達到有什麼都可以聊,慢慢的,因為她覺得我講課她能聽得懂,成績就開始不斷進步,但在小學升初中並沒有發揮得很好,看起來好像有些失落。可結果是,在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她的成績一直穩定在年級的前三名,而她覺得學習數學變得特別簡單。每個孩子的“花期”不一樣,要有耐性的去滋潤,總會有收穫的。


三、老師多給學生進行刻意練習,這個工作可以讓家長進行配合練習。所謂三分講,七分練。意思就是好的學習成績就是通過不斷刻意練習出來的,大量的持續訓練,循序漸進增加訓練難度,量變就會達到質變,這是學習制勝的真理。當然,作為老師,更要強調有針對性的練習,不要一味的瞎練,那也是不行的,我相信作為一名優秀的老師應該懂得如何讓學生能夠合理的安排練習。


四、要注重勞逸結合。我經常給學生要求,下課全部出去玩耍,上課專注的聽講。甚至,我發現下課學習的孩子,有時候,我還會對他發發小脾氣,這樣慢慢讓學生懂得什麼時間點做什麼樣的事情,這個科學的安排,使得學生的主動性也能提高。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嘛!


所以,不要把健康快樂跟高分去對立起來,想想怎麼讓孩子對你,對學習產生興趣,從而產生內動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相信,當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時,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時,他會更願意學習,從而更快樂,更會得高分。不是嗎?


希望能對題主有所幫助。


徐老師數學課堂


這兩個問題不相悖吧!什麼時候把考試高分和健康快樂對立起來了?


認為高分和健康快樂就是魚和熊掌不能兩全的人,你們去問問那些高考狀元,看他們誰不快樂了?誰不健康了?

舉兩個例子:2017年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家境優渥、父母培養的性格好,自己又玩的挺好,這樣的一個狀元你從哪裡看出不健康不快樂的?主觀臆斷嗎?

如果你覺得一個狀元不足以說明問題我再上一個:黎雨佳。2017年四川理科狀元,老師眼裡的“淡定姐”,不管成績如何都不會在心裡產生太大情緒波動,心態良好。愛好廣泛,喜歡聽歌、看動漫、看書、讀詩,還時不時的刷幾道題玩玩。看下圖,怎麼看也是個陽光少女吧!

任何把高分和健康快樂對立起來的觀點都是耍流氓。就像古代統治階級為加強集權統治、控制民眾思想,用儒家思想教化民眾“安於現狀”一樣可鄙。

首先我說一下"高分“,我認為的高分並不是鼓勵學生人人都去爭取狀元,狀元是有天分的,還得再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外助攻。有的學生哪怕拼勁全力複習若干年也達不到那個高度。我說的高分是學生現有基礎上達到的”極限分數“。只要肯努力人人都可獲得。

獲取高分要怎麼做呢?

一、愛上學習。任何不以熱愛為前提的學習都很難堅持長久。學生怎樣才能愛上學習,這就要靠家長小時候的培養了。經常打麻將的家庭出賭徒,愛吵架的父母孩子要麼懦弱要麼暴力,這是耳聞目染的結果。家庭的薰陶對孩子至關重要,一個家庭,父母愛學習,愛讀書,孩子的學習都不會差。所以為了孩子愛上學習,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家長們請營造家庭的學習氛圍吧,一旦孩子薰染出愛上學習的習慣,想讓他不上癮都難。

二、恆久毅力。什麼樣的情況下最容易形成毅力,那就是動力驅使,當一個孩子上學後,在班級成績總名列前茅,受到老師的褒獎,同學們的讚揚,這是他保持良好學習習慣的最大動力。學習好也是良性循環的,越學得好越有動力。好成績就像架上磨的牛前面的那把草,它會為追逐那把草不斷的向前。當習慣得到強化,毅力就培養出來了。]

三、刻意練習。好的學習成就都是不斷刻意練習出來的,大量的持續訓練,循序漸進增加訓練難度,量變就會達到質變,這是學習制勝的真理。

四、勞逸結合。科學安排作息,磨刀不誤砍柴工。

學習好的孩子在學習上都得了老師的認可和同學的尊重、敬佩,那份成就感是快樂的源泉,他會更自信、覺得自己更有力量,日子更有奔頭,因而更快樂。相反學習不好的孩子在唸書的階段是很難快樂起來的,他會被學習打垮自信,變得自卑,這樣地孩子確實需要家長琢磨琢磨學習和健康的關係了。

如果按以上四項培養孩子,你還覺得學習得高分會傷身體的話,那就是你身為家長的不負責任了,把自己不作為導致的孩子成績差推卸給學習傷身。告訴那些不負責任的家長們,”學習”不背”傷身”這個鍋。該背的是不作為的家長們。


驪小魚


從家長角度來說,兩個都很重要。但我不覺得考高分和健康快樂是完全衝突的兩件事,所以根本不用做選擇。更重要的而是作為家長和老師要把學習和快樂互相聯繫,是孩子從學習中獲得更多快樂(身體健康跟分數,我覺得並沒有關係,不在討論範疇之內),那考高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快樂(happiness),意思是感到幸福或滿意,指歡樂,令人感到愉快的,快樂的。在英文裡,幸福和快樂就是同一個單詞:happiness。快樂和幸福經常是相伴相生的。

幸福快樂是什麼?

兩千多年前,希臘哲學家們正致力於尋找“幸福”的定義,有些人認為幸福就是享樂主義,即感官的享樂和滿足,比如有錢,有大房子,有好吃好喝的就是幸福。看到這裡,是不是驚訝於現在很多的思維居然還停留在兩千年前的認知啊。
那怎麼才算過的幸福快樂呢?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馬丁·塞利格曼在《真實的快樂》(《Authentic Happiness)》一書中指出,真實的幸福不是單純的吃喝玩樂,它需要滿足兩個特點:
①能持續較長時間,即便在做完這件事之後,依然能感受到滿足與快樂
②能讓人成長,提升我們各方面的能力,同時也讓我們體驗到人生的意義感


比如如果一個學生因為買了一雙名牌的球鞋而快樂,這種快樂會持久嗎?當然不持久。快樂可能僅僅就在買球鞋的那一瞬間。一切的享樂都不是真實的快樂。


如果一個學生想當一位出色的醫生。想當醫生就必須考上醫學院。他考上醫學院的必經之路就是考得高分,因此考的高分可以給他帶來真實快樂嗎?當然可以。因為,考高分不僅說明他的學習能力好,對他來說也非常有意義。



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感到學習帶來的真實的快樂呢,如何將學習和快樂聯繫在一起?

馬丁·塞利格曼提出,快樂是由三要素構成:積極情緒——樂觀,積極看待自主投入——對家庭、工作、愛情與嗜好的投入程度對意義的追求——發揮個人長處,獲得成就感,達到比我們個人更大的目標


參考這三方面內容,我們可以這樣做:


  • 不過分要求孩子考高分

考高分就像買名牌球鞋一樣,給人帶來的更多的是短暫的快樂。考高分是一個結果,我們更應該重視的學習的過程。好的過程就會造就好的結果。

塞利格曼說:“有太多人以追求享樂為生活的目的,但是參與和意義卻遠比享樂重要。”因此,對於高分不要過分強調。


  • 重視過程評價,積極對待學習結果

學習是一件持續性的是,要想讓孩子持續感覺到學習動力,就必須看到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表現。就是結果不是太滿意,也要從積極的角度來鼓勵孩子。比如前段時間複習的很投入很努力等等,都引導孩子以積極情緒來看待不好的結果


  • 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讓孩子自主投入到學習當中,收穫學習的快樂。我們可以從直接學習興趣和間接學習興趣來培養。
直接學習興趣:學習內容本身吸引孩子,可以從趣味性,孩子喜歡的內容入手。
間接學習興趣:從學習結果帶來的,比如物質,精神獎勵, 父母和同學的認可,尊重和成就感等

  • 挖掘孩子的優勢

多多觀察和發現孩子的優勢,利用優勢獲得學習的快樂,比如:

綜合成績雖然不好,但是某一科非常擅長,那就先鼓勵孩子在這優勢科目上達到最好,那他也可以獲得學習的快樂。學習是想通的,只要掌握了正確學習方式,之後其他科目也可以提高。


  • 給予孩子一個比學習本身更有意義的目標

引導孩子為自己的工作和事業設定一個目標,而學習是達到目標的方式。讓孩子有更意義的追求,獲得真實的快樂。

結語:

孩子考高分和快樂兩者是每位家長孜孜以求的目標,但是我們往往會緣木求魚。孩子在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才是我們最應該做的。希望我的5條建議對你有幫助。


【cao聽聽】老師,陪娃一起成長,專注研究教育,如果你也這樣覺得,可以關注我哦~

cao聽聽


分數至上,考試過關,考高分有培養,這就是教育規則。現行規則就是這樣,難道高中分數不到線能上大學嗎?全民夢想就是希望孩子們能上大學,最起碼全社會認可大學文評,最起碼就業有優勢,好似教育唯分數論,社會唯文評論!個人,不能改變規則,大環境,不能適應等於同大方向,大社會,大環境脫節,難道人能容易生存嗎?離群隱居不適合時代生存了!

三歲三孩都懂,高分未必等於知識,等於會研究!文評不等於會幹事,等於能力!考高分未必適合個人天份,適合個人理想,找到適合自己學校!可能為了臉子,被迫上名校,這就是生活不由人,人由生活,作為個體,無能力改變什麼,也難於走上,上層,能有機會改變規則,制定規則,只能在這裡說道,可能還要被刪除文字,大實話,有人都怕,那些所謂實幹,會怎麼樣呢?大家用腦袋想一想就知道了!那如何追上先輩榮耀,祖先輝煌呢!



說道231960427


如果可以的話,高分和健康我都要。如果一定要從兩者中選擇一個的話,我會選擇健康快樂的成長。但是,“咬文嚼字的魚”認為,把高分與健康簡單對立起來,分出輕重,是不科學的。這也反映了一部分老師、家長存在認識誤區和簡單的二元思維方式。考試要獲得高分,就要犧牲孩子健康,成長就不快樂?或者說,成長要健康快樂就不可能取得高分?

1.要有正確的奮鬥觀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都強調指出:“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的論斷,告訴我們要在追逐夢想中不斷奮鬥,在不斷奮鬥中實現人生價值,在不斷奮鬥中體味幸福。孩子追求考試高分的過程就是奮鬥的過程,就是成長的過程。 這個過程往往會充滿壓力、痛苦、挫折,但其間戰勝壓力、痛苦、挫折和看到成長進步的獲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是無可替代的。沒有這種體驗的成長不是真正意義的成長。

2.要有辯證的苦樂觀

“苦”與“樂”是一對辯證關係。沒有付出的苦就沒有收穫的樂,沒有先前的苦就後來的樂,沒有孩子的苦就沒有家長的樂。有一種樂叫做苦中作樂,有一種樂叫做以苦為樂,有一種樂叫做苦盡甘來。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高分一定是奮鬥出來的。分數高低不僅是一個絕對的數值問題,也是一個相對的感受問題。面對現實情況,承認能力差異,竭盡全力,也就無怨無悔,苦樂相生。所謂快樂永遠、無憂無慮只是一種奢求。

3.要有科學的健康觀

不是感到辛苦、疲勞、乏力,就叫做身體有病;不是感到有壓力、痛苦、挫折,就叫做心理不健康。人類不是機器人,一定強度的學習、工作都會感到辛苦、有壓力,更何況追求高標準、嚴要求,獲得高分呢?只要人的機體、心理與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均處於協調和平衡的狀態,而不是長期處於不協調和失衡的狀態就是健康常態。

當然,獲得考試的高分不是以犧牲健康、喪失快樂為代價的,而是與健康快樂成長一路和諧相隨的。要做到這樣,父母、老師必須發揮聰明智慧,利用系統思維和要素分析去解決問題。


有爭鳴,歡迎轉發分享異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