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秦始皇是怎樣的人?

渣康式瀟灑


首先,我認為,秦始皇確實有殘暴的一面,但如果只是強調他殘暴的一面,那對他的看法就太片面了,因為在戰亂的時候,他不那麼做也不行。

然後,客觀的評價一下他。先說他的外貌,根據《緯書》的記載,秦始皇這個人虎口”、“日角”、“隆準”、“長目”、“鷙鳥膺”。大概來說,秦始皇是一個英武瀟灑、相貌堂堂的人。在顏值上絕對過得去。當然,這個估計不是我們關注的對象,我們爭論的事就在於他到底是個兇狠殘暴的暴君,還是雄才大略的明君。

我個人更傾向於後者。春秋戰國已經分裂了那麼多年,人民在戰亂裡總是痛苦的,而時代選擇了秦始皇,賦予了他一個統一天下的任務。而他的雄才大略也幫助他成功的統一了天下,我總想說,一個時代的普通人是的思想人總是落後的,所以,六國遺民總是想盡辦法“光復”自己的故國,秦始皇的鐵血政治之下,六國的合併才能相對穩定。而說他殘暴的幾個罪名,無非是焚書坑儒,末年奢侈享樂。

首先說焚書坑儒。歷朝歷代,最根本的解決手段,莫過於統一人民的心思了。在古代社會,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類似的方法,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清的文字獄,當時的思想便是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當然,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各方面的協調,使大家都能發表意見,這就是現在民主政治的原理。但當時在上位的人,不想知道也不可能知道,秦始皇肯定要想,要是都民主了,老子還當什麼皇帝,對吧。而且在《管子禁》、 《韓非子.問辨》兩篇中,早有焚書的主張了。於是秦始皇就把它實行了。把關涉到社會、政治問題的“詩、書、百家語”都燒掉,只留下關係技術作用醫藥、卜筮、種樹之書。涉及社會、政治問題的,所許學的,只有當代的法令。而有權教授的人,也是當時的官吏。如果認為秦始皇的做法不合時代潮流,那是你用現代人的觀點去看他,他所行之法,對國家的長治久安其實很有效,只不過他最後的繼承人錯了,若是扶蘇接班,秦也未必二世而亡,歷史也假設不了,就不多說和主題無關的了。秦始皇所回應的正是古代“政教合一,官師不分”的舊制。而坑儒的作法,根據《史記·儒林列傳》原文:“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由此可見焚書與坑術是兩件事,且原文明明是“坑術士”,所以坑儒乃是後世儒生詆譭奉行法家的秦國,秦始皇並非想殺盡天下儒生,坑儒並不能與焚書的使相提並論。

而奢侈享樂,這個就沒辦法辯解了,他幹了就是幹了,沒什麼好說的,虐民以自奉,確實是不可不說的暴虐行徑。

總體來說,秦始皇他實在是有一種偉大的理想的人。但不得不說秦始皇的政策雖好,操作起來卻過於著急,總想在有生之年完成這萬世基業。北築長城,南收兩越,除當時的征戰外,還要發兵戍守,既然有兵戍守,就得運糧餉去供給。這就和隋朝的楊廣一樣,無盡的徭役壓迫著人民。他本想屬意扶蘇繼承皇位,以寬仁治國,但是沙丘之變使他事與願違。秦始皇+秦二世的無盡折磨,只能使秦國二世而亡了。


夢裡芸汐


不是個人崇拜,就事而論,始皇是真正的千古一帝,個人比較喜歡春秋戰國這一段歷史,所以對始皇是情有獨鍾的。身處戰亂年代,一心想救萬民於水火,只能統一,但統一的路上阻力重重。史學家那幫刀筆客不懂他,六國昏弱的君臣不懂他,甚至他的兒子,最信任的將領都不懂他。他是一個真正的孤獨者。獨自一人推著統一的歷史車輪碾壓一切,為維護統一就在六國貴族復辟無力阻擋時也要拿自己的老秦人去統一南粵各部而不回援,就是這麼一人使歷代統治者的思想中流淌著統一的概念,不然,華夏大地恐怕也是各族政權林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