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論智商,是諸葛亮厲害還是司馬懿厲害?

古情濃意


個人認為諸葛武侯更勝一籌。

諸葛亮一直是中國的智慧化身,自劉備微末之時便已經跟隨,為劉備出謀劃策,定下鼎足三分的戰略目標。後來聯合孫權抵抗曹操得以分得荊州,再入蜀地,平定益州,可以說劉備的基業都是在諸葛亮的輔佐下,一刀一槍苦戰而來。而司馬懿則不然,曹操徵辟司馬懿入朝為官時羽翼已豐,大勢已成。曹操依賴的謀士更是荀彧,賈詡,郭嘉等人。在為其君主出謀劃策,克定天下上,顯然諸葛亮更勝一籌。

諸葛北伐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爭。

司馬懿在軍略上能拿的出手的戰役就是抵抗諸葛亮北伐上,讓諸葛亮多次出兵而沒有結果。但我們要知道的是,這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爭。自古兩軍交鋒,攻難而守易。且魏國佔據中原的繁華地區,而蜀國只有一州之地,兩國的實力更是差距巨大。

有人可能會說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不是說明諸葛亮的愚蠢麼?諸葛亮又何嘗不知道這個問題。但是如果不北伐,奪權曹魏邊境人口,騷擾其發展,以曹魏的實力,發展數年大軍西進,蜀國將無力抵擋。所以諸葛亮只能不斷北伐,寄希望於此消彼長下的消耗戰。而諸葛亮能以弱攻強,讓司馬懿一直採取守勢,更是證明了諸葛亮在軍事上的聰慧。

諸葛亮善於謀國,而司馬懿善於謀身

唯結果論者會說諸葛亮再聰明也是落得殫精竭慮病死五丈原的結果,而司馬懿卻在高平陵之變後掌握了國家的權利。甚至其後人更是篡奪了魏國,尊司馬懿為宣皇帝。我覺得這不是司馬懿能拿出來吹的點,只能說司馬懿更陰險,更善於謀劃自己和家族,謀的是一世榮華和權力慾望。而諸葛亮戰略眼光,智謀韜略,為國而謀,謀的是千古美名。


胖哥侃歷史


各有千秋,雙方在行政能力,政治,謀略方面都非常出色,在軍事方面司馬懿要強於諸葛亮,我們可以把二人生平的各個方面做一個詳細的比較。

一,謀略方面;《三國志》沒有專門為司馬懿立傳,所以對於司馬懿的評價只能來自於其他人的傳記中的敘述,司馬懿在曹操手下任職的時候,曾經多次為曹操提出過建設性的意見,比如說在奪取漢中後建議曹操“得隴望蜀”乘勢以圖巴蜀,在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時候,建議曹操聯合孫權挫敗了關羽的鋒芒等等,說明司馬懿對於軍事戰略和政治謀略方面是非常有見地的,而這一點諸葛亮的表現卻乏善可陳,雖然千百年來的“豬粉”一直都把《隆中對》奉為“千古絕唱”而對諸葛亮進行跪舔,實際上這個所謂的“千古絕唱”是來自於魯肅在七年前提出的“榻上策”,說的好聽一點是“拾人牙慧”,說的難聽一點是剽竊了魯肅的戰略思想,而且,這個《隆中對》究竟是劉備在窮困潦倒,寄寓荊州的時候提出來的還是後期根據已經發生的事情逐步完善的還很難判斷,從劉備拼命爭奪漢中的時候諸葛亮表現出來的彷徨猶豫來看,諸葛亮並不瞭解漢中對於蜀漢的重要性,當然也就談不上他能在十年前就做出那個“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的戰略規劃了,即使是我們承認諸葛亮確實是做出了《隆中對》這樣的戰略規劃,也不代表他就比司馬懿高明,司馬懿提出的戰略建議也是非常高質量的,不過是因為他沒有系統性的總結,提煉集結成書而已,而且《隆中對》的戰略思想和發展方向,也不是隻有諸葛亮才看的到,因為當時的天下除了曹操,孫權佔據的地方,也只有荊益二州了,除此之外已經沒有任何發展的空間了。

二,治國理政方面;這一點諸葛亮要強於司馬懿,曹魏是一個成熟,穩定的政權,而且人才濟濟,政治穩定,經濟發達,而蜀漢政權是劉備“鳩佔鵲巢”奪來的,內部派系林立,經濟落後,根基也不穩定,蜀漢政權的所有政治,經濟,文化,法律,軍事方面的建設,都凸顯了諸葛亮過人的治國理政能力,司馬懿雖然也達到了國家最高軍政長官的地位,但是他更多的是享受了前人打下的堅實的基礎,他自己並沒有付出多少努力。

三,軍事方面的成就;雙方都是文臣領兵,但是司馬懿要遠勝於諸葛亮,他的第一次軍事實踐,就是“剋日擒孟達”,在得到孟達反叛的消息後,司馬懿違反常規,先斬後奏,不請旨就直接發兵,八天時間急行軍1200裡(古代行軍的常規速度是一天30裡,稱為“一舍”,三國時期有提高但是也不會超過一天50裡,所以孟達才會誤認為司馬懿至少要一個月才能到達),到達之後立刻日夜猛攻,打了16天,拿下了孟達。表現出了非常出色的軍事素養和當機立斷的大將風範。

建興九年,十二年,司馬懿跟諸葛亮有兩次交鋒,在滷城之戰中,司馬懿進攻,諸葛亮守南北二山,司馬懿受挫,但是沒有什麼重大的損失,“豬粉”們津津樂道的“斬甲首三千”並不是這次戰鬥,而是一年前的建興八年,蜀漢魏延,高翔等“西入羌中,與魏後將軍費耀,雍州刺史郭淮戰於陽溪,大破淮等”。曹魏真正的損失是諸葛亮“糧盡退兵”的時候,張郃於木門中流矢負傷身死,這次戰鬥表面上是諸葛亮佔了上風之後退兵,但是司馬懿部卻有很多將領因為這次戰鬥獲得了晉升,而蜀漢政權方面卻悄然無聲,連“射殺曹魏右將軍張郃”這樣的“大功”,都無人獲得升賞,至少說明蜀漢方面根本就不知道張郃死了。

雖然建興九年的蜀魏交鋒中,諸葛亮略佔上風,但是司馬懿卻把蜀漢軍隊的底細和諸葛亮的水平摸透了,他在蜀漢撤軍後就斷言蜀漢軍隊最大的問題在於糧草和後勤保障,諸葛亮如果想要再次“入寇”,必在“三捻”(農作物三次收穫)之後,而且諸葛亮前四次奪取州郡的企圖都沒有實現,再出兵肯定會尋求野戰,地點肯定會在隴東。後來事情的發展完全是按照司馬懿的預料,三年後,諸葛亮挾傾國之兵,放棄了過去一直實行的“安從坦途,平取隴右”的戰略,出斜谷進入關中。

這一次諸葛亮的北伐是跟孫權遙相呼應,共同出兵的,自赤壁之戰以後,魏吳雙方發生了多次戰鬥,東吳政權對於北伐的熱情比蜀漢更加高漲,所以,曹魏一直都把孫權視為主要的對手,曹仁,滿寵,曹休,張遼等曹魏名將都長期奮戰在東線,建興十二年的這一次,魏明帝更是親率三路大軍對付孫權,而在西部戰場,依然是隻有郭淮的邊防軍和司馬懿的部隊。由於司馬懿準確的預測了蜀漢的“入寇”時間和線路,所以,司馬懿跨過渭河,背水結營,擺出了積極防禦的態勢,按他判斷“亮若勇者,則延武功山而東行”,則雙方就要進行決戰,“若西入五丈原,則諸軍無事矣”,這就是說,如果諸葛亮不敢向東進軍長安方向,就只能在關中地區的西部進行騷擾,不會造成什麼重大威脅,結果,諸葛亮出斜谷後果然向西進入五丈原,至此,可以說諸葛亮自三年前開始的每一步都在司馬懿的預料之中。

如果說雙方的第一次交鋒,諸葛亮略佔上風,到了這一次,司馬懿至少在戰略規劃上已經跟諸葛亮難分伯仲了,他預測到了諸葛亮“入寇”的時間和路線,但是沒有預料到諸葛亮還準備了另一個方案~向西爭奪北原,隔絕隴道,是雍州刺史郭淮,這個在西北邊疆征戰了15年的宿將,及時的向司馬懿建議,並親自率軍彌補了這一疏忽,而且在北原兩次擊敗了諸葛亮的進攻,把諸葛亮死死的困在五丈原,進退失據,活活的拖死。

關於這次戰鬥,從古至今有無數的人譏笑司馬懿“畏蜀如虎”,甚至連諸葛亮以巾幗進行侮辱都能忍受,任蜀軍“來去自如”,事實上,諸葛亮雖然來勢洶洶,但是司馬懿已經佔據了戰略上的完全主動,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司馬懿和郭淮已經把諸葛亮的每一步戰略意圖都洞察先機,把諸葛亮困死在五丈原,至少在“上兵伐謀”這個層面,諸葛亮已經輸了。而蜀漢的盟軍孫權被魏明帝擊退,在“伐交”方面曹魏又勝一籌。古往今來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嘲笑司馬懿不敢應戰,諸葛亮無論如何挑釁都無濟於事,其實,這不過是一些“豬粉”在為諸葛亮的失敗找藉口而已,你諸葛亮如果真有本事,何必要管司馬懿出不出戰呢?你直接帶兵去打司馬懿的營寨就行了啊,你不是厲害嗎?你不是能打嗎?當年陸遜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在夷陵跟劉備對峙了大半年都是堅壁自守,等待戰機,怎麼司馬懿才守了三個月就要受“豬粉”們這樣的侮辱呢?

司馬懿堅守不戰,用最小的代價,用自己後勤便利,本土作戰的優勢,去剋制勞師糜餉,後勤不繼的蜀漢軍隊,以己之長,克敵之短又有什麼不對,難道敵人一挑戰就一定要出營廝殺才算得上是好漢?


狼的影子716


所以,我們在這裡為大家細細分析一下,看究竟誰更勝一籌?

首先,對於當時天下形勢的判斷,兩人頗有相似之處。司馬懿見漢朝國運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藉口自己有風痺病在河內隱居;諸葛亮亦有同樣判斷,他也不想在劉表手下出仕,所以長期在隆中隱居。

其次,兩人出來做事都是因為政治人物的力邀。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而曹操徵召司馬懿亦有兩次,第一次是建安六年,第二次是建安十三年。差別在於劉備是使軟的,曹操則使硬的,對使者說,“若覆盤桓,便收之”。司馬懿畏懼,只得就職。

第三,出山之後,兩人都不是一下子成為首席智囊。與演義中的誇張不同,歷史上諸葛亮一開始並未參與劉備陣營的軍事謀劃,赤壁之戰後,他被任命為軍師中郎將,具體事務是: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也就是說他是搞後勤的。至於司馬懿,一開始做的是文秘工作(文學掾),後來又做曹丕的文教侍從(中庶子),曹操的軍事參謀(軍司馬)、曹丕的秘書長(丞相長史)等官職,主要就是給曹操、曹丕出主意。

第四,諸葛亮當大政是在劉備死後,司馬懿真正出頭也是在曹操死後。諸葛亮的地位大家都清楚,咱講一下司馬懿。曹丕時期,下詔對司馬懿說:“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曹丕死後,司馬懿又成了輔政大臣。所以此後便是諸葛和司馬的對峙。

在三國演義裡,我們常看到諸葛亮如何聰明,司馬懿如何被戲弄的情節。但事實並沒有如此,司馬懿沒犯太大的錯誤,唯一的錯,可能就是張郃的死,與他有莫大關係(感興趣的話,就專門問這個問題,另答)。

對於自己的對手,司馬懿的判斷是:1、諸葛亮兩次出祁山,一次攻陳倉,都受挫而返。即使以後他還會出兵,將不再攻城,而是尋求野戰。2、諸葛亮常以糧少為恨,回去後必然廣積糧草。3、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所以他的結論是:“(諸葛)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應該說,就大局而言,司馬懿的話一點都沒錯,諸葛亮最終還是輸給了他。

大家所不知的是,諸葛亮死後,蜀漢發生楊儀、魏延內訌事件之際,司馬懿曾打算乘此機會,一舉滅蜀——但曹睿覺得沒必要,就此作罷。

事實上,如果給諸葛亮和司馬懿完全相同的條件,我也認為諸葛亮更可能是最後的勝者。但在當時的魏蜀懸殊對比之下,司馬懿毫無疑問成了掌握主動權的那個人。司馬懿的一生,幾乎沒有什麼大的失敗,對諸葛亮,你不能不說他是勝者;對孫權,他也是勝者;對公孫淵,他更是勝者。

所以這麼說吧,司馬懿是一個善於用好自己手裡每一張牌的人,在這樣的人面前,哪怕是諸葛亮,也佔不到太大上風。

當然,司馬懿最大的長處,還在於他生了兩個智商極高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都比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更有政治手腕和權力地位。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個人認為在天賦上面諸葛亮略勝一籌。在後天努力方面他遠不如司馬懿,司馬懿典型屬於在惡劣的環境中,經過生活的磨練,不斷練就了非常深厚的內功。諸葛亮有劉備的支持和信任。司馬懿有的是曹操和曹氏家族對他的懷疑,可他的能力確實很大需要用他,他的成長和創業環境遠不如諸葛亮。和那種惡劣的環境,他的內功和後天的成長讓他和諸葛亮成了平手,甚至略勝於諸葛亮,從諸葛亮送她女人衣服這一件事情就能看出來,諸葛亮那麼聰明的人,他肯定認為司馬懿會急,他才會這樣做,從心理上來說他肯定換位思考過如是他他也會急,才會這樣做,就足以證明司馬懿的內功遠在他之上,高手過招,有時候過多,比的是內功,事實證明,人還是要做一個被別人需要的人。我個人認為,從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比拼中,讓自己深刻明白一個道理。三分天賦,七分靠後天努力。天資可以差一點,但是隻要後天努力,是可以贏到最後的。就學習而言個人更喜歡司馬懿,因為天賦這個東西是沒有辦法的,而司馬懿身上有很多值得人去學習的東西,如怎樣苦練心智和內功,但人要把學的東西用到正義和好的地方去,又要去掉他身上那些不好的東西。純屬個人見解,把個人學習的成果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向大家學習。寫的不好,希望理解原諒。


絕處重生6


這要看從哪個角度。從治國的角度來說,兩人應該旗鼓相當,身居高位之後,都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可見兩人的治國理政才能都不錯。從軍事的角度來說,司馬懿當然更勝一籌,司馬懿與諸葛亮對壘的時候,只是一個相當於方面軍主帥的角色,而諸葛亮已經是蜀漢政權的丞相,可以舉全國之軍來戰司馬懿的偏師,但是雙方的作戰,明顯曹魏政權更佔上風。諸葛亮治軍嚴謹,但是用兵過於謹慎。司馬懿擊敗孟達和公孫康之戰都堪稱經典。從權謀之術來看,那司馬懿更在諸葛亮之上,司馬懿能裝病欺騙政敵,更能瞅準時機發動高平陵之變掌控曹魏朝政大權,最終奠定了晉朝的基業。和諸葛亮的一片赤誠之心相比,不知要強了多少。


古風93814281


當然是司馬懿了,三國志不同於三國演義,諸葛亮出師表就表明了,伐魏蜀亡不伐蜀亦亡,諸葛亮的益州疲弊,一直沒有解決,而蜀國在失去關羽張飛之後,一直沒有可以用的人,而魏延諸葛亮不信任,嘔心瀝血、積勞成疾

司馬懿聰明的地方在於,藏拙曹操面前沒表現出才能,而對諸葛亮的對決中,一直避重就輕,而諸葛亮除了驚豔的出場,之後一直有各種問題,司馬懿軟中帶鋼,在曹操死了之後,立即掌握魏國的大權


閒來寫就青山在


我覺得是諸葛。就看在諸葛北伐這段時間弄死了多少北魏名將,如夏侯淵,張郃。等等。而以當時蜀之國力尚可如此。反觀司馬以魏之國力。魏將之強又如何呢?


牽著傳說漫步


司馬懿比諸葛亮聰明更勝一籌,因為司馬懿一直和諸葛亮正面對抗,以守為攻,把諸葛亮身體託垮把蜀國託垮,最後奪取魏國,建立自己的建國偉業,成就自己一凡事業。


手機用戶名白楊


諸葛亮差遠了


用戶63650535263


論智商,司馬懿被諸葛亮坑怕了。如果說“空城計”是他們兩人聯手演的一出雙簧,在鬥智的比拼上平分秋色。那麼在上方谷,他差點就被諸葛亮燒成灰了,五丈原更是他的恥辱,被一個木頭人嚇得扭頭就跑。就吃虧的回數上看,司馬懿輸了一籌。


但歷史就是那麼搞笑,無論“十項全能“諸葛亮怎麼努力,他的大願望就是實現不了。這也不能怪他,在三國前期,英雄倍出,什麼樣的能人一股腦全鑽出來了。呂布武功天下無雙,夠厲害了吧,偏偏出了“三英戰呂布”的情況,結果也只能敗走。後來的馬超也是讓人看了都怕,沒想到“虎侯”許諸比他還野,大冬天的,光個膀子就跟馬超打上了。赤壁之戰更是周瑜和諸葛亮通力合作的結果,少一方,這仗沒法打。可以說,那時候基本都是一物降一物,誰都成不了一枝獨秀的愛因斯坦。諸葛亮能讓一窮二白的玄德成為一方霸主,那乾的都是不走尋常路的事,借東風借箭借荊州,後來居然還借了孫權的妹妹伺候了劉備幾年,這全是燒腦活動啊,能力可見一斑。後來說諸葛亮被司馬懿拖死,這事不該歸到他那,還是前期孔明用腦過度給害的。而司馬懿真正發光發熱的時候,已是三國後半期了,他一來夠聰明,二來活得長看得多經驗多,三來大多狠角色不是老了就是死了,對手也不多,多研究研究孔明,打仗就差不多了。跟孔明鬥了幾年他那智商得重了好幾斤吧。



諸葛亮死後,跟司馬懿斗的,基本都是官二代官三代了,別說虎口拔牙了,連靠近的膽量都得運好幾口氣。張飛、關羽名滿天下,他們的兒子張苞、關興就不行了,幾仗打下來,諸葛亮的眼珠子都要掉下來了。曹操這邊也一個卵樣,曹睿的三叔曹休被陸遜收拾得自殺了,四叔曹真基本被諸葛亮給嚇死了。可以明顯看出,這些後生實力都不濟,哪是司馬懿的對手哇。

各路豪傑鬥來鬥去,把最好的智力都給了那幾年,耗得差不多了,司馬懿突然冒出來,自然不必那麼辛苦,白白撿了個大便宜。再加上那幾年你爭我伐,動不動就是幾十萬人打群架,百姓苦不堪言,都想早點穩定下來。所以,司馬懿後來做得一統江湖的事,百姓也是支持的。有了天時地利人和,司馬家要還統一不了,就不配做諸葛亮的對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