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论智商,是诸葛亮厉害还是司马懿厉害?

古情浓意


个人认为诸葛武侯更胜一筹。

诸葛亮一直是中国的智慧化身,自刘备微末之时便已经跟随,为刘备出谋划策,定下鼎足三分的战略目标。后来联合孙权抵抗曹操得以分得荆州,再入蜀地,平定益州,可以说刘备的基业都是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一刀一枪苦战而来。而司马懿则不然,曹操征辟司马懿入朝为官时羽翼已丰,大势已成。曹操依赖的谋士更是荀彧,贾诩,郭嘉等人。在为其君主出谋划策,克定天下上,显然诸葛亮更胜一筹。

诸葛北伐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

司马懿在军略上能拿的出手的战役就是抵抗诸葛亮北伐上,让诸葛亮多次出兵而没有结果。但我们要知道的是,这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自古两军交锋,攻难而守易。且魏国占据中原的繁华地区,而蜀国只有一州之地,两国的实力更是差距巨大。

有人可能会说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不是说明诸葛亮的愚蠢么?诸葛亮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不北伐,夺权曹魏边境人口,骚扰其发展,以曹魏的实力,发展数年大军西进,蜀国将无力抵挡。所以诸葛亮只能不断北伐,寄希望于此消彼长下的消耗战。而诸葛亮能以弱攻强,让司马懿一直采取守势,更是证明了诸葛亮在军事上的聪慧。

诸葛亮善于谋国,而司马懿善于谋身

唯结果论者会说诸葛亮再聪明也是落得殚精竭虑病死五丈原的结果,而司马懿却在高平陵之变后掌握了国家的权利。甚至其后人更是篡夺了魏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我觉得这不是司马懿能拿出来吹的点,只能说司马懿更阴险,更善于谋划自己和家族,谋的是一世荣华和权力欲望。而诸葛亮战略眼光,智谋韬略,为国而谋,谋的是千古美名。


胖哥侃历史


各有千秋,双方在行政能力,政治,谋略方面都非常出色,在军事方面司马懿要强于诸葛亮,我们可以把二人生平的各个方面做一个详细的比较。

一,谋略方面;《三国志》没有专门为司马懿立传,所以对于司马懿的评价只能来自于其他人的传记中的叙述,司马懿在曹操手下任职的时候,曾经多次为曹操提出过建设性的意见,比如说在夺取汉中后建议曹操“得陇望蜀”乘势以图巴蜀,在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时候,建议曹操联合孙权挫败了关羽的锋芒等等,说明司马懿对于军事战略和政治谋略方面是非常有见地的,而这一点诸葛亮的表现却乏善可陈,虽然千百年来的“猪粉”一直都把《隆中对》奉为“千古绝唱”而对诸葛亮进行跪舔,实际上这个所谓的“千古绝唱”是来自于鲁肃在七年前提出的“榻上策”,说的好听一点是“拾人牙慧”,说的难听一点是剽窃了鲁肃的战略思想,而且,这个《隆中对》究竟是刘备在穷困潦倒,寄寓荆州的时候提出来的还是后期根据已经发生的事情逐步完善的还很难判断,从刘备拼命争夺汉中的时候诸葛亮表现出来的彷徨犹豫来看,诸葛亮并不了解汉中对于蜀汉的重要性,当然也就谈不上他能在十年前就做出那个“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的战略规划了,即使是我们承认诸葛亮确实是做出了《隆中对》这样的战略规划,也不代表他就比司马懿高明,司马懿提出的战略建议也是非常高质量的,不过是因为他没有系统性的总结,提炼集结成书而已,而且《隆中对》的战略思想和发展方向,也不是只有诸葛亮才看的到,因为当时的天下除了曹操,孙权占据的地方,也只有荆益二州了,除此之外已经没有任何发展的空间了。

二,治国理政方面;这一点诸葛亮要强于司马懿,曹魏是一个成熟,稳定的政权,而且人才济济,政治稳定,经济发达,而蜀汉政权是刘备“鸠占鹊巢”夺来的,内部派系林立,经济落后,根基也不稳定,蜀汉政权的所有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方面的建设,都凸显了诸葛亮过人的治国理政能力,司马懿虽然也达到了国家最高军政长官的地位,但是他更多的是享受了前人打下的坚实的基础,他自己并没有付出多少努力。

三,军事方面的成就;双方都是文臣领兵,但是司马懿要远胜于诸葛亮,他的第一次军事实践,就是“克日擒孟达”,在得到孟达反叛的消息后,司马懿违反常规,先斩后奏,不请旨就直接发兵,八天时间急行军1200里(古代行军的常规速度是一天30里,称为“一舍”,三国时期有提高但是也不会超过一天50里,所以孟达才会误认为司马懿至少要一个月才能到达),到达之后立刻日夜猛攻,打了16天,拿下了孟达。表现出了非常出色的军事素养和当机立断的大将风范。

建兴九年,十二年,司马懿跟诸葛亮有两次交锋,在卤城之战中,司马懿进攻,诸葛亮守南北二山,司马懿受挫,但是没有什么重大的损失,“猪粉”们津津乐道的“斩甲首三千”并不是这次战斗,而是一年前的建兴八年,蜀汉魏延,高翔等“西入羌中,与魏后将军费耀,雍州刺史郭淮战于阳溪,大破淮等”。曹魏真正的损失是诸葛亮“粮尽退兵”的时候,张郃于木门中流矢负伤身死,这次战斗表面上是诸葛亮占了上风之后退兵,但是司马懿部却有很多将领因为这次战斗获得了晋升,而蜀汉政权方面却悄然无声,连“射杀曹魏右将军张郃”这样的“大功”,都无人获得升赏,至少说明蜀汉方面根本就不知道张郃死了。

虽然建兴九年的蜀魏交锋中,诸葛亮略占上风,但是司马懿却把蜀汉军队的底细和诸葛亮的水平摸透了,他在蜀汉撤军后就断言蜀汉军队最大的问题在于粮草和后勤保障,诸葛亮如果想要再次“入寇”,必在“三捻”(农作物三次收获)之后,而且诸葛亮前四次夺取州郡的企图都没有实现,再出兵肯定会寻求野战,地点肯定会在陇东。后来事情的发展完全是按照司马懿的预料,三年后,诸葛亮挟倾国之兵,放弃了过去一直实行的“安从坦途,平取陇右”的战略,出斜谷进入关中。

这一次诸葛亮的北伐是跟孙权遥相呼应,共同出兵的,自赤壁之战以后,魏吴双方发生了多次战斗,东吴政权对于北伐的热情比蜀汉更加高涨,所以,曹魏一直都把孙权视为主要的对手,曹仁,满宠,曹休,张辽等曹魏名将都长期奋战在东线,建兴十二年的这一次,魏明帝更是亲率三路大军对付孙权,而在西部战场,依然是只有郭淮的边防军和司马懿的部队。由于司马懿准确的预测了蜀汉的“入寇”时间和线路,所以,司马懿跨过渭河,背水结营,摆出了积极防御的态势,按他判断“亮若勇者,则延武功山而东行”,则双方就要进行决战,“若西入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这就是说,如果诸葛亮不敢向东进军长安方向,就只能在关中地区的西部进行骚扰,不会造成什么重大威胁,结果,诸葛亮出斜谷后果然向西进入五丈原,至此,可以说诸葛亮自三年前开始的每一步都在司马懿的预料之中。

如果说双方的第一次交锋,诸葛亮略占上风,到了这一次,司马懿至少在战略规划上已经跟诸葛亮难分伯仲了,他预测到了诸葛亮“入寇”的时间和路线,但是没有预料到诸葛亮还准备了另一个方案~向西争夺北原,隔绝陇道,是雍州刺史郭淮,这个在西北边疆征战了15年的宿将,及时的向司马懿建议,并亲自率军弥补了这一疏忽,而且在北原两次击败了诸葛亮的进攻,把诸葛亮死死的困在五丈原,进退失据,活活的拖死。

关于这次战斗,从古至今有无数的人讥笑司马懿“畏蜀如虎”,甚至连诸葛亮以巾帼进行侮辱都能忍受,任蜀军“来去自如”,事实上,诸葛亮虽然来势汹汹,但是司马懿已经占据了战略上的完全主动,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司马懿和郭淮已经把诸葛亮的每一步战略意图都洞察先机,把诸葛亮困死在五丈原,至少在“上兵伐谋”这个层面,诸葛亮已经输了。而蜀汉的盟军孙权被魏明帝击退,在“伐交”方面曹魏又胜一筹。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嘲笑司马懿不敢应战,诸葛亮无论如何挑衅都无济于事,其实,这不过是一些“猪粉”在为诸葛亮的失败找借口而已,你诸葛亮如果真有本事,何必要管司马懿出不出战呢?你直接带兵去打司马懿的营寨就行了啊,你不是厉害吗?你不是能打吗?当年陆逊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在夷陵跟刘备对峙了大半年都是坚壁自守,等待战机,怎么司马懿才守了三个月就要受“猪粉”们这样的侮辱呢?

司马懿坚守不战,用最小的代价,用自己后勤便利,本土作战的优势,去克制劳师糜饷,后勤不继的蜀汉军队,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又有什么不对,难道敌人一挑战就一定要出营厮杀才算得上是好汉?


狼的影子716


所以,我们在这里为大家细细分析一下,看究竟谁更胜一筹?

首先,对于当时天下形势的判断,两人颇有相似之处。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病在河内隐居;诸葛亮亦有同样判断,他也不想在刘表手下出仕,所以长期在隆中隐居。

其次,两人出来做事都是因为政治人物的力邀。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而曹操征召司马懿亦有两次,第一次是建安六年,第二次是建安十三年。差别在于刘备是使软的,曹操则使硬的,对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司马懿畏惧,只得就职。

第三,出山之后,两人都不是一下子成为首席智囊。与演义中的夸张不同,历史上诸葛亮一开始并未参与刘备阵营的军事谋划,赤壁之战后,他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具体事务是: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也就是说他是搞后勤的。至于司马懿,一开始做的是文秘工作(文学掾),后来又做曹丕的文教侍从(中庶子),曹操的军事参谋(军司马)、曹丕的秘书长(丞相长史)等官职,主要就是给曹操、曹丕出主意。

第四,诸葛亮当大政是在刘备死后,司马懿真正出头也是在曹操死后。诸葛亮的地位大家都清楚,咱讲一下司马懿。曹丕时期,下诏对司马懿说:“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曹丕死后,司马懿又成了辅政大臣。所以此后便是诸葛和司马的对峙。

在三国演义里,我们常看到诸葛亮如何聪明,司马懿如何被戏弄的情节。但事实并没有如此,司马懿没犯太大的错误,唯一的错,可能就是张郃的死,与他有莫大关系(感兴趣的话,就专门问这个问题,另答)。

对于自己的对手,司马懿的判断是:1、诸葛亮两次出祁山,一次攻陈仓,都受挫而返。即使以后他还会出兵,将不再攻城,而是寻求野战。2、诸葛亮常以粮少为恨,回去后必然广积粮草。3、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所以他的结论是:“(诸葛)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应该说,就大局而言,司马懿的话一点都没错,诸葛亮最终还是输给了他。

大家所不知的是,诸葛亮死后,蜀汉发生杨仪、魏延内讧事件之际,司马懿曾打算乘此机会,一举灭蜀——但曹睿觉得没必要,就此作罢。

事实上,如果给诸葛亮和司马懿完全相同的条件,我也认为诸葛亮更可能是最后的胜者。但在当时的魏蜀悬殊对比之下,司马懿毫无疑问成了掌握主动权的那个人。司马懿的一生,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失败,对诸葛亮,你不能不说他是胜者;对孙权,他也是胜者;对公孙渊,他更是胜者。

所以这么说吧,司马懿是一个善于用好自己手里每一张牌的人,在这样的人面前,哪怕是诸葛亮,也占不到太大上风。

当然,司马懿最大的长处,还在于他生了两个智商极高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比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更有政治手腕和权力地位。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个人认为在天赋上面诸葛亮略胜一筹。在后天努力方面他远不如司马懿,司马懿典型属于在恶劣的环境中,经过生活的磨练,不断练就了非常深厚的内功。诸葛亮有刘备的支持和信任。司马懿有的是曹操和曹氏家族对他的怀疑,可他的能力确实很大需要用他,他的成长和创业环境远不如诸葛亮。和那种恶劣的环境,他的内功和后天的成长让他和诸葛亮成了平手,甚至略胜于诸葛亮,从诸葛亮送她女人衣服这一件事情就能看出来,诸葛亮那么聪明的人,他肯定认为司马懿会急,他才会这样做,从心理上来说他肯定换位思考过如是他他也会急,才会这样做,就足以证明司马懿的内功远在他之上,高手过招,有时候过多,比的是内功,事实证明,人还是要做一个被别人需要的人。我个人认为,从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比拼中,让自己深刻明白一个道理。三分天赋,七分靠后天努力。天资可以差一点,但是只要后天努力,是可以赢到最后的。就学习而言个人更喜欢司马懿,因为天赋这个东西是没有办法的,而司马懿身上有很多值得人去学习的东西,如怎样苦练心智和内功,但人要把学的东西用到正义和好的地方去,又要去掉他身上那些不好的东西。纯属个人见解,把个人学习的成果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向大家学习。写的不好,希望理解原谅。


绝处重生6


这要看从哪个角度。从治国的角度来说,两人应该旗鼓相当,身居高位之后,都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两人的治国理政才能都不错。从军事的角度来说,司马懿当然更胜一筹,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垒的时候,只是一个相当于方面军主帅的角色,而诸葛亮已经是蜀汉政权的丞相,可以举全国之军来战司马懿的偏师,但是双方的作战,明显曹魏政权更占上风。诸葛亮治军严谨,但是用兵过于谨慎。司马懿击败孟达和公孙康之战都堪称经典。从权谋之术来看,那司马懿更在诸葛亮之上,司马懿能装病欺骗政敌,更能瞅准时机发动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朝政大权,最终奠定了晋朝的基业。和诸葛亮的一片赤诚之心相比,不知要强了多少。


古风93814281


当然是司马懿了,三国志不同于三国演义,诸葛亮出师表就表明了,伐魏蜀亡不伐蜀亦亡,诸葛亮的益州疲弊,一直没有解决,而蜀国在失去关羽张飞之后,一直没有可以用的人,而魏延诸葛亮不信任,呕心沥血、积劳成疾

司马懿聪明的地方在于,藏拙曹操面前没表现出才能,而对诸葛亮的对决中,一直避重就轻,而诸葛亮除了惊艳的出场,之后一直有各种问题,司马懿软中带钢,在曹操死了之后,立即掌握魏国的大权


闲来写就青山在


我觉得是诸葛。就看在诸葛北伐这段时间弄死了多少北魏名将,如夏侯渊,张郃。等等。而以当时蜀之国力尚可如此。反观司马以魏之国力。魏将之强又如何呢?


牵着传说漫步


司马懿比诸葛亮聪明更胜一筹,因为司马懿一直和诸葛亮正面对抗,以守为攻,把诸葛亮身体托垮把蜀国托垮,最后夺取魏国,建立自己的建国伟业,成就自己一凡事业。


手机用户名白杨


诸葛亮差远了


用户63650535263


论智商,司马懿被诸葛亮坑怕了。如果说“空城计”是他们两人联手演的一出双簧,在斗智的比拼上平分秋色。那么在上方谷,他差点就被诸葛亮烧成灰了,五丈原更是他的耻辱,被一个木头人吓得扭头就跑。就吃亏的回数上看,司马懿输了一筹。


但历史就是那么搞笑,无论“十项全能“诸葛亮怎么努力,他的大愿望就是实现不了。这也不能怪他,在三国前期,英雄倍出,什么样的能人一股脑全钻出来了。吕布武功天下无双,够厉害了吧,偏偏出了“三英战吕布”的情况,结果也只能败走。后来的马超也是让人看了都怕,没想到“虎侯”许诸比他还野,大冬天的,光个膀子就跟马超打上了。赤壁之战更是周瑜和诸葛亮通力合作的结果,少一方,这仗没法打。可以说,那时候基本都是一物降一物,谁都成不了一枝独秀的爱因斯坦。诸葛亮能让一穷二白的玄德成为一方霸主,那干的都是不走寻常路的事,借东风借箭借荆州,后来居然还借了孙权的妹妹伺候了刘备几年,这全是烧脑活动啊,能力可见一斑。后来说诸葛亮被司马懿拖死,这事不该归到他那,还是前期孔明用脑过度给害的。而司马懿真正发光发热的时候,已是三国后半期了,他一来够聪明,二来活得长看得多经验多,三来大多狠角色不是老了就是死了,对手也不多,多研究研究孔明,打仗就差不多了。跟孔明斗了几年他那智商得重了好几斤吧。



诸葛亮死后,跟司马懿斗的,基本都是官二代官三代了,别说虎口拔牙了,连靠近的胆量都得运好几口气。张飞、关羽名满天下,他们的儿子张苞、关兴就不行了,几仗打下来,诸葛亮的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曹操这边也一个卵样,曹睿的三叔曹休被陆逊收拾得自杀了,四叔曹真基本被诸葛亮给吓死了。可以明显看出,这些后生实力都不济,哪是司马懿的对手哇。

各路豪杰斗来斗去,把最好的智力都给了那几年,耗得差不多了,司马懿突然冒出来,自然不必那么辛苦,白白捡了个大便宜。再加上那几年你争我伐,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人打群架,百姓苦不堪言,都想早点稳定下来。所以,司马懿后来做得一统江湖的事,百姓也是支持的。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司马家要还统一不了,就不配做诸葛亮的对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