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夫也瘋狂


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這是過去農村老人針對農村當家人出門而特意制定的老話。



意思是說農村當家人無論什麼事情要考慮的面面俱到,不能耽誤家裡的一切事物,比如想要出遠門,必須做好七件農民認為很重要的事情。

把家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置辦齊全以後再出門,否則你要是出了遠門,一連好幾天不回家,那麼得先考慮到了自己走了以後,家裡這一攤子是否有足夠的吃喝用度。必須給家人辦齊了才可以出遠門。過去就是都是當家人置辦家裡的東西。



八不歸是說這個當家人出去以後,如果有八件事情沒做好的話,那就別急著回來,等完成了這這事再回家不遲。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當年農村很講究道德禮儀,認為大男人應當在外面把祖宗教訓的這些道德禮儀做好才可以回家,不然的話對不起祖宗先人,又有什麼臉面見家裡人啊。

逢九出門空手回,是說三六九本來是媳婦回孃家的日子,這天如果當家的出門一般是陪媳婦孩子回孃家,去了以後難免丈母孃會留閨女和孩子住幾日,所以只好當家的兩手空空而歸,丈母孃即使要送啥東西,也是等媳婦回來時帶回家。因此當家的兩手空空回吧。

但這句老話只在過去有用,是提醒當家男人無論做什麼都要考慮的家裡人的感受的一句老話,現如今不好用了,因為現在男人只負責掙錢養家,花錢都是媳婦說了算,媳婦掌握經濟大權,所以老話成為了老去的話。現在用不上了。


悠然見東山


相信大家對“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這句老話非常的熟悉,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按照這樣的習慣來安排自己的出行,其中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句俗語其中的原因,其實這和時代的發展是有關係的,現代人很難理解古人的思維,更很難設身處地的站在古人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在古代非常明顯的兩個時代特徵就是:一是知識文化水平有限。大多數人的文化水平都是比較低的,普通人家的孩子很少有機會去接受教育,大多數人對時代的瞭解都是非常有限的。二是傳統道德對人的束縛比較嚴重。在以前社會的時候,法律體系建設不是特別完備,所以很多時候一些東西都要依賴於倫理道德文化。“七不出,八不入,逢九出門空手回”這句老話也受到了這兩個時代特點的影響,給人們的理解增加了一些困難。


“七不出”,通俗的理解就是逢初七的時候不要出遠門,但其實並非只有這麼簡單。對於這句俗語可以有兩方面的理解:一是和家中事物的安排有關係。這裡的七指的是每個家庭裡都會有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七件小事,不要看這七件事情比較小,但卻關係到家庭的正常運轉。如果在家裡的大人外出的時候沒有把這七件事情處理好,那家裡很有可能就會因此亂成一鍋粥。二是和傳統思想有關係。七的諧音其實是“妻”,初七的時候外出工作,其實就是初七的時候離開家門,也就是“妻離”。在當時人們對這種東西非常的避諱,自然要避開初七才離家了。以上兩種說法是當下最流行,也相對靠譜的理解,對人有一定的啟迪和幫助。


“八不入”,簡單說就是初八的時候不要從外地歸家,但其實在古代的時候它被賦予了另一層含義。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的交通不是特別好,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只能生活在一個地方。當時的人外出的話思鄉情懷都會比較重,因為外出的話很難再回到自己的家鄉,回去一次特別的麻煩和困難,所以才有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無奈。在外生活的人要遵守一些傳統文化道德的要求,“忠、義、孝、禮、信、悌、廉、恥”這八種基本的思想道德要求是人們都要遵守的。如果違背這八種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質,回家的話肯定免不了要被別人說閒話。


“逢九出門空手回”,這句俗語講的是初九的時候夫妻外出探親往往是男方一人獨自空手回來。人們一般會在初九的時候選擇和媳婦一同去丈母孃家省親,到了丈母孃家妻子往往會在自己的父母家多待幾天,丈夫因為要照看自己家裡的大小事情,所以會提前回家。丈母孃家給女婿帶的東西一般都是女兒帶回去,這樣會讓親家更加重視自己的女兒,這其實也是一種交往的技巧。“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這句老話現在看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管到什麼時候都需要處理好家中事情,才能夠離開家裡;不管在外面混的有多好,都要遵守基本的禮儀道德規範。


老農民說事


小農人以文會友,喜歡就點個關注吧,拜謝大家了!

這句老話不管是在過去的農村還是現在的農村,大家都是比較遵從的,逢七步出門,逢八不回家,逢九出門是非多。如果說問它有沒有道理,對於農村老人來說,祖宗留下來的都有道理,但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確實沒什麼道理,尤其對於經常出來的人來說,公司安排你哪天走,你還能因為這個忌諱去跟公司講麼,說不通的,所以這句老話現在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確實意義不是那麼重了。下面咱們就來講講這句老話的含義。

一,七不出門

聽爺爺講,過去的”跑商“的人總是挑日子走,因為在我們這一個習俗就是,”七“代表了妻,如果逢七出門的話就是”七離“寓意著妻離,如果初七出門會對夫妻的和睦和家庭關係帶來不好的影響。還有就是我們這又燒頭七的習俗,而燒頭七是為了撫送先人,如果我們選擇逢七走的話,會被人們看做是走向陽關道,是很不吉祥的,所以一般都不會選擇逢七出門。

二,八不歸

我們這的八不歸有自己的說法,跟別人傳言的那個做人講究孝、悌、信、忠、義、禮、廉、恥,沒有多大的關係。我們這主要就是因為”八“字和”人"字有著相像的形意,如果初八回家的話就是把人給分開了,在農村是很忌諱的,所以回家的日子還是要選好。

三,逢九出門空手回

滿九回孃家是我們這的一個習俗,一般在過完年初九那天媳婦會大包小包的提著禮物回孃家探親,而且一般都是待上三天、六天、九天在回來,這樣也是寓意三六九順順順,這樣對於媳婦來回去孃家的路上也能一路順風,而我們帶去的禮物最後都會給孃家留下,所以才會空手回來,也就是逢九出門空手回。

以上就是小農人對於這句俗語的一些理解,其實這句俗語都是對於過去條件不好的農村而言的,現在咱們出門都不看日子了,哪天天氣好了,哪天手裡錢多了,條件允許的話就回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行,如果看日子在走的話,估計那些“詩和遠方”什麼也看不到了,你們認為這句俗語有道理麼?歡迎留言討論哦!


布衣小農人


這句農村老話擱現在,不管是城裡人還是農村人都很重視,解讀版本也各不相同。相信大家都發現了,人們大多不喜歡數字4,因為它諧音si。不管是我們買車買房,還是城市裡樓層電梯都沒有數字4,這都是在有意避開不吉利的事。可以看出來,我們對很多數字很敏感,經常有很多解讀。那麼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是什麼意思呢?

七不出門,意思是說逢七不宜出門。至於典從何來已經無法考證,不過我們可以聯想到和七有關的日子,大概就是七夕了。也就是農曆七月七日,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因為這天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也寓意家人團聚的節日,而出門就意味著分別,所以就有了七不出門的說法。其實,這也是人們對一家人幸福團聚的一種美好的願望。

八不歸,說的是逢八不回老家。這麼說是因為,俗語說七上八下,意思八佔下風,不吉利。這在售樓部經常可以看到選房人的糾結,18樓房價便宜,但是又不想選18樓,糾結的就是寓意不好,怕住進去影響了運氣。當遠在他鄉要回來的時候,一般人們就會避開這一天,祈禱美好的明天。不過,我們在很多時候又喜歡數字8,因為它寓意發,這是不是有點詼諧。數字8也算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數字了。




對於逢九出門空手回這句話,我不贊同,因為我們家鄉都說要想走三六九,我也一直這樣掛在嘴邊。這就體現出了,我們中華民族地大物博民族眾多,有多地方的人文風俗,生活習慣差別還是很大的。

總之,這類俗語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是人們祈福平安,祈願和睦,祈禱一家人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


牧野小志


農村人對數字比較講究,像我們小城的公交車一直沒有四路車,好像人們很忌諱四這個數字,就連自家車掛牌也是儘量避開四,在人們的印象裡,“四”跟“死”是諧音,所以就不吉利,所以我們當地人都不喜歡四這個數字。至於七八九這三個數字倒沒有太多的忌諱,而且對於這三個數字各自的意思,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解釋。

平常的時候,人們非常喜歡“八”這個數字,因為“八”同“發”,買車掛牌的時候都希望有八這個數字。可是買樓的時候,人們卻都喜歡買七樓,不喜歡買八樓,理由是七上八下。十八樓的價格最低,因為沒有人願意購買十八樓,解釋的理由是,十八層是地獄。聽了這些解釋,是不是覺得有一些荒唐?可不管是不是荒唐,地方習俗就是這個樣子,大家也只能入鄉隨俗。說到這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這句話,也是每個人的理解各不相同。



七不出門,就是逢七不能出門,也就是說初七十七二十七,這三天不適宜出門,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的解釋不一樣。我理解的七不出門的原因是,七月初七這一天是七夕節,是牛郎和織女一年一度鵲橋相會的日子,他們夫妻分別一年,只有在七月初七這一天才能夠團聚,實在是太不容易。三百六十天的分別,所有的話都要等到這一天去訴說。

對於他們來說,七月初七這一天真是一刻值千金。善良的人們為了不打擾牛郎和織女相會,就決定七夕節這一天都不出門,可以讓牛郎織女安靜的待在一起,度過這美好的一天。凡間的人們,只需要晚上躲在葡萄架下面,偷偷的聽牛郎織女說的悄悄話。所以我認為七不出門,只是代表七夕節這一天。



八不歸,就是說初八十八二十八,在他鄉的人,這三天不適宜回家。本來八是個吉利數字,前面我已經說過,可在買樓的時候人們都認為七上八下,這時候八成了一個被忌諱的數字。我理解的這八不歸,或許也是跟七上八下有關吧。也有人說“八”字是“人”分開了,按照字型來解釋是有道理的,但是歸家是和家人團聚。又不是離家,怎麼能是分開呢?所以覺得這個解釋也有一點牽強。


逢九出門空手回。我們這裡都說,要想走三六九,就是說要離家出遠門的時候,最好選擇三六九這三個日子,出門辦事順利。可能各地風俗不同,有的地方卻說逢九出門空手回,這個空手回,有人說是去父母家裡的時候帶著東西去了,而回家的時候空手而歸。我覺得這話可能在過去有道理,但是現在相反了,現在很多年輕人去父母家的時候是空著手,而回自己家的時候卻大包小包的滿載而歸,不管逢八還是逢九出門都是如此。


靈子


農村老話“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啥意思?有道理嗎?

要說農村的規矩,可以說是很多的,很多老人堅持流傳下來的那一套。因為,對於他們而言,文化傳承必有價值,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農民堅守的規矩,大部分都可以從農村老話、農村俗語當中獲悉。比如就有這麼一句俗語,說的是“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為什麼出門還得看日子呢?


首先,七不出門,大年初七不適合,出門遠行。有人說,七這個數字不好聽,農村有“做七”的傳統。就是說,在人去世之後,沒逢七要做法事。還有人說,“七”同“妻”,初七出門離家相當於“妻離”,這個是很不吉利的。也有人說,七代表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如果沒有將這些家庭瑣事安排妥當,出門也不得安心。所以,在決定出門,要選定日子,不能初七出門,就是這個原因。

其次,八不歸,既有初八不回家,又說八德未行,不得歸家。對於第二句俗語,有人初八不回家,因為“八”同分開的“人”,從語意上是不吉利的。也有人認為,八代表的是八德,即忠孝禮儀悌信廉恥,作為家庭擔當,如果出門在外沒有做到這麼幾點,也是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所以,對於歸家,不說光宗耀祖,也得符合八德,不做坑門拐騙之事。



最後,逢九出門空手回,初九不適合出門,否則血本無歸。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宣揚九九歸一,初九是個位數當中最大的,也是戾氣最重的,這個時間出門,不利於成事。所以,有“初九出門惹是非”的說法。


綜上所述,農村的各種規矩,既有諧音,又有期盼,對於出門時間也是眾說紛紜,如果想要討個彩頭,大可遵守。但是,有些觀點雖然這麼說,但是也站不住腳,無論什麼時候出門,安全第一,按照現在的習慣,年假七天,初五初六已經上路了,等到初七也是離家較近的,還得考慮路上堵車問題。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