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為何對《蘭亭集序》愛到痴狂?如今這墨寶又身在何處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曆史上很有名氣的幾位君王之一,他不僅開創了貞觀之治,同時這個人也非常的尊師重教,十分重視文化。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君主,熱愛書法,尤其對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幾乎愛到瘋狂。


唐太宗李世民為何對《蘭亭集序》愛到痴狂?如今這墨寶又身在何處

李世民

《蘭亭集序》創作由來

《蘭亭集序》是東晉永和九年(354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當時四十多位風雅之士聚集在浙江紹興蘭亭,飲酒吟詩時,王羲之乘興寫下的書法與文章皆佳的盡善盡美之作品。

《蘭亭集序》記述了蘭亭周圍的山水之美和聚會時的歡樂心情,並抒發了作者對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法帖相傳共28行,324個字。字體瀟灑流暢,氣象萬千,其中二十多個“之”字,千姿百態,無一雷同。

王羲之後來又寫過幾次,但都沒有這個好,他感慨的說道:“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於是對這幅《蘭亭集序》尤其的珍視,甚至把它當做傳家之寶。


唐太宗李世民為何對《蘭亭集序》愛到痴狂?如今這墨寶又身在何處

王羲之


傳家之寶,引君王垂涎

李世民這個熱愛書法的人對於《蘭亭集序》自然是垂涎三尺。一次,李世民召集眾大臣在大明宮蓬萊殿賜宴。酒酣耳熱之時,李世民乘著酒興,揮筆在屏風之上寫就《飛白書》。

筆鋒剛勁有力,意境深遠,在座的大臣們紛紛喝彩,有的大臣就向皇上討教這書法如何寫的精彩,唐太宗面露喜色說道:“書學乃小道,然不能一蹴而就,應常年堅持不懈。我臨古人之書,絕不求其形似,只在骨力,乃得骨力而形自生……”

唐太宗李世民為何對《蘭亭集序》愛到痴狂?如今這墨寶又身在何處

飛白書

說著說著突然神情暗淡下來:“我李世民在這世上可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可偏偏就是得不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這真是我平生的一大憾事啊!”群臣聽到皇帝這麼說,都暗自記在心裡。御宴散後,便偷偷派手下人到各地尋找此書。

後來有人打聽到,《蘭亭集序》已經傳到了王羲之第七代孫子智永和尚手上。智永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出家做了和尚,但他和祖輩一樣,也是非常的熱愛書法,在他臨死前將這件傳家寶傳給了自己的弟子辯才和尚。

而這個辯才和尚也是對書法大有研究,他只看了一眼《蘭亭集序》,就已然知道這個東西是件無價之寶。

唐太宗李世民為何對《蘭亭集序》愛到痴狂?如今這墨寶又身在何處

蘭亭集序

求而不得,心生一計

李世民自從得知了《蘭亭集序》的下落,每日心急火燎,夜不能寐。於是數次派人去索取,可辯才和尚總是推說真跡不在他這裡。

李世民發現硬來不行,就開始使用一些誘騙的方法。他派當時的監察御史蕭翼打扮成讀書人的樣子,帶著自己收藏的二王書法真跡去接近辯才和尚,想辦法誘騙辯才拿出《蘭亭集序》。

這個蕭翼呀,因為對書法也是比較有研究的,所以和辯才和尚見了面後,兩人聊的相當投機。待初步取得辯才和尚的信任後,有一天蕭翼故意拿出了幾貼王羲之的書法得意的說道:“兄臺,我這裡有幾貼王羲之的真跡,這可是我的寶貝呀,你給鑑賞一下,看看怎麼樣?”

辯才看了幾眼,不以為然地說道:“你這幾帖確實是真跡,但卻不是真跡中的佳品,不過我這裡倒是有一部佳品。”蕭翼趕忙追問到底是哪一部真跡,辯才和尚神秘的說道:“我的這一部真跡叫做《蘭亭集序》”。


唐太宗李世民為何對《蘭亭集序》愛到痴狂?如今這墨寶又身在何處

蘭亭集序

蕭翼假裝不相信:“兄臺別說笑了,世人皆知《蘭亭集序》早已不知所蹤,怎麼可能在你這裡呢?”於是辯才取下了藏在房梁深處的《蘭亭集序》給蕭翼看,蕭翼看後心中狂喜,果然的《蘭亭集序》真跡無疑!

於是馬上將其放入自己袖子,同時將唐太宗的取帖“詔書”拿出來給辯才看。辯才此時才知道自己上當了,可又毫無辦法。由於失去的至寶,辯才和尚每日鬱鬱寡歡,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離開了人世。

無價墨寶,從此失傳

李世民自從得到《蘭亭集序》後,整日臨摹,愛其不釋手,同時命令託書人諸葛貞、韓道政、趙模、馮承素等人也一同臨摹。

在這幾個人當中,以馮承素臨摹的最像,原來馮承素把《蘭亭集序》放在窗上,用薄紙蓋上,藉著日光,一點一點摹下,因此,現在流行的《蘭亭集序》眾摹本中,只有馮承素的最接近王羲之的風格。


唐太宗李世民為何對《蘭亭集序》愛到痴狂?如今這墨寶又身在何處

李世民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駕崩。臨死之前,聰明一世的李世民躺在龍床之上,幹了一件糊塗事,他囑咐李治把《蘭亭集序》與他合葬。

到了五代時期,有個叫溫韜的節度使把李世民的陵墓給盜了。從此以後,再也不見《蘭亭集序》的蹤影,這部真跡的去向直至今日都是一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