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適合重讀的經典:蘭亭集序

#文&字.Poetry&Calligraphy


詩歌和書法

這個模塊我不再去尋求新鮮的東西,我們去發現古老的、有經典價值的內容,這一次認認真真地去思考其中奧趣。不僅僅是為了知識而學習知識,只是抱著好奇心去了解現今都可以被成為“經典”的好東西。


蘭亭集序的魅力


想發這一篇的靈感來自於最近在修的古代文論和書法課,蘭亭集序即涉及到書法藝術也涉及到哲理文論等知識。


我認真看了看這個曾經我在高中背過的文章,才發現這些文字多麼靈動生氣,散發這來自1667年前的非凡氣質。


春日適合重讀的經典:蘭亭集序


春日適合重讀的經典:蘭亭集序

王羲之《蘭亭序》(神龍本蘭亭)


春日適合重讀的經典:蘭亭集序

局部圖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大書法家王羲之與謝安、孫統、孫綽等一干文人雅士、親朋好友41人,在浙江紹興會稽山陰的蘭亭溪畔集會“修禊(音戲)”。農曆三月三日是傳統的上巳節,這天,人們在春風的沐浴下來到水邊嬉戲,以祓(音服)除晦氣和不祥,稱為“修禊”。王羲之他們列坐溪邊,由書童將盛滿酒的羽觴(音商,一種飲酒的耳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流到各人面前,依此飲酒賦詩,在“一觴一詠”間“暢敘幽情”。此次雅集共得詩37首,編為《蘭亭集詩》。而王羲之在酒酣意暢、神采飛揚之際用蠶繭紙、鼠須筆為此詩集作序,寫就了千百年來令無數習書者傾倒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此序記錄了這次詩文盛宴帶給作者的愉悅心情,但也抒發了他對人生苦短、生死無常的感慨。更重要的是全篇書法之美,遒媚飄逸,縱橫變化,其中的“之”字更是寫出了20個不同的樣子,堪稱一絕。據說王羲之在酒醒後曾多次重寫《蘭亭序》,卻怎麼也回不到酒酣時所寫出的神韻上去了。


可惜的是,我們現在已經無法見到王羲之的真跡了,我們所見到的一些被稱為王羲之的作品,都是唐代以後的摹本,然而這些唐人的摹本,也不失難得的珍品,“神龍本蘭亭”便是其中之一。這卷《蘭亭序》因卷首有唐中宗李顯神龍年號小印,故稱“神龍本”,據說是由唐太宗時期的書法家馮承素臨摹的。傳說唐太宗派人用幾近騙取的手段得到了真跡《蘭亭序》,奉為至寶,命朝中善書者摹拓數本,廣賜王公大臣。最後,深愛羲之書法的唐太宗將真跡帶入了昭陵,留給後世無盡的遺憾。


幸好,我們還能看見神龍本蘭亭。這是在流傳至今的《蘭亭序》摹本中最為精美的一本。因為它將原作的筆墨表現得最為真切。原本上帶有“破鋒”、“斷筆”、“賊毫”的字都摹寫得很細膩,改寫的字跡也顯示出了先後的層次,行筆蹤跡、墨色濃淡十分清晰,間架結構也是左右映帶、攲斜疏密、錯落有致,顯得自然生動。


古人云:“摹書得在位置,失在神氣。”而我們卻能從神龍本蘭亭上看見王羲之書法神清骨秀的藝術風神,真無愧於後世各代書家對它的高度評價。(來源中國書法家園)


原文全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不知老之將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將至)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春日適合重讀的經典:蘭亭集序

明代文徵明《蘭亭修禊圖》(局部),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融融春光中,王羲之一行四十多人,帶上筆墨紙硯、葦蓆酒具,帶上對春天的嚮往,帶上對修禊的虔誠,來到了會稽山陰之蘭亭。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曲水流觴,逸興遄飛。a


  那一天,水流花開,酒酣詩成,四十二位得詩三十七首,編為一卷,是為《蘭亭集》。


  “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只見王羲之手中的筆閃轉騰挪,兔起鶻落,轉瞬間,一縷傳奇的光芒閃過神州大地,一件劃時代的書法作品《蘭亭集序》就這樣橫空出世,呈現在大家面前。據唐何延之《蘭亭記》載:“其時乃有神助。及醒後,他日更書數十百本,無如祓禊所書之者。”


  《蘭亭集序》,通稱《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臨河序》《禊序》或《禊帖》。作為天下第一行書,它是書家真正的偶像,習書者幾乎沒有人不曾臨摹過《蘭亭序》,都希望能從中窺見書法的堂奧;作為一篇千古傳誦的美文,雖然世殊事異,每每覽之誦之,也都“有感於斯文”。


  暮春三月,山陰道上,一切恍若新生,王羲之吟誦道:“三春啟群品,寄暢在所因。仰望碧天際,俯磐綠水濱。寥朗無厓觀,寓目理自陳。大矣造化功,萬殊莫不均。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謝安也是這次聚會的主角,這位在淝水之戰中吟嘯自若,舉手投足之間就擊敗秦將苻堅百萬之眾於八公山下的傳奇人物,此時正隱居於此,只見謝安悠悠吟道:“相與欣佳節,率爾同褰裳。薄雲羅陽景,微風翼輕航。醇醪陶丹府,兀若遊羲唐。萬殊混一理,安復覺彭殤。”自負的左司馬孫綽則說:“攜筆落雲藻,微言剖纖毫。時珍豈不甘,忘味在聞韶。”潁川庾友脫口直呼:“馳心域表,寥寥遠邁。理感則一,冥然元會。”彷彿一群丰神俊朗之士正漸次走來。仔細品咂這些詩句,總覺得字裡行間,仍有一些心事隨曲水流觴浮浮沉沉,仍有一些話題隨蘭亭風雲忽聚忽散,似乎這不僅僅只是一次單純的祓除不祥之旅……


  爛漫的風景催生了詩情,醇釅的米酒澆灌著塊壘:“向之所欣,俯仰之間,以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王羲之的目光掠過眼前的美景,掠過蘭亭的風雲,思接千載,神遊萬仞。


  展開《蘭亭序》,撲面而來的是一股卓爾不群的俊逸之氣,晨露清流,新桐初引,仿若風拂柳絲,又暗藏金聲玉振,二十個形態各異的“之”字,像一根五光十色的魔棒,把一顆顆散落的珍珠編織成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像極了江南的風景,而七處增補刪改之處則如東晉偏安江南一隅的心事,或蓄勢北伐,或“與朝賢思布平政,除其煩苛,省其賦役,與百姓更始。庶可以允塞群望,救倒懸之急”。細察其用筆,起筆多以露鋒出之,大有殺伐之勢破空而來,中間則轉為含而不露的中鋒行筆,收筆處按而後抽筆,彷彿一場昏天黑地的戰事即將展開卻又戛然而止,讓人不勝愕然;許多字,筆鋒牽絲,纏綿繚繞,讓人無端地想起那個年代的生離死別;每個字又各具秉性、精神和風儀,或坐、或臥、或行、或歌、或走、或舞、或笑、或哭,眾相畢現,彷彿就是魏晉風度最形象的模板,體現中國漢字特有的內涵。(來自溫建茂)


下載好以後,用你的PDF工具或者WPS打開就能直接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