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王羲之《蘭亭集序》的下落之謎,《蘭亭集序》是否還在世上?

號稱書法藝術登峰造極的國寶珍品《蘭亭集序》是否還在世上,這是國人特別是書法藝術界深切關心的一件大事。關於《蘭亭集序》的下落,在史家、書法界以及媒體和網上已有眾多的推測和傳言,歸納起來大致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認為已毀於兵火,不復存在;其二是認為尚在人間。後面這種說法又有三種,即分別認為《蘭亭集序》真跡藏於唐太宗昭陵墓內、唐高宗與武則天合葬墓中的唐高宗棺內、或武則天的棺內。傳聞最廣的就是所謂“唐太宗巧取蘭亭序”的故事,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但其真偽尚無法證實。

王羲之《蘭亭集序》的下落之謎,《蘭亭集序》是否還在世上?

《蘭亭集序》除了書法上的優美而外,其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序言中包含的20個“之”字寫得千姿百態,個個不同樣。一般人即便是書法家在寫同一個字時其筆法和形態都是相同的。《蘭亭集序》是王羲之在紹興市蘭亭那個地方與一些文人騷客舉行節日聚會、飲酒作詩時,為眾人創作的37首有待出版的詩寫的序言。當時王羲之喝得醉昏昏的,卻欣然提筆一揮而就。他酒醒之後驚奇地發現這20個千姿百態的“之”字真是神啦!並多次複寫《蘭亭集序》,但怎麼也寫不出原來那種樣子,他終於恍然大悟那是他的智慧和藝術上升到頂峰時刻的作品,此後再也無法復現了。從此他將《蘭亭集序》作為傳家傳瑰寶予以密藏,在他死後就一代一代地傳下去。若干年後傳到第七代子孫智永手中,智永也是知名的書法家,但他出家當了和尚因而無後,到他去世時只好把《蘭亭集序》傳給他的一個熱愛書法的弟子辯才,千叮萬囑地把保存和傳遞家寶的重任託付給辯才。辯才遂將《蘭亭集序》藏於廟堂樑上一個秘密的洞穴之中,除了他沒有第二個人知道。

王羲之《蘭亭集序》的下落之謎,《蘭亭集序》是否還在世上?

當時已到唐太宗時代,唐太宗酷愛王羲之書法,決心要把王羲之的全部真跡特別是《蘭亭集序》搞到手。在一次科舉考試中,唐太宗發現一份已錄取考生肖翼的試卷不僅文才出眾而且能寫一手漂亮的王體行書,於是靈機一動,計上心來。他秘密地召見肖翼,經過面試後將自己收藏的兩件王羲之真跡交與肖翼,讓他以此為誘餌到全國各地去把《蘭亭集序》這條“大魚”釣到手。並當面許諾完成任務後立即點他為狀元並封以高官。肖翼受寵若驚,在巨大的名利驅使下,不辭勞苦,走遍全國千山萬水去尋找《蘭亭集序》真跡。最後來到香火很盛的九華山下,在市鎮上擺了一個書畫小攤。時間一長他發現一個和尚經常到小攤前看字畫,經打聽知道這和尚名叫辯才,看樣子也是愛好書法的,而且是一位高僧。於是肖翼就有意地去接近他,時間長了兩人遂成為好友,經常一起喝酒談論書法藝術。一次肖翼趁辯才喝醉之際讓他看了作為釣餌的兩件王羲之真跡,並吹噓這是當今最好的王羲之珍品,那和尚說“不對,最好的是蘭亭集序”肖翼馬上反駁“蘭亭集序已毀於兵火,現在只有我這兩件才是最好的了”和尚一不留神脫口就說“不對!最好的在我那裡”。這一下肖翼知道“大魚”已上鉤了,剩下來的事就是小心把它拖上岸來。但他裝著不相信的樣子,於是和尚說“你不信,我帶你去看”。肖翼就這樣看到了藏在廟堂樑上秘密洞穴中的《蘭亭集序》,並判定這確是真跡。但他口頭上故意說這是贗品,不過也模仿得能以假亂真,也算是一件珍品吧。接著他又說這個洞穴很保密,要把他自己的兩件珍品也放在此處,以免他整天提心吊膽害怕丟失,和尚當然就同意了。此後肖翼經常到廟裡和辯才喝酒聊天,愈加親密無間,並且同其他和尚也都混熟了。一次他打聽到辯才外出做法事,認定時機已完全成熟,就藉口到廟裡取一件上次忘記拿走的東西,其他和尚當然不以為意,任他去取。肖翼就這樣竊取了《蘭亭集序》瑰寶。臨走時還放了一個“煙幕彈”說“辯才回來後請通知我,以便前來相見”。及至辯才回廟後問及肖翼是否來過,其他和尚告訴他肖翼曾來取過一個包袱,辯才一聽心生疑慮,連忙搭梯子去樑上查看,完啦!那裡還有東西呢!辯才悔恨交加,悔不該酒後失言,落入圈套,招至大禍,怎能對得起王家列祖列宗啊!一氣之下立即昏迷,從梯上摔下地,悲慘地氣絕身亡。唐太宗得到《蘭亭集序》真跡後對肖翼大加表揚,親賜御酒一杯,肖翼受寵若驚,一口喝下肚,他萬萬沒有想到唐太宗為了保守機密,在酒裡下了劇毒殺人滅口,肖翼當場毒發身亡。

據說唐太宗死後本應按其遺囑將《蘭亭集序》放入他的棺中,但他的兒子唐高宗也是一個書法迷,他將《蘭亭集序》扣了下來。到後來他死時也立下遺囑要把他收藏的全部書畫包括《蘭亭集序》都放入他的棺中,而他的老婆武則天“以其人之道,還施其人之身”又將《蘭亭集序》扣了下來。因而後來《蘭亭集序》就裝入了武則天的棺材。

這個有聲有色的故事如果屬實,那麼揭開《蘭亭集序》下落之謎的關鍵所在就歸結為乾陵的發掘。鑑於乾陵從未被盜過,因而餘以為找到《蘭亭集序》的希望還是較大的。但令人擔憂的是,根據考古人員的勘探乾陵有可能已經透水,如果真是這樣,墓內文物就將面臨“滅頂之災”,從而亟待搶救。歷年以來陝西省曾不止一次地向國務院申請發掘乾陵,但一直未獲批准。主管部門認為,就當前國內的文物保管技術水平來看,尚難以確保出土文物能夠安全地保存下來而不致化為烏有,應吸取北京定陵及其他一些古墓發掘的深刻教訓,在技術條件尚不具備的情況下不宜妄動乾陵。此事究竟應當怎樣妥善解決,請各界人士繼續關注今後事態的發展。(大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