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解《蘭亭集序》——王羲之一生經歷與心事的詮解

很多人都知道王羲之,因為他是書聖,他是中國書法江湖的一代宗師,是後人再難企及的書法史上最高峰。《蘭亭序》,書法界的一階聖手,令多少人仰慕,痴迷。飛舞靈動、酣暢淋漓的用筆,章法的講究,以及文中21個“之”字的不同寫法,化用心於無形,都令後人為之感慨萬千,不斷地考究,多少人將裡面的詞句都爛熟於心。

別解《蘭亭集序》——王羲之一生經歷與心事的詮解

在中國的書法歷史上,能留有姓名的很多,文學藝術不像武藝,可以論劍華山,一決勝負,每個人對文學的理解和看法也都不同,眾名家在不同場派各領風騷,唯獨王羲之被尊崇為書法史上的第一支標杆,而眾人皆認同,這一點足以看出王羲之在後人心中的地位。

今天,我們就從《蘭亭集序》看看這位書法聖者的一生是如何度過的。

《蘭亭序》創作背景——魏晉時代的刀光劍影與文人自由

王羲之生活的時代非常特殊,歷史上的晉朝是一個暴力的時代,晉代衣冠,金戈鐵馬,交相輝映,煞是精彩!這種精彩不是像蘭亭序中描述的那樣,是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而是腥風血雨,在暴力、鐵血、權謀方面絲毫不亞於三國的時代。五胡十六國的英雄好漢們也輪番出馬,人的一生相比於宇宙和萬物的品類,微不足道。所以有了感慨“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生活在晉朝的人們,不是想我們想象的那麼美好。

社會精英和士族大夫從生活慣了的北方南渡到了潮溼的南方, 開始了東晉時代,疆域縮小了很多,生命中有了很多的無奈,但卻把北方的文化也帶到了南方。看慣了時事的變遷,就發出了“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這樣的感慨。

別解《蘭亭集序》——王羲之一生經歷與心事的詮解

一方面,政治黑暗,時代動亂,促使了許多人精神的自覺:對自我生命特徵的探尋。尤其是生命易逝與瞬間的消亡破敗給人一種壓迫感。“仰觀宇宙之大”,人類是多麼的渺小,未知世界卻是那麼浩瀚!另一方面,物質生活的極度豐富:“俯察品類之盛”,上層社會擁有社會上的種種財富,吃穿用度好不奢華,但是這種享樂卻無法持續到永遠,許多人今天還在喝酒,或許明天就要被殺。這樣的自覺反而更讓自覺的人感到恐慌。

結合東晉所在的大背景,我更能感受到王羲之為生在晉朝的無奈,以及寄情於文字的背後又對大時代的無奈。“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有晉一朝,生很無奈,但卻意外地成就了書法上的高峰。

《蘭亭集序》——飄逸率真與興懷感慨

《蘭亭集序》作於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東晉的文人附庸風雅,性情曠達,極有閒情逸致。於是,在三月初三修禊這天,文人飲酒誦詩,神品蘭亭序便應運而生了。

別解《蘭亭集序》——王羲之一生經歷與心事的詮解

在整篇《蘭亭集序》中的最核心的部分“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快然不知老之將至。”。在通常的解釋當中,“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說的是人與人相交,在俯仰之間很快就過去了,重點是在“短暫”二字。但我認為其中的“俯仰”並不只限於此,而是有更深的含義。在我看來,俯和仰還代表了人與人交往甚至是人與自然交往的兩種形態,即俯視與仰視。於是才引出了後面的話:“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其中“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是一種以俯視的姿態,向內審視自己的內心,注重內在的修為,然後將那個最真實的自己從“心中”取出來,無數的生離死別會在預定的時間如約而至,不論人選擇仰視還是俯視,不論人如何珍惜把握,就如同原文中所說:“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看得越重到頭來便越悲痛,私心越大到頭來就越難放手。因此人儘管知道萬物都是“暫得於己”,但也要知足常樂,平靜淡然地接受和麵對一切生離死別,等到有一天忽然就發現自己對所有的事物都厭倦了,忽然發現自己想要去主動放棄所有的東西了,於是人的一生也差不多就到此為止了。

別解《蘭亭集序》——王羲之一生經歷與心事的詮解

蘭亭序最為珍貴的,還是打動人心的字跡,甚至那塗抹修改過的痕跡都讓人愛惜,通篇牽絲飄逸,點畫飛揚卻又踏實有力,仿若神助,被歷代書家奉為極品。《蘭亭序》在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雖不似其行草書法般豪放,但它的飄逸瀟灑是無人能超越的。佈局疏朗有致;筆法變化多端;點畫精妙生動,讓後世學書者臨習時感到面對的是一座既平凡又神秘莫測的城樓,往住不得其門而入。單看其用筆,有些橫與波挑中還夾雜著古隸書遺意,變化莫測,平和之中見奇縱,這也是《蘭亭序》永久的藝術魅力所在。宋朝大書家米芾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

王羲之——無奈世事紛擾卻追求長生於世

王羲之的一生,在文化藝術上的造詣就不在多說了,王羲之是“1%的天才+99%的汗水”,還有“書香門第傳承+名師單獨輔導+書法變革時代”等外掛,終於成就了一代書聖。

王羲之在政治上的建樹也非常高,他在政治上總是有自己的看法,做一些實在的事情,力求為民盡力。在他看來,想要好好地治理政治上的事情,應該要以寬和為最根本的事情。他的用心良苦也深受百姓愛戴,退任時百姓紛紛挽留。

王羲之還有個嗜好,那就是很喜歡鵝。他喜歡欣賞鵝群在水中俯仰的姿態,曾在會稽任官時,有一老婦養了一隻很會鳴叫的鵝,王羲之與友人前去欣賞,老婦受寵若驚,乃殺鵝款待,王羲之為此嘆息數日。他對鵝的痴情,也影響了他的書法,將字寫得變化萬千,俯仰倚側都讓字生動靈韻。

別解《蘭亭集序》——王羲之一生經歷與心事的詮解

王羲之生於晉惠帝太安二年,在他僅三歲時右將軍陳敏作亂,羲之父丹陽郡曠棄守城而走,他的一生中,經歷過的皇室的爭亂,親人的離世,家族的內戰,這種生命的無常帶給王羲之太多的心靈觸動。外在的物質生活愈加豐富,王羲之愈加傷痛,短暫的物質快樂會加劇他對死亡的恐懼,因此王羲之感嘆:“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遂到王羲之晚年,追求長生之術,服用“五石散”延續生命,然而,他卻在一封書信中說“吾服食久,尤為劣劣。”欲求長生和生理快感而服食,然而這種行散發熱的快感並不能持久,反而引起病痛,最後在公元361年羲之病逝,享年五十九歲。

結語

蘭亭序的真跡我們已經不得而見,關於它的下落留有很多傳說,然而畢竟,蘭亭序在書壇的地位是無出其右的,多少人趨之若鶩,終生臨習而不能得其精妙。但願有一天,真跡能夠重見天日,讓眾多愛好書法者得見神品真!

參考書籍

劉濤:《中國書法史(魏晉南北朝卷)》

《魏晉書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