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用令人鄙夷的手段獲取了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國歷史上,算是響噹噹的皇帝!至今人們還不斷提起“貞觀之治”的一段段故事。

當年,李世民幫助父親李淵打天下,南征北戰,東討西伐,戰功赫赫。其實,他不僅是個武將,他對書法也情有獨鍾。

唐太宗李世民用令人鄙夷的手段獲取了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


李世民在書法創作上, 一方面“心追手摹右軍者深矣”, 另一方面又發揚自己“不守成規、雍容和雅、園勁道麗、朗潤流美”的風格, 且開創了行書上石的先河。李世民尤其喜愛“書聖”王羲之的墨寶,他利用帝王之便,在天下廣為搜尋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他雖然收藏王羲之墨跡不少,其中也有《蘭亭集序》,但那只是摹本,始終沒有找到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

其實,王羲之自己十分珍惜“神助”之作《蘭亭集序》,大家都知道,《蘭亭集序》原作上有好幾處勾畫塗改,為什麼不重寫一份呢?也許王羲之重寫了,但是第一稿的神韻寫不出來了,所以第一稿的珍貴可想而知。王羲之小心翼翼地保管著它,把它當作傳家之寶,一直傳到他的第七代孫,當了和尚的智永。智永臨終前,他將《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辯才和尚,辯才和尚對書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蘭亭集序》的彌足珍貴,將它珍藏在臥室樑上特意鑿好的一個洞內。李世民不知從什麼渠道,獲知《蘭亭集序》在辯才和尚那裡後,興奮不已,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辯才和尚始終推說不知真跡下落,李世民一看硬要不成,便不得已改為智取。堂堂的一代明君,為了自己喜歡之物,竟然採取了不光彩的手段,呵呵呵,皇帝也是人啊。他派監察御史蕭翼裝扮成書生模樣,去與辯才接近,尋機取得真跡,就是一個特工啊,為了一件文物,堂堂一國之君,竟然動用了特工這種見不得光的行為。

唐太宗李世民用令人鄙夷的手段獲取了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


蕭翼也是絞盡腦汁,怎麼可以把《蘭亭集序》真跡給騙過來呢?蕭翼對書法也很有研究的,這樣可以很快接近辯才,看來李世民選特工也動了一番腦筋。蕭翼和辯才和尚談得很投機,一來二往接觸了一些時日後,兩人關係就很密切了,蕭翼故意拿出幾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給辯才和尚欣賞。辯才看後,不以為然地說:“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份真跡,那才是王羲之真正的傳世之寶。”蕭翼揣著明白裝糊塗,不動聲色地問是什麼帖子,辯才猶豫再三,才神秘地告訴他是《蘭亭集序》真跡。蕭翼把腦袋搖得像撥浪鼓,“不可能!不可能!真跡怎麼會在你這裡。”辯才見蕭翼不信,就決定讓他開開眼。辯才起身插門關窗,從屋樑上的洞內小心翼翼地取下《蘭亭集序》真跡給蕭翼觀看。看來獲得信任是騙子得手的高招,蕭翼得手了。蕭翼仔細察看了一番,果真是《蘭亭集序》真跡。只見他臉色一變,迅即將其納入袖中,同時向辯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關“詔書”。辯才見狀,出了一身冷汗,此時方知上當,但悔之已遲,心裡話,你李世民算個什麼東西,怎麼用這種不光彩的手段騙人?蕭翼走了,辯才癱坐在蒲團上,追悔莫及。

唐太宗李世民用令人鄙夷的手段獲取了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


夢寐以求的東西終於到手了,李世民高興得不得了,他對王羲之的書法推崇備至,敕令侍奉在宮內的拓書人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真等四人,各拓數本,賞賜給皇太子及諸位王子和近臣,當時這種“下真跡一等”的摹本亦“洛陽紙貴”。此外,還有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家的臨本傳世。

唐太宗死後,王羲之的《蘭亭序集》真跡又到哪裡了呢?史書記載:《蘭亭集序》在李世民遺詔裡說是要枕在腦袋下邊。那就是說,這件寶貝應該在昭陵(唐太宗的陵墓)。唐末五代的軍閥溫韜在任陝西關中北部節度使期間,把昭陵盜了。但是在溫韜寫的出土寶物清單上,並沒有《蘭亭集序》,而且此後也沒見真跡流傳和收錄的任何記載。一些史學家認為,溫韜盜墓匆忙草率,未作全面、仔細的清理,故真跡很有可能仍藏於昭陵墓室某一處更為隱秘處。史學界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蘭亭集序》並沒有隨李世民埋藏到昭陵之中。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唐太宗死時,並沒有提出要將《蘭亭集序》隨葬,而是將《蘭亭集序》交給了同樣喜愛傳世藝術品的兒子李治。李治在位34年,於弘道元年(683年)駕崩,葬於乾陵。李治臨終前在病榻上遺詔,把生前喜歡的字畫隨葬。因此,在《蘭亭集序》失傳之後,有人懷疑它並沒有隨葬昭陵,而是被葬在乾陵。唐代皇陵有18座,據說被溫韜挖了17座,唯獨挖到乾陵時,風雨大作,無功而還。在唐之後,再沒有人見過《蘭亭集序》的真跡,這也使更多人相信它隨葬在乾陵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