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裡是不是就有打人的傾向,不想打孩子,明知道是錯就是控制不住?

流年負了我


您好,我是心理學研究僧,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喜歡的話,可點下關注。

有不少家長有過這樣的階段,還動手打過幾次,在對待孩子上,還是要心平氣和的,所以,我想和題主分享下我的心路歷程。


首先,要想想自己為什麼會這樣。請題主想一下,自己有沒有小時候動輒被父母打過。

這是認識自己的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原生家庭中的成員可能對我們造成了一些傷害,我們會自然而然地對待孩子時反映出來。我小時候是個很倔強的孩子,父母親都是教師,對我要求嚴格,有時我不聽話的時候,就會發脾氣,會動手打。因此,曾經在您不順心,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心理的第一反應就是要打。

第二,如果有這樣的情況,請一定要改。

為了不要讓這個可怕的教育方式再傳承到你的孩子身上,你一定要改。我們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對待她的方式,她會呈現給你看。

第三,分析每次失控想打孩子的原因。

在突然爆發的打孩子的情緒時,讓自己冷靜幾秒鐘,(如冷靜不下來,口中默唸,孩子是鏡子,孩子是鏡子)。問問孩子為什麼會做那件讓你生氣到只想打他的事情。看看孩子是不是有一個好的或者原本沒錯的初衷,只不過形成了一個壞的結果。

第四,即使是孩子有問題,馬上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他們在上面寫的畫的都是我們教給他的。他亂扔東西,想想我們是不是也會隨手一丟;他不講衛生,想想我們是不是沒有幫他培養起這個習慣;他上課不注意紀律,想想我們是不是也是擁有不喜歡被束縛的個性;他不愛和別人交往,想想我們是不是也是被動交往的人際關係觀;等等等等吧,這樣多想想,你就不會一味去抱怨孩子的錯誤了,他的錯誤,和我們的都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打他?要不要先反思自己?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生活來點心理學


你好,我是東南西北峽,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

原諒我對你的問題進行了拆解,分成了四個小問題來回答。
一、關於第一個問題:這樣的媽媽是不是有心理問題?

  •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有心理上的問題是很正常的一個現象,有心理問題並不代表有嚴重的心理疾病。

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發展問題。而心理問題就像感冒一樣,有的輕感冒不用治療也可以好,有的感冒比較嚴重,就需要接受一定的治療。感冒在我們人生中時不時的會出現那麼一次,而心理問題也一樣,在我們的人生髮展軌跡,當中時不時的也出現一下,這都是很正常的一個現象。遇到了一般的發展性心理問題,可以自我調節,也可以尋求一定的幫助。

  • 其次,你能夠意識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可能出現了的一定的問題,並努力去改正,說明你有一定的自我覺察能力,並真的想要去改變自己。

問題,其實也是一種資源。你心裡面想著不能通過打孩子的方式達到教育的目的,卻總是控制不了去用這種方式。說明在你自己的人生髮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沒有解決的問題,這本身就是一種成長。因為只有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存在,才能夠找到問題根源,然後才能夠真正的去解決這個問題。

  • 最後,關於這個問題,我還想說明的是每個人都多多少少的存在一些心理問題。

因為我們生活的環境總不會是完美的,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就不可避免的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總有些問題沒有解決,這些問題在特定的情境條件下可能會出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沒有人專門去學校學習過如何去做一個父母,我們最多的還是從自己的父母那裡學到如何去教育一個孩子。而他們的教育方式多多少少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就像你一樣,在努力的尋求最好的教育方式,他們也是,已經盡他們的努力去做一個他們認為的合格的父母


二、關於第二個問題:不能控制衝動的行為,事後會後悔。

你說你忍了兩個星期還是控制不住,說明你正在嘗試採取其他的方式來去解決教育孩子的問題。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要麼還沒有找到比打人這個方式更有效地解決問題的方法,要麼可能有些急於求成,想要做個決定就解決全部的問題,而不允許它經歷一定的過程。

1.需要了解的是,通常來說,養成一個好習慣比較難,丟掉一個好習慣卻非常容易;而養成一個壞習慣比較容易,而戒掉一個壞習慣卻比較難。對孩子是這樣,對自己也是這樣,改變都需要一個過程。

因此,要給予自己一定的時間,不能一蹴而就。每一個改變都可能會有偶爾的反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看到自己的進步,要允許自己的改變需要一定的過程。這次已經堅持了兩個星期,下次便能堅持一個月,一次比一次時間長,慢慢就戒掉了壞習慣,逐漸養成好的習慣。

2.為了能夠達到目的,除了堅定教育理念外,還要找到更好的和孩子溝通的方式,你已經認識到武力的溝通方式不是你想要的,那麼就要找到更合適的你和孩子都滿意的方式。

儘量使用一致性的溝通方式,使自己的語言、身體姿態以及感受達到一致,既要尊重自己的情感需求,也要看到孩子的情感與知識需要,同時也要尊重當時所處的情景,不把小事變大事。

3.你說即使是很小的一件事,到了忍受不住的時候還是爆發。

其實你也知道,這件小事也只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顆稻草,說明之前積累的情緒沒有得到恰當的宣洩與表達。

可能你在與孩子溝通時並沒有表達出自己的情感需要,或許你認為孩子只是個孩子,我們表達出來他也可能不懂,其實,孩子對於大人的心理也是非常的敏感的,你說出來之後即使他們不完全明白也能改變一點,而自己也能得到情緒的宣洩。

當然,也可以採取其他的宣洩方式,當自己衝動時,離開當時的場所,在其他地方宣洩完之後,再回到當時的情景,就可以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4.在打孩子之後事後會後悔。

這說明你自己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覺察,自己的這個教育方式可能並沒有那麼正確。

你擔心孩子也會像你這樣可能你也知道你在打人的過程中,你可能想到了你的父母以前也是這麼對待你的,所以擔心同樣的行為會影響到你的孩子,甚至會在代際間傳遞。這本身是一個很好的覺自我覺察,你希望同樣的事情終止在自己身上,自己的後代子孫便能夠不再採取同樣的這個讓你覺得不好的方式。

有了覺察,便離成功越來越近,時刻保持覺察,成功便不會遙遠。


三、關於第三個問題:為什麼總有衝動,想要制服孩子,讓他必須遵從自己的意願去做。

  • 首先,除了剛剛所說的,你積累了很多的負面情緒沒有得到及時宣洩。
  • 然後,這反映了你擁有的一些不合理信念。
  1. 不合理信念:我的意思是對的,孩子的意思是錯的。

你覺得你給孩子提供的方法是對的,也是你認為最好的方式。

但是有時候我們可能需要允許孩子去試錯。有時候孩子需要從不斷地試錯中得到成長,而不是你直接給他一個正確的答案。如果他能夠在十次錯誤之後得到一個正確的答案,比你給他一個正確的答案要好。因為對於他未來的人生來說,很多時候是沒有現成的答案的,只有他有了不斷地就試錯的能力,才能真正找到屬於他自己人生的答案。

2.不合理信念:我是孩子的父母,他不遵從我的意願就是反抗我的權威,我的自尊受到了一定的傷害。

這時候就要自我覺察一下,畢竟我們是個成人孩子,只是個孩子,很多時候我們讓孩子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父母滿足孩子的需要。就像孩子出生,其實是我們選擇他來到這個世界,滿足我們養育後代的需要,而我們卻說我們給予了孩子生命,孩子應該報答我們。

我們要思考一下,孩子不聽勸是自己的方式不對還是孩子覺得我們的話或者我們的勸告,其實並沒有讓他覺得有道理。

然後,還要思考一下,我為什麼不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是孩子的行為真的錯了,還是因為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了委屈或者其他,而希望通過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在孩子面前重新獲得優越感?如果不能制服他,自己會怎樣,會不會感到一種無力感,如果有可以把它表達出來,表達出來後便會發現自己有了一定的力量,這對雙方都是一種成長。

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才是我們的最大的老師。對我們來說,孩子以後的成長便是我們交出的最後的答卷,是否是一個合格的父母只有到最後一刻才知道。只要我們都有心去做一個好的父母,便是最好的父母。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歡迎交流。


時間指揮


第一,人性亦善亦惡,為善時,則惡引而未發,善人一旦被充分地激惹(如林沖),則怒在心中起,惡從膽邊生。

第二,“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為惡之時,善引而未發。

功德林裡的國民黨戰犯,個個都是殺人的魔王,在共產黨的感召下,在抗美援朝勝利後,大多棄惡從善。

第三,正常人遇喜則喜,遇憂則憂。當家長期望值太高,孩子狀況不佳,則家長怒髮衝冠實屬自然。

第四,情緒由自主神經主宰,不受主觀意志控制。極力控制情緒的人,是高血壓冠心病的後備軍;有了情緒就脫口而出、順手而為,則說後悔的話,做後悔的事。

第五,言行可以控制,但必須通過訓練而養成習慣。

第六,煩惱的情緒不能控制,而快樂的情緒可以通過建設性的行動來創造。快樂多了,煩惱相對就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