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更加開放的中國海軍(二)

1984年,中央軍委作出決定,海軍組織水面艦艇編隊首次進行遠航出國訪問,出訪國家為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等3個南亞國家。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1985年11月16日,以海軍東海艦隊“合肥”號導彈驅逐艦和“豐倉”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編隊,由時任東海艦隊司令員的聶奎聚將軍率領,從上海吳淞軍港正式起航,開始了新中國海軍建軍以來的第一次對外出訪。在編隊起程前,中國海軍還與美國海軍達成了海上登艦互訪協議。

當中國海軍出訪編隊進入南海水域,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1艘導彈驅逐艦、1艘導彈護衛艦及1艘補給艦等3艘軍艦已在此等候。中、美艦艇編隊通過掛旗聯繫後會合,雙方官兵隨即在各自艦上站坡,互相敬禮。3艘美艦列隊從中國軍艦旁魚貫駛過,接受聶奎聚將軍的檢閱。按約定,雙方還要互派人員登上對方艦艇訪問,但由於天氣變化使海況趨於惡劣,風浪越來越大,為保障雙方人員的安全,中方遂通過廣播建議取消登艦。而美國艦艇編隊指揮心有不甘,又冒著風浪放了一個多小時小艇,但終究因風浪太大,小艇很難安全放下,並且兼天色漸黑,美方最終也只好決定放棄。至此,中美海軍艦艇的首次海上交流在友好的氣氛中結束。

走向更加開放的中國海軍(二)

首次進行遠航出訪的“合肥”號導彈驅逐艦和“豐倉”號綜合補給艦進行海上補給

此後,中國海軍出訪艦艇編隊按計劃穿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12月8日清晨,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駛抵出訪第一站--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受到巴方的熱情歡迎和接待。12月13日,出訪編隊結束了對巴基斯坦為期5天的友好訪問,離開卡拉奇,於12月18日抵達出訪的第二站--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3天后出訪編隊啟程駛向孟加拉國吉大港,12月26日順利抵達。12月30日,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圓滿完成了此次出訪任務踏上歸途,並於1986年1月9日回到上海吳淞軍港。中國海軍艦艇對上述3國的訪問無不受到當地官方和民眾的熱烈歡迎。而按照國際慣例,中國海軍艦艇在到訪期間均安排向當地民眾開放,期間幾乎每天都有上萬市民登上中國軍艦參觀,這也是中國海軍艦艇首次在國外向外軍和民眾開放。

走向更加開放的中國海軍(二)

1985年11月16日至1986年1月19日,海軍“合肥”號驅逐艦和“豐倉”號綜合補給船,首次出訪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國。圖為到訪巴基斯坦時的中國海軍人員和巴方人員合影。

海軍艦艇編隊的此次出訪不僅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以來的首次外訪,同時也是中國海軍艦艇首航印度洋。編隊出訪航程途經5個海區,穿越7個海峽,總航程1萬多海里,歷時65天,從而作為新中國海軍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一頁而載入史冊。同時也正是由於這次遠航使中國海軍認識到自身在裝備技術乃至軍事訓練等多方面存在的不足。裝備方面,國產第一代導彈驅逐艦噸位小、自持力低和適航性差的弱點顯露無遺。尤其是因連續幾天在臺風中航行,油、水消耗很大,艦體重量劇減,使戰艦在風浪中很難保持平衡。

編隊指揮部不得不決定在十一、二級的大風中為其補充油、水用以壓重。雖然在這種情況下進行航行補給具有相當的危險性,但如果不為艦艇補充油、水則艦艇處境更加危險。經過編隊官兵們冒著狂風惡浪付出的超凡努力,終於為戰艦成功實施了極端惡劣海況下的油水補給,得以使戰艦渡過險情。而2艘出訪艦艇回國進港後,在檢修時發現“合肥”號導彈驅逐艦的甲板、煙筒竟有9處裂縫,最長的達3米,並且下後艙進水,桅杆上的雷達天線被大風颳掉,部分設施也被風浪打壞。而在人員方面,由於此前較少組織艦艇進行遠海航行訓練,當編隊進入風浪較大的海域,艦上官兵不斷出現暈船的情況。上述問題也是一支正在走向遠洋的海軍才會遇到或者暴露的,對中國海軍而言同時也是寶貴的經歷甚至收穫,其對於今後中國海軍的裝備發展及訓練改革都具有重要意義和影響。

走向更加開放的中國海軍(二)

1989年3月31日,舷號“81”的人民海軍第一艘航海訓練艦在北海艦隊司令員馬辛春中將率領下從青島啟航,前往美國夏威夷群島進行友好訪問。該艦以中國歷史上偉大航海家鄭和的名字命名,排水量5548噸,1985年7月開工,1986年7月12日下水,同年12月30日完工進入海試,1987年4月交付海軍大連艦艇學院。“鄭和”艦是國內自行設計建造的首艘遠洋航海訓練艦,艦上設有先進的教學、通信、機電、生活、醫療等現代化設施以及火炮等武器裝備,可同時進行航海、觀通、機電、武器、船藝、醫療等40多科目的航海實習訓練。該艦適航性可滿足全球範圍航行,並且其自持力可繞地球半圈。

1989年4月11日,經過11天連續航行,“鄭和”艦抵達美國太平洋艦隊駐地夏威夷,在與美國海軍及當地民眾進行了數日友好交流後啟程返航,並於5月2日順利返回青島港。“鄭和”艦的出訪是繼中國海軍順訪南亞三國後的第二次出國訪問,也是首次單艦遠航出訪世界傳統海軍強國軍港,從中既體現了中國海軍裝備技術和訓練水平的進步,也預示著中國海軍的遠航訓練和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都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此後中國海軍艦艇的出訪頻率開始加快,到訪國家數量和區域不斷有所拓展。

走向更加開放的中國海軍(二)

時任北海艦隊司令員的馬辛春中將到訪美國夏威夷後,登上美艦檢閱美軍水兵組成的儀仗隊。

1994年5月,中國海軍“珠海”號導彈驅逐艦、“淮南”號導彈護衛艦和“長興島”號遠洋救生船組成編隊,首次跨越北緯40度線訪問了俄羅斯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1995年8月底,中國海軍“淮北”號導彈護衛艦再次到符拉迪沃斯託克,參加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週年慶祝活動。1997年2月至5月,中國海軍“哈爾濱”號、“珠海”號導彈驅逐艦和“南倉”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編隊,首次橫跨太平洋,訪問了美國、墨西哥、秘魯、智利等美洲四國,歷時98天,航程2.4萬海里。2000年7月,中國海軍“深圳”號導彈驅逐艦、“南倉”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編隊,先後出訪馬來西亞、坦桑尼亞、南非等國。

這次遠洋航行,中國海軍艦艇編隊既是首次航經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也是首次橫渡南印度洋,首次訪問非洲大陸,首次闖過好望角。2001年8月,中國海軍“深圳”號導彈驅逐艦和“豐倉”號綜合補給艦編隊首次到訪了德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等歐洲四國。2002年5月,中國海軍“青島”號導彈驅逐艦、“太倉”號綜合補給艦編隊在時任北海艦隊司令員丁一平中將率領下進行了首次環球航行,期間順訪了新加坡、埃及、土耳其、秘魯、法國等五大洲的10個國家及港口,總航程3.3萬多海里,創造了人民海軍艦艇編隊出訪時間最長、航程最遠、航經海域最廣、訪問國家最多等最新紀錄。

走向更加開放的中國海軍(二)

1997年北京時間3月22日(美國東部時間3月21日)到達美國聖迭戈訪問的中國海軍“哈爾濱”號和“珠海”號驅逐艦

而正是通過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和交流,中國海軍及國內艦船科研及生產部門極大地開闊了視野,對自身存在的不足有了更充分的認識。這一時期並先後從西方國家引進了包括短程艦空導彈系統、新式艦載聲吶系統、反潛魚雷、通信系統、電子戰系統、作戰指揮系統、艦載直升機、乃至先進動力等在內的多種先進技術、設備,對部分在役的國產051型導彈驅逐艦及053導彈護衛艦進行了改裝升級,使這些經過改裝的第一代國產水面艦艇基本具備了現代條件下的綜合作戰能力,併為規劃和研製新一代水面艦艇打下了良好基礎。雖然中國當時較低的經濟實力尚不足以支持大規模和成套引進國外先進軍事裝備,但通過對技術交流、引進進行全盤規劃、並突出重點和統籌安排,從而在有效禰補中國海軍艦艇綜合戰力短版的同時,實現了整體裝備水平的快速提升。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