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關於“疾病”的書單:學術、科普、文學、非虛構都有

新冠病毒的爆發顛覆了我們的認知。過去的兩個月,停滯的生活催生了人們對疾病、瘟疫、醫學以及由疫情的擴散折射出的社會各方面問題的關注,相關品類的書籍也因此被推到大眾面前。

“瘟疫不僅是一個醫療問題,更是社會問題”

抗疫期間,關於探討傳染性疾病和瘟疫類的書籍最貼近大眾的關注,也最具啟示性。從中世紀奪走近2500萬歐洲人性命的黑死病到近代幾次大規模爆發的鼠疫,文學、社會學、醫學作品中都對其進行了回應及反思。

其中既有對一次瘟疫爆發的始末根據大量的歷史資料進行再現的書籍,如2018年出版的、在豆瓣評分較高的《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大流感是指1918到1919年橫掃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過去估計全球死亡人數約2000萬,新的估計數字為5000萬至1億。這個數字不僅高於歷年來命喪艾滋病的人數總和,更遠超中世紀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數。這本書即依據大量的歷史資料和數據,重繪1918年的慘狀,再現了這場致命瘟疫發生、發展及其肆虐全球的過程。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描寫了科學、政治與疾病傳播互動的過程,並述及傳統醫學演化至現代醫學的重要里程碑,以及當年科學家、醫學工作者等在巨大壓力下所顯示出的勇氣或怯懦,信仰、價值觀、研究態度和方法,如書中所寫:“那些身居要職的權威人士必須降低可能離間整個社會的恐慌,可謂知易行難。如果社會將人人為己作為箴言,它就不再是一個文明社會了。當權者必須珍惜公眾對他們的信任。正途就是不歪曲真相,不文過飾非,也不試圖操縱任何人。林肯是第一個這麼說,也做的最好的人。無論真相有多麼恐怖,領導者都必須將其公之於眾。只有這樣,人們才能打破恐懼。”在現在讀來也極具警示意義。

一份关于“疾病”的书单:学术、科普、文学、非虚构都有

19世紀爆發的大規模的瘟疫也擴散到了中國,對這次瘟疫,國內外的學者多從社會學的角度進行反思,如費正清獎得主、喬治城大學歷史系主任班凱樂的名作《十九世紀中國的鼠疫》,利用地方誌、醫書、報章雜誌和西方旅行者、中國海關醫官、美國領事館官員的觀察記錄等資料,重建了清末中國鼠疫問題的全貌,不僅重新呈現出災禍降臨之下的悲慘,也由此探查了國家與社會、殖民政府與殖民地人民之間複雜的互動關係。

同一題材的、於2003年出版、2013年再版的《清代江南的瘟疫與社會:一項醫療社會史的研究》明確將寫作重點放在社會學,作者餘新忠認為“瘟疫不僅是一個醫療問題,更是社會問題”。有清一朝,江南作為經濟文化最為富庶的地區,同時也是瘟疫最為多發的地區。作為國內相關領域的開山之作,該書也藉助筆記、方誌、族譜等一點一滴地發掘出曾被當作凶兆而隱諱於史書的瘟疫往事,通過對清代江南疫情及其與社會互動關係全面細緻的呈現。作者餘新忠也持續關注該領域,他在2004出版了《瘟疫下的社會拯救——中國近世重大疫情與社會反應研究》

,專門論述了我國古代明清以來到民國期間,重大疫情的發生、發展與當時的反應和社會影響。

一份关于“疾病”的书单:学术、科普、文学、非虚构都有
一份关于“疾病”的书单:学术、科普、文学、非虚构都有

2003年出版的、魏健的《改變人類社會的二十種瘟疫》也頗具啟發性,作者認為我們現在的諸多制度如監視、空間隔離、規訓的權力運作機制等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瘟疫時期。

作者提出,瘟疫中建立起一種嚴密的空間分割制度,這種封閉的、被割裂的空間,處處受到監視。在這一空間中,每個人都被鑲嵌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任何微小的活動都受到監視,每個人都被不斷地探找、檢查和分類,劃入活人、病人或死人的範疇。作者由此談及,在當代社會,由於技術的進步,我們有了更先進的監視手段。在制度和技術的配合下,我們有了更完善的管理方式。

一份关于“疾病”的书单:学术、科普、文学、非虚构都有

抗疫期間,部分出版社也在瘟疫相關類圖書的出版方面持續發力,如上海譯文出版社的“譯文紀實”品牌下的於2016年出版的《血疫:埃博拉的故事》就因為品牌效應和瘟疫相關受到關注。

不同於上述諸多社會學角度切入的書籍的艱澀,《血疫》的作者理查德·普雷斯頓是美國的非虛構作家,該書也從人物故事的角度緩緩切入:如開頭寫:“夏爾·莫內離群索居。這位法國人獨居的小木屋位於恩佐亞糖廠的私有土地之內。……他是業餘的博物學家,喜愛鳥類和獸類,但不怎麼喜歡人。他五十六歲,中等身高,中等身材,有一頭光滑的棕色直髮,算是相貌堂堂……”而這個人在故事開始時已經死掉了。

“醫生來調查他的死因”時發現,1979年來到非洲的莫內走向死亡。他和女性朋友開車駛上死亡之路,尚有閒暇去觀察和欣賞美麗的景色。他們在奇塔姆洞下方的小山谷內停留,過後走進巖洞深處,看到鐘乳石,看到小象的屍體,看到蝙蝠。然後他們離開。七天後,莫內因為疼痛請假。又過了幾天,他病到幾乎像是殭屍……

這也是幾乎所有瘟疫類的書籍中都會涉及到的——在荒蠻可怖的整個社會現狀中找到一個切實個案,沒有哪種敘述比描線一個真實而鮮活的人走向死亡更令人心碎。

上海譯文最近出版的《世紀的哭泣——艾滋病的故事》也一直是豆瓣“最受關注圖書”,作者聚焦於在美國擴散的艾滋病,以時間為脈絡呈現影響艾滋病擴散的大量事件及各種人物,尤其是政府部門、醫療及研究機構、同性戀組織、媒體中的個體。在寫作本書期間,該書的作者接受了艾滋病檢測,並要求醫生在他寫完之前不要告訴他結果,以免影響他的客觀判斷。在把稿件交給出版商的當天,他被告知艾滋病病毒陽性,在服用抗艾滋病藥物AZT幾年後,1994年死於艾滋病併發症。

一份关于“疾病”的书单:学术、科普、文学、非虚构都有一份关于“疾病”的书单:学术、科普、文学、非虚构都有

“只要有一絲溫情尚在,絕望就不致於吞噬人心”

瘟疫也投射在文學作品中。瘟疫期間,法律中止,禁忌全無,時間凍結,肉體不分貴賤地混雜在一起,每個人都揭去面具,拋棄了過去據以相互辨認的法定身份和形象,露出副全然不同的真相。

賦予瘟疫以高度象徵性的作品如加繆的《鼠疫》,這也是這次瘟疫中被提及得最多的文學作品。加繆對瘟疫到來的奧蘭小城進行了詳細的描寫,以豐富的細節展現鼠疫爆發之時普通人的掙扎與抗爭。《鼠疫》中塑造了災難到來小城中的人物群像,更多得表現個人守著道德底線所作出的種種抗爭。“鼠疫”不侷限於一場實在的瘟疫,而是象徵人類面對的生存困境,比如自然災害、戰爭、疾病、意外事件,它們潛伏在人類身邊,隨時有可能爆發,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一份关于“疾病”的书单:学术、科普、文学、非虚构都有

遲子建《白雪烏鴉》的寫作基於1910到1911秋冬之季的東北大鼠疫,這場最早出現在俄國境內,其後經滿洲里,蔓延至哈爾濱的鼠疫由流民捕獵旱獺引發,到了1910年底,已經呈現失控的狀態,哈爾濱的傅家甸尤甚。《白雪烏鴉》與《鼠疫》一樣將寫作的背景確定在一個小鎮中,寫瘟疫蔓延時人的表現。

遲子建在2月5日發表的文章《春花依然盛開》中也提到:“我相信病毒這條毒蛇,終究會在不久的將來被消滅,春花依然會迎風盛開。但我們未來需要反思的東西太多太多,比如我們是否把野生動物看作人類最親密無間的朋友,我在山裡長大,知道它們也有滿含著情感潮汐的溼漉漉的眼睛。我們的社會公德心該如何加強,我們對醫療的投入是否有待加大,等等等等。”據人民文學出版社介紹,遲子建的《白雪烏鴉》目前正在改版印製中,預計3月初上市。

一份关于“疾病”的书单:学术、科普、文学、非虚构都有

瘟疫也代表著離散,很多以離散為題的文學作品也被關注,如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霍亂時期的愛情》被稱為“一部充滿哭泣,嘆息,渴望,挫折,不幸和歡樂的愛情教科書”。 這部小說以弗洛倫蒂諾對費爾明娜持續了半個世紀的愛情為主線,穿插了不同時間段的愛情:少年的他們拉圖式的迷情;成年弗洛倫蒂諾與不同女人之間的露水情緣……作者將愛情視為人生的中心和價值。死亡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幾乎是愛情的同義語,時間在其中也發揮了其妙的作用,如後來廣為稱頌的那段話所顯示的:

“他們之間的感覺並不像新婚燕爾的夫婦,更不像相聚恨晚的情人。他們彷彿一舉越過了漫長艱辛的夫妻生活,義無反顧地直達愛情的核心。他們像一對經歷了生活磨鍊的老夫老妻,在寧靜中超越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的無情嘲弄和醒悟的海市蜃樓:超越了愛情。因為他們已在一起生活了足夠長時間,足以發現無論何時何地,愛情始終都是愛情,只不過距離死亡越近,愛就越濃郁。”

一份关于“疾病”的书单:学术、科普、文学、非虚构都有

醫學科普類圖書熱度不減

在抗議期間,與疾病相關的醫學類科普書也受到關注。

疾病如從文化和醫療史角度揭示影響人類文明進程幾種因素的《槍炮,疾病與鋼鐵》,作者賈德·戴蒙德指出:“整個近代史上的人類殺手是天花,流行性感冒,肺結核、瘧疾,瘟疫,麻疹和霍亂。他們都是從動物的疾病演化而來的傳染病,雖然奇怪的是,引起我們人類流行疾病的大多數病菌如今幾乎只侷限在人類中流行。”槍炮和病菌,作為先進文明入侵落後文明時的武器,一顯一隱。病菌形成的攻擊力可能不那麼直觀。病菌從偶然地由動物身上轉移給人類,轉化為人類之間能夠長期傳播的疾病,要經過四個演化階段,環環相扣,最終成為一種隱型武器。

一份关于“疾病”的书单:学术、科普、文学、非虚构都有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新出的《病毒星球》對各種類別的病毒進行了分析,我們“聞之色變”的病毒或許並不那麼可怕。在作者筆下“69%的人攜帶了一種致癌病毒”“人類在本質上不過是一堆不斷混合、閃轉騰挪的DNA,8%的片段還是來自病毒”。

當然,病毒也是自然創造的冷血殺手。甲流、埃博拉、SARS,這些病毒讓人類措手不及,它們本來只攻擊蝙蝠、老鼠或鳥類等,怎料自然演化無意之間將人類寫進了病毒的黑名單,儘管疫苗不斷更新,但演化的力量讓病毒一次次地突破我們的防線。作者卡爾·齊默也提及病毒的傳播,在現在看來格外真實:“如果疫情並不總是來得這麼意外,我們就能做好更充足的準備,不至於措手不及。然而下次再有某種病毒從野生動物身上轉移到人類身體內,很可能還會引發大規模疫情,而我們完全可能對致病病毒一無所知。”

一份关于“疾病”的书单:学术、科普、文学、非虚构都有

2014年出版的《病毒來襲——如何應對下一場流行病的爆發》也聚焦於病毒的產生和擴散,“狩獵,加速病毒的跨種群傳播”“微生物淨化使人類更脆弱”“馴養活動對病毒傳播的三重影響”等,從專業的角度介紹了病毒誕生之初是怎樣一步步轉移到人身上的。該書也對流行病爆發後怎樣應對提出了建議,如建立全球性監測系統,用手機信息、搜索引擎、社交媒體等現代信息和傳播技術手段的綜合運用繪製疫情聚合圖,為我們提早捕獲流行病暴發信息提供了條件等等,只是作者最終希望的“流行病的末日來臨”以目前來看,似乎仍舊遙不可及。

醫學科普類的書籍最近也受到關注,如2018年出版的《基因傳》,作者從1865年起的“遺傳科學曇花一現”,一直寫到2015年後的“人類後基因時代”。《基因傳》是一部寫科學家們艱難探索基因奧秘的書籍,其中有科學的論述,也講述了基因理論被政治歪曲利用導致的歷史災難和教訓,以及基因技術與制度、文化、倫理、道德的衝撞和博弈。

如其中寫到的“巴克訴訟案”,來自美國弗吉尼亞州的卡麗·巴克智力低下,被強姦致孕,又被關進低能患者收容所,最終被判決接受絕育手術。1927年,收容所的負責人約翰·貝爾醫生對她施以結紮手術,完成絕育。遺傳學在當時的影響已經滲透進美國政治和個人生活,一場由國家倡導的絕育工程此時已經遍及全美。很多州都制定了苛刻的法律措施,對那些被認定為劣等人的男女(慣犯、白痴、弱智和強姦犯)實施絕育並收容監禁。而作者認為,這樣的行為都是採用了某種遺傳學理論來構建人類身份的概念,而這些歪理邪說最後都淪為滿足政治意圖的工具。

一份关于“疾病”的书单:学术、科普、文学、非虚构都有

除了這樣的大部頭以外,很多淺白易讀的醫學讀物也進入到大眾視野,如《我們為什麼還沒有死掉——免疫系統漫遊指南》《荒誕醫學史》《人人都需要了解的醫療新技術》《人體的故事:進化、健康與疾病》等。

免疫系統是病毒到來時被提及得最多的,關於我們的免疫系統從何而來,是如何跟數百萬細菌日以繼夜地戰鬥?病毒、細菌都在不斷演化,未來的抗藥性之戰應該怎麼打?《我們為什麼還沒有死掉——免疫系統漫遊指南》給出了一些答案。作者也從專業的角度提出,所謂增強免疫力的藥物廣告收的都是智商稅,但書中所展示的複雜而神奇的免疫系統的組成要素,專業的免疫學知識和充滿畫面感的免疫系統工作機制,都能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在當下人人自危的氣氛中,這場免疫系統漫遊也是必不可少。

一份关于“疾病”的书单:学术、科普、文学、非虚构都有

在世界醫學漫長髮展的歷程中,有許多節點因為格外怪誕離奇頗值得一提,在由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大學醫學院的醫學博士莉迪亞·康撰寫的《荒誕醫學史》中,對最近幾個世紀出現的各種“暗黑療法”進行了展示,如汞、金、銻、砷(砒霜)等元素週期表上的“神秘物質”,因為其施於人體時常有一些伴隨性的反應,常被宣傳為特效藥;而另外的一些如鴉片、可卡因、酒精、神土等也被宣稱針對某些病症可以起作用。在《飛越瘋人院》、《禁閉島》《美國恐怖故事》等電影中都提到的前額葉白質切除手術、截肢手術等也在書中被談及。

一份关于“疾病”的书单:学术、科普、文学、非虚构都有

各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護手冊》成熱賣書籍

為了回應社會關注,全國各出版社組織各地相關專家編寫並上線一批防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讀物。

據噹噹網提供的數據顯示,針對此次疫情,讀者主要在搜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護”等相關防疫書籍,在噹噹網上,三家出版社提供免費讀物: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在1月24日即提供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手冊》,26日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提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護》,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8日提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護手冊》,電子版免費供讀者下載閱讀。

在噹噹網的銷售收訂排行上,《丁香日曆》排在首位,隨著疫情的發展《霍亂時期的愛情》、《血疫》等圖書也有較大增幅。

一份关于“疾病”的书单:学术、科普、文学、非虚构都有

1月20日至2月7日,噹噹雲閱讀讀者聽書及閱讀最高的單品排名

京東讀書APP也在春節期間緊急上架許多電子書,其中免費電子書包括: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護》、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手冊》、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護手冊》、浙江教育出版社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預防手冊》、新華出版社的《中國抗疫簡史》、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識問答》、人民衛生出版社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 此外,美國執照心理醫生、國際現代幸福學創始人之一宋志穎博士講解的《抗擊新肺炎的“心理”保衛戰!》有聲內容也免費提供給用戶。

而隨著疫情的擴散,為了是讓大眾瞭解自己在疫情暴發時及暴發後的心理健康狀況,可能會發生哪些心理問題,以及如何緩解這些心理問題,減少大眾的恐慌情緒,中版集團、世圖公司聯合中國人民大學推出《抗新冠肺炎心理自助手冊》,該書內容分為“心理健康狀況自我評估”“疫情暴發時或暴發後的常見心理問題”“疫情暴發時或暴發後如何緩解心理問題”三個部分。此外,也針對“汙名化”“分離”“喪失”等社會心理問題提供了心理調節方法,對包括醫護人員、患者及其家屬、家長等在內的關鍵相助人員提供了有效的心理自助指導。

一份关于“疾病”的书单:学术、科普、文学、非虚构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