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普惠金融,首先要算清3筆賬

9月14日,積木拼圖集團CEO董駿在鳳凰網第二屆金融普惠實踐峰會上做了主題演講,題目是“做普惠金融,戰略思考要快,風險驗證要慢”。

首先,董駿簡要闡述了對於“普惠金融”的理解,那些被很多人需求的、傳統金融市場提供不足的服務。“普”的意思是大眾,是廣度,“惠”的意思是有益處,是深度。

董駿認為,普惠金融應該是傳統金融機構的補充,而不是替代,其次,普惠金融應該被大多數的小客戶所能接受,普惠金融不應該是固澤而漁的高利貸,而應該是讓客戶能夠更好的生意火生活,而不是被掠奪了財富和發展的機會。換而言之,與傳統金融機構是競爭而不是補充的、只能被很小的一群客戶享用的、或讓客戶越用越糟糕的都不是普惠金融。


要做好普惠金融,首先要算清3筆賬


董駿直言:“壓力測試遲早要來,永遠都不能過於樂觀”。 他認為,做普惠金融固然十分有意義,但普惠金融不是施捨,而是需要基於合理的商業模式才能長此以往的合理生意。作為從普惠金融切入的新金融體系,要保證商業模式的穩定就需要能夠控制得住風險,款既要放得出去也要收得回來,既要能承擔損失還要獲得適當的收益。只有這樣所涉足的普惠金融才能讓相關的P2P成為健康的借貸撮合平臺,才是能夠被金融機構、監管體系接受和包容。

董駿提出:做普惠金融要算好三筆賬:產品週期賬、行業週期賬、經濟週期賬。董駿表示,普惠金融是個好生意,市場大、需求旺、市場不斷在優勝劣汰任何時間進場都有機會,但是要算好三筆賬。


要做好普惠金融,首先要算清3筆賬


第一筆賬,每個產品自己的生命週期賬,一個產品從始至終產生的累計收入刨除資金、風險、獲客、運營成本是否有正的邊際效益?

第二筆賬,所在普惠金融行業的週期賬,競爭情況、資本熱度、監管要求的發展都有可能增加相關的成本,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否有足夠儲備維持管理業務的能力?

第三筆賬,所在市場的經濟週期賬,市場流動性、利率水平、風險水平都是應該要考慮到的壓力測試,這樣才能估計自身資源下抗波動的能力和存活的幾率。

演講的最後,董駿表示,做普惠金融應該是可持續成長的生意機會;是符合社會利益和市場、監管環境的體面事業;是鑄造新金融品牌,實現資本市場價值的合理方向。但這個方向絕對沒有一帆風順的路徑,如果有也僅僅只是一個階段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